期刊文献+
共找到8,91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思考和实践举措——基于国家科技奖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露岚 彭树涛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120,共7页
科技革命带来了医学创新发展新需求,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国家科技奖代表了一定时期内我国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重要突破,其权威性高、荣誉性强。本文通过整理2016—2020年医学领域国家科技奖获奖情况,从获奖数量、获奖地区、获奖主体、学... 科技革命带来了医学创新发展新需求,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国家科技奖代表了一定时期内我国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重要突破,其权威性高、荣誉性强。本文通过整理2016—2020年医学领域国家科技奖获奖情况,从获奖数量、获奖地区、获奖主体、学科分布和交叉融合等方面对获奖成果进行分析,从而把握我国医学科技创新的现状与问题,以期为健康中国建设培养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提供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科技 医学创新人才培养 医学科技创新 学科交叉
下载PDF
基于ISM的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分析
2
作者 罗红艳 吉冰冰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8-95,共8页
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和德尔菲法确定了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18项重要影响因素,应用ISM模型建构出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九层三阶解释结构模型,并解析了影响因素间的逻辑关系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学生认知、奖励制度等表层依赖... 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和德尔菲法确定了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18项重要影响因素,应用ISM模型建构出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九层三阶解释结构模型,并解析了影响因素间的逻辑关系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学生认知、奖励制度等表层依赖因素对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及其效果发挥直接作用,高校重视与人才培养目标等作为中间联动因素的关键环节发挥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中介作用,国家战略急需等根源推动因素通过中间联动因素发挥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本源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科技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要凸显鲜明外部逻辑、突出关键因素作用、健全多元作用机制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M模型 创新人才培养 高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自主培养
下载PDF
未来科技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双碳”战略下的高等教育发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薛其坤 《教育国际交流》 2024年第1期5-7,共3页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作为一个从事科学研究的...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作为一个从事科学研究的物理学家,我认为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双碳”战略是中国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对世界的一个庄严承诺,也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 未来科技发展 庄严宣告 二氧化碳排放 战略决策 碳中和 联合国大会
下载PDF
化学“101计划”结构化学课程与教材的建设与改革——面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深度探索
4
作者 张庆丰 魏尚娥 +3 位作者 侯华 赵轩 杨子轩 庄林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10期38-44,共7页
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中发挥关键作用。结构化学作为化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其课程定位为以量子力学和群论为科学语言,更深层次理解化学原理与现象。本文总结了化学“101计划”结构化学课程与教材的改革情况... 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中发挥关键作用。结构化学作为化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其课程定位为以量子力学和群论为科学语言,更深层次理解化学原理与现象。本文总结了化学“101计划”结构化学课程与教材的改革情况,探讨了在一流课程标准下的改革路径。通过重构课程知识模块、构建知识框架与脉络以及多元化教学资源的引入,推动了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和化学学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101计划” 结构化学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课程改革 一流课程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郑岩 徐健 +2 位作者 岳兴泰 刘阳 李娟 《西部素质教育》 2024年第5期9-13,共5页
文章以高等院校教师,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高校毕业就职人员为调查对象,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学校培养、学校资金、导师指导、家庭微环境、地区差异都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产生影响,并... 文章以高等院校教师,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高校毕业就职人员为调查对象,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学校培养、学校资金、导师指导、家庭微环境、地区差异都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产生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科学高阶思维缘何成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灵魂——基于“做题家”与“实干家”脑电实验的个案叙事研究
6
作者 王晶莹 周丹华 +4 位作者 张栩凡 王文静 朱艳梅 尹迪 张静波 《教育科学文摘》 2024年第1期11-13,共3页
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是我国对“天才”“英才”“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等术语的本土化概念,意指在科技领域或其他方面具有极大天赋和特殊才能,并可能对国家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群体。当下,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呈现出明显的“... 科技创新后备人才是我国对“天才”“英才”“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等术语的本土化概念,意指在科技领域或其他方面具有极大天赋和特殊才能,并可能对国家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群体。当下,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呈现出明显的“普育化”趋势,单向度的成绩分数与智商水平已经难以支撑科技创新人才的长足发展,多元化综合素养、人格品质和心理倾向等的兼备培育成为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阶思维 后备人才培养 国家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人才 人格品质 综合素养 单向度 心理倾向
下载PDF
生态位视域下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7
作者 李军凯 王慧娟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138-151,共14页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生态位理论中的重叠理论、协同理论和扩充理论,深入解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生态位后发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不同培养主体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鉴于此,国家战...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生态位理论中的重叠理论、协同理论和扩充理论,深入解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生态位后发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不同培养主体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鉴于此,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积极构建各核心主体间的适度错位机制、协同机制和扩充机制,并通过突出各培养主体的优势、加强培养主体间的协同合作以及全方位吸纳培养资源等措施来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创新人才 生态位 人才培养机制
下载PDF
跨学科背景下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8
作者 张甜迪 张心怡 杨霞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4年第5期138-144,共7页
