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岭(陕西段)植被碳汇时空变化与气候关联性研究
1
作者 赵选 张向阳 +1 位作者 刘国发 王腾龙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5-61,共7页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研究植被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时空变化与气候关联性,对解释植被的碳汇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谷歌地球引擎云计算平台,利用净初级生产力数据、气温数据、降水数据和太阳辐射数据,采用Theil-Sen Median回...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研究植被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时空变化与气候关联性,对解释植被的碳汇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谷歌地球引擎云计算平台,利用净初级生产力数据、气温数据、降水数据和太阳辐射数据,采用Theil-Sen Median回归分析、变异系数和偏相关性分析对秦岭(陕西段)2000—2021年植被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时空变化和气候因子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2021年,秦岭(陕西段)植被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在空间分布上呈西部高、东部低,由西向东逐渐递减格局。年均净生态系统生产力为595.91 gC/(m^(2)·a)且基本全部是碳汇区(NEP>0)。②2000—2021年,秦岭(陕西段)植被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平均趋势系数为-0.007,趋势变化呈稳定状态。③2000—2021年,秦岭(陕西段)植被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稳定性在空间分布上呈显著异质性,其中92.03%面积的区域持续发挥着碳汇功能。④2000—2021年,秦岭(陕西段)植被92.62%面积的区域净生态系统生产力与降水呈正相关,54.34%面积的区域净生态系统生产力与太阳辐射呈正相关,96.63%面积的区域净生态系统生产力与气温呈正相关,表明气温是影响该地区最重要的气候因子。本文对提高生态系统碳汇价值和尽早实现我国“双碳”目标都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陕西) 植被碳汇 时空变化 气候关联性
下载PDF
陕西秦岭地区生态干扰风险空间分异规律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新胜 蔡明勇 +2 位作者 邰文飞 陈绪慧 史雪威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5-121,129,共8页
[目的]揭示不同自然生态状况、资源环境禀赋以及人类干扰强度条件下秦岭地区的生态风险空间分布规律,对秦岭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方法]以秦岭地区(陕西段)为研究区域,选取坡度、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空间类型等14个指... [目的]揭示不同自然生态状况、资源环境禀赋以及人类干扰强度条件下秦岭地区的生态风险空间分布规律,对秦岭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方法]以秦岭地区(陕西段)为研究区域,选取坡度、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空间类型等14个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权重赋值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构建生态干扰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开展了秦岭地区(陕西段)生态干扰风险空间分异规律研究。[结果]秦岭地区(陕西段)生态干扰风险整体呈现“北高—中低—南中”的空间异质性分布格局,生态干扰较高和高风险区分布在秦岭北麓一带以及汉滨区、汉台区、城固县部分区域。低风险、较低风险、中风险、较高风险和高风险区分别占比26.46%,42.44%,19.92%,8.62%和2.56%。秦岭地区(陕西段)人类活动分布较为集中,占研究区面积11.18%的生态干扰较高和高风险区域集中了研究区内36.26%的人类活动面积,并提出了县域单元生态干扰风险预警机制。[结论]陕西秦岭地区生态干扰风险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整体生态干扰风险程度较低,研究结果对于秦岭地区人类干扰活动监管策略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干扰风险 生态保护红线 秦岭地区(陕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