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研人员流动中的性别差异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宁 赵镇岳 李江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31,共8页
[目的/意义]科研人员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重要的人才要素,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关乎各国人才战略。分析科研人员流动的性别差异,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流动模式,同时有利于国家人才引进机制的完善。[研究设计/方法]在分析流动频次、回流倾向... [目的/意义]科研人员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重要的人才要素,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关乎各国人才战略。分析科研人员流动的性别差异,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流动模式,同时有利于国家人才引进机制的完善。[研究设计/方法]在分析流动频次、回流倾向、流动时期选择的性别差异基础上,提出三个研究假设,根据假设提取并分析了ORCID数据库中截止2017年底的有跨国流动经历的26,315位科研人员简历。[结论/发现]①科研人员在流动频次上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科研人员的流动频次少于男性;当流动次数增加时,对应人员比例降低;②在回流倾向上,女性与男性并无显著差异,英国的男性和西班牙的女性最倾向于回流;③科研人员在流动时期的选择上无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女均在职业生涯早期流动更多。[创新/价值]揭示了男女科研人员在流动中的不同倾向,为进一步探讨不同背景和条件下的差异现象及本质并寻求解决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人员流动 性别差异 流动频次 回流倾向 流动时期 T检验 开放研究者和贡献者标识符(ORCID)
下载PDF
科技强国战略下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科研人员流动机制创新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婷 周小亮 《发展研究》 2018年第7期102-107,共6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驱动关键在于人才。促进人才流动并提升劳动力质量是深化供给侧改革的关键着力点,也是强化人力资本供给提升经济质量的必然要求。本文从科研人员流动促进劳动力质量提升的角度出发,梳理科研人员流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驱动关键在于人才。促进人才流动并提升劳动力质量是深化供给侧改革的关键着力点,也是强化人力资本供给提升经济质量的必然要求。本文从科研人员流动促进劳动力质量提升的角度出发,梳理科研人员流动的理论基础与激励机制发现:发达国家的创新活力与科研人员流动成正比,流动是十分必要的。在分析借鉴发达国家科研人员流动机制基础上,针对福建省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战略定位,探索提出由流动环境塑造、顶层智慧流动、不同体制流动、孵化式流动、大资本支持流动五方面形成的系统化激励机制与具体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战略 科研人员流动 流动机制创新
下载PDF
欧盟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高等教育合作之科研人员流动现状评析
3
作者 胡昳昀 《郑州师范教育》 2016年第6期37-42,共6页
工业革命爆发到现在两个多世纪过去了,欧洲的工业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欧洲科技长盛不衰的原因归功于欧洲长期且持续的科研框架。从1984年第一个科技框架计划启动到现在已经是第七个科技框架计划,欧洲"科技无国界"的理念不... 工业革命爆发到现在两个多世纪过去了,欧洲的工业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欧洲科技长盛不衰的原因归功于欧洲长期且持续的科研框架。从1984年第一个科技框架计划启动到现在已经是第七个科技框架计划,欧洲"科技无国界"的理念不断加强。欧洲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跨境合作,招募全世界优秀科技人才,其中玛丽·居里项目是欧洲最重要的研究人员流动项目。本文将评析玛丽·居里项目对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科研工作、科研人员流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丽·居里项目 欧盟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 科研人员流动
原文传递
欧盟“欧洲科研人员网络”平台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南方 杨云 邵昊华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20年第8期36-40,共5页
科研人员国际间流动是科研活动与科研合作的自然属性,有利于我国吸纳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培养和储备青年人才及高端技术。其中建立益于国际科技人员流动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研究了欧盟促进科研人员流动的欧洲科研人员网络平台(... 科研人员国际间流动是科研活动与科研合作的自然属性,有利于我国吸纳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培养和储备青年人才及高端技术。其中建立益于国际科技人员流动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研究了欧盟促进科研人员流动的欧洲科研人员网络平台(EURAXESS),分析了该平台的各组成部分和发挥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为我国科技人员国际交流平台的建立和国际科技人才服务体系的完善提出借鉴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 科研人员国际流动 服务平台
