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缺陷管理优化医院青年人才的科研培养模式 被引量:2
1
作者 符君 朱莹 +2 位作者 郑建 邵晓凤 徐涛 《医院管理论坛》 2016年第8期54-56,42,共4页
目的医院现有科研培养模式是对青年人才进行科研能力的分层,采取个性化培养措施。为优化现有模式,本研究探讨利用缺陷管理方法,发现问题进行改进的效果。方法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医院人才现有科研能力、科研需求进行调查。针对调查结果进... 目的医院现有科研培养模式是对青年人才进行科研能力的分层,采取个性化培养措施。为优化现有模式,本研究探讨利用缺陷管理方法,发现问题进行改进的效果。方法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医院人才现有科研能力、科研需求进行调查。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5岁以上人才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次数、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核心期刊文章数、2年内科研经费使用数量高于青年人才;青年人才最希望获得专家支持,35岁以上科研人才更希望获得硬件、管理服务、经费、信息服务等方面支持。结论青年人才整体科研基础有待加强;需进一步加大对青年人才的专家支持和经费支持;应进一步完善医院科研服务、考评管理等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培养模式 缺陷管理 青年人才
下载PDF
科研培养模式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成果产出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曾雯 夏碧菡 +1 位作者 易智慧 杨锦林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4期604-607,63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科研培养模式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简称“专硕”)毕业成果产出的影响,以探寻“双轨制”模式下更合理的专硕培养模式。方法以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6级全日制医学专业学位的251名硕士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目的探讨不同的科研培养模式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简称“专硕”)毕业成果产出的影响,以探寻“双轨制”模式下更合理的专硕培养模式。方法以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6级全日制医学专业学位的251名硕士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其接受的科研培养模式分为强化组、自由组及无科研培养组,分析不同的科研培养模式对专硕毕业成果产出的影响。结果研究生参与过导师课题和参加学术会议的比例从低到高依次为无科研培养组、自由组和强化组,三组间差异显著(P<0.05);参与课题数≥3项的研究生发表SCI论文的平均数显著多于参与课题数<3项的研究生(P<0.05),参加过国际学术会议的研究生发表SCI论文的平均数显著多于只参加过国内学术会议的研究生(P<0.05);强化组研究生发表SCI论文的情况优于自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强化组研究生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率显著高于自由组(P<0.05);强化组和自由组研究生参与临床带教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无科研培养组(P<0.05)。结论接受强化型科研培养的研究生更有可能参与课题项目、参加学术会议及发表SCI论文,同时承担着较繁重的临床及带教任务,获得了较高的规培合格率,但强化型科研培养模式的具体培养方案尚需进一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研究生 科研培养模式 毕业成果产出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率
下载PDF
医学实验技术专业本科生科研团队培养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冯小燕 张凯毅 《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8期91-94,共4页
随着中国医学科研事业的崛起,国家对于医学科研人才的培养更为重视,医学实验技术专业顺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应运而生。医学实验技术专业是为社会主义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从事医学实验和医学研究的新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医学实验技术专... 随着中国医学科研事业的崛起,国家对于医学科研人才的培养更为重视,医学实验技术专业顺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应运而生。医学实验技术专业是为社会主义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从事医学实验和医学研究的新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医学实验技术专业本科生进入科研团队学习,有利于充分借助科研项目资源,提升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对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对接未来职业生涯大有裨益。科研团队培养模式是传统本科教学模式的补充,有助于学生拓展专业知识、掌握先进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术,更有助于学生开阔眼界、了解科研发展前沿,在科研团队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学术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实验技术 科研团队培养模式 科研思维 创新能力 科研素质 学术修养
下载PDF
临床与科研协同培养模式在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4
作者 何合胜 杨玉琼 +2 位作者 靳小可 魏元凤 王娜娜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91-293,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与科研协同培养模式在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在弋矶山医院血液内科轮转的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48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24名,对照组实施传统的临床带教模式,仅培训临... 目的:探讨临床与科研协同培养模式在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临床带教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在弋矶山医院血液内科轮转的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48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24名,对照组实施传统的临床带教模式,仅培训临床能力,而研究组实施临床与科研能力协同培训的新带教模式。从临床能力和教学效果两方面进行评价。结果:两组的临床能力测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学生在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提高科研思维能力、提高论文发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评价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教学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与科研协同培养模式在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临床带教中效果更好,学生满意度更高,对科研兴趣更大,有助于进一步推广到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临床带教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型研究生 临床教学 科研培养模式
下载PDF
将临床科研思维引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CBL教学中的思考
5