基于金融科技人才需求的跨学科特性,采用文本分析法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养方案与岗位业务能力需求匹配度等方面对我国高校跨学科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强化领先高校的示范效应、按金融科技核心工种优化课程设... 基于金融科技人才需求的跨学科特性,采用文本分析法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养方案与岗位业务能力需求匹配度等方面对我国高校跨学科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强化领先高校的示范效应、按金融科技核心工种优化课程设置、围绕新兴金融科技业务需求开展校企合作、推进行业导师指导制以保持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等跨学科金融人才模式创新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人才培养模式 跨学科人才 创新
下载PDF
高职院校“新工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教融合问题及对策
9
作者 曹艳敏 安丽花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1-88,共8页
产教融合是决定高职院校“新工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但产教融合流于形式是人才培养的普遍困境。高职院校的知识生产必须注重应用情境,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旨归的高职“新工科”的知识生产必须回归产业,经由产教融合来实现... 产教融合是决定高职院校“新工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但产教融合流于形式是人才培养的普遍困境。高职院校的知识生产必须注重应用情境,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旨归的高职“新工科”的知识生产必须回归产业,经由产教融合来实现。基于共生理论分析框架,从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三方面分析产教融合问题。研究发现,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资源交互不匹配;政府对企业支持性、保障性政策供给不足;人才培养质量与产业需求及社会认同之间存在矛盾。因此,以资源要素共建共有,促进新能量生成重构共生模式;以加强制度有效供给,重塑制度合法性,形成制度化的共生环境;以满足各方利益诉求,增强人才质量的社会适应性等,应是产教融合走出困境的选择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产教融合 新工科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共生关系
下载PDF
数字科技赋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进路研究
10
作者 冯新新 银凯 《科技创业月刊》 2024年第9期32-37,共6页
高校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人才培养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提升其创新能力。数字科技通过运用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以及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等,对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分析,并加快对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高校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人才培养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提升其创新能力。数字科技通过运用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以及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等,对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分析,并加快对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从而赋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深入剖析创新人才特质,以期进一步探究数字科技赋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字生态建设进路和教育方式创新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科技 高校 创新人才培养
下载PDF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背景下高教人才培养改革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立国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0,共8页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对世界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与高等教育内在关系的规律性把握,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使命与要求。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逻辑从内涵式发展到高质量发展,从高教自身看待质量转向从科技人才战略和...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对世界教育、科技、人才发展与高等教育内在关系的规律性把握,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使命与要求。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逻辑从内涵式发展到高质量发展,从高教自身看待质量转向从科技人才战略和经济社会需求认识高等教育培养质量,加快人才培养改革,服务和支撑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改革路径是实现人才培养层次结构的上移,提高研究生培养规模与质量;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与优势学科建设,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构建与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层次结构 高等教育布局结构 研究型大学
下载PDF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科学普及专业化的关系研究
12
作者 吴红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4期0043-0046,共4页
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尤其是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想要增强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必须重视科学创新与科学普及的协同发展。首先指出现代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科学普及专... 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尤其是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想要增强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必须重视科学创新与科学普及的协同发展。首先指出现代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科学普及专业化的关系,通过探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科学普及专业化协同发展的意义,最后从促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科学普及专业化融合发展的战略路径提出建议,为我国更好地进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人才培养 科学普及
下载PDF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播种”不是“掐尖”
13
作者 李香玉 《教育家》 2024年第26期29-31,共3页
“‘不聪明’的孩子也能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只有坚持面向人人的科学教育,强调多样化与实践性,让更多青少年实现从兴趣到志趣的超越,国家才能把握科技领域创新的主动权。”这段话赫然印在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的新作《超... “‘不聪明’的孩子也能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只有坚持面向人人的科学教育,强调多样化与实践性,让更多青少年实现从兴趣到志趣的超越,国家才能把握科技领域创新的主动权。”这段话赫然印在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的新作《超越兴趣》的封面上。在这本书中,他从揭示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出发,反思当前科学教育、拔尖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兴趣出发,以锻造能力为支点,聚焦科技大概念,在人生不同的关键发展阶段实施有效的行动,来实现从兴趣到志趣的超越,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新科技时代创新创造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上海科技 拔尖人才培养 馆长 面向人人 科技时代 志趣 创新创造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吉林省农业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14
作者 和梦琳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13期185-187,共3页
随着全球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农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基于此,该文以新质生产力为研究背景,分析了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吉林省农业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结合吉林省农业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了... 随着全球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农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基于此,该文以新质生产力为研究背景,分析了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吉林省农业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结合吉林省农业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了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吉林省农业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人工智能+生物信息学”背景下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思路与实践成效
