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坐看云起时:“云上”开秧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图像化路径 被引量:4
1
作者 马翀炜 夏禾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5-166,共12页
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是一个实践问题,更是一个理论问题。在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中进行的有别于遗产吟诵及现实操作的"云上"开秧门实景展演,是通过网络平台、运用图像化的手段进行国家级非... 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是一个实践问题,更是一个理论问题。在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中进行的有别于遗产吟诵及现实操作的"云上"开秧门实景展演,是通过网络平台、运用图像化的手段进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季生产调》传承与传播的新的实践活动。相对于互为镜像的关系,文化与社会互为变量的关系更为凸显,是社会急剧变迁的反映。图像化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了更多显示自身价值的机会,包含人类丰富智慧的地方文化也由此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播,从而可以成为人们构建现代文明社会的积极因素。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现代图像文化的创新是正视以传统方式传承传统的困境之后寻求新的文化传承模式的一种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云直播 秧门 图像
原文传递
机动插秧机的调整要点
2
作者 李玉同 《江苏农机化》 2001年第3期38-38,共1页
为了得到良好的插秧质量,插秧机的秧爪、送秧器和移箱器等有关部件都要调整好。 1.根据秧苗的情况选用秧爪:秧爪有12mm和14mm宽度的两种,一般采用12mm小秧爪,配18mm小秧门,如秧苗粗长或要求秧穴苗数多,应用14mm大秧爪,配22mm大秧门。 2... 为了得到良好的插秧质量,插秧机的秧爪、送秧器和移箱器等有关部件都要调整好。 1.根据秧苗的情况选用秧爪:秧爪有12mm和14mm宽度的两种,一般采用12mm小秧爪,配18mm小秧门,如秧苗粗长或要求秧穴苗数多,应用14mm大秧爪,配22mm大秧门。 2.基本调节:为提高取秧的均匀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插 均匀度 秧门 进行调节 滑道 调整方法 纵向送 深度 螺栓
下载PDF
机动插秧机匀插的几条措施
3
作者 沈嘉胜 《现代农机》 1996年第2期22-23,共2页
本文就合格的工厂秧(田间盘育秧)进行机插时,如何做到匀插不漏,介绍几条措施。 1.采用干、浅、少整地和浅灌水插秧技术 2ZT—7358(7428)机动插秧机在机插作业中,因本身重量使拖板两侧壅泥,靠行时往往淹埋已插好的秧苗,因此,本田整地不... 本文就合格的工厂秧(田间盘育秧)进行机插时,如何做到匀插不漏,介绍几条措施。 1.采用干、浅、少整地和浅灌水插秧技术 2ZT—7358(7428)机动插秧机在机插作业中,因本身重量使拖板两侧壅泥,靠行时往往淹埋已插好的秧苗,因此,本田整地不宜耙得过糊。同时,机插苗矮小,本田整地如不平,势必造成栽后高处“冻煞”(早稻)、“晒煞”(晚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插 机插 技术 秧门 除草效果 总离合器 “离”
下载PDF
机械插秧应注意的问题
4
作者 孟庆明 康贻发 《江苏农机化》 1999年第2期17-17,共1页
一、秧苗培育及标准 机插秧苗与手插秧苗不同,秧苗是否台乎机械插秧的要求,将直接影响插秧的质量和工作效率,甚至影响机插的成败。培育好秧苗是推广使用插秧机的关键问题,必须要求农艺和农机相结合,培育出合格适用的秧苗。具体要求: 1.... 一、秧苗培育及标准 机插秧苗与手插秧苗不同,秧苗是否台乎机械插秧的要求,将直接影响插秧的质量和工作效率,甚至影响机插的成败。培育好秧苗是推广使用插秧机的关键问题,必须要求农艺和农机相结合,培育出合格适用的秧苗。具体要求: 1.秧片规格视插秧机秧箱宽度而定,常用规格为:长50cm,宽27.5cm。整个秧片要求秧根相互交叉盘结、不松散,呈絮状,土层湿度适宜、一致;秧苗均匀度在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插 工作效率 紧固件 沉淀时间 秧门 锁紧螺母 机插 调整法
下载PDF
人力插秧机的使用调整
5
作者 杨玉琴 庄小伟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04年第1期11-12,共2页
1.取秧量的调整。根据插秧密度和农艺要求,调整取秧量。取秧量的调节范围为6-17毫米,一般插盘育中苗时,取秧量为14-16毫米,插盘育小苗时,取秧量为10-12毫米。
