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唐五代租庸使 被引量:1
1
作者 霍小敏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04-108,共5页
唐五代时期,由于官制存在一些缺陷,于是朝廷设置一些使职来弥补官制的缺陷。租庸使也是唐五代所设置使职之一。本文试图从租庸使在唐和五代时期的设置原因、职能及其行使、地位及作用进行分析,从而对租庸使有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 唐五代 租庸使 分析
下载PDF
邹绍先与刘长卿、皇甫冉、张继交游暨任河南租庸判官时间新考
2
作者 赵鹿园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2-38,共7页
邹绍先赴河南任租庸判官,因刘长卿、皇甫冉、张继赠诗送别而值得关注。邹绍先任官时间,学界考订不一,多不自洽处。根据赠诗题目中“陈留”“毗陵”“洪州”的位置关系,结合三诗的形制特点,知三首诗为三诗人同在毗陵所作。根据三诗内容典... 邹绍先赴河南任租庸判官,因刘长卿、皇甫冉、张继赠诗送别而值得关注。邹绍先任官时间,学界考订不一,多不自洽处。根据赠诗题目中“陈留”“毗陵”“洪州”的位置关系,结合三诗的形制特点,知三首诗为三诗人同在毗陵所作。根据三诗内容典故,综合安史之乱以来尹子奇、史思明乱河南等史料及刘长卿、皇甫冉、张继交游轨迹,可考订邹绍先任官时间在乾元二年(758)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绍先 刘长卿 皇甫冉 张继 判官 时间考
下载PDF
日本租庸调制中的原始贡纳形态
3
作者 郭娜 《外国问题研究》 2023年第3期73-82,143,共11页
大化改新以前,即全面输入唐代律法文明前,日本法律思想尚未有完整的形态,大和王权形成的大税、贷稻、贽等独特的贡纳形态都源自古代神祇法思想和首长制生产关系下的习惯法意识。律令国家的租庸调制实现了日本历史上赋役制度的转折,使赋... 大化改新以前,即全面输入唐代律法文明前,日本法律思想尚未有完整的形态,大和王权形成的大税、贷稻、贽等独特的贡纳形态都源自古代神祇法思想和首长制生产关系下的习惯法意识。律令国家的租庸调制实现了日本历史上赋役制度的转折,使赋役政策变得有法可依、有迹可循。虽日本的《田令》《赋役令》等令法条文从体系架构到条文注疏均承袭唐制,但大和王权下的贵族政治、共同体统治等因素早已奠定日本古代社会的基本格调。因此,律令国家在移植中国法制文明的同时将旧有的贡纳形态融入租庸调制中,借机实现了旧有社会秩序的法制化与律令化。旧法的残存与唐制的继承并行不悖成为古代日本接受中国律法文明的重要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令体制 调制 出举 原始贡纳形态
下载PDF
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的制度缺陷与执行弊端 被引量:1
4
作者 江明伟 《兰台世界(上旬)》 2015年第6期142-143,共2页
唐以来实行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在中国财政史及赋役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之后的财政与赋役制度有着深远影响。然而",人无完人",任何制度也都有其存在的弊端,虽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在当时相当先进,但也存在着一定的欠缺。
关键词 唐代 调制 两税法 缺陷 弊端
下载PDF
试论唐前期租庸调制在西域地区的实施
5
作者 吴大旬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1-85,共5页
唐太宗至唐玄宗时的一百多年间,中央政府制定的各项制度在西域地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贯彻实施。租庸调制的推行,就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吐鲁番出土文书确凿地证明了这一史实。
关键词 唐朝前期 调制 西域地区 吐鲁番 出土文书 赋税制度 地税制度 均田制
下载PDF
论唐代租庸调制制度优势之形成
6
作者 王政 李金兰 《凯里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7-10,共4页
在西晋至唐的赋役制度变迁中,调的征收由计户评资征收演变为计丁征收,租的征收由计亩征收演变成计丁征收,至唐初租庸调都统一于计丁征收,既易于实施又兼顾了公平,可以持续、稳定地为政府提供财政收入。唐初的租庸调在西晋以来的漫长演... 在西晋至唐的赋役制度变迁中,调的征收由计户评资征收演变为计丁征收,租的征收由计亩征收演变成计丁征收,至唐初租庸调都统一于计丁征收,既易于实施又兼顾了公平,可以持续、稳定地为政府提供财政收入。唐初的租庸调在西晋以来的漫长演变过程中,得到的不仅仅是赋役制度的沉积,还包括了户籍管理、土地分配等方面的经验积累,使得唐代租庸调成为了考虑周到的一整套制度,拥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调制 赋役
下载PDF
隋唐均田、租庸调制下的逃户问题——兼谈宇文融括户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际平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86年第4期25-35,共11页
一、隐丁漏口的严重情况 户口不实,是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问题。造成户口不实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编户齐民的隐匿户口。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问答》与《秦律杂抄》中就有针对逃户的法律规定:
关键词 逃户 宇文融括户 调制 均田制 隋唐 逃人 全唐文 赋役 原籍
下载PDF
试论租庸调制到两税法的变革 被引量:1
8
