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0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年全国科技馆运行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美力 杨洋 +4 位作者 宋岳龙 王姝婧 马宇罡 蔡文东 赵洋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24年第2期5-12,共8页
2023年全国科技馆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效能,总体建设、教育活动均表现出色,接待观众数量同比更创新高,增长率超90%。本文在2023年全国科技馆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为科技馆的规划编制、决策部署、业务发展、项目研究... 2023年全国科技馆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效能,总体建设、教育活动均表现出色,接待观众数量同比更创新高,增长率超90%。本文在2023年全国科技馆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为科技馆的规划编制、决策部署、业务发展、项目研究提供参考,从而推动现代科技馆体系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馆 现代科技馆体系 数据分析
下载PDF
我国科技馆评估体系构建研究
2
作者 王美力 杨洋 +2 位作者 刘玉花 蔡文东 赵洋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24年第5期60-69,共10页
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科技馆评估理论与实践进行梳理,从评估范围、评估对象、评估内容、评估指标等角度对科技馆评估进行分类,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研究并提出科技馆评估定级、卓越科技馆评估、免费开放科技馆绩效评价、省级科技馆体系评估... 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科技馆评估理论与实践进行梳理,从评估范围、评估对象、评估内容、评估指标等角度对科技馆评估进行分类,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研究并提出科技馆评估定级、卓越科技馆评估、免费开放科技馆绩效评价、省级科技馆体系评估等全面性评估的评估指标、评估办法等。之后,首次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构建科技馆评估体系,明确各项评估工作的区别与联系,提升各评估之间的衔接度,降低评估成本、提高评估效率,助力打造科技馆体系科普资源生产、使用、评价、反馈、提升的闭环工作模式,为在科技馆行业凝聚共识,形成科技馆评估长效机制,推动科技馆体系高质量发展作出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馆 评估 现代科技馆体系
下载PDF
从科学教育的目标、方法、过程看展览展品设计——科技馆教育活动实践与研究对展览展品设计的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幼文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24年第1期32-41,共10页
近年来,科技馆教育活动的实践和研究,对展览展品的设计既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启示。展品如何实现体验式与探究式学习?展览如何提炼深层次科学内涵与主题?如何营造既有深层次科学内涵又能引导体验式与探究式学习的展览环境?本文从三个方... 近年来,科技馆教育活动的实践和研究,对展览展品的设计既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启示。展品如何实现体验式与探究式学习?展览如何提炼深层次科学内涵与主题?如何营造既有深层次科学内涵又能引导体验式与探究式学习的展览环境?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展览展品设计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各地科技馆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及其中蕴含的教育学理论和方法,以及上述理论与实践为展览展品设计带来的新思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馆 科学教育 展览展品设计 教育活动需求
下载PDF
科技馆弘扬科学精神的实践探索——“生成-他者”理论框架下的考察
4
作者 张娜 杨美玲 张涛 《科技传播》 2024年第10期38-43,共6页
相较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等显性知识的普及,作为隐性知识的科学精神的弘扬有其特殊困境。“生成-他者”理论提供了一种具有动态性、过程性、生成性的科普视角,能够为科学精神在科技馆中的弘扬提供路径参考。在这一理论视角下,科学精神... 相较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等显性知识的普及,作为隐性知识的科学精神的弘扬有其特殊困境。“生成-他者”理论提供了一种具有动态性、过程性、生成性的科普视角,能够为科学精神在科技馆中的弘扬提供路径参考。在这一理论视角下,科学精神的弘扬通过物叙事设计承载科学精神的科普展览,促使观众感官上体悟科学家的精神气质,并伴随于展览的交互,逐渐在理念中“生成”科学精神,实现“视域融合”和“精神契合”。国内外一些科技馆的策展理念,已显露出与“生成-他者”理论视角的同构性,对于科学精神的传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他者” 科学精神 科学普及 科技馆 科普展览
下载PDF
新型数字互动平台助力科技馆“科学文化”传播
5
作者 郑巍 熊世琛 《科技资讯》 2024年第8期253-256,共4页
以新时代博物馆科学文化传播的新要求为切入点,阐述了科技馆数字技术引入的应用场景及技术,积极探索科学文化传播的新方式;以上海科技馆更新改造项目为例,对空间、功能、互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基于“多媒体技术+数字平台”融合的创新... 以新时代博物馆科学文化传播的新要求为切入点,阐述了科技馆数字技术引入的应用场景及技术,积极探索科学文化传播的新方式;以上海科技馆更新改造项目为例,对空间、功能、互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基于“多媒体技术+数字平台”融合的创新设计理念,研究新型数字互动平台的技术线路与功能实现。最后对新型数字互动平台的运用与未来提出一些建议,供博物馆同行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馆 科学文化 数字互动平台 融合创新
下载PDF