关键词 摩擦阻力 调节方法 调整方法 锁紧螺母 摩擦控制 秧门 轴向窜动量 紧固件
下载PDF
机插秧技术参数的调整
6
作者 孟庆明 康贻发 《农业开发与装备》 1999年第3期16-16,共1页
1.取秧量的调整。根据秧苗的播种密度和当地的农艺要求调整取秧量的大小。调整办法:先拧松秧爪排上两锁紧螺母,然后调节取秧量调节螺钉,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取秧量变小,反之,变大。
关键词 技术参数 机插 调整办法 锁紧螺母 顺时针方向旋转 紧固件 播种密度 调节螺钉 秧门 调整法
下载PDF
越民族与中国风俗文化
7
作者 徐杰舜 《东南文化》 CSSCI 1991年第Z1期94-97,共4页
越民族作为一个古代民族,经历史沧桑,在春秋战国时与夏、商、周、楚诸民族,以及部分蛮、夷、戎、狄融合而形成为华夏民族,最后于西汉时发展,转化为汉民族,而消失于历史舞台,但是,其风俗文化,却转化嬗变为中国风俗文化的一部分,形成汉族... 越民族作为一个古代民族,经历史沧桑,在春秋战国时与夏、商、周、楚诸民族,以及部分蛮、夷、戎、狄融合而形成为华夏民族,最后于西汉时发展,转化为汉民族,而消失于历史舞台,但是,其风俗文化,却转化嬗变为中国风俗文化的一部分,形成汉族风俗文化中别具一格的江浙风俗文化.早在夏、商、周三代之时,分布在从江苏、浙江到两广乃至云贵高原这一弧形地带的百越集团,因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长期以来处于“百越杂处,各有种姓”的状态.但是,由于历史的机遇和地理位置的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风俗文化 民族 江浙农村 秧门 夫差 小猪 百越 吴王 允常 越王勾践
下载PDF
民间机智人物故事与民俗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建章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S2期139-145,共7页
我国的民间机智人物故事,不论在过去和现在,也不论在汉民族还是在少数民族,一直星光灿然,盛传不衰,以特有的艺术魅力撼人心脾,令人兴味无穷。遗憾的是过去它一直没有受到重视,甚至在一些民间文学专著里也没有单独把它作为一类故事列出... 我国的民间机智人物故事,不论在过去和现在,也不论在汉民族还是在少数民族,一直星光灿然,盛传不衰,以特有的艺术魅力撼人心脾,令人兴味无穷。遗憾的是过去它一直没有受到重视,甚至在一些民间文学专著里也没有单独把它作为一类故事列出。对它的研究工作由于种种原因直至最近几年才开始起步。关于它与我国民俗的关系以及我国民俗对它的作用的研究,至今尚是一项空白。本文不揣浅陋,试从这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以求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智人物故事 民俗事象 民俗心理 秧门 民族性 民俗环境 民间文学 习俗 表现人 口头创作
下载PDF
侗族农耕习俗探微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学文 杨学军 《怀化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32-35,共4页
农耕习俗是人类历史上相沿积久的一种社会生产习俗,也是一种悠久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产生于农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成长于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丰富于充满原始自然崇拜的农耕活动。它所包涵的内容,虽然积极有益的成份居多,但消极落... 农耕习俗是人类历史上相沿积久的一种社会生产习俗,也是一种悠久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产生于农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成长于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丰富于充满原始自然崇拜的农耕活动。它所包涵的内容,虽然积极有益的成份居多,但消极落后的一面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一些古朴原始的低势能传统习俗,含有不少落后的、不科学的因素,对当今农业生产与经济发展影响是极大的。进一步深入探讨农耕文化习俗,不论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发展生产力的实际需要来看,还是从农业生产发展的趋势来看,都有重要的理沦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拟就侗族农耕习俗及其特点作一粗浅的介绍和分析,算是一个初步尝试,恳求专家学者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习俗 鼓师 寨老 农耕文化 牛神 火耕 秧门 焚山 犁耙
下载PDF
哈尼梯田:跨越千年的守望
10
作者 刘笑 范春燕 +1 位作者 刘瑜澍 王铖 《今日民族》 2019年第5期12-15,共4页
