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23篇文章
< 1 2 1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腔唱词中中国传统文化之隐喻性
1
作者 李庆明 申海 黄勇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9-46,共8页
戏曲文化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魅力的窗口。秦腔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戏曲之一,其文学性决定了秦腔唱词蕴含丰富的隐喻和中国传统文化。本文以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从方位隐喻、本体隐喻、结构隐喻三个层面探讨秦腔唱词隐喻现象以... 戏曲文化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魅力的窗口。秦腔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戏曲之一,其文学性决定了秦腔唱词蕴含丰富的隐喻和中国传统文化。本文以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从方位隐喻、本体隐喻、结构隐喻三个层面探讨秦腔唱词隐喻现象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表述之隐喻性,以更好地理解秦腔以及其他地方戏曲唱词深层的文化蕴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隐喻 秦腔唱词 中国传统文化
下载PDF
秦腔戏曲艺术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2
作者 张隽逸 周鸣勇 《化纤与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140-142,共3页
秦腔戏曲艺术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发源于陕西地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中国有着相当的群众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秦腔艺术在社会文化空间中的声量需要进一步放大。文章对秦腔的基本概念、服饰造型、舞台美术等进行分析,结... 秦腔戏曲艺术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发源于陕西地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中国有着相当的群众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秦腔艺术在社会文化空间中的声量需要进一步放大。文章对秦腔的基本概念、服饰造型、舞台美术等进行分析,结合研究与分析进行归纳与二次创造,再联系当下新媒体时代群众喜闻乐见的受众形式,最终通过文创产品这一形式进行艺术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戏曲元素 秦腔服饰 文创产品 手办盲盒
下载PDF
知识翻译学理论视域下秦腔电影《周仁回府》的对外译介与传播研究
3
作者 尹丕安 白帆帆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54-59,66,共7页
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与我国文化“走出去”的不断推进,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广泛关注。秦腔流行于中国西北地区,且作为中国戏曲曲种之一是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的声腔体系。《周仁回府》是秦腔最具代表性的剧目。本文以知识翻译学... 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与我国文化“走出去”的不断推进,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广泛关注。秦腔流行于中国西北地区,且作为中国戏曲曲种之一是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的声腔体系。《周仁回府》是秦腔最具代表性的剧目。本文以知识翻译学为理论支撑,对电影《周仁回府》进行对外译介研究,探究知识翻译学视域下秦腔电影英译应具备哪些特征,为秦腔文化“走出去”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翻译学 秦腔 对外译介
下载PDF
秦腔唱词英译的互文性关照——以《杨门女将》英译本为例
4
作者 李庆明 张玉涵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2-98,共7页
秦腔,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传统戏剧,其唱词既涵盖了古典辞赋、民间歌谣、话本小说、说唱文学,又与西北乡土文化水乳交融,具有极强的互文性特征。从互文性角度出发,基于秦腔《杨门女将》译本之化用、音韵、意象、典故、方言等英译的... 秦腔,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传统戏剧,其唱词既涵盖了古典辞赋、民间歌谣、话本小说、说唱文学,又与西北乡土文化水乳交融,具有极强的互文性特征。从互文性角度出发,基于秦腔《杨门女将》译本之化用、音韵、意象、典故、方言等英译的互文性关照,尝试提出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目的的秦腔互文性翻译框架,为秦腔翻译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助力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唱词 《杨门女将》 互文性 英译
下载PDF
基于形象学的秦腔剧本英译中民族形象的建构
5
作者 管晓蕾 谢芬芬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7-102,120,共7页
