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逐渐强化的动势——试论楚、秦、汉漆器禽鸟主题装饰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晶 《中国生漆》 2014年第3期1-8,共8页
禽鸟主题是楚、秦、汉这一历史时期漆器装饰纹样中大量出现的表现题材,形成一定的体系和发展脉络。它们之间有继承也有发展,在每个时期都形成了与时代审美、意识形态、生产发展水平相契合的造型样式和构图形式。楚漆器禽鸟纹装饰已表现... 禽鸟主题是楚、秦、汉这一历史时期漆器装饰纹样中大量出现的表现题材,形成一定的体系和发展脉络。它们之间有继承也有发展,在每个时期都形成了与时代审美、意识形态、生产发展水平相契合的造型样式和构图形式。楚漆器禽鸟纹装饰已表现出明显的对节奏感和韵律感的追求,这一特征在之后的秦汉漆器中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并逐步演化为画面动势的营造和表现。本文试图从造型、构图、装饰部位三个方面展开,论证这一趋势的发展和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鸟主题 楚、秦、汉漆器 动势
下载PDF
秦、汉祭祀五色帝初探 被引量:2
2
作者 何泳 《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78-88,共11页
战国时代的秦国,统一中国后的秦王朝和西汉王朝在雍地祭祀五色帝,这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大事。何谓五色帝?为什么要祭祀五色帝?祭祀五色帝反映了什么问题?起了什么历史作用?这些问题至今未得到明确的答案。本文企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战国时代的秦国,统一中国后的秦王朝和西汉王朝在雍地祭祀五色帝,这是中国古代史上的大事。何谓五色帝?为什么要祭祀五色帝?祭祀五色帝反映了什么问题?起了什么历史作用?这些问题至今未得到明确的答案。本文企图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谈一点看法,不当之处,请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指正 王朝 西王朝 中国古代史 秦、汉 武帝时代 青帝 匡衡 统一中国 襄公
下载PDF
秦始皇和秦、汉帝国——兼论道家儒家和法家
3
作者 朱宝昌 《唐都学刊》 1985年第2期15-19,86,共6页
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哲学家的时代。在哲学家中,道家和儒家可并称为两大家。在当时及在后世影响最大者,则除了道儒二家外,还有法家。在当时,在各派哲学家中,法家是最后的一个学派。从这以后,哲学家的时代便告结束。
关键词 秦、汉 胡亥 扶苏 玺书 始皇帝 王朝 道儒 太史公 承相 在路上
下载PDF
浅析记号表意文字体系确立于战国、秦、汉之际的社会客观原因
4
作者 马育良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1987年第1期76-81,共6页
按照记录语言的原则的不同,汉字的历史可划分为以图画提示语段的图画文字、以形象记录语词的形象表意文字(即象形文字)和以记号及记号的组合记录语词的记号表意文字这样三个演变阶段,其中图画文字发展到象形文字属于两个不同文字体系之... 按照记录语言的原则的不同,汉字的历史可划分为以图画提示语段的图画文字、以形象记录语词的形象表意文字(即象形文字)和以记号及记号的组合记录语词的记号表意文字这样三个演变阶段,其中图画文字发展到象形文字属于两个不同文字体系之间的演变,而象形文字发展到记号文字(以下除个别地方外,余皆简称“记号文字”),则属于同一行义体系文字内部的两个次体系间的演变。本文要探讨的,就是加速后两个次体系间演变的社会因素。汉字的象形文字在发展到顶峰时代的殷商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观 战国时期 象形字 构形法 词法 隶书 八分书 书体 记号化 图画文字 文字体系 形声字 音意字 秦、汉
下载PDF
秦、汉、南北朝的几次正字工作
5
作者 经西麟 《语文建设》 1965年第4期11-12,共2页
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汉字也是这样。新字不断地创制,旧字不断地废止,使用中的字也得不时地进行规范化,才能使它更好地起到社会交际工具的功用。我国古代历史上也曾对汉字进行过几次规范化工作。据说周宣王的史官作(其实只不过... 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汉字也是这样。新字不断地创制,旧字不断地废止,使用中的字也得不时地进行规范化,才能使它更好地起到社会交际工具的功用。我国古代历史上也曾对汉字进行过几次规范化工作。据说周宣王的史官作(其实只不过是作了整理颁布)大篆(也叫籀[zhòu]文)就是为了整理当时各种形体的古文①,并用整理过的文字教儿童识字。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各自为政,互相征战,“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许多字已经没有统一的形体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化工作 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 宣王 古代历史 社会交际 堂溪 凡将篇 急就篇 文序
下载PDF
试析秦、西汉中央王朝经略式的北方农业开发
6
