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官营秘色窑与越窑研究
1
作者 闻果立 闻长庆 +1 位作者 孙学军 王菊明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4年第5期20-21,共2页
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获得文博界一致认同。中国正史方志文献记录:唐宋置官监窑,秘色初出上林,臣庶不得用,被历代称为“诸窑之冠”。诸多宋代前后古藉记录秘色瓷:有独立窑名,称“秘色窑”。考古地下出土文物发现五代、北宋早期窑遗址... 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获得文博界一致认同。中国正史方志文献记录:唐宋置官监窑,秘色初出上林,臣庶不得用,被历代称为“诸窑之冠”。诸多宋代前后古藉记录秘色瓷:有独立窑名,称“秘色窑”。考古地下出土文物发现五代、北宋早期窑遗址出土秘色碗残件底刻“官窑”、“官坊”二字。,从地上方志文献记录:置官监窑,与地下唐宋时置窑官墓志文铭,相互验证这一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色 省瓷窑 秘色 官窑 官坊 秘色柴窑
下载PDF
试析秘色瓷的几个基本问题
2
作者 李建中 《陶瓷》 CAS 2024年第8期76-82,共7页
秘色瓷一直存在釉料配方保密之说。然上林湖出土的秘色瓷,胎釉成分及显微结构与一般青瓷一致,无法区分。其余假说有:匣钵密闭说、秘为香草说、秘色瓷即五代越窑器等,莫衷一是。一般选取折中观点:秘色瓷指越窑青瓷中专供皇室的精品。笔... 秘色瓷一直存在釉料配方保密之说。然上林湖出土的秘色瓷,胎釉成分及显微结构与一般青瓷一致,无法区分。其余假说有:匣钵密闭说、秘为香草说、秘色瓷即五代越窑器等,莫衷一是。一般选取折中观点:秘色瓷指越窑青瓷中专供皇室的精品。笔者深掘文献中秘色瓷出现时的历史背景,分析秘、色、椀等字的词形、词义、词韵,推论秘色瓷的烧造时间上限为公元775年,“秘色”是因汉以来葬棺文化而得,密闭烧造造成产量极低是被淘汰的重要原因等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色 越窑 匣钵 悼词
下载PDF
“秘色”研究的四段基础文献 被引量:1
3
作者 侯样祥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2年第6期1-9,共9页
“秘色”是指唐、五代、北宋初,越窑烧造的“秘色瓷”。从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地宫被考古发掘至今,在文献与考古“双重证据”的互证之下,千年“秘色”研究似乎被推到了“显学”行列。然而对于到底何谓“秘色”,学界好像依然存在着... “秘色”是指唐、五代、北宋初,越窑烧造的“秘色瓷”。从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地宫被考古发掘至今,在文献与考古“双重证据”的互证之下,千年“秘色”研究似乎被推到了“显学”行列。然而对于到底何谓“秘色”,学界好像依然存在着不小的分歧。究其原因,恐怕与长期以来对相关历史文献缺乏细致梳理、认真甄别、深入挖掘等不无关系。本文在法门寺等系列考古发掘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从唐至清千余年间散布在诗赋、正史、文人笔记、陶瓷专著、地方史志等中的代表性“秘色”文献,发现有四段学术价值不容小觑的基础文献。它们分别是陆羽的《茶经》、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徐夤的《贡馀秘色茶盏》诗、赵令畤的《侯鲭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色”文献 《茶经》 秘色越器》 《贡馀秘色茶盏》 《侯鲭录》 陶瓷文化史
下载PDF
法门寺出土秘色瓷之“秘色”涵义再认识 被引量:4
4
作者 赵婧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8-112,共5页
法门寺地宫秘色瓷的面世,并没有止息人们对秘色瓷的探讨争议,反而使之更加激烈。究其根源,主要是人们对于秘色瓷之"秘色"涵义缺乏共识。针对有人提出秘色瓷源于唐代秘密教,本文依据法门寺地宫文化内涵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秘密... 法门寺地宫秘色瓷的面世,并没有止息人们对秘色瓷的探讨争议,反而使之更加激烈。究其根源,主要是人们对于秘色瓷之"秘色"涵义缺乏共识。针对有人提出秘色瓷源于唐代秘密教,本文依据法门寺地宫文化内涵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秘密教的实际,认为秘色瓷与秘密教没有关系。根据唐代史料中关于"秘"字的用义,可以判断秘色瓷之"秘"无关颜色,秘色瓷应理解为瓷器中的奇珍异宝。法门寺地宫同出的青瓷八棱净水瓶年代早于秘色瓷,不能仅仅依据釉色接近秘色瓷中的青瓷,将其认定为秘色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门寺 秘色 秘色 秘密教 青瓷八棱净水瓶