15
作者 李雪松 郑龙彬 陈宏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10期0025-0028,共4页
随着人工智能(AI)和生物信息学(BI)的快速发展,医疗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为了培养适应未来医学科技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本文探讨了AI与BI相结合的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首先分析了当前AI和BI在医... 随着人工智能(AI)和生物信息学(BI)的快速发展,医疗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为了培养适应未来医学科技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本文探讨了AI与BI相结合的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首先分析了当前AI和B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培养医疗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性。随后,提出构建创新型医学科技人才培养体系的方案,包括培养目标与定位、课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资源、师资队伍建设、合作交流等不同方面。然后介绍了该系统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包括教学改革与实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教学评价与反馈等。最后,本文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生物信息学 医学科技创新 人才培养 教学体系
下载PDF
基础教育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深圳经验
16
作者 《中小学校长》 2024年第6期27-30,共4页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通过立法保障、系统规划和协同工作,强化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和实施。义务教育阶段以课程、教学、空间为抓手,以活动和项目为牵引,夯实科技创新后备人...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通过立法保障、系统规划和协同工作,强化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和实施。义务教育阶段以课程、教学、空间为抓手,以活动和项目为牵引,夯实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学校主阵地;高中阶段以特色高中和创新型学校为牵引,深入探索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路径,多维度创新科技创新后备人才评价方式。在社会资源整合方面,广泛开展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等探索,试点科普教育学分制工作,强化社会资源协同和校内外联动,系统推进科学教育走深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 学校主阵地 社会资源整合
下载PDF
诺奖获得者对科技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
17
作者 陈阳 罗生全 《中小学科学教育》 2024年第1期29-36,共8页
一个国家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数量能从侧面反映出这个国家科技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成效,我国在此方面相较于其他同等国力的国家来说存在差距,科技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亟须完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早期成长背景、教育环... 一个国家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数量能从侧面反映出这个国家科技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成效,我国在此方面相较于其他同等国力的国家来说存在差距,科技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亟须完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早期成长背景、教育环境、关键事件,彰显了科技类拔尖创新人才在早期成长过程中环境自由、科研兴趣高、创造动机强、成长资源丰富的共性特征。可通过创设自由环境、丰富成长刺激、激发创造动机、完善自学资源的培养策略,完善我国科技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科技强国提供源源不断的第一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奖获得者 科技类拔尖创新人才 早期成长 人才培养
下载PDF
让创新教育更有“新”--以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为例
18
作者 丁银凯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 2024年第3期40-41,共2页
2021年,我校依托宿迁市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暨“STEM”教育科学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联合开展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工作室师资雄厚、科技活动类型丰富,在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和中学生英才计划前置选拔与测试、中期选题和研... 2021年,我校依托宿迁市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暨“STEM”教育科学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联合开展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工作室师资雄厚、科技活动类型丰富,在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和中学生英才计划前置选拔与测试、中期选题和研究指导、后期培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备人才培养 工作室 学生科技创新 英才计划 基层科普 宿迁市 后期培养 行动计划
下载PDF
基于双螺旋结构的电子商务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钦莹 刘春艳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8-11,共4页
文章首先从“社会视角、企业视角、教师视角、学生视角”等方面分析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现存问题,以“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特色”为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体系改革着力点,构建“课程维、学科维、能力维、企业维”电子商务专业“双创... 文章首先从“社会视角、企业视角、教师视角、学生视角”等方面分析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现存问题,以“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特色”为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体系改革着力点,构建“课程维、学科维、能力维、企业维”电子商务专业“双创”人才培养体系。其次在借鉴双螺旋结构的基础上,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串联价值链和知识链2条思政融合主线,研究碱基结构上的案例导入、合作探索、以辩促思、创新实践、评价反馈、内化融合关键构件,形成价值链与知识链双融双促螺旋上升通道,提高学生机会识别、资源调配、付诸实践的创业能力。最后探索了“双创”人才培养实施路径与思政建设路径,激发学生参与度、投入度、积极性,提升学生专业自信力与竞争力,为其他院校开展高质量“双创”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为电子商务专业高质量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螺旋结构 创新创业 电子商务专业 人才培养
下载PDF
R&D经费支出结构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协整检验——基于1995—2008年的数据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泽双 李婧 熊义杰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0-136,共7页
为探索我国R&D经费支出结构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运用协整方法对样本期内的数据(1995-2008年)进行协整检验。首先对R&D经费支出结构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结构变动进行分析,然后对样本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 为探索我国R&D经费支出结构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运用协整方法对样本期内的数据(1995-2008年)进行协整检验。首先对R&D经费支出结构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结构变动进行分析,然后对样本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实证结果表明:R&D经费支出结构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结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经费支出结构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结构 协整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