作者 琚喜臣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1988年第5期110-114,共5页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昌盛时期,这种昌盛局面的出现,与当时的财税制度有直接关系。对唐代的财税制度,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的研究文章为数不少,但对租庸调制到两税法变革研究的文章却几乎看不到。本文试图通过对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变革原因...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昌盛时期,这种昌盛局面的出现,与当时的财税制度有直接关系。对唐代的财税制度,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的研究文章为数不少,但对租庸调制到两税法变革研究的文章却几乎看不到。本文试图通过对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变革原因、条件的探讨,以期对我国现行税制的改革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制 两税法 财税制度 现行税制 变革研究 封建社会 社会财富分配 启示 直接关系 户税
下载PDF
试析租庸调的折纳问题
9
作者 刘畅 《德州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34-36,33,共4页
折纳制作为租庸调制的重要补充,在唐代前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折纳制的评价,作者认为不应定位过高,盲目夸大其灵活变通等优点,而是认为折纳制本身以及它的推行存在种种弊端。因此,租庸调的折纳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它的作用仍是... 折纳制作为租庸调制的重要补充,在唐代前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折纳制的评价,作者认为不应定位过高,盲目夸大其灵活变通等优点,而是认为折纳制本身以及它的推行存在种种弊端。因此,租庸调的折纳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它的作用仍是负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纳制 调制 经济发展 社会生活
下载PDF
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唐代赋税制度变迁的几点思考
10
作者 孙英凯 《神州》 2016年第12期103-104,共2页
税收是国家治理和发展的基础。在我国漫长的封建岁月中,不同朝代的赋税制度各有特色,即使同一朝代其赋税制度也可能因为国情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鼎盛时期,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在中国赋税经济史上均占有重... 税收是国家治理和发展的基础。在我国漫长的封建岁月中,不同朝代的赋税制度各有特色,即使同一朝代其赋税制度也可能因为国情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鼎盛时期,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在中国赋税经济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租庸调制是对魏晋时期租调制的发展与终结,而两税法则开启了按财产多少和负税能力征税的新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由人丁税转向资产税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收 调制 两税法 经济史
下载PDF
中国古代地租与田赋思想的演进 被引量:7
11
作者 巫宝三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8期52-59,共8页
(一)引言封建社会的财富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来源,亦即主要来源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农民的劳动。地租一词,是指土地所有者,凭据土地所有权占有部分农业生产品。田赋,有时称“税”,是国家以土地为对象所课征的财政收入。此外,还有... (一)引言封建社会的财富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来源,亦即主要来源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农民的劳动。地租一词,是指土地所有者,凭据土地所有权占有部分农业生产品。田赋,有时称“税”,是国家以土地为对象所课征的财政收入。此外,还有徭役,它是统治者为兴建城廓和宫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禹贡》 田赋 《周礼》 土地所有者 思想家 黄宗羲 调制 统治者
下载PDF
唐代赋役制度变革及其影响
12
作者 马瑛 《炎黄地理》 2024年第2期15-17,共3页
自古以来,税赋就是统治者增加财政收入,维护国家安定的重要工具。随着不同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为适应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赋役制度也随之不断变革。文章按照历史时间梳理了自夏商周至唐代的赋役制度,对其内容进行简单介绍。具体梳... 自古以来,税赋就是统治者增加财政收入,维护国家安定的重要工具。随着不同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为适应当时统治阶级的需要,赋役制度也随之不断变革。文章按照历史时间梳理了自夏商周至唐代的赋役制度,对其内容进行简单介绍。具体梳理了唐代赋役制度的变革,以“租庸调制”和“两税法”为主,从税收公平、税收效率、财政收入等方面阐述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收入 调制 税收公平 两税法 税收效率 税赋 赋役制度 夏商周
下载PDF
唐代庸制刍论
13
作者 邢铁 《思想战线》 1986年第3期87-94,77,共9页