下载PDF
千古之谜“秘色瓷”新解 被引量:4
5
作者 李三原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7-171,共5页
自宋代至今,人们对"秘色瓷"的确切所指不能定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法门寺秘色瓷实物的出土,学界又一次掀起了秘色瓷研究高潮,但对于"秘色"涵义、秘色瓷产地等,仍未得出最终论断。综合秘色瓷产生的历史背景... 自宋代至今,人们对"秘色瓷"的确切所指不能定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法门寺秘色瓷实物的出土,学界又一次掀起了秘色瓷研究高潮,但对于"秘色"涵义、秘色瓷产地等,仍未得出最终论断。综合秘色瓷产生的历史背景、法门寺出土的《物帐碑》和相应实物、历代有关研究资料等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基本判断:一、秘色不是指颜色、秘密配方、罕见珍品等。二,秘色瓷与佛教派别秘密教(密宗)密切相关,秘代表秘密教,色代表物质,密教之色即秘密教供养的器物。三,秘色瓷器指唐代皇帝用于迎送佛骨舍利的13件法器。四,认为秘色瓷产于浙江余姚上林湖越窑的说法,并无可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色 秘色 秘密教 越窑
下载PDF
浅析“秘色”瓷 被引量:3
6
作者 徐李碧芸 李其江 +2 位作者 张茂林 吴军明 吴隽 《中国陶瓷》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0-86,共7页
在有关中国古代青瓷的研究中,长期以来越窑秘色瓷都备受研究者的关注。然而,关于秘色瓷的立足点—"秘色"—这一本体的涵义,不仅仅是在文献古籍中,时至今日在研究者中也未达成共识。因此,对"秘色"一词的定义在秘色... 在有关中国古代青瓷的研究中,长期以来越窑秘色瓷都备受研究者的关注。然而,关于秘色瓷的立足点—"秘色"—这一本体的涵义,不仅仅是在文献古籍中,时至今日在研究者中也未达成共识。因此,对"秘色"一词的定义在秘色瓷的研究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从历史文献、出土实物及陶瓷烧造工艺等方面对"秘色"一词的具体含义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窑 青瓷 秘色 秘色
下载PDF
《秘色越器: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出土唐五代秘色瓷器》出版发行
7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第3期85-85,共1页
2017年4月12日,"浙江慈溪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被中国考古学会评定为"201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自此,困扰了人们一千多年,在唐代法门寺地宫、五代吴越国钱氏家族墓中均有发现的神秘瓷器——秘色瓷的面纱被缓缓揭开了。
关键词 秘色越器 秘色瓷器 上林湖 出版发行
下载PDF
法门寺地宫出土唐髹漆平脱秘色瓷碗髹漆工艺初探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勇剑 杨军昌 姜捷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6-32,共7页
在1987年的法门寺地宫考古发掘中,出土一对髹漆平脱秘色瓷碗,是秘色瓷与金银工艺、髹漆工艺完美结合的珍贵文物。为了对其髹漆工艺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利用显微观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对髹漆残块、银扣残块样品进行... 在1987年的法门寺地宫考古发掘中,出土一对髹漆平脱秘色瓷碗,是秘色瓷与金银工艺、髹漆工艺完美结合的珍贵文物。为了对其髹漆工艺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利用显微观察、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对髹漆残块、银扣残块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髹漆工艺的流程。研究结果可为文物保护修复、科学技术史和艺术史研究提供可靠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色瓷器 髹漆工艺 平脱工艺 法门寺
