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科技纪录片创作的哲学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殷杰 毕志聪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5期10-13,共4页
科技纪录片既是各种艺术形式中以最直观、最"感性"的方式再现"存在"的"真理"的一种艺术形式,也要求创作者创作时在不可避免的虚构中追求最大的"真实",创作者代表着人性的最基本的"共通性&... 科技纪录片既是各种艺术形式中以最直观、最"感性"的方式再现"存在"的"真理"的一种艺术形式,也要求创作者创作时在不可避免的虚构中追求最大的"真实",创作者代表着人性的最基本的"共通性"去选择和阐释科学的意义。在今天消费主义的冲击下,让事实自然凸显其价值和意义的传统观察式的制作思维也受到严重争议,纪录片的道德底线也就成了备受关注的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纪录片 哲学价值 非虚构 观察式思维
下载PDF
工程科技纪录片类型化转型成功的奥秘——《超级工程》的调性和程式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谢德炬 李立 《现代视听》 2019年第3期51-54,共4页
工程科技类纪录片《超级工程》在收视、商业和专业领域都取得了不俗成绩。成绩的取得除了因其在内容上反映了时代伟大变革外,还得益于它的类型化策略和格式化操作。作为类型化"大片",纪录片《超级工程》的国际化题材选择、奇... 工程科技类纪录片《超级工程》在收视、商业和专业领域都取得了不俗成绩。成绩的取得除了因其在内容上反映了时代伟大变革外,还得益于它的类型化策略和格式化操作。作为类型化"大片",纪录片《超级工程》的国际化题材选择、奇观化的视觉语言、具有间离效果的解说风格、快速的剪辑、张弛有度的节奏以及环环相扣的解谜结构等程式,造就了其广受欢迎的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工程》 工程科技纪录片 类型化 程式 调性
下载PDF
纪录频道(CCTV-9)对科技纪录片转型发展的助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颖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46-49,共4页
纪录频道在中国纪录片领域,具有风向标的作用,近两年来其对科技纪录片的重视,从屏幕呈现上促进科技纪录片由隐性走向显性,积极推动了中国科技纪录片的发展,并以"科技引领创新"为核心,努力探索了好的科技纪录片的标准,在创作... 纪录频道在中国纪录片领域,具有风向标的作用,近两年来其对科技纪录片的重视,从屏幕呈现上促进科技纪录片由隐性走向显性,积极推动了中国科技纪录片的发展,并以"科技引领创新"为核心,努力探索了好的科技纪录片的标准,在创作实践中感悟科技魅力,凸显科技力量与科学精神,通过不断推出的优秀作品,不仅培养了科技纪录片的创作团队,也完成着对传统科技纪录片的突破和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频道 科技纪录片 转型
下载PDF
浅谈科技纪录片《互联网时代》中的人文情怀
4
作者 胡亚岚 《视听》 2019年第3期66-67,共2页
科技纪录片一直以知识为重点。2015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科技纪录片《互联网时代》一经播出就受到观众好评。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该片打破了传统科技片的一般表达方式,在讲述科技的同时也传递出浓厚的人文关怀,使片子既有科技感,更具人文... 科技纪录片一直以知识为重点。2015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科技纪录片《互联网时代》一经播出就受到观众好评。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该片打破了传统科技片的一般表达方式,在讲述科技的同时也传递出浓厚的人文关怀,使片子既有科技感,更具人文性。本文主要研究《互联网时代》中人文情怀的运用与表达,从叙事方式、采访方式、叙述主体、叙述语言、镜头语言以及社会关注等方面展开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纪录片 《互联网时代》 人文性 历史感
下载PDF
浅析中国科技纪录片的叙事话语建构
5
作者 刘欣 蒋雪颖 《新闻战线》 2024年第14期66-68,共3页
随着我国科技强国战略的推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了一系列以“科技中国”为主题的科技纪录片,充分展现了我国科技领域的创新成就。本文以2015年至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一系列科技纪录片为研究对象,从叙事内容、意义建构和想... 随着我国科技强国战略的推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了一系列以“科技中国”为主题的科技纪录片,充分展现了我国科技领域的创新成就。本文以2015年至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一系列科技纪录片为研究对象,从叙事内容、意义建构和想象的绵延三方面,探析其背后的技术想象与价值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纪录片 科技叙事话语 社会技术想象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聚焦前沿议题 关注时代表达——大型科技纪录片《智能时代》的叙事特色
6
作者 杨慧民 白杨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5-68,共4页
大型科技纪录片《智能时代》在全球化的宏大视野中聚焦前沿社会议题,秉持思想、技艺、人文相融合的叙事策略,深度关注智能技术的时代表达,全景描绘智能技术的革新历程及对人类社会的多维度影响。本文从节点式叙事空间、故事化叙事方式... 大型科技纪录片《智能时代》在全球化的宏大视野中聚焦前沿社会议题,秉持思想、技艺、人文相融合的叙事策略,深度关注智能技术的时代表达,全景描绘智能技术的革新历程及对人类社会的多维度影响。本文从节点式叙事空间、故事化叙事方式与人文化叙事语境三个层面展开分析,挖掘《智能时代》创作表达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纪录片 《智能时代》 叙事特色 创新表达
原文传递
科技类主旋律纪录片的创作与实践 被引量:2
7