作者 阿其图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44-48,共5页
 秦、西汉在北方地区的农业开发,具有政治意志明确,人力物力调度有效,层次文牍式组织管理严整等特点。开发不仅实际效益突出,又因北方农业性社会环境的拓建,也为国家处理内地社会矛盾、应对局部自然灾害的袭击提供了回旋余地。但以农...  秦、西汉在北方地区的农业开发,具有政治意志明确,人力物力调度有效,层次文牍式组织管理严整等特点。开发不仅实际效益突出,又因北方农业性社会环境的拓建,也为国家处理内地社会矛盾、应对局部自然灾害的袭击提供了回旋余地。但以农业生产为惟一的营略北方的思想,则显露出秦汉王朝认识和处理社会基本问题上的历史局限,而在农业开发获利的同时,也孕育着只重攫得、无视地力环境承载度等种种严重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时期 北地 农业开发 研讨
下载PDF
秦汉时期关中几项水利工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骅 《文博》 1985年第2期30-33,54,共5页
陕西的关中,是历史上周,秦、汉、唐等十一个朝代建都的地方。是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发祥地,水利建设历史悠久,业绩辉煌。秦汉时代的郑国渠、赵老峪、龙首渠、漕渠,就是举世闻名的几项伟大水利工程... 陕西的关中,是历史上周,秦、汉、唐等十一个朝代建都的地方。是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发祥地,水利建设历史悠久,业绩辉煌。秦汉时代的郑国渠、赵老峪、龙首渠、漕渠,就是举世闻名的几项伟大水利工程。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科学技术水平。对于开发关中水土资源,除害兴利,发展农业,便利航运,保障当时京都给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水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关于郑国渠,学术界多有论述,本文从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水利史 水利建设 中国古代农业 除害兴利 交通中心 时期 水土资源 秦、汉 业绩辉煌 井渠法
下载PDF
包头与阴山赵秦汉长城的关系初探
8
作者 江枫 《阴山学刊》 1988年第2期96-100,95,共6页
长城,是中国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刻画出的一条深沉的、有形的线。它的高大绵长,存在的恒久,功能的显赫,影响的深远,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其他文化遗留所无可比拟的。长城内外有许许多多的城市,如同中国文化景观的星辰,在太空中构成一幅幅美妙... 长城,是中国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刻画出的一条深沉的、有形的线。它的高大绵长,存在的恒久,功能的显赫,影响的深远,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其他文化遗留所无可比拟的。长城内外有许许多多的城市,如同中国文化景观的星辰,在太空中构成一幅幅美妙的图画。包头和它附近的赵、秦、汉长城,就构成了这许多画卷中动人的一幅。长城这条有形的文化界线,乃自然和人文的混合产物。换言之,也就是气侯、植被和人类经济活动所交积的巨大文化之索,成为草原游牧和定居农耕的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 秦、汉 交积 外长城 包头地区 人类经济活动 文化景观 气侯 中国文化 匈奴人
下载PDF
从秦汉大帝国解体到隋唐大帝国出现
9
作者 鲁尧贤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34-40,48,共8页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界于秦汉和隋唐两次长期大统一间的一个大动荡时期。这个时期,战争连绵不断,朝代更替频繁,经常处于若干政权并立的局面。为什么秦、汉的大统一局面走向分裂?为什么分裂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局面又会重新走向隋、唐的大...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界于秦汉和隋唐两次长期大统一间的一个大动荡时期。这个时期,战争连绵不断,朝代更替频繁,经常处于若干政权并立的局面。为什么秦、汉的大统一局面走向分裂?为什么分裂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局面又会重新走向隋、唐的大统一?本文试就这一历史进程,作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族 士族 民族 势力 统治集团 洛阳 河南 秦、汉 隋唐
下载PDF
榆林市境内新发现一段秦汉长城遗址
10
作者 戴志尚 刘合心 《文博》 1993年第2期82-83,共2页
榆林地区,历史上曾是魏、秦、汉、隋、明等五个封建王朝修筑军事防御长城较集中的地区。1980年和1987年,陕西省文物局曾组织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文物普查,在榆林市境内,也曾陆续发现一部分不同历史时期的长城遗址。 199... 榆林地区,历史上曾是魏、秦、汉、隋、明等五个封建王朝修筑军事防御长城较集中的地区。1980年和1987年,陕西省文物局曾组织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文物普查,在榆林市境内,也曾陆续发现一部分不同历史时期的长城遗址。 1990年9月,榆林市文管会在前两次全省文物普查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 文物普查 军事防御 秦、汉 文管会 历史时期 夯筑 吴沙 陶片 篮纹