下载PDF
瓷质匣钵对秘色青瓷呈色影响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桑月侠 山日钦 +2 位作者 吴军明 郑乃章 黄松松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3-400,共8页
借助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仪(EDXRF)、热膨胀仪以及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手段,在对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出土的唐五代时期普通青瓷、秘色青瓷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越窑秘色青瓷烧制的关键工艺参数,重点开展了越窑秘色青瓷的复烧工艺实验,并... 借助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仪(EDXRF)、热膨胀仪以及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手段,在对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出土的唐五代时期普通青瓷、秘色青瓷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越窑秘色青瓷烧制的关键工艺参数,重点开展了越窑秘色青瓷的复烧工艺实验,并进一步验证了匣钵材质、装烧方式等对装烧青瓷呈色的影响,初步探明了越窑秘色青瓷的烧成工艺和呈色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唐五代时期秘色青瓷与普通青瓷中Fe_(2)O_(3)的含量无明显差异,说明Fe_(2)O_(3)的含量不是影响二者呈色的主要原因;判断复烧之后的瓷质匣钵装烧秘色青瓷采用口沿釉封属于F_(TMS)类,其余均属于F_(PTP)和F_(WPT)类,瓷质匣钵口沿封釉有效阻止了冷却过程中外部富氧空气进入匣钵内部,避免装烧青瓷表面未完全固化的釉层产生二次氧化,这是秘色青瓷呈色不同于普通青瓷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窑 秘色青瓷 瓷质匣钵 EDXRF 色度
下载PDF
说“秘色”
10
作者 谢西营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2年第7期92-95,共4页
南宋庄绰在《鸡肋编》中写到“处州龙泉县多佳树,地名豫章,以木而著也。山中尤多古枫木,……又出青瓷器,谓之秘色,钱氏所贡,盖取于此。宣和中,禁庭制样须索,益加工巧。”
关键词 青瓷器 秘色 文物 考古
下载PDF
耀瓷与“秘色”
11
作者 王小蒙 《收藏家》 2023年第1期60-67,共8页
耀州窑对标“秘色瓷”,在晚唐开启了高端青瓷的生产,其产品在造型、装饰等各方面都与“秘色瓷”相类。但耀州窑又不拘泥于单纯模仿,而是基于北方制瓷工艺传统,在釉色、釉质和满釉、薄胎等工艺上革新,创烧出天青玉润的青瓷品种。
关键词 耀瓷 秘色 天青 革新
原文传递
唐至清“秘色瓷”文献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侯样祥 《艺术评论》 2022年第10期71-89,共19页
本文中“秘色”,指唐、五代、北宋初的越窑“秘色瓷”。在我国古代陶瓷文化史上,“秘色”研究可谓是现象级的选题。究其原因至少有二:一、“秘色”之谜的探索已持续千余年;二、“秘色”的文化史地位不容小觑。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 本文中“秘色”,指唐、五代、北宋初的越窑“秘色瓷”。在我国古代陶瓷文化史上,“秘色”研究可谓是现象级的选题。究其原因至少有二:一、“秘色”之谜的探索已持续千余年;二、“秘色”的文化史地位不容小觑。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地宫经考古发掘后,在文献与出土实物“双重证据”的互证下,“秘色”研究事实上已经跻身“显学”行列。然而直至今天,对于何为“秘色”,学界似乎依然存在不小的分歧。究其原因,恐怕与长期以来对相关历史文献缺乏细致梳理、认真甄别、深入挖掘等不无关系。本文试在法门寺等考古发掘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系统梳理从唐至清千余年间散布在诗赋、正史、文人笔记、陶瓷专著、地方史志等当中的代表性“秘色”文献,对正读文献与误读文献等做出一定的区分,进而助力“秘色”早日揭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色瓷” 陶瓷文献 唐至清 秘色”之谜 陶瓷文化史
原文传递
“秘色瓷”之秘再探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刚 《东方博物》 2005年第4期6-15,共10页
