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岭南侧一次弱对流暴雨过程机理分析
1
作者 胡启元 乐镜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2期9373-9376,9387,共5页
使用地面自动站资料、常规观测资料、NECP再分析资料、卫星TBB云图资料等,通过天气学分析及动力能量诊断分析对2011年8月3~5日汉中、安康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过程东亚中高纬度维持大槽大脊环流形势,高原上东... 使用地面自动站资料、常规观测资料、NECP再分析资料、卫星TBB云图资料等,通过天气学分析及动力能量诊断分析对2011年8月3~5日汉中、安康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过程东亚中高纬度维持大槽大脊环流形势,高原上东移的低涡直接影响陕西省,陕南大部处在低涡东侧,副高584 dagpm线在河南一带呈“凸”型,陕南位于“凸”型结构西侧,有利于低涡输送的水汽和能量在此地汇集;前期水汽条件输送和堆积条件不是特别良好,后期水汽逐渐上来,低层700 hPa切变线和850 hPa陕南偏南风急流在过程中对水汽输送和堆积贡献很大;动力因子方面高层强辐散、低层弱辐合产生的上升运动十分强盛,但K指数和θse分布表明暴雨区附近不稳定形势比较弱,且暴雨发生时并没有明显的强对流机制迹象,说明暴雨触发机制中不稳定能量的大小比有利的上升运动意义更大;云图分布上,对流发展与强对流过程相比要弱,云团没有达到MCC级别,预报员易忽略雷暴天气的发生;云因发展最旺盛时刻同时也是暴雨最大时段,TBB中心与暴雨中心对应比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弱对流 过程 机理 秦岭南侧
下载PDF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侧加里东期古隆起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郭战峰 刘新民 +1 位作者 盛贤才 马登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1-185,共5页
加里东期在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侧江汉平原地区存在一个继承性古隆起,前人所称的"鄂中古陆"是其具体的表现。"鄂中古陆"在时间上存在于晚震旦世末—中寒武世,在平面上主要展布于江汉平原北部神农架—保康—荆门—... 加里东期在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侧江汉平原地区存在一个继承性古隆起,前人所称的"鄂中古陆"是其具体的表现。"鄂中古陆"在时间上存在于晚震旦世末—中寒武世,在平面上主要展布于江汉平原北部神农架—保康—荆门—京山及以北地区,向北东越过现今的青峰—襄樊—广济断裂带,其后古隆起继承性发展,控制了中扬子地区加里东期北高南低的古地貌特征。加里东期古构造可划分为东秦岭堑垒带、中扬子北部隆起带、中扬子中部斜坡带、中扬子南部坳陷带等4个单元。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侧加里东期古隆起对油气成藏条件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古隆起是早期液态烃运移聚集的有利指向区,是目前江汉平原地区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勘探突破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震旦系—下古生界 古隆起 加里东期 江汉平原 秦岭—大别造山带南侧
下载PDF
雪峰山西侧秭归—五峰段海相层系油气地质条件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旭兵 王传尚 刘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7-201,206,共6页
雪峰山西侧地区秭归—五峰段海相层系发育4套优质烃源岩,包括下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水井沱组、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和下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烃源岩有机碳丰度介于0.21%~9.77%之间,其中水井沱组烃源岩有机碳丰度大... 雪峰山西侧地区秭归—五峰段海相层系发育4套优质烃源岩,包括下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水井沱组、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和下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烃源岩有机碳丰度介于0.21%~9.77%之间,其中水井沱组烃源岩有机碳丰度大于等于1.99%,最大为9.77%,是研究区最好的烃源岩。震旦系灯影组蛤蟆井段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均相对较高,平均值分别为8.23%和3.66×10-3μm2,是研究区内最好的储集层。根据研究区震旦系—中三叠统海相层系生、储、盖层的发育情况,可将其划分为3个海相层系成藏组合类型(下组合2个,上组合1个)。震旦系—下寒武统石牌组油气组合在研究区内保存完整,并可形成下生上储型和上生下储型2个次级生储组合类型;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储集层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层系 烃源岩 储集层 油气成藏组合 秭归—五峰段 雪峰山西侧 秦岭—大别造山带南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