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初中历史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例研究——以《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一课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行冬梅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23年第3期158-161,共4页
历史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课程,在传承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以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为例,在教学中探索从整合教材内容,挖掘文化内涵,确立主旨;进行教... 历史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课程,在传承人类文明的共同遗产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以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5课《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为例,在教学中探索从整合教材内容,挖掘文化内涵,确立主旨;进行教学创作,达成教育价值,内化于心;提高自觉意识,凝聚教学智慧,落实传承等方面进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历史课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两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文化合作发展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周亚娟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2-258,共7页
"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深入推进,尤其是"一带一路"在文化和科技领域的发展,已然成为对接各国发展的黏合剂。通过点面结合,以科技、文化发展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案例透析方法,选取"一带一路"沿... "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深入推进,尤其是"一带一路"在文化和科技领域的发展,已然成为对接各国发展的黏合剂。通过点面结合,以科技、文化发展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案例透析方法,选取"一带一路"沿线10个合作紧密的国家,全面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合作发展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同时依托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理念和"五通"合作要求,提出推进科技、文化合作进而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意见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科技和文化 现状和问题 意见与建议
下载PDF
中国文化的生命力
3
作者 李好 周岩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35-138,共4页
通过对于古代世界文化兴衰的比较,引出中国文化生命力的问题。从不同角度论述中国文化生命力的强大之道。联系当今现实,从科技和文化的关系中引出对当代中国文化重新壮大和崛起的道路及其意义的探讨。一个国家要想真正的发展壮大,必须... 通过对于古代世界文化兴衰的比较,引出中国文化生命力的问题。从不同角度论述中国文化生命力的强大之道。联系当今现实,从科技和文化的关系中引出对当代中国文化重新壮大和崛起的道路及其意义的探讨。一个国家要想真正的发展壮大,必须依靠科技和文化两方面强有力的支撑。文化的地位也绝不仅仅只是科技发展的附庸或配角,她从前是现在也依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重新焕发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使她再次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不仅是中国科技健康快速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化 文化的生命力 科技和文化 文化的崛起
下载PDF
科普文创产品的发展及创新路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夏远娟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22年第6期27-33,共7页
论述科普文创产品近几年来的发展历程,数字时代下科普资源的活化原则,并以旅游景区、博物馆、高校等场景的科普文创产品为案例分析新形势下科普文创产品创新路径。在此基础上,对科普文创产品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分析、文献查阅、对比分析... 论述科普文创产品近几年来的发展历程,数字时代下科普资源的活化原则,并以旅游景区、博物馆、高校等场景的科普文创产品为案例分析新形势下科普文创产品创新路径。在此基础上,对科普文创产品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分析、文献查阅、对比分析和实地调研,为论述提供较详实的资料,并进一步探讨了科普文创产品如何实现科学技术、科学知识和文化的传递与表达,推动全民素质的提升和教育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普文创产品 数字时代 科技和文化 传递与表达
下载PDF
Cultural Diversity and the Digital Humanities 被引量:6
5
作者 Simon Mahony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8年第3期371-388,共18页
Digital humanities has grown and changed over the years; we have moved away from expecting technology to be a tool to make humanities research easier and faster into one where we are now equal partners. Our collaborat... Digital humanities has grown and changed over the years; we have moved away from expecting technology to be a tool to make humanities research easier and faster into one where we are now equal partners. Our collaborative projects drive forward the research agendas of both humanists and technologists. There have been other changes too. The focus of our scholarly interest has moved away from its historical origins in text-based scholarship, although that now has many more possibilities, and we are seeing an interest in exploring culture and heritage more widely. Where the progress is slower is in our moves towards openness and inclusivity, and this is to some extent hampered by a lack of linguistic diversity. This is being addressed with specialist groups within the major DH organizations on a national and a global level. DH has grown rapidly in China, and the anglophone world could do more to engage with practitioners and potential colleagues in this new vibrant and emerging area. There are certainly Western centres that specialize, particularly in Chinese texts and historical documents, but this needs to be extended further if we are not to impose limits on the conversations, synergies and collaborations that can resu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ital humanities Cultural diversity Multi-lingualism COMMUNITY GLOBALISM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