越窑可谓瓷业的鼻祖,越窑青瓷无愧为瓷器大家族的母亲瓷,而越窑青瓷中最为人称道的则是晚唐五代的“秘色瓷”。然“秘色”却又是一个难解的千古之谜。10年前,作者在“越窑、秘色瓷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发表了题为《“秘色瓷”探秘》的论... 越窑可谓瓷业的鼻祖,越窑青瓷无愧为瓷器大家族的母亲瓷,而越窑青瓷中最为人称道的则是晚唐五代的“秘色瓷”。然“秘色”却又是一个难解的千古之谜。10年前,作者在“越窑、秘色瓷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发表了题为《“秘色瓷”探秘》的论文。作为该文的续篇,本文从“秘色瓷”的属性、“秘色”的本义及引申义等方面进行了更深入、更广泛的探讨,阐述了一些论据充分有力的新观点,并凸显了“秘色瓷”研究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窑 贡瓷 秘色
原文传递
秘色为轮五色为廓
14
作者 王华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6年第3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五色 瓷器 秘色 色泽
原文传递
施珍:穿梭千年,重现青瓷秘色
15
作者 姚怡梦 蔡旭东 陈也喆 《传奇天下(职教新航线)》 2022年第3期8-11,共4页
如果说世间有一种艺术,需经过干度的火、万分的爱来锻制,才能成器的话,越窑青瓷就是这一种。而烧窑的人,必须经得起火的考验、情的煎熬、心的澄澈,才能烧制出如此温婉如古玉的器皿,犹如在烈火中汲取出壮美的莲花。家学渊源、科班训练、... 如果说世间有一种艺术,需经过干度的火、万分的爱来锻制,才能成器的话,越窑青瓷就是这一种。而烧窑的人,必须经得起火的考验、情的煎熬、心的澄澈,才能烧制出如此温婉如古玉的器皿,犹如在烈火中汲取出壮美的莲花。家学渊源、科班训练、博采众长、厚积薄发,施珍似乎就是为传承越窑青瓷而生。而她也用30多年的坚守,为一门千年技艺担起了传承使命。在她看来,非遗传承最好的样子,是这份温暖的手艺穿越历史,仍然能在普通人的生活里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窑青瓷 家学渊源 厚积薄发 秘色 博采众长 非遗传承
原文传递
秘色瓷的诞生之地
16
作者 奚牧凉 郑建明(图) 《中华遗产》 2019年第5期14-17,共4页
唐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一诗里,描绘了一种巧夺天工的越窑瓷器,它似青如黛,夺得千峰万山之翠;它夜半盛露,如同嵇康斗酒残遗之杯。“秘色瓷”由是化作一阕传说,成为后世无限倾慕、穷极寻觅的至宝。“秘色瓷”究竟作何模样? I987年,法... 唐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一诗里,描绘了一种巧夺天工的越窑瓷器,它似青如黛,夺得千峰万山之翠;它夜半盛露,如同嵇康斗酒残遗之杯。“秘色瓷”由是化作一阕传说,成为后世无限倾慕、穷极寻觅的至宝。“秘色瓷”究竟作何模样? I987年,法门寺地宫出土的13件越窑青瓷,道出了真相。接下来,秘色瓷的产地,便成为考古学家最急于破解的谜题。很长一段时间,答案无人知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慈溪上林湖后司呑唐五代秘色瓷窑址--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原文传递
柴窑产自上林湖文献溯源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闻果立 闻长庆 《陶瓷科学与艺术》 CAS 2021年第7期18-19,共2页
对柴窑有关文献进行溯源梳捋,明代人论窑器必曰:"宋五大名窑,柴(秘)、汝、官、哥、定"。明代人称"秘色"即柴窑也。《竹园陶说》:"唐始尚窑器,柴周以后,降及宋世,柴、汝、官、哥、定、龙泉、均州、建安等各窑... 对柴窑有关文献进行溯源梳捋,明代人论窑器必曰:"宋五大名窑,柴(秘)、汝、官、哥、定"。明代人称"秘色"即柴窑也。《竹园陶说》:"唐始尚窑器,柴周以后,降及宋世,柴、汝、官、哥、定、龙泉、均州、建安等各窑竞出。"宋代名窑,宋人论窑器评述曰:"秘色为上,汝窑为下。不贵金玉,而贵铜瓷,逐有秘色窑器。"宋宫稗官言:"吴越秘色,从梁相沿奉至柴世宗,谓柴窑者。"柴窑,从五代进奉柴世宗皇帝而得名,又续进奉宋太祖、太宗、真宗、神宗等皇,为宋五大名窑之首。五代与大宋二者相续兼之,为宋柴窑之名的由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窑 秘色柴窑 秘色 千峰翠色 雨过天青
下载PDF
后司岙匣钵工艺特征及其对青瓷釉面呈色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军明 桑月侠 +3 位作者 郑乃章 郑建明 吴琳 山日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082-2091,共10页
