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8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举制下清代官学教师考核与升迁制度研究
1
作者 程春玉 施克灿 《中国考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101,共10页
清代举业极盛,读书人追捧仕进,官学教师普遍被认为逐官轻学,忽视教育本职。本文从与清代教师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考核与升迁制度出发,对该问题进行探讨。首先,官学教师的考核需对标统一的文官标准,并符合专门职业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 清代举业极盛,读书人追捧仕进,官学教师普遍被认为逐官轻学,忽视教育本职。本文从与清代教师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考核与升迁制度出发,对该问题进行探讨。首先,官学教师的考核需对标统一的文官标准,并符合专门职业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清代教师群体的职业发展。其次,官学教师的升迁深受科举身份影响,由于多选择外升,且晋升空间狭窄,限制了教师职业的长期发展。再次,官学教师的升迁制度存在非公正性、滞后性,间接损害了教师职业发展的积极性。最后,清代官学教师的考核与升迁系统缺乏足够的独立性与延展性,是职业发展渠道不畅通的原因所在。清代官学教师的考核升迁制度对当今的教师评价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考核 文官升迁 教师职业发展
下载PDF
唐代选官制度得失——以科举制为中心的思考
2
作者 高驰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8-32,共5页
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僚运行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唐代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高度发展的时期,其科举制选拔人才具有选拔范围的开放性、选拔标准的全面性等优势,在吸纳人才、促进社会流动、扩大统治基础、维护社... 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僚运行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唐代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高度发展的时期,其科举制选拔人才具有选拔范围的开放性、选拔标准的全面性等优势,在吸纳人才、促进社会流动、扩大统治基础、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但唐代科举制也存在忽视公平、选拔的人才行政能力欠缺、忽视道德问题以及科举中的一些陋习易滋生朋党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制定并实行实际的选拔标准及规章制度,保障其有效实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选官
下载PDF
宋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希娟 景利国 《炎黄地理》 2023年第2期25-27,共3页
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在唐、宋两代得到发展,并在明清两代得到继承与发扬。宋代科举制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制度日趋完善,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史上发挥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现将从宋代科举制发展的背景出发,阐述宋代科举制... 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在唐、宋两代得到发展,并在明清两代得到继承与发扬。宋代科举制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制度日趋完善,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史上发挥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现将从宋代科举制发展的背景出发,阐述宋代科举制的主要种类及内容,分析探讨宋代科举制度的特点,使读者在了解历史的同时,对高考改革及人才选拔多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选拔 继承与发扬 宋代 发展及特点 承前启后 古代 明清两代
下载PDF
科举制度在越南——基于制度文明的视角
4
作者 李木洲 傅冠华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8-121,共14页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的制度文明,在中越漫长的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越南科举制度由李朝初创,经陈朝发展过渡,到后黎朝达到鼎盛,终至阮朝式微而停废。越南科举制度大多模仿中国科举制度,也在入试资格、科目设置、考试内容、开科时间...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的制度文明,在中越漫长的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越南科举制度由李朝初创,经陈朝发展过渡,到后黎朝达到鼎盛,终至阮朝式微而停废。越南科举制度大多模仿中国科举制度,也在入试资格、科目设置、考试内容、开科时间和甲第出身等方面出现了本土化的创新。科举制度对越南的政治、教育、文化、社会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一是改变了越南的国家人才选拔方式,使之构建起为集权统治服务的稳定官僚队伍;二是完善了越南学校教育体系,丰富了教育内容;三是推动了儒家思想的国际传播,促进了越南多元文化的融合;四是造就了越南士人阶层,塑造了新的社会结构。在当前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以历史为镜而展开科举制度研究,有助于传承与发展中华文明根脉,为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有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 举文化圈 度文明 东亚文化
下载PDF
盛况空前:第二十二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5