租庸调的庸,是唐史上的一个常被提及却没有认真研究过的问题。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来看,代役庸制是徭役制的补充形式;从中国古代徭役制度的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庸制是代役制阶段上的实物兼货币代役制形式,本质上仍属于徭役制的范畴。我们... 租庸调的庸,是唐史上的一个常被提及却没有认真研究过的问题。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来看,代役庸制是徭役制的补充形式;从中国古代徭役制度的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庸制是代役制阶段上的实物兼货币代役制形式,本质上仍属于徭役制的范畴。我们只有依庸制的这一特性,从徭役制度史的角度去考察,才有可能得出切合实际的结论。本文专就唐代的庸制略陈浅见,作为研究问题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制 均田制 唐前期 赋役制度 徭役制度 两税法 调法 司马光 唐会要 商品经济
下载PDF
唐朝的形势变化与唐朝的官制改革 被引量:2
14
作者 宁志新 《东南学术》 CSSCI 1997年第5期70-71,共2页
关键词 形势变化 均田制 官制 地方政权机构 小农社会 安史之乱 调制 盐铁专卖 御史台 事务
下载PDF
唐建中初年财政改革与党争关系新探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志贤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1999年第2期13-20,共8页
关键词 财政改革 两税法 刘晏 尚书省 杨炎 《资治通鉴》 调制 国家财政 财政管理 税法改革
下载PDF
论唐代中叶振兴财政的重大举措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云旗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93-101,159,共10页
本文主要论述了唐代中叶振兴国家财政的重大举措及其效果。认为唐代中叶之所以能很快摆脱财政危机,一是废除了租庸调,实行了两税法,变“量入为出”为“量出制入”,实现了税负公平,合理负担。二是实行食盐等重要物资的专卖,把原来... 本文主要论述了唐代中叶振兴国家财政的重大举措及其效果。认为唐代中叶之所以能很快摆脱财政危机,一是废除了租庸调,实行了两税法,变“量入为出”为“量出制入”,实现了税负公平,合理负担。二是实行食盐等重要物资的专卖,把原来由富商大贾把持的巨额利润收为国有,与两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两大支柱。三是实行截流政策,通过改革漕运,严禁浪费和税收流失。四是改革常平与和籴政策,通过商品流通领域调节物价,广开财源。指出以上措施不同程度地调整了生产关系,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不仅为国家财政的根本好转创造了基础,而且使国家财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税法 刘晏 振兴财政 食盐专卖 国家财政收入 第五琦 重大举措 《新唐书》 调制 漕运
下载PDF
“租庸调制”与“两税法”——隋唐盛世的赋税演变 被引量:1
17
作者 蔡昌 《中国财政》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78-79,共2页
隋朝(公元581年-618年)是北周外戚杨坚干公元581年建立的,历二帝,共37年(公元581年-618年),为唐所灭。唐朝是隋太原留守李渊父子起兵建立的政权,历21帝(包括武则天称帝),共290年(公元618年-907年),为后梁所灭。
关键词 “两税法” 调制 隋唐 演变 赋税 盛世 武则天 杨坚
原文传递
从东北日本移民看伪满时期的土地关系及其社会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伟 《长白学刊》 2013年第1期117-121,共5页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以武装占领中国的东北为契机,打着"开发"、"建设"的幌子,圈占了大量土地,推行其移民侵略计划。失去土地的中国农户命运悲惨。故土难离者被迫与日本移民确立了租庸关系,供其役...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以武装占领中国的东北为契机,打着"开发"、"建设"的幌子,圈占了大量土地,推行其移民侵略计划。失去土地的中国农户命运悲惨。故土难离者被迫与日本移民确立了租庸关系,供其役使。被迫出村者成为所谓的"内国开拓民",实质就是日本帝国主义粮食生产的工具。从实施的过程看,"内国开拓民"类似"集团部落",是日伪后期控制民众的一种组织形式。日本试图以移民侵略为基础,重新确立伪满洲国的土地占有关系,并最终影响东北的社会关系及社会走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移民 关系 “内国开拓民”
下载PDF
对两税法及其所体现的财税思想的探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琼琼 黄燕飞 《大众商务(下半月)》 2009年第5期97-97,共1页
唐朝的两税法是我国赋税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唐中后期的主要赋税思想。本文从两税法的提出背景入手,探讨了两税法中所体现出的财政税收思想,并对两税法做了简单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两税法 调制 公平税负 简化税制
下载PDF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明体制转化——从建功创业到文治靖国
20
作者 叶坦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59-64,共6页
在中国封建文明史中,宋代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汉唐时代的光辉在这里聚焦折射,发散出明清社会依稀可辨的晨曦朝晖。任何一个历史转折时期,都汇集着以往岁月的精粹遗痕,赓续前时的辉煌与衰微;又都蕴含着未来的诸新要素,孕育着新一页历... 在中国封建文明史中,宋代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汉唐时代的光辉在这里聚焦折射,发散出明清社会依稀可辨的晨曦朝晖。任何一个历史转折时期,都汇集着以往岁月的精粹遗痕,赓续前时的辉煌与衰微;又都蕴含着未来的诸新要素,孕育着新一页历史的萌芽胚胎。正是在远承汉唐、近启明清的历史转折点上,两宋三百余年以其新旧交汇、相斥趋同的独特性质,勾划出一幅冲突与转折的宏大历史画卷。它接续着两种不同的文明体制,完成了从建功创业到文治靖国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封建社会 文治 明清社会 汉唐 中国历史 新旧 调制 均田制 宋代士人 文明体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