越窑青瓷是我国最早烧制成熟的青瓷器,其中使用瓷质匣钵烧造秘色青瓷是越窑独特的烧造技术,为揭示越窑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出土的唐五代时期匣钵的工艺特征及其对装烧青瓷的影响,采用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仪(ED-XRF)、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子... 越窑青瓷是我国最早烧制成熟的青瓷器,其中使用瓷质匣钵烧造秘色青瓷是越窑独特的烧造技术,为揭示越窑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出土的唐五代时期匣钵的工艺特征及其对装烧青瓷的影响,采用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仪(ED-XRF)、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现代测试分析手段,对后司岙窑址出土的唐五代时期瓷质匣钵、普通匣钵、普通青瓷、秘色青瓷进行了元素组成、显微结构、吸水率等测试分析。同时采用分光光度计,对该遗址出土的唐五代普通青瓷和秘色青瓷表面色度进行了测试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唐五代普通匣钵的基体部分和瓷质匣钵组成相似,采用了SiO_(2)含量约为75%、Al_(2)O_(3)含量约为16%,且与青瓷胎体类似的当地冲积粘土类原料;而唐五代瓷质匣钵中TiO_(2)和Fe_(2)O_(3)的含量高于青瓷胎体且差异略大,说明青瓷胎体淘洗工艺更加严格。其中普通匣钵内存在大量平均尺寸在530μm左右,且具有颗粒级配呈现一定规律的夹杂粗颗粒,是一类为增加普通匣钵使用寿命特意拣选添加的高硅质原料,增加了匣钵的透气性、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从而延长匣钵的使用寿命;唐五代瓷质匣钵的气孔率为1.61%、吸水率为0.73%,低于普通匣钵8.18%和4.28%,而体积密度为2.22 g·cm^(-3)高于普通匣钵的1.99 g·cm^(-3),且导热性能高于普通匣钵,有利于减少匣钵内外温差、缓解温度滞后现象。另外,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出土的秘色青瓷使用气孔率较低的瓷质匣钵,并进行口沿封釉,有效降低了装烧青瓷釉在冷却过程中被二次氧化的程度,提高了匣钵内气氛的稳定性和青瓷釉层中Fe^(2+)的含量,改善了其呈色稳定性和外观效果。同时秘色青瓷釉层略厚,减少了胎体对产品外观的影响,增大了釉面折射率和明亮度,使其在CIE色度空间中相比普通青瓷处在更偏蓝绿色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窑 瓷质匣钵 秘色青瓷 化学组成 色度
下载PDF
吴越国钱氏王族文物的初步研究——以临安市文物馆藏品为中心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玲 《杭州文博》 2017年第1期78-95,共18页
临安是吴越国第一任国王钱镠的出生地和归息地,多年来,随着钱宽夫妇墓、康陵等钱氏王族墓的发掘,一大批唐、五代时期的珍贵文物出土,其中尤以秘色青瓷、白瓷和玉器为珍。本文主要对这三类器物的造型特征以及秘色瓷的发展历程、白瓷窑口... 临安是吴越国第一任国王钱镠的出生地和归息地,多年来,随着钱宽夫妇墓、康陵等钱氏王族墓的发掘,一大批唐、五代时期的珍贵文物出土,其中尤以秘色青瓷、白瓷和玉器为珍。本文主要对这三类器物的造型特征以及秘色瓷的发展历程、白瓷窑口和时代断定等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安 吴越国 秘色青瓷 白瓷 玉器
下载PDF
论临安康陵出土的玉器
20
作者 张玉兰 《杭州文博》 2007年第2期13-17,共5页
1997年初临安康陵的发掘是浙江五代考古的一次重要发现,根据墓内出土的石志志文可以判断该墓是五代时期吴越国二世王钱元瑾元妃马氏的墓葬:同时确认其埋葬年代是在后晋天福四年,即公元939年。墓内出土的随葬器物中,除了40余件秘色青瓷... 1997年初临安康陵的发掘是浙江五代考古的一次重要发现,根据墓内出土的石志志文可以判断该墓是五代时期吴越国二世王钱元瑾元妃马氏的墓葬:同时确认其埋葬年代是在后晋天福四年,即公元939年。墓内出土的随葬器物中,除了40余件秘色青瓷器之外,特别引人注目的是70余件(组)玉器。这些玉器,无论从玉器的种类、数量,还是从玉器的制作工艺水平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色 浙江 临安 玉器 考古 工艺水平 墓葬 瓷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