科技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展教模式研究——以中国科技馆“非遗+科技”主题教育活动为例
6
作者 王紫色 王学志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24年第5期50-59,共10页
在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下,文化产业发展呈火爆态势,科技和传统文化融合科普成为科技馆关注的重要方向,相关展教资源建设逐渐得到重视。基于行业调研,本文分析国内科技馆科技与传统文化融合展览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问题难点,以中国科技馆“非... 在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下,文化产业发展呈火爆态势,科技和传统文化融合科普成为科技馆关注的重要方向,相关展教资源建设逐渐得到重视。基于行业调研,本文分析国内科技馆科技与传统文化融合展览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问题难点,以中国科技馆“非遗+科技”主题教育活动为案例,研究科技与传统文化融合展览教育的思路、方法与模式,并对相关工作提出思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馆 科技 传统文化 科普 非遗
下载PDF
科技馆里的科学课:家校社协同开发科学教育资源的实践案例
7
作者 齐欣 张磊 《中小学校长》 2024年第6期68-71,共4页
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需要调动社会力量,用好实践场所,推出优质资源,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以“科技馆里的科学课”为例,中国科学技术馆重点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开展模式构建,协同实践应用模式探索两个方面展开,阐述... 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需要调动社会力量,用好实践场所,推出优质资源,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以“科技馆里的科学课”为例,中国科学技术馆重点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开展模式构建,协同实践应用模式探索两个方面展开,阐述科技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促进家校社协同开展科学教育资源开发与实践的经验,并提出通过制度化、立体化、深度化举措促进家校社协同开展科学教育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协同育人 家校社协同 科技馆 科学课
下载PDF
企业与现代科技馆体系协同开展科普的对策研究
8
作者 唐罡 赵焕 闫卓远 《今日科苑》 2024年第4期69-77,共9页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现代科技馆体系是重要的科普载体和平台,企业科技创新为科普提供丰富的资源,科技馆体系开展科普对企业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起到促进作用。双方通过协同合作,将推动科普效能更好发挥,助力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服务科技...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现代科技馆体系是重要的科普载体和平台,企业科技创新为科普提供丰富的资源,科技馆体系开展科普对企业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起到促进作用。双方通过协同合作,将推动科普效能更好发挥,助力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服务科技创新发展。本文基于协同学的系统理论和自组织原理,通过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分析企业与科技馆体系开展科普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原因,对二者协同开展科普的经验进行总结。研究发现,以科技馆为代表的现代科技馆体系正成为科学知识和科技成果的集中展示地、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全国科学教育平台;企业不同程度参与到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并不断拓展科普服务方式,但科普责任意识有待提升、科普组织建设有待健全完善、科普能力水平有待提高、参与科普工作缺乏必要外部激励。现代科技馆体系与企业开展科普的模式主要包括:合作建设科普展厅、联合举办科普品牌活动、依托现代科技馆体系扩大影响力三类。综上,提出企业与科技馆体系协同推进科普工作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普 企业 科技馆体系 协同
下载PDF
基于IP文化的科技馆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以安徽省科技馆为例
9
作者 俞放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15期87-89,共3页
基于IP文化的科技馆文创产品在融合教育与科普功能、增强创意与科普设计的多样性、引发情感共鸣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基于IP文化的科技馆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策略包括精准定位目标受众群体、深入挖掘科技IP文化内涵、深入结合创意与实用性... 基于IP文化的科技馆文创产品在融合教育与科普功能、增强创意与科普设计的多样性、引发情感共鸣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基于IP文化的科技馆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策略包括精准定位目标受众群体、深入挖掘科技IP文化内涵、深入结合创意与实用性等。安徽省科学技术馆(以下简称安徽省科技馆)经过市场调研与分析、核心IP定位、创意策划与原型设计等步骤,开发了IP形象“奇奇”,在此基础上打造了一系列文创产品,有效地展现了安徽省科技馆的科技文化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文化 科技馆 文创产品 安徽省科技馆
下载PDF
科技馆多媒体展品的应用特征与教育效果研究——基于美国探索馆和中国科技馆相关展品的比较分析
10
作者 李光明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24年第1期50-55,共6页
本文统计多媒体展品在中国科技馆不同主题展区的应用数量,再以美国探索馆展品作为参考,分析探索馆展品与多媒体展品的本质特点与适用范围,探讨多媒体展品的应用场景与教育效果。
关键词 科技馆 多媒体展品 科技馆教育