作者 苑津山 《教育与考试》 2023年第6期31-40,共10页
2023年9月1日至3日,由秦淮区人民政府主办,浙江大学科举学与考试研究中心、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研究分会、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秦淮区教育局、秦淮区文化和旅游局协办,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承办的“... 2023年9月1日至3日,由秦淮区人民政府主办,浙江大学科举学与考试研究中心、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研究分会、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秦淮区教育局、秦淮区文化和旅游局协办,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承办的“第二十二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成功举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举学 举文化 秦淮区 炎黄文化研究 教育考试院 国际学术研讨会 厦门大学
下载PDF
从章句秩序到王朝秩序——科举试诗篇制的演化及影响
6
作者 叶汝骏 《中国考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6-94,共9页
初唐后期,以科举试诗制度化为标志,近体诗的格律化篇制跻身为一种得到王权确认、受到法律保护的篇制系统,使之不仅是一种美学意义上的章句秩序,还承载与彰显了一种政治意义上的王朝秩序。自唐至清,基于政才选拔与王朝审美的需求,科举试... 初唐后期,以科举试诗制度化为标志,近体诗的格律化篇制跻身为一种得到王权确认、受到法律保护的篇制系统,使之不仅是一种美学意义上的章句秩序,还承载与彰显了一种政治意义上的王朝秩序。自唐至清,基于政才选拔与王朝审美的需求,科举试诗以功令的形式对近体诗的篇制作出进一步的约句准篇:在言数上始终为五言,在句数上则出现由十二句到十六句的变动。稳定的五言是五律文体地位、美感特质及宗唐诗学影响的结果;句数变化则是唐人诗体观、以对仗为主的科举考查要点、考试程序变动及律诗运行原理等因素复合形塑的结果。王权不仅塑造了适合政才选拔的科举试诗篇制系统本身,也给中古以降汉语诗歌篇制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举考试 举试诗篇 举文化
下载PDF
古代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制度 被引量:6
7
作者 徐晓杰 王一媛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0-113,共4页
通过回顾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过程,考察分析科举制度的优缺点,并将古代科举制度和现代公务员制度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进行对比,可以发现现代公务员制度和古代科举制度之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完善现代公务员制度,在某... 通过回顾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过程,考察分析科举制度的优缺点,并将古代科举制度和现代公务员制度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进行对比,可以发现现代公务员制度和古代科举制度之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完善现代公务员制度,在某些方面应当借鉴古代科举制度的做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务员 考试
下载PDF
多学科视野中的科举制 被引量:30
8
作者 刘海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9-26,共8页
科举制对中国社会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影响至为重大,它的兴衰也与中国科举时代的政治、教育、文学、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紧密相关。因此,"科举学"可以成为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视角。从科举政治、科举教育、科举文学、科举社... 科举制对中国社会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影响至为重大,它的兴衰也与中国科举时代的政治、教育、文学、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紧密相关。因此,"科举学"可以成为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独特视角。从科举政治、科举教育、科举文学、科举社会、科举文化等多学科视野观察,可以更清楚地看出科举制在传统社会的中心地位,及废科举的深远影响,从而进一步认识"科举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举文化 考试
下载PDF
日本科举制的兴亡 被引量:19
9
作者 吴光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41,共7页
古代日本积极模仿唐朝的科举制,选择性地施行了考试选拔的贡举制,它的根本目的在于巩固以天皇为中心的封建体制。但是,随着贡举制的贵族化与高等教育的私家化,贡举制也蜕化为一种"科名世袭制",逐渐走向消亡。到了日本封建体... 古代日本积极模仿唐朝的科举制,选择性地施行了考试选拔的贡举制,它的根本目的在于巩固以天皇为中心的封建体制。但是,随着贡举制的贵族化与高等教育的私家化,贡举制也蜕化为一种"科名世袭制",逐渐走向消亡。到了日本封建体制趋于成熟的江户时代,日本没有施行大量选拔人才的科举制,而是提出倡导学问、普及教育、推动出版的文教政策,从而为日本高等教育近代化打下了一个连续性的思想与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贡举 文教政策
下载PDF
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22
10
作者 徐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7-34,共8页