作者 屈晶晶 高露青 周建娅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19期55-58,共4页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ulmona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PCCM)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我国对PCCM临床医学生的教育目的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医学人才。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是衡量PCCM医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然而随着医...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ulmona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PCCM)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我国对PCCM临床医学生的教育目的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医学人才。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是衡量PCCM医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然而随着医学生教育由扩大规模到提高质量的转型,对于PCCM医学生的临床科研能力培养仍然需要进一步努力探索。文章通过分析PCCM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基本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科室的发展现状及自身特点,提出将临床科研思维融入到以临床案例为基础(case-based learning,CBL)的教学法中,以便为未来的PCCM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研思维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科研思维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CBL教学 科研现状 导师科研培训 科研思维培养模式
下载PDF
关于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的思考 被引量:3
6
作者 高飞 王琳 刘彦虹 《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5期55-57,共3页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检验医师作为检验与临床沟通的桥梁,其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要求亦越来越高。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作为未来检验医师的主力军,其培养方式及成果对于检验科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检验专...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检验医师作为检验与临床沟通的桥梁,其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要求亦越来越高。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作为未来检验医师的主力军,其培养方式及成果对于检验科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检验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模式仍处于摸索阶段。目前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仍存在人员匮乏、轨道不清、科研培养模式的不和谐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攻读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过重,违背检验医师培养的初衷,也无法保证检验医师的培养质量。试图探讨检验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现状,并尝试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检验诊断学 专业学位硕士 两轨并一 培养模式 人员匮乏 科研培养模式
下载PDF
“经典-临床-科研”三位一体中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7
作者 郭静文 隋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6期0066-0069,共4页
以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例,予“经典-临床-科研”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探索实践价值。方法 50名学生,是否实施培养模式分组,为A(否)、B(是)组,各25例。比对、分析效果。结果 B组考试成绩、教学效果、教学满意度均>A组(P<0.05)。结... 以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例,予“经典-临床-科研”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探索实践价值。方法 50名学生,是否实施培养模式分组,为A(否)、B(是)组,各25例。比对、分析效果。结果 B组考试成绩、教学效果、教学满意度均>A组(P<0.05)。结论 在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应用“经典-临床-科研”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价值高,值得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 “经典-临床-科研”三位一体培养模式 探索 实践
下载PDF
基于多向量能力数值评价体系的科研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媛 刘岩 +5 位作者 王兵 王丹蕾 梁公文 张华 徐涛 刘玉兰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15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 探索建立基于多向量能力数值评价体系的科研人才培养模式.方法 使用德尔菲法,确立多向量能力数值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权重系数.应用所建立的评价体系,分析青年科研人员的发展现状,进行个性化的科研人才培养.结果 建立了基于个人科研... 目的 探索建立基于多向量能力数值评价体系的科研人才培养模式.方法 使用德尔菲法,确立多向量能力数值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权重系数.应用所建立的评价体系,分析青年科研人员的发展现状,进行个性化的科研人才培养.结果 建立了基于个人科研投入能力指标和个人科研产出能力指标的多向量能力数值评价体系,并应用于青年科研人才培养.结论 所建立的基于多向量能力数值评价体系的科研人才培养模式对青年科研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推动科研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向量能力数值 评价体系 科研人才培养模式
原文传递
基于信息化平台的科研人才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和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李媛 梁公文 +3 位作者 王兵 王丹蕾 张华 徐涛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 2017年第6期421-426,434,共7页
目的探索建立基于信息化平台的科研人才绩效评估体系并应用于科研人才评价与激励政策的制定。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立科研人才绩效评估体系与指标权重。应用所建立的评估体系,基于科研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客观评价科研人员... 目的探索建立基于信息化平台的科研人才绩效评估体系并应用于科研人才评价与激励政策的制定。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立科研人才绩效评估体系与指标权重。应用所建立的评估体系,基于科研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客观评价科研人员的发展情况和趋势,进行个性化的科研人才培养。结果建立了基于科研能力指标、科研产出指标、所在科研平台指标的科研人才绩效评估体系,并应用于科研人才的评价、激励政策的制定及人才培养。结论所建立的评价体系能够客观的反映科研人才的发展现状,并为人才激励和人才培养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人才绩效评估 信息化平台 科研人才培养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