下载PDF
秦汉时期昭通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初探
11
作者 孙大江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1992年第1期44-51,共8页
秦、汉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原王朝加强对云南边疆地区的开发与交流的时期。昭通是云南开发最早的地区,中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浸入云南大都循着由四川入昭通渐次及于滇中、滇西、滇南的轨迹。在昭通地区发掘... 秦、汉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原王朝加强对云南边疆地区的开发与交流的时期。昭通是云南开发最早的地区,中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浸入云南大都循着由四川入昭通渐次及于滇中、滇西、滇南的轨迹。在昭通地区发掘了大量的东汉古墓。汉碑、汉洗迭出土,花砖、五铢钱屡有发现。1901年出土于昭通城南白泥井的东汉孟孝据碑曾经震动了考古界,被考古学家视为汉碑珍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发展 朱提银 泥井 滇南 滇中 时期 五铢钱 多民族国家 秦、汉
下载PDF
无心插柳的秦汉古印
12
作者 李刚田 《中国书画》 2015年第1期22-22,共1页
篆刻艺术从什么时代开始,众说不一,各以其着眼角度不同而赋予其不同的界定内容,其间并无根本抵牾。例如:一说篆刻艺术是一种艺术创造,而秦汉印(习惯称谓的"秦汉印",包括战国、秦、汉、晋、南北朝等遗存印迹)是古人以实用为目的的... 篆刻艺术从什么时代开始,众说不一,各以其着眼角度不同而赋予其不同的界定内容,其间并无根本抵牾。例如:一说篆刻艺术是一种艺术创造,而秦汉印(习惯称谓的"秦汉印",包括战国、秦、汉、晋、南北朝等遗存印迹)是古人以实用为目的的印章制造,不能说是篆刻艺术的开始,真正的篆刻艺术是由宋元以后文人篆刻家揭开了帷幕;另一种说法认为古印虽属实用之物,但其中存在着极高的篆刻艺术价值,今人对历史遗存接受角度在于篆刻美,而摒除其印章的实用性,那么,随着印章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篆刻艺术 古印 艺术创造 印文 印面 历史遗存 秦、汉 艺术形式 界格
下载PDF
秦、汉时期的鞋与履
13
作者 钟漫天 《中外鞋苑》 2002年第10期91-92,共2页
秦朝,是我国第一个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因此,它特别创立了衣、冠、履的各种服制,而这种服饰制度一直影响到汉代。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比较强大的时期,物质生活的丰富,促进了鞋履物质与文化的进步。汉孝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汉朝... 秦朝,是我国第一个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因此,它特别创立了衣、冠、履的各种服制,而这种服饰制度一直影响到汉代。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比较强大的时期,物质生活的丰富,促进了鞋履物质与文化的进步。汉孝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汉朝重新制定了鞋履和朝朝制度,从而使冠冕、鞋履各有等序。譬如,在鞋履的穿着方面就有着严格的规定:祭服穿舄,朝服穿履,燕服穿屦,出门行路则穿屐。除此之外还有其它方面的规定,如:妇女出嫁必须穿木屐,达官富户则需要在木屐上施以彩画,并以五彩丝带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鞋履 秦、汉 孝明 五彩丝 祭服 带系 服制 时期 始皇陵兵马俑 服饰制度
原文传递
上古艺术的一株奇葩——读《楚秦汉漆器艺术·湖北》
14
作者 邓福星 《中国美术》 1997年第5期8-8,共1页
上古艺术的一株奇葩——读《楚秦汉漆器艺术·湖北》邓福星恐怕多数人都想象不出漆器在古代人的生活中曾经占有过重要的地位。特别在帝王官宦之家,漆器是他们十分珍贵的实用器具。古籍《韩非子》中就有关于尧舜禹时期已用漆制品作... 上古艺术的一株奇葩——读《楚秦汉漆器艺术·湖北》邓福星恐怕多数人都想象不出漆器在古代人的生活中曾经占有过重要的地位。特别在帝王官宦之家,漆器是他们十分珍贵的实用器具。古籍《韩非子》中就有关于尧舜禹时期已用漆制品作为食器和祭器的记载。春秋时代,生产漆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尧舜禹 邓福星 《韩非子》 食器 胎质 装饰纹样 刘纲纪 造型设计 九省通衢 秦、汉
下载PDF
考点突破:秦、汉、明、清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
15
作者 潘思敏 《初中生辅导》 2018年第13期37-40,共4页