秦腔作为中国传统戏剧的瑰宝之一,其剧本具有很强的英译研究价值。形象学帮助人们认识译本构筑的翻译形象,探究其建构的翻译策略。在形象学的框架下,概括总结秦腔剧本中蕴含的主流思想,分析秦腔剧本英译中民族形象建构的策略,以期推动... 秦腔作为中国传统戏剧的瑰宝之一,其剧本具有很强的英译研究价值。形象学帮助人们认识译本构筑的翻译形象,探究其建构的翻译策略。在形象学的框架下,概括总结秦腔剧本中蕴含的主流思想,分析秦腔剧本英译中民族形象建构的策略,以期推动中国传统戏剧秦腔“走出去”,同时助力民族形象的国际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学 秦腔剧本英译 民族形象建构
下载PDF
新媒体语境下秦腔“耍牙”数字设计与推广研究
6
作者 蒋媛 蒋巍 《美术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81-83,105,共4页
“耍牙”是秦腔“八大技”之一,也是鬼神戏中常见的绝活,在戏曲表演中多为毛净使用的特技,用于塑造人物形象及其心理活动。该文运用数字视觉设计思路对“耍牙”形象及其动态因子进行提取、重构、再设计,使戏曲艺术表演由舞台转换为传播... “耍牙”是秦腔“八大技”之一,也是鬼神戏中常见的绝活,在戏曲表演中多为毛净使用的特技,用于塑造人物形象及其心理活动。该文运用数字视觉设计思路对“耍牙”形象及其动态因子进行提取、重构、再设计,使戏曲艺术表演由舞台转换为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泛的新媒体平台,加强人们对秦腔戏曲文化的了解,达到大众传播的目的,为进一步探究数字时代下传统艺术的传承与推广开辟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耍牙 秦腔 动态插画 数字设计
下载PDF
秦腔剧本英译的多模态协同与意义重构——以《满江红》为例
7
作者 李庆明 凌欢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0-107,共8页
秦腔,这种艺术形式源自古代陕西关中一带的汉族民间歌舞,融合了语言、唱腔、角色塑造、音乐表演、装扮以及服饰等元素,是一种多模态的艺术形式。本文基于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从文化、语境、内容、表达等4个层面探讨秦腔剧本《满... 秦腔,这种艺术形式源自古代陕西关中一带的汉族民间歌舞,融合了语言、唱腔、角色塑造、音乐表演、装扮以及服饰等元素,是一种多模态的艺术形式。本文基于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从文化、语境、内容、表达等4个层面探讨秦腔剧本《满江红》英译过程中语言模态、视觉模态、听觉模态之间的互补关系、非互补关系与意义重构,据此提出相应的英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剧本《满江红》 多模态话语分析 协同 意义重构
下载PDF
陕西秦腔元素在钢琴教学中的融合路径选择
8
作者 张晓轩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4年第4期88-90,共3页
钢琴教学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在民族音乐与钢琴教育快速发展的利好时期,将陕西秦腔元素融入钢琴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弘扬民间音乐文化,是钢琴教育中国化发展的必然追求。当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加强对民间... 钢琴教学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在民族音乐与钢琴教育快速发展的利好时期,将陕西秦腔元素融入钢琴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弘扬民间音乐文化,是钢琴教育中国化发展的必然追求。当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加强对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加强陕西秦腔元素在钢琴教学中的渗透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元素 音乐文化 钢琴教育
下载PDF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擦亮秦腔文化名片 谱写当代文艺华章
9
作者 胡建琴 王引娟 李玉峰 《法治与社会》 2024年第1期I0002-I0003,共2页
2023年11月,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和榆林市委宣传部共同策划主办的“秦腔走进大湾区”活动圆满落幕,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携秦腔现代剧《生命的绿洲》和秦腔传统剧《再续红梅缘》赴广州、深圳、珠海巡演,大秦正声唱响魅力湾区,传统戏曲点燃文化... 2023年11月,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和榆林市委宣传部共同策划主办的“秦腔走进大湾区”活动圆满落幕,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携秦腔现代剧《生命的绿洲》和秦腔传统剧《再续红梅缘》赴广州、深圳、珠海巡演,大秦正声唱响魅力湾区,传统戏曲点燃文化自信,迅速在岭南掀起秦腔观演热潮,引起巨大反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研究院 传统戏曲 秦腔现代剧 当代文艺 文化自信 秦腔文化
下载PDF
秦腔服饰中的视觉元素在游戏角色设计中的应用
10
作者 凌晨 陈彬 《染整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92-94,共3页
秦腔服饰丰富多彩,装饰复杂,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游戏角色设计中融入秦腔服饰中的视觉元素,可以丰富角色设计,有效传承和弘扬秦腔文化。对秦腔服饰中的视觉元素进行分析,对其在游戏角色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可以为秦腔文化的继承和... 秦腔服饰丰富多彩,装饰复杂,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游戏角色设计中融入秦腔服饰中的视觉元素,可以丰富角色设计,有效传承和弘扬秦腔文化。对秦腔服饰中的视觉元素进行分析,对其在游戏角色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可以为秦腔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 服饰 游戏角色
下载PDF
杨升娟:喜怒秦腔人
11
作者 王薇 《西部大开发》 2024年第3期120-125,共6页