清末科举制已不能适应社会对科学文化的要求,不能满足时代对新型科技与管理人才的需求,并且严重地阻碍新式教育的发展,所以,在经过选官制度的变通作为过渡之后,科举制终于在"新政"中被废除。科举制废除之后,产生了一系列社会... 清末科举制已不能适应社会对科学文化的要求,不能满足时代对新型科技与管理人才的需求,并且严重地阻碍新式教育的发展,所以,在经过选官制度的变通作为过渡之后,科举制终于在"新政"中被废除。科举制废除之后,产生了一系列社会效应,主要有: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现代科技事业的开创和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废除科举制的重要意义在于清除了横亘在中国社会现代转型道路上的一个综合性障碍。这项成功的制度改革,无疑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技事业 知识分子群体 社会转型
下载PDF
古代科举制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实践与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彭武麟 苏永恒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1-47,77,共8页
古代科举制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实践是中国科举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推行,促进了民族地区教育文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民族交往与融合,也对多民族统一国家的认同与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举史 民族社会政治文化关系
下载PDF
科举制与儒学的传承繁衍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海峰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13,共7页
从唐代至元代科场中存在错综复杂的经术与文学之争。受科举考试的推动,儒家经学不仅在社会上具有崇高的地位,而且造成所有士人努力钻研经典的现象,各种关于儒家经典的阐释和辅导著作层出不穷。《四书》、《五经》为普通中国读书人所熟知... 从唐代至元代科场中存在错综复杂的经术与文学之争。受科举考试的推动,儒家经学不仅在社会上具有崇高的地位,而且造成所有士人努力钻研经典的现象,各种关于儒家经典的阐释和辅导著作层出不穷。《四书》、《五经》为普通中国读书人所熟知,经学得以不断传承和繁衍,很大程度上得力于科举制的倡导利诱。1 300年间,科举以经术取士,以考促学,造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读经运动,使古代中国成为一个儒学社会。科举废后,儒学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经术与文学 考试
下载PDF
明清科举制的社会整合功能 以社会流动为视角 被引量:11
13
作者 纪莺莺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90-208,共19页
以社会流动为视角,本文首先在既有数据研究的基础上,从传统小群社会2和庞大的应考群体两个路径入手,检验明清时期中国科举制覆盖实际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以此为基础,剖析在具体生活世界中人们对科举制的忠诚、信任、热情以及社会压力的消... 以社会流动为视角,本文首先在既有数据研究的基础上,从传统小群社会2和庞大的应考群体两个路径入手,检验明清时期中国科举制覆盖实际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以此为基础,剖析在具体生活世界中人们对科举制的忠诚、信任、热情以及社会压力的消解,并由此说明传统社会以士为中心、以农工商为外围的结构特征。文章还从两个方面分析社会流动的两个后果:社会结构以士绅为中心、社会价值以功名为中心,这两个中心耦合成传统社会整合的重心。最后本文认为将由国家政治向社会生活领域的视角转换,不仅能深化与完整对科举制功能的呈现,也能促进对传统社会整合方式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士绅 社会流动 传统社会整合方式 社会重心
下载PDF
古代科举制对现行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洪亮 段建丽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09-116,共8页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1300年之久,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科举制有利也有弊。正因为此,科举制被世人褒贬不一、议论纷纷。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近几年来也成为世人评价议论的焦点。从一定意义上说,现行高考制度与古代科举制存在...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1300年之久,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科举制有利也有弊。正因为此,科举制被世人褒贬不一、议论纷纷。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近几年来也成为世人评价议论的焦点。从一定意义上说,现行高考制度与古代科举制存在着某种联系,但两者又有本质的区别。高考制度若想规避像科举制那样被废除的命运,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吸收借鉴古代科举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经验教训,不断进行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高考 高考度改革
下载PDF
为科举制平反不等于否定废科举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海峰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0-72,共13页
提出为科举制平反的人士和观点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不仅否定废科举,而且主张恢复科举制;第二类是对废科举提出质疑,认为废科举是因噎度食,但并未提出恢复科举制;第三类是不否定废科举但充分肯定科举制。本文认为,科举制应该平反,... 提出为科举制平反的人士和观点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不仅否定废科举,而且主张恢复科举制;第二类是对废科举提出质疑,认为废科举是因噎度食,但并未提出恢复科举制;第三类是不否定废科举但充分肯定科举制。本文认为,科举制应该平反,废科举则是历史的必然。重新认识科举制,不等于否定废科举,更不是主张在当代恢复科举制,而是要还科举制的本来面目,还其在中国历史上应有的地位。科举制在清末被时代和历史潮流所否定。并不意味着这一制度应该永远被否定。科举制尽管有许多局限和弊端,但仍不失为中国的一大发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试 书院