下载PDF
科普新格局下的泛在科技馆构建——“中国科技馆第五期‘论道科普’展览创新沙龙活动”侧记
11
作者 魏蕾 唐罡 +2 位作者 王二超 孙婉莹 赵鑫媛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24年第4期89-93,共5页
2024年7月4日,第五期“论道科普”展览创新沙龙活动在中国科技馆成功举办。此次沙龙以“科普新格局下的泛在科技馆构建”为主题,来自政府、学会、高校、科研机构、博物馆、艺术场馆、新闻传媒、基层社区等领域专家,基于当前科普工作新格... 2024年7月4日,第五期“论道科普”展览创新沙龙活动在中国科技馆成功举办。此次沙龙以“科普新格局下的泛在科技馆构建”为主题,来自政府、学会、高校、科研机构、博物馆、艺术场馆、新闻传媒、基层社区等领域专家,基于当前科普工作新格局,共同探讨泛在科技馆构建的方向、模式、机制等,为新时代背景下的科技馆发展寻求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馆 泛在 跨界 发展
下载PDF
“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科技馆大科普协同创新实践
12
作者 邱银忠 张娜 +2 位作者 卢昱 侯瑜琼 黄亚萍 《广东科技》 2024年第4期90-93,共4页
0引言科普机构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协同不仅是不同专业、不同行业之间的携手合作,还有不同类型的主体之间出于共同的科普需求而产生的自主聚合与协同增效。这种协同,更多情况下是一种广域的社会化协同,是政府、企业、科普机构、教育机构和... 0引言科普机构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协同不仅是不同专业、不同行业之间的携手合作,还有不同类型的主体之间出于共同的科普需求而产生的自主聚合与协同增效。这种协同,更多情况下是一种广域的社会化协同,是政府、企业、科普机构、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等科普创新主体发挥各自优势,进行深度资源整合,实现各方优势互补。本文以广东科学中心2023年建成展览为例,对科技馆场域中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产学研用 协同创新机制 科普 广东科学中心 科技馆 协同增效 资源整合 五位一体
下载PDF
科技馆赋能科学家精神传播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路径
13
作者 孙天垚 邓兴军 李秀菊 《科技智囊》 2024年第2期18-25,共8页
科技馆作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设施,肩负着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凝聚科学思想、传播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重要职责。对科技馆科学家精神传播的理论逻辑、现实意义和实践路径进行阐释,有助于提出关于科技馆赋能科... 科技馆作为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设施,肩负着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凝聚科学思想、传播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重要职责。对科技馆科学家精神传播的理论逻辑、现实意义和实践路径进行阐释,有助于提出关于科技馆赋能科学家精神传播的对策建议,如聚焦科技热点扩大受众面、借助新科技手段打破时空局限、引导“大手拉小手”共同参与、加大馆校结合力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馆 科学精神 科学家精神传播 理论逻辑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国际视角下的科技馆展览展品创新模式——“中国科技馆第三期‘论道科普’展览创新沙龙活动”侧记
14
作者 杨裔 陈明晖 +2 位作者 赵焕 张景翎 闫卓远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24年第3期86-90,共5页
2024年4月24日,第三期“论道科普”展览创新沙龙活动在中国科技馆成功举办。沙龙活动围绕“国际视角下的科技馆展览展品创新模式”主题展开,来自博物馆学、科学教育、科学文化以及科学艺术等领域专家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国际视角下的... 2024年4月24日,第三期“论道科普”展览创新沙龙活动在中国科技馆成功举办。沙龙活动围绕“国际视角下的科技馆展览展品创新模式”主题展开,来自博物馆学、科学教育、科学文化以及科学艺术等领域专家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国际视角下的中国科普场馆创新模式与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科普展览新形态的构建与展览展品创新模式的转型,为实现转型背景下的科技与文化融合做出新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馆 展览 创新 融合
下载PDF
围绕儿童教育的科技馆展览创新——“中国科技馆第四期‘论道科普’展览创新沙龙活动”侧记
15
作者 范亚楠 李赞 +2 位作者 杨裔 洪唯佳 王晨飞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24年第3期91-95,共5页
2024年5月24日,第四期“论道科普”展览创新沙龙活动在中国科技馆成功举办。沙龙活动以“围绕儿童教育的科技馆展览创新”为主题展开,来自博物馆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儿童科学教育以及儿童艺术教育等领域专家,通过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为... 2024年5月24日,第四期“论道科普”展览创新沙龙活动在中国科技馆成功举办。沙龙活动以“围绕儿童教育的科技馆展览创新”为主题展开,来自博物馆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儿童科学教育以及儿童艺术教育等领域专家,通过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儿童科学展览创新研发引入新方向、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馆 儿童教育 展览 创新
下载PDF
科技馆展教融合的实践探索——基于常设展览的主题教育空间建设
16
作者 聂婷华 吴晓雷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24年第4期56-63,共8页