“周仁”这个角色似乎从一开始就写进了杨升娟的“人生剧本”。1993年,杨升娟9岁,秉持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跨上了《秦之声》(陕西广播电视台开办多年的戏曲栏目)的露天舞台。“我哭一声我早死的兰英妻,咱夫妻受人之托嫂嫂临难,... “周仁”这个角色似乎从一开始就写进了杨升娟的“人生剧本”。1993年,杨升娟9岁,秉持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跨上了《秦之声》(陕西广播电视台开办多年的戏曲栏目)的露天舞台。“我哭一声我早死的兰英妻,咱夫妻受人之托嫂嫂临难,是你慷慨替她一死,我只说情也尽了义也全了……”眉眉头紧皱,眼神凄厉,嘴巴微张,当这些与年龄极不相称的表情出现在杨升娟童稚的脸上时,略显成熟的唱词也顺理成章了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 露天舞台 受人之托 唱词 广播电视台 童稚
下载PDF
新媒体视域下秦腔“短视频+直播”传播形态探析——以快手平台为例
12
作者 王彦龙 孟赛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4年第2期151-153,共3页
快手平台为传统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型实用且参与度、粘合度、便捷度高的普惠性媒介,成为新媒体时代秦腔传播的重要载体。伴随着受众使用的需求延伸和平台自身技术条件的革新调整,秦腔在快手平台的传播呈现出新的形态。集中性秦腔... 快手平台为传统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型实用且参与度、粘合度、便捷度高的普惠性媒介,成为新媒体时代秦腔传播的重要载体。伴随着受众使用的需求延伸和平台自身技术条件的革新调整,秦腔在快手平台的传播呈现出新的形态。集中性秦腔新媒体平台、交互式传播与新型观演模式、视频生产主体多元化、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是秦腔在快手平台的传播特征与优势。快手平台为秦腔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实践基础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 快手 传播形态 观演方式
下载PDF
探寻新时期秦腔戏曲的发展之路
13
作者 舒朵朵 《戏剧之家》 2024年第8期21-23,共3页
秦腔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与挑战日益凸显。为了推动秦腔戏曲的蓬勃发展,需加大在公众领域宣传秦腔的力度,增加相关的发展资源投入,以此促进公众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文化自信。然而,因秦腔戏曲具有明... 秦腔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与挑战日益凸显。为了推动秦腔戏曲的蓬勃发展,需加大在公众领域宣传秦腔的力度,增加相关的发展资源投入,以此促进公众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文化自信。然而,因秦腔戏曲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其在社会大众中的认知度不高,这无疑对其在新时期的发展形成了挑战。因此,要有效推动新时期秦腔戏曲的传承和发展,需与当前流行的艺术形式和技术手段相融合。本研究主要从秦腔戏曲艺术的深层内涵、独特特征、发展历程以及新时期秦腔戏曲的创新发展等关键领域进行深入剖析,以期探寻新时期秦腔戏曲 的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秦腔戏曲 发展
下载PDF
论秦腔戏曲表演艺术与传承发展
14
作者 舒朵朵 《戏剧之家》 2024年第6期27-29,共3页
秦腔别称“梆子腔”,是我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秦腔成形后流传全国各地,其凭借整套成熟、完整的表演体系,对各地剧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秦腔表演兼具朴实性、粗犷性、夸张性为一体,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对表演... 秦腔别称“梆子腔”,是我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秦腔成形后流传全国各地,其凭借整套成熟、完整的表演体系,对各地剧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秦腔表演兼具朴实性、粗犷性、夸张性为一体,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对表演技巧的丰富性与技术性有较高要求。为进一步传承与发展秦腔,本文对秦腔戏曲表演艺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传承与发展秦腔戏曲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戏曲表演 艺术特征 艺术风格 传承发展
下载PDF
无痕与有声:风物的两种诉说——《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比较阅读
15
作者 刘全欣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2期52-56,共5页
冯至的《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追寻一个消逝山村的余韵,写出了自然风物蕴涵的哲思美;贾平凹的《秦腔》展现了三秦大地的风俗人情,具有厚重的文化美。通过作品、作家、时代三个维度的比较阅读,围绕风物这一概念,挖掘其不同的内涵,探究其不... 冯至的《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追寻一个消逝山村的余韵,写出了自然风物蕴涵的哲思美;贾平凹的《秦腔》展现了三秦大地的风俗人情,具有厚重的文化美。通过作品、作家、时代三个维度的比较阅读,围绕风物这一概念,挖掘其不同的内涵,探究其不同的呈现方式,梳理以其为核心的散文创作的不同类型,展现百年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样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秦腔 风物 比较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秦腔蟒袍元素的虚拟仿真及服装设计
16
作者 杨凯 陈姝霖 《辽宁丝绸》 2024年第2期12-13,25,共3页
