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2年夏季秦巴山区暴雨过程的地形作用诊断 被引量:16
1
作者 赵强 王建鹏 +1 位作者 王楠 戴昌明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0-148,共9页
利用NCEP/NCAR的1°×1°FNL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7月3—4日发生在陕西南部秦巴山区暴雨过程的成因及地形对暴雨的作用进行了诊断研究,同时利用中尺度模式WRFV3.3.1模拟了暴雨过程,结果表明:500hPa高原槽、700、850hPa的低涡... 利用NCEP/NCAR的1°×1°FNL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7月3—4日发生在陕西南部秦巴山区暴雨过程的成因及地形对暴雨的作用进行了诊断研究,同时利用中尺度模式WRFV3.3.1模拟了暴雨过程,结果表明:500hPa高原槽、700、850hPa的低涡切变线和副高外围西南气流是暴雨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700hPa副高外围的西南气流从云贵高原推进到秦岭南坡并沿坡爬升,同时还与山前的偏东气流汇合而形成气流辐合区,致使气旋性涡度增大,辐合抬升作用造成强垂直上升运动,低层低涡切变线得以发展和维持,秦岭南坡产生了大暴雨,秦巴山区地形对暴雨有显著的增幅作用。高原槽中冷空气从秦岭以北向南侵入,大巴山以南的西南暖湿气流向北推进,在冷暖空气的交汇地带形成斜压锋区;地形的辐合抬升作用加强中低层大气锋生,增大大气斜压不稳定性,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有利于暴雨的发生。暴雨发生期间秦巴山区在垂直方向上,雨水、云水、冰晶的大值中心相互对应,存在"播撒—供给"效应,有利于雨水粒子增多,导致山区出现了强降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山区暴雨 地形作用 锋生函数 大气稳定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