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提出新要求,科技馆行业正在不断探索创新。我国很多科技馆进入新建和改造期,承载教育活动的教育空间成为科技馆探索展教融合的新形态。本文以上海科技馆常设展览中主题教育空间的升级改造为例,从功能规划... 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提出新要求,科技馆行业正在不断探索创新。我国很多科技馆进入新建和改造期,承载教育活动的教育空间成为科技馆探索展教融合的新形态。本文以上海科技馆常设展览中主题教育空间的升级改造为例,从功能规划、空间设计、展教具创意及教育项目策划等方面,探讨通过建设展厅内的教育空间促进展教融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馆 展教融合 教育空间 教育活动
下载PDF
新时代现代科技馆体系科学普及的主要特点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1
17
作者 任海宏 张文娟 张彩霞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24年第1期42-49,共8页
本文阐述新时代现代科技馆体系科学普及的价值意蕴和主要进展,提炼其主要特点为“三性三化”,即政治性、引领性、普惠性、社会化、专业化、国际化,并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 本文阐述新时代现代科技馆体系科学普及的价值意蕴和主要进展,提炼其主要特点为“三性三化”,即政治性、引领性、普惠性、社会化、专业化、国际化,并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在充分总结现代科技馆体系科学普及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对照新时代的要求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不足,为新时代现代科技馆体系科普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现代科技馆体系 科学传播 现代化
下载PDF
我国科技馆辅导员职业发展现状
18
作者 杨洋 张彩霞 《今日科苑》 2024年第2期6-17,共12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并列在一起,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技馆辅导员作为科技馆开展科学教育的人才队伍,很大程度影响着科技馆的科学教育水平和质量。本文梳理科技馆辅导员这一职...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并列在一起,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科技馆辅导员作为科技馆开展科学教育的人才队伍,很大程度影响着科技馆的科学教育水平和质量。本文梳理科技馆辅导员这一职业角色的发展历程,以2020年开展的全国辅导员职业发展现状调研为基础,重点对科技馆辅导员队伍的持续性特点、专业背景、角色定位、培养机制、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建议,以期为辅导员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馆 辅导员 角色定位 职业发展
下载PDF
科技馆免费开放政策在山东省科技馆的实施效果评估与建议
19
作者 张奇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4年第5期28-31,共4页
推动科技馆免费开放是向公众提供公平均等科普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其对于提高我国全民科学素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大意义。基于科技馆免费开放政策实施前后的历史数据,采取数据对比分析方法,从不同维度对比分析科技馆免... 推动科技馆免费开放是向公众提供公平均等科普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其对于提高我国全民科学素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大意义。基于科技馆免费开放政策实施前后的历史数据,采取数据对比分析方法,从不同维度对比分析科技馆免费开放政策在山东省科技馆的实施效果,并从运行情况等角度分析实施效果产生的原因。同时,结合山东省科技馆多年来实施免费开放政策的经验,指出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科技馆事业创新发展、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科技馆 免费开放 实施效果 数据对比
下载PDF
科技馆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教育的经验、困境和路径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琪 王迪鑫 王学旗 《今日科苑》 2024年第1期44-54,共11页
如今,我们已经身处人工智能时代,社会对具有人工智能素养的人才需求巨大,亟须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教育以提高全民的人工智能素养。本文分析了科技馆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教育的价值意义,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馆在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教育的基本经验... 如今,我们已经身处人工智能时代,社会对具有人工智能素养的人才需求巨大,亟须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教育以提高全民的人工智能素养。本文分析了科技馆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教育的价值意义,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馆在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教育的基本经验,探讨了面临的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活动内容和形式亟需加强、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和硬件设施有限等问题。提出规范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活动开发,重构人工智能学习空间,多元主体协同培育人工智能师资三方面优化科技馆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推动科技馆人工智能科普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助力全民人工智能素养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科普教育 科技馆 协同育人 人工智能素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