作者 侯鑫 《声屏世界》 2018年第10期41-43,共3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破飞猛进,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于是就涌现了一大批弘扬主旋律,反映中国科技创新实力和人民美好生活的纪录片。文章从内容、叙事、结构、传播四个方面来谈这一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破飞猛进,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于是就涌现了一大批弘扬主旋律,反映中国科技创新实力和人民美好生活的纪录片。文章从内容、叙事、结构、传播四个方面来谈这一类纪录片的创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纪录片 主旋律 创作
下载PDF
阐释学视域下科技类纪录片的人文化表达——以我国首部人工智能纪录片《你好AI》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玥莹 《视听》 2021年第4期60-61,共2页
科技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生活提供便利的服务。《你好AI》是我国首部从人工智能与人类发展关系的视角来展现人工智能技术的纪录片。它通过电影化的叙事节奏与影像美学,从强度叙事与隐性介入的结合、视点的精微与视野... 科技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生活提供便利的服务。《你好AI》是我国首部从人工智能与人类发展关系的视角来展现人工智能技术的纪录片。它通过电影化的叙事节奏与影像美学,从强度叙事与隐性介入的结合、视点的精微与视野的恢宏等角度,建构科技与人文的对话。创作者与观众在对艺术作品的编码与解码过程中达到融合,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传播和社会文化价值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阐释学 科技纪录片 人工智能 人文化表达 《你好AI》
下载PDF
理性架构与感性在场:科技工程类纪录片的创新性表达
9
作者 任媛媛 袁馨宇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3,共4页
科技工程类纪录片作为展示我国科技工程发展成果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内容创作规律。本文以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热播的4部科技工程类纪录片为研究对象,聚焦其全景式话语框架、反常规叙事方式与科技感视听语言,发现其理性架构与感性... 科技工程类纪录片作为展示我国科技工程发展成果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内容创作规律。本文以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热播的4部科技工程类纪录片为研究对象,聚焦其全景式话语框架、反常规叙事方式与科技感视听语言,发现其理性架构与感性在场的创作特色共同讲述着新时代的科技故事,打造了独属科技工程类纪录片的创新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工程类纪录片 话语框架 叙事 视听语言
原文传递
纪录片《河西走廊》
10
作者 马文婷 《老年世界》 2024年第1期63-64,共2页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欧阳宏生教授在著作《纪录片概论》中根据题材将纪录片分为六种...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欧阳宏生教授在著作《纪录片概论》中根据题材将纪录片分为六种类型:新闻纪录片、历史文化纪录片、理论文献纪录片、人文社会纪录片、自然科技纪录片和人类学纪录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纪录片 人类学纪录片 人文社会纪录片 历史文化纪录片 文献纪录片 创作素材 科技纪录片 《河西走廊》
原文传递
中国科技工程类纪录片海外观众解读研究——以《超级工程》《珠港澳大桥》为例
11
作者 陆敏 杨子仪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科技工程类纪录片以纪实影像为载体,聚焦中国科技发展与应用,面向全球进行自我表述。本文选取纪录片《超级工程》与《珠港澳大桥》为个案,研究海外观众对中国科技工程类纪录片的解读,采用语义网络法对其YouTube观众留言进行分析。本文认... 科技工程类纪录片以纪实影像为载体,聚焦中国科技发展与应用,面向全球进行自我表述。本文选取纪录片《超级工程》与《珠港澳大桥》为个案,研究海外观众对中国科技工程类纪录片的解读,采用语义网络法对其YouTube观众留言进行分析。本文认为,中国的现代化故事或可融入日常生活与个体生命,在消解二元对立的路径中获得更多接纳与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工程类纪录片 海外观众 《超级工程》 《珠港澳大桥》
原文传递
另一种可能——《天府之翼》创作谈
12
作者 李维 《西部广播电视》 2021年第S01期171-175,共5页
为一座大型工程制作纪录片,目前国内外的制作方式是聚焦工程本身,通过讲述工程建设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悬念和鲜为人知的资讯吸引受众。然而,现有的工程科技纪录片有一个共同点,即工程有余,情感不足。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进行了探讨。本... 为一座大型工程制作纪录片,目前国内外的制作方式是聚焦工程本身,通过讲述工程建设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悬念和鲜为人知的资讯吸引受众。然而,现有的工程科技纪录片有一个共同点,即工程有余,情感不足。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如果完全抛开工程科技纪录片的叙事方式,采取传统社会、人文类纪录片围绕人物叙事的方式,在不影响大型或重点工程正常建设的前提下很难拍摄到满意的人物。拍不到满意的人物意味着单纯靠人物叙事讲述工程建设,有可能工程和人都讲不好,各方不满意,受众不喜欢。结合影片创作,本文试图寻求另一种可能。这种可能是寻找工程科技纪录片的叙事与人的讲述之间的契合点,将两者有机结合,共同叙事。通过这种结合,讲述工程的"硬"与人物的"软",在坚硬中点缀些柔软,以此拓展纪录片叙事的新语态,讲好四川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科技纪录片 叙事 受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