下载PDF
科举制下通识教育传统的演变及其启示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亚群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28-133,共6页
儒学教育具有通识教育的传统,它与科举考试相结合,对学校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产生深刻影响。科举以选拔治国"通才"为宗旨,通过激励学习儒家经典、文史、法律、时务知识和写作技能,有效提升了士人的传统人文素养。另一方... 儒学教育具有通识教育的传统,它与科举考试相结合,对学校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产生深刻影响。科举以选拔治国"通才"为宗旨,通过激励学习儒家经典、文史、法律、时务知识和写作技能,有效提升了士人的传统人文素养。另一方面,受科举入仕驱动,宋代以降,官学教育目标渐趋功利化和片面性,使通识教育异化为应试技能训练。全面认识科举制下儒学通识教育地位、特征的演变,客观评价其历史成效,对于当代通识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传统 目标 课程 启示
下载PDF
太平天国运动与晚清科举制之关系探讨——兼论清廷推行捐纳举措的得与失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开江 向红兵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10年第1期15-19,共5页
文章从科举制度层面透析太平军军兴之因,用史实揭示了清廷通过大开捐纳和竭力恢复科举制的整合和控制功能,赢得了大多士绅的归附,打赢了与天国政权之间的人心和人才争夺战。但这也造成了官民流动机制的变异,清廷功利政治的泛滥。它拓宽... 文章从科举制度层面透析太平军军兴之因,用史实揭示了清廷通过大开捐纳和竭力恢复科举制的整合和控制功能,赢得了大多士绅的归附,打赢了与天国政权之间的人心和人才争夺战。但这也造成了官民流动机制的变异,清廷功利政治的泛滥。它拓宽了太平天国运动史的研究视野,对全面认识晚清政府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运动 晚清 捐纳 士绅阶层
下载PDF
科举制百年祭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海峰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5-80,共6页
科举制的稳定性和规律性是如此之强,周而复始贯串各朝。废科举是20世纪中国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它不仅仅是一场教育革命,而且是一场政治变革,并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迁。其后果既可惊又可骇,既可喜又可忧。在科举制度废止百年的今... 科举制的稳定性和规律性是如此之强,周而复始贯串各朝。废科举是20世纪中国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它不仅仅是一场教育革命,而且是一场政治变革,并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迁。其后果既可惊又可骇,既可喜又可忧。在科举制度废止百年的今天,无论从深刻认识中国社会的特性和传统文化的命运方面说,还是从为现实考试制度改革提供历史借鉴方面说,总结科举制的千秋功罪,反思废科举的利弊得失,都有必要且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试
下载PDF
科举制:英国文官制度的起源 被引量:9
19
作者 梁宁森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5-28,共4页
在中国历史上,科举制既是一种极富创意的官员选拔制度,又是一种颇具特色的社会整合机制。隋唐科举制的创立,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和进步性,它打破了魏晋以来世族、大族垄断官场的社会现实。科举制的公开性和广泛性为普通民众凭借学识进入仕... 在中国历史上,科举制既是一种极富创意的官员选拔制度,又是一种颇具特色的社会整合机制。隋唐科举制的创立,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和进步性,它打破了魏晋以来世族、大族垄断官场的社会现实。科举制的公开性和广泛性为普通民众凭借学识进入仕途,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它不仅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起到了稳定封建统治的作用,而且逐渐影响到欧美等国。从18世纪中晚期科举制传至英国,到19世纪中晚期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英国的文官考试制度无不受到科举制的影响。中国古代的科举制成为英国文官制度的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文官
下载PDF
试论科举制对中央集权体制的历史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文瑞 杨柯 《天府新论》 CSSCI 2009年第2期125-130,共6页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影响深远。长期以来,学界对科举制的评价多从选拔人才角度出发,而对其政治统治效用认识不足。其实,科举制的历史作用,不在于其对优秀人才的选拔,而在于其对中国封建政治统治需要的满足。它立足于把官员选拔权力...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影响深远。长期以来,学界对科举制的评价多从选拔人才角度出发,而对其政治统治效用认识不足。其实,科举制的历史作用,不在于其对优秀人才的选拔,而在于其对中国封建政治统治需要的满足。它立足于把官员选拔权力全部收归中央,并能够扩展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进而保持社会的政治稳定,实现社会教育和政治统治的密切融合。科举制与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具有极大的亲和力,高度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成熟以后不断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起到了社会凝聚和社会稳定效应,对中央集权体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特殊的历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试 中央集权 政治统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