'春天飞来白鹇鸟,白鹇鸟把红米的种子撒在梯田上,秧姑娘就出生了……'春末夏初,在红河州元阳县哈尼人世代劳作的广袤梯田中,正上演着一场农耕的盛宴——'开秧门'.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把祈求丰收的祝福放到梯田的水源处,... '春天飞来白鹇鸟,白鹇鸟把红米的种子撒在梯田上,秧姑娘就出生了……'春末夏初,在红河州元阳县哈尼人世代劳作的广袤梯田中,正上演着一场农耕的盛宴——'开秧门'.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把祈求丰收的祝福放到梯田的水源处,象征秧门已经打开,年轻小伙们一边欢声歌唱,一边挑着青翠的秧苗来到田间地头,把它们分给田埂边等待的村民,大家欢欢喜喜跳下秧田,开始栽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家 白鹇 元阳县 梯田 秧门 劳作
下载PDF
略述黔东南苗族习俗与两个文明建设
11
作者 吴培华 《贵州民族研究》 1986年第2期100-105,共6页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国内拥有五百多万人口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四川、广东、湖北等省区。由于历史、地理原因及生活条件的不同、各地苗族的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现仅就黔东南苗族习俗与两个文明建...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国内拥有五百多万人口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四川、广东、湖北等省区。由于历史、地理原因及生活条件的不同、各地苗族的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现仅就黔东南苗族习俗与两个文明建设关系作一简述。笔者认为,这不仅对“四化”建设有现实意义,而且对研究苗族的社会历史以及苗族人民的心理素质包括伦理道德、性格情操等方面也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妇女 秧门 黔东南 苗族人民 两个文明建设 习俗 芦笙会 节日 略述 路头
原文传递
苗家粽粑节
12
作者 姜希钦 《西南民兵》 1996年第8期45-45,共1页
贵州省锦屏一带的苗家,每到农历五月间,都要过粽粑节,俗称端午节。苗语叫“弄转梗”。具体吃的时间是各村寨根据插秧完成迟早而定,有的选择在农历5月5过“小端午”,5月15过“大端午”;有的则选择在关秧门后的猪(亥)日、兔(卯)日、牛(丑... 贵州省锦屏一带的苗家,每到农历五月间,都要过粽粑节,俗称端午节。苗语叫“弄转梗”。具体吃的时间是各村寨根据插秧完成迟早而定,有的选择在农历5月5过“小端午”,5月15过“大端午”;有的则选择在关秧门后的猪(亥)日、兔(卯)日、牛(丑)日等中的一天。如个别人家栽完秧后,感到距离上述日期还远,也可以按自己家中当家的老人的年庚来过,如家长属龙的,就可以选定在赶龙场天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粽粑 苗家 农历五月 端午节 贵州省 再用水 苗族 苗语 秧门 年庚
原文传递
练笔文艺
13
《西南民兵》 1995年第10期47-47,共1页
栽了一天的秧,此刻,民兵王明一家人带着春耕的倦意围坐着餐桌霄夜。王明不知从那来的灵感,冷不丁地冒出一句:“我们吃得这么欢,还想到有人正在发愁么?”父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 “什么意思?”父亲不明的问。 “隔壁张大妈家,到现在还没... 栽了一天的秧,此刻,民兵王明一家人带着春耕的倦意围坐着餐桌霄夜。王明不知从那来的灵感,冷不丁地冒出一句:“我们吃得这么欢,还想到有人正在发愁么?”父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 “什么意思?”父亲不明的问。 “隔壁张大妈家,到现在还没开秧门,你说怎么办?”小王解释道。 “去年,我家的秧子没栽,你硬要把自家的牛牵去把张大妈的田犁了,秧栽了才完事,弄得自家的秧都比别人家后栽4、5天,你又想啥。” 看来父亲又有些不耐烦了。 小王慢不经心地说:“父亲,你想想,60多岁的张大妈,把唯一的儿子都送到部队当兵,在一次战斗中光荣牺牲了,她老没作出些牺牲吗?” 王老汉哒叭哒地猛吸着旱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 光荣牺牲 巫山县 为保卫 摸不着 旱烟 现在还 王明 小说 秧门
原文传递
乡村四月(外一篇)
14
作者 杨鲲峰 《大理文化》 2009年第4期24-26,共3页
  乡村四月,正是乡下农人最忙的时候.周末和孩子到郊外走走,烟雨中看见洱海边上漠漠水田里白鹭翻飞、农人忙着插秧,便回想起大集体时代在乡下栽秧的情景.……
关键词 柳树湾 秧门 乡村四月
原文传递
方言里的故乡
15
作者 彭秋平 《辽河》 2007年第8期68-69,共2页
  落板栗   仿佛是经过一片挂果的林子,成熟的红栗子从裂开的果壳中扑扑跌落,淡淡的清甜,弥散在中秋清朗的阳光里.……
关键词 秧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