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栉风沐雨栽梧桐 创新环境造辉煌--中国科学院科教基础设施建设六十年
被引量:
2
1
作者
邢淑英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9年第6期593-600,共8页
文章回顾了中科院60年科教基础设施建设的历程,从建院初期到实施知识创新工程,每个时期都紧紧围绕办院方针和科研需求,及时部署、规划实施、圆满完成了众多科教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为中科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本文简述了中...
文章回顾了中科院60年科教基础设施建设的历程,从建院初期到实施知识创新工程,每个时期都紧紧围绕办院方针和科研需求,及时部署、规划实施、圆满完成了众多科教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为中科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本文简述了中科院各个时期的科教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科教基础设施
建设
60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城市创新基础设施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29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于英杰
吕拉昌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9-19,共11页
以中国29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1995至2018年数据,以2010年为阶段分界点划分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演化阶段,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采用2010、2018年数据分析创新基础设施的空间...
以中国29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1995至2018年数据,以2010年为阶段分界点划分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演化阶段,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采用2010、2018年数据分析创新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构建线性回归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解析影响其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在1995至2010年为初步发展阶段,2010年之后为快速增长阶段;(2)创新基础设施空间分布不均匀,符合胡焕庸线的分布规律,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是东部核心区,其中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分布整体呈"H"型,科教基础设施从北京为单核心演变到北京、上海双核突出,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形成北京- 天津、上海- 杭州、广州- 深圳的双核心共生结构;(3)创新基础设施空间分布具有一定集聚现象但集聚度较低,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及个别省份的发达城市;(4)总体上,财政政策和创新企业对创新基础设施影响最大,其次是创新人才和金融发展水平。由此提出未来中国城市创新基础设施发展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政策支持、创新资金投入和扩大对外创新开放程度,营造活跃的创新环境以及完善创新机制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基础
设施
重大科技
基础
设施
科教基础设施
产业技术创新
基础
设施
城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数智与融合:5G科教新基建未来发展趋势和路径选择
被引量:
3
3
作者
曹三省
胡倩倩
《科技传播》
2021年第2期4-8,15,共6页
2020年,科教基础设施作为创新基础设施之一,被明确列入"新基建"范围之内,凸显了科学教育任务在"新基建"中的特殊使命和重要地位。在新基建强大的边界融合能力、跨越空间能力之下,媒体融合与科教新基建之间相互支撑...
2020年,科教基础设施作为创新基础设施之一,被明确列入"新基建"范围之内,凸显了科学教育任务在"新基建"中的特殊使命和重要地位。在新基建强大的边界融合能力、跨越空间能力之下,媒体融合与科教新基建之间相互支撑、共生共融。尤其是随着5G商用进入快车道,网络基础设施与上层产业生态的成熟与发展,将显著加速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建设,全方位推动面向科教领域的基础设施数智化转型升级,实现科技创新和科教生态建设深度融合发展。未来,数智与融合将有望成为科教基础设施的发展趋势和推动科教工作的关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新基建
媒体融合
科教基础设施
科学传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栉风沐雨栽梧桐 创新环境造辉煌--中国科学院科教基础设施建设六十年
被引量:
2
1
作者
邢淑英
机构
中国科学院基本建设局
出处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9年第6期593-600,共8页
文摘
文章回顾了中科院60年科教基础设施建设的历程,从建院初期到实施知识创新工程,每个时期都紧紧围绕办院方针和科研需求,及时部署、规划实施、圆满完成了众多科教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为中科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本文简述了中科院各个时期的科教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科教基础设施
建设
60年
分类号
G32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城市创新基础设施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29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于英杰
吕拉昌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城市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9-19,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三大城市群创新机制与空间组织模式的比较研究”(41971201)。
文摘
以中国29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1995至2018年数据,以2010年为阶段分界点划分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演化阶段,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采用2010、2018年数据分析创新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构建线性回归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解析影响其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在1995至2010年为初步发展阶段,2010年之后为快速增长阶段;(2)创新基础设施空间分布不均匀,符合胡焕庸线的分布规律,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是东部核心区,其中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分布整体呈"H"型,科教基础设施从北京为单核心演变到北京、上海双核突出,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形成北京- 天津、上海- 杭州、广州- 深圳的双核心共生结构;(3)创新基础设施空间分布具有一定集聚现象但集聚度较低,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及个别省份的发达城市;(4)总体上,财政政策和创新企业对创新基础设施影响最大,其次是创新人才和金融发展水平。由此提出未来中国城市创新基础设施发展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政策支持、创新资金投入和扩大对外创新开放程度,营造活跃的创新环境以及完善创新机制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创新
基础
设施
重大科技
基础
设施
科教基础设施
产业技术创新
基础
设施
城市
Keywords
innovation infrastructure
maj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frastructure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frastructure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frastructure
city
分类号
F124.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G301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数智与融合:5G科教新基建未来发展趋势和路径选择
被引量:
3
3
作者
曹三省
胡倩倩
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科技传播》
2021年第2期4-8,15,共6页
基金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网络文化安全研究”(项目批准号:19ZD12)阶段性成果之一
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项目(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学科)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工程交叉学科团队项目“虚拟现实新媒体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及应用推广”(项目编号:YLTS180522)经费资助。
文摘
2020年,科教基础设施作为创新基础设施之一,被明确列入"新基建"范围之内,凸显了科学教育任务在"新基建"中的特殊使命和重要地位。在新基建强大的边界融合能力、跨越空间能力之下,媒体融合与科教新基建之间相互支撑、共生共融。尤其是随着5G商用进入快车道,网络基础设施与上层产业生态的成熟与发展,将显著加速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建设,全方位推动面向科教领域的基础设施数智化转型升级,实现科技创新和科教生态建设深度融合发展。未来,数智与融合将有望成为科教基础设施的发展趋势和推动科教工作的关键路径。
关键词
5G
新基建
媒体融合
科教基础设施
科学传播
分类号
G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栉风沐雨栽梧桐 创新环境造辉煌--中国科学院科教基础设施建设六十年
邢淑英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城市创新基础设施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29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的实证分析
于英杰
吕拉昌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数智与融合:5G科教新基建未来发展趋势和路径选择
曹三省
胡倩倩
《科技传播》
202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