旨在通过对秦腔蟒袍的认识和分析,尝试对秦腔蟒袍进行虚拟仿真,并借鉴秦腔服装元素进行现代时装设计,以实现秦腔服装文化的创新与传承。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了解秦腔蟒袍的历史发展、结构特点、图案含义等方面的文化背景,利用秦腔... 旨在通过对秦腔蟒袍的认识和分析,尝试对秦腔蟒袍进行虚拟仿真,并借鉴秦腔服装元素进行现代时装设计,以实现秦腔服装文化的创新与传承。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了解秦腔蟒袍的历史发展、结构特点、图案含义等方面的文化背景,利用秦腔服装元素进行现代时装设计,从而能够体现出秦腔服装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蟒袍 虚拟服装 3D服装复原 戏曲服装
下载PDF
跨界 链接 挖掘——以《秦腔》教材内容的二次开发为例
17
作者 陈学富 《湖北教育》 2024年第8期66-67,共2页
教材的二次开发既是对现行教材资源的优化,也是尊重学情的具体体现,更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然选择。笔者以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秦腔》的资源优化为例,谈谈如何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秦腔》通过描写秦腔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 教材的二次开发既是对现行教材资源的优化,也是尊重学情的具体体现,更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然选择。笔者以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秦腔》的资源优化为例,谈谈如何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秦腔》通过描写秦腔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展现了三秦大地的山川风貌和风俗人情,充满了乡土气息和厚重的文化意蕴。秦腔是一种流行于西北地区尤其是西北农村的古老民间艺术,生活在中部城市中的当代学生对秦腔既缺少一定的认知,又缺乏探究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语文 高效课堂 现行教材 秦腔 西北农村 三秦大地 资源优化 当代学生
下载PDF
传统戏剧“走出去”之秦腔剧本英译主体间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管晓蕾 刘婉怡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23-128,共6页
秦腔是陕西的根派文化,也是陕西的品牌文化,其剧本具有很强的英译研究价值。主体间性主张不同主体之间的传播沟通,它是实现自我与他者有效对话的基本途径。通过将秦腔剧本英译与主体间性相结合,来讨论中国传统戏剧的外译之路,并对秦腔... 秦腔是陕西的根派文化,也是陕西的品牌文化,其剧本具有很强的英译研究价值。主体间性主张不同主体之间的传播沟通,它是实现自我与他者有效对话的基本途径。通过将秦腔剧本英译与主体间性相结合,来讨论中国传统戏剧的外译之路,并对秦腔《三滴血》的英译本进行具体分析,试图探索实现自我与他者有效对话的策略,以期促进中国古老剧种的国际化,推动中国传统戏剧“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剧本英译 主体间性 《三滴血》 “走出去”
下载PDF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以秦腔红色戏曲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莎 范丹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第4期136-139,共4页
秦腔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措施不容忽略,秦腔红色戏曲是中国共产党在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及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缩影,是秦腔艺术的现代传承方式,其肩负着传承传统秦腔艺术和先进红色文化的双重重任。就目前发... 秦腔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措施不容忽略,秦腔红色戏曲是中国共产党在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及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缩影,是秦腔艺术的现代传承方式,其肩负着传承传统秦腔艺术和先进红色文化的双重重任。就目前发展现状而言,秦腔红色戏曲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困境,为更好地传承秦腔艺术,传播红色文化,文章通过分析秦腔红色戏曲发展的困境,找到突破途径,旨在把秦腔这门古老且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艺术发扬光大,造福人类文化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腔 秦腔红色戏曲 非物质文化遗产 红色文化
下载PDF
《一捧雪》秦腔改本的通俗化演变
20
作者 张兵 代伟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6-173,共8页
《一捧雪》秦腔改本是清中期以来戏曲花雅之争中花部诸腔逐渐压倒雅部昆曲背景下的产物。它的故事模式来源于李玉的传奇《一捧雪》,在内容情节基本遵依原本的情况下,为适应舞台演出和迎合观众审美趣味,《一捧雪》秦腔改本在剧本结构、... 《一捧雪》秦腔改本是清中期以来戏曲花雅之争中花部诸腔逐渐压倒雅部昆曲背景下的产物。它的故事模式来源于李玉的传奇《一捧雪》,在内容情节基本遵依原本的情况下,为适应舞台演出和迎合观众审美趣味,《一捧雪》秦腔改本在剧本结构、主题思想、语言艺术三个方面对传奇原本进行了通俗化改编,实现了向戏曲本质的皈依,成为传唱至今的优秀传统剧目。以《一捧雪》秦腔改本为研究对象,对考察清中期以后戏曲雅俗嬗变、戏曲走向以及花部诸腔的戏曲史地位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捧雪》 传奇 秦腔改本 通俗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