巩固基础一、秦朝:1.目的:加强思想控制2.措施:秦始皇接受李斯建议,实行'焚书坑儒',焚书是指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坑儒指秦始皇把暗中批评他的... 巩固基础一、秦朝:1.目的:加强思想控制2.措施:秦始皇接受李斯建议,实行'焚书坑儒',焚书是指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坑儒指秦始皇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3.影响:'焚书坑儒'摧残了思想,钳制了文化。二、西汉:1.目的:加强中央集权2.措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 思想控制 武帝时期 董仲舒 文字狱 思想统治 已学知识 知识分子 统治者 八股取士 时期 秦、汉
原文传递
穿越时空的辉煌——上海博物馆“周秦汉唐文明大展”
16
作者 Ilmare 《大美术》 2005年第2期10-11,共2页
陕西曾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几个朝代——周、秦、汉、唐的文化中心区,由此形成了极为丰富的文物资源。陕西省出土的不计其数的文物精品,无论对于学术研究,还是艺术审美,已成为世界范围研究中国古代优秀文化艺术的焦点。
关键词 上海博物馆 艺术审美 文物资源 文化中心 秦、汉 文化艺术 学术研究 开元通宝 中国历史
下载PDF
从扬雄《方言》看秦晋方言在汉代通语中的地位
17
作者 张世方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06-110,共5页
不少研究认为秦晋方言是扬雄时代通语的基础方言,但这种观点仍有进一步讨论的余地。扬雄《方言》中训释词的特征和性质是审视秦晋方言在汉代通语中地位的关键所在。以往研究关注的秦晋方言在训释词中的使用频次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但... 不少研究认为秦晋方言是扬雄时代通语的基础方言,但这种观点仍有进一步讨论的余地。扬雄《方言》中训释词的特征和性质是审视秦晋方言在汉代通语中地位的关键所在。以往研究关注的秦晋方言在训释词中的使用频次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但需要把它跟训释词和秦晋方言的关系、训释词与其他方言的关系结合起来考虑。训释词的方言来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训释词为通语,但大部分来自秦晋方言之外;一类训释词不是通语,其中小部分与秦晋方言相同。因此,从训释词的方言来源看,《方言》本身并不能提供支持秦晋方言就是汉代通语基础方言这一观点的确凿证据。汉代通语应该是以“传统标准汉语”为基础,吸收包括秦晋方言在内的汉语方言成分而形成的,但不可否认秦晋方言在其中居于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方言》 晋方言 代通语 训释词
下载PDF
秦汉出土文献记{韩}用字考察
18
作者 林岚 张再兴 《中国文字研究》 2021年第2期72-79,共8页
出土文献中作为国名、地名、姓氏的{韩}的用字情况比较复杂。先秦时期,六国文字习惯借用“倝”来表示;秦系文字则习惯以“■(韩)”表示。两汉时期用字习惯有明显的时代差异。西汉早期继承秦系文字的特点,习惯用“■”记{韩}。西汉中晚... 出土文献中作为国名、地名、姓氏的{韩}的用字情况比较复杂。先秦时期,六国文字习惯借用“倝”来表示;秦系文字则习惯以“■(韩)”表示。两汉时期用字习惯有明显的时代差异。西汉早期继承秦系文字的特点,习惯用“■”记{韩}。西汉中晚期多用“榦”。这些用字的共同特点是借用“倝”或从“倝”声之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韩} 用字
下载PDF
汉代刁斗小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恒贤 《南方文物》 1980年第4期66-68,共3页
1978年,我在省商业局废铜仓库挑选到一件铜器(图一)。该器侈口、深腹、腹下部内收成尖底;腹上有弦纹一周,弦纹处有一柄,柄中空,剖面呈长方形;口径21厘米,内深9.9厘米,柄长6.5厘米。以量杯测定,此器可容水2000毫升。
关键词 刁斗 弦纹 此器 废铜 贞松堂集古遗文 彝器 时期 秦、汉 吉金 孟康
下载PDF
一颗过早殒落的秦腔慧星耿善民
20
作者 范克峻 《当代戏剧》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46-47,共2页
凡是在某一领域里,坚持一种正确的主张,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有时很惨重.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耿善民先生就是其中之一.耿善民先生是一九三九年冬季由何振中先生从西安接到兰州,参加何组建的众兴社.第一天演出的戏码就吃亏了.兰州是须生戏... 凡是在某一领域里,坚持一种正确的主张,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有时很惨重.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耿善民先生就是其中之一.耿善民先生是一九三九年冬季由何振中先生从西安接到兰州,参加何组建的众兴社.第一天演出的戏码就吃亏了.兰州是须生戏出头的地方,观众欣赏的焦点大都集中于此.这种现象自有其历史渊源.因为秦腔的发源地是秦、汉、唐等帝国的都辅,秦腔剧目大都反映帝王将相的政治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俗社 刘易平 何振中 秦、汉 靖正恭 刘毓中 《四郎探母》 十道本 蝴蝶杯 春秋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