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科研用地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颜振飞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8年第2期46-49,共4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土地越来越成为缺稀资源。农业科研院所大多在城郊,随着城镇建设的加快,影响农业科研用地的问题接憧而来,如各种公用配套建设用地的征用、分割,致使科研用地不断减少,试验环境受到干扰;随着土地价值的提升,...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土地越来越成为缺稀资源。农业科研院所大多在城郊,随着城镇建设的加快,影响农业科研用地的问题接憧而来,如各种公用配套建设用地的征用、分割,致使科研用地不断减少,试验环境受到干扰;随着土地价值的提升,各方利益的博弈,土地纠纷不断;与此同时,随着科研领域的不断拓宽,科研用地需求量大增,加剧了原有的土地供需矛盾。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为例,探讨在城镇化发展扩张的环境下,如何协调发展,在满足农业科研用地的需求的同时,实现利益较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用地 城镇化 矛盾 对策
下载PDF
非南繁季节南繁科研用地综合利用的思考——以江苏南繁基地为例
2
作者 孙统庆 汤义华 +2 位作者 许明 邵培珺 陈永梅 《中国种业》 2021年第5期51-53,共3页
加快非南繁季节南繁科研用地综合利用是当前形势的迫切需要。阐述了非南繁季节南繁科研用地综合利用的必要性以及江苏南繁基地综合利用的实践,分析了非南繁季节南繁科研用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非南繁季节南繁科研用地综合利用的... 加快非南繁季节南繁科研用地综合利用是当前形势的迫切需要。阐述了非南繁季节南繁科研用地综合利用的必要性以及江苏南繁基地综合利用的实践,分析了非南繁季节南繁科研用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非南繁季节南繁科研用地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南繁季节 南繁科研用地 综合利用 思考
下载PDF
农业科研试验站建设实践与建议——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科研试验站为例
3
作者 马文会 杜润生 +2 位作者 赵胜优 王景涛 索相敏 《农业科技管理》 2024年第4期77-79,86,共4页
文章回顾了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科研用地发展历程,介绍了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科研试验站建设历程和取得的成效,并从试验站建设要立足长远、要高标准、要科学规范、要实现多功能化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农业科研试... 文章回顾了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科研用地发展历程,介绍了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科研试验站建设历程和取得的成效,并从试验站建设要立足长远、要高标准、要科学规范、要实现多功能化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农业科研试验站建设的建议,以期为农业科研院所科学管理科研用地,提高科研用地利用效率,加强农业试验站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院所 农业科研试验站 建设历程 科研用地
下载PDF
基于满意度评价的近郊型科研设计用地配套设施规划研究 以南京市为例
4
作者 方遥 徐梓杰 李梦莹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23年第12期116-118,共3页
随着我国产城融合及产业转型的不断深化,创新型产业在用地结构中占比越来越高,而新时期使用者多样化的需求,也对其用地的配套设施提出了更精细化的要求。本文选取了南京市近郊型科研设计用地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配套设施规模、种类和形式... 随着我国产城融合及产业转型的不断深化,创新型产业在用地结构中占比越来越高,而新时期使用者多样化的需求,也对其用地的配套设施提出了更精细化的要求。本文选取了南京市近郊型科研设计用地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配套设施规模、种类和形式进行系统分析,确定相对值指标;在满意度评价基础上,应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线性回归方程,分析指标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针对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议及设计策略,为科研设计用地的规划设计提供借鉴,为相关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提供参考数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郊型科研设计用地 配套设施 满意度评价 南京
下载PDF
Is changing footstrike pattern beneficial to runners? 被引量:6
5
作者 Joseph Hamill Allison H.Gruber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 SCIE 2017年第2期146-153,共8页
Some researchers, running instructors, and coaches have suggested that the "optimal" footstrike pattern to improve performance and reduce running injuries is to land using a mid-or forefoot strike. Thus, it ... Some researchers, running instructors, and coaches have suggested that the "optimal" footstrike pattern to improve performance and reduce running injuries is to land using a mid-or forefoot strike. Thus, it has been recommended that runners who use a rearfoot strike would benefit by changing their footstrike although there is littl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suggesting such a change. The rearfoot strike is clearly more prevalent. The major reasons often given for changing to a mid-or forefoot strike are(1) it is more economical;(2) there is a reduction in the impact peak and loading rate of the vertical component of the ground reaction force; and(3) there is a reduction in the risk of a running-related injuries. In this paper,we critique these 3 suggestions and provide alternate explanations that may provide contradictory evidence for altering one's footstrike pattern.We have concluded, based on examining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that changing to a mid-or forefoot strike does not improve running economy, does not eliminate an impact at the foot-ground contact, and does not reduce the risk of running-related inju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IDEMIOLOGY Footfall patterns FOREFOOT Ground reaction force Impacts MIDFOOT REARFOOT Running econom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