下载PDF
全球科研人员百年跨国流动规律、格局与势差效应——基于Scopus科学文献数据的实证研究
5
作者 陈凯华 赵彬彬 张超 《管理世界》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00,共28页
科学研判长历史周期下科研人员的跨国流动规律、流动格局及其影响机制,对深入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基于1920~2020年232个国家和地区近8100万篇科学文献数据,刻画和描述科研... 科学研判长历史周期下科研人员的跨国流动规律、流动格局及其影响机制,对深入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基于1920~2020年232个国家和地区近8100万篇科学文献数据,刻画和描述科研人员百年间跨国流动规律与格局,并提出势差效应以解释其背后的演进机制。实证结果发现:(1)随着科研人员跨国流动强度周期性波动上升,小世界网络特征、“中心—外围”结构和空间动态集聚效应愈发明显,形成了向开放式流动格局演变、人才回流和环流趋势不断加强的跨国流动格局;(2)知识势差和经济势差对科研人员跨国流动规模具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网络位势差对科研人员跨国流动具有促进作用且其效应受到东道国(母国)网络位势的正向调节,3类势差效应表现出明显的流动周期、流动类型和流动格局异质性;(3)基于中国情境的分析表明,知识势差促进了我国与发达国家间科研人员的双向流动,经济势差促进了我国科研人员回流,而网络位势差促进了国外科研人员流入和我国科研人员回流。研究结论为我国研判科研人员跨国流动规律、构筑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和强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提供了启发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人员跨国流动 流动规律 流动格局 势差效应
原文传递
天下英才聚何处:新中国第一代图书馆情报人才的就业流动研究
6
作者 肖鹏 郑炜楠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3年第4期22-34,共13页
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新中国第一代图书馆情报人才群体的就业流动网络,探讨了第一代人才的就业流动特征。从第一代人才毕业到初次工作的就业流动网络和就职后的工作变动流动网络中可以发现,图书情报的教育格局对人才流动有着... 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新中国第一代图书馆情报人才群体的就业流动网络,探讨了第一代人才的就业流动特征。从第一代人才毕业到初次工作的就业流动网络和就职后的工作变动流动网络中可以发现,图书情报的教育格局对人才流动有着深远影响。初次就业的工作单位深刻地形塑了图情人才的职业生涯,国家教育与人才政策的变化也会对第一代人才流动产生影响。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对当前图情领域如何“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展开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第一代图书馆情报人才 科研人员流动 毕业分配制度 社会网络分析 定向培养
下载PDF
美国高校向工业部门的技术转让 被引量:3
7
作者 杨讯丁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1998年第6期3-6,共4页
美国高校向工业部门的技术转让杨讯丁虽然美国有3600所高等院校,6900所专业技术学校,但是仅有875所公共和私立大学和学院从事科学和工程研究。其中,又仅有100所真正从事研究与发展工作,它们横跨不同领域,其工作量占... 美国高校向工业部门的技术转让杨讯丁虽然美国有3600所高等院校,6900所专业技术学校,但是仅有875所公共和私立大学和学院从事科学和工程研究。其中,又仅有100所真正从事研究与发展工作,它们横跨不同领域,其工作量占所有高等院校学术研究与发展的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高校 工业企业 技术转让 科研人员流动
下载PDF
中国超一亿人靠科技“吃饭”,75%不超过40岁
8
作者 魏晓文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20年第8期28-29,共2页
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前夕,科协调研宣传部和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2018)——科技人力资源的总量、结构与科研人员流动》。报告研究结果显示,不考虑专升本、死亡及出国因素,截至2018年底,我... 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前夕,科协调研宣传部和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2018)——科技人力资源的总量、结构与科研人员流动》。报告研究结果显示,不考虑专升本、死亡及出国因素,截至2018年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10154.5万人,规模继续保持世界第一。普通高等教育依然是科技人力资源培养的最主要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协 科技人力资源 专升本 普通高等教育 创新战略 人力资源培养 科研人员流动
下载PDF
以事故为镜 提升实验室安全培训质量
9
作者 王维 《劳动保护》 2022年第8期18-20,共3页
高校、科研院所肩负研究生培养的重任。近年来,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流动频繁,实验室安全工作也日益复杂艰巨。
关键词 实验室安全 科研院所 研究生培养 研究生招生规模 科研人员流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