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讼思想与王权主义秩序情结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忠春 张分田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3-89,共7页
中国的王权主义决定了秩序建构是传统社会政治生命的第一要义。在健讼所造成的秩序困境面前,无讼成为王权主义对其“秩序情结”的一种极致性表达;而王权主义作为衍生中国各种文化思维的“元叙事”构成了无讼文化的起点和归宿:秩序要求... 中国的王权主义决定了秩序建构是传统社会政治生命的第一要义。在健讼所造成的秩序困境面前,无讼成为王权主义对其“秩序情结”的一种极致性表达;而王权主义作为衍生中国各种文化思维的“元叙事”构成了无讼文化的起点和归宿:秩序要求塑造了中国文化的品格,反之,源于诸子各家的文化又共同创造了无讼的氛围,缔造了王权主义的秩序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权主义 秩序情结 无讼
下载PDF
秩序情结与无讼思想 被引量:2
2
作者 郑莉 张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3-28,共6页
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理想是"太平盛世",这一政治理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的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孕育的秩序情结,塑造了传统中国人追求和谐的品质,建构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秩序,同时也影响着中国传统... 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理想是"太平盛世",这一政治理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的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孕育的秩序情结,塑造了传统中国人追求和谐的品质,建构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秩序,同时也影响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发展,这一情结在法律实践中的表达便是"无讼"。在加快法治建设的中国,对"由秩序情结而衍生的无讼思想"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秩序情结 无讼思想
下载PDF
秩序情结与社会转型
3
作者 石中光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0-162,共3页
“秩序情结”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一种深层的心理状态。如果说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秩序是以伦理道德特别是家庭伦理道德为基础,现代社会的社会秩序的建立与维系则是以法治为基础。当代中国并不是一个传统社会,而是一个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 “秩序情结”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一种深层的心理状态。如果说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秩序是以伦理道德特别是家庭伦理道德为基础,现代社会的社会秩序的建立与维系则是以法治为基础。当代中国并不是一个传统社会,而是一个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急剧变迁的转型社会。“秩序情结”对我国的社会转型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我们要使“道德秩序情结”和“法律秩序情结”良性互动,使其促进社会转型的平稳进行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避免其对社会转型速度的阻滞和引起社会动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秩序情结 依法治国 社会转型 道德 法律
下载PDF
试析传统孝道的“秩序情结”及其近代嬗变
4
作者 刘芳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19年第6期96-102,188,共8页
孝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其作用不仅限于显性的养老敬老,而且被隐性地植入了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以及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本文立足于结构-功能主义的解释框架,以孝道与秩序的关系为视角,从三个层面依次分析传统孝道的"... 孝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其作用不仅限于显性的养老敬老,而且被隐性地植入了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以及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本文立足于结构-功能主义的解释框架,以孝道与秩序的关系为视角,从三个层面依次分析传统孝道的"秩序情结"及其演变。首先,传统孝道内含的宗教意蕴赋予其天人合一和慎终追远的精神秩序情结。其次,传统孝道内生的世俗功能,执着于现世修齐治平的家国秩序情怀。再次,百年历史转型与传统孝道嬗变,造成多元文化冲突与乡村社会失序。最后,新时代呼吁重构孝道,重建乡村良性秩序的伦理之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孝道 秩序情结 乡土社会 社会功能
原文传递
转型时期的风景
5
作者 晓方 《当代建设》 1995年第6期42-43,共2页
转型时期的风景晓方残墙断瓦已经不是僻壤陋地的专利.成片的拆迁,大面积的开发,使你恍惚觉得都市刚刚经历过一次恐怖的地震,蒙受了一场龙卷风的袭击。你试图回忆那幢楼房的原来面目,神往那段街市的殷实气息。可最终接受的.还是那... 转型时期的风景晓方残墙断瓦已经不是僻壤陋地的专利.成片的拆迁,大面积的开发,使你恍惚觉得都市刚刚经历过一次恐怖的地震,蒙受了一场龙卷风的袭击。你试图回忆那幢楼房的原来面目,神往那段街市的殷实气息。可最终接受的.还是那广厦兀矗、店堂栉比……变革的时代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时期 社会经济投入 社会转型 二十世纪 发展生产力 社会公平 市场经济法则 秩序情结 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市场
下载PDF
公民“闹大”维权的中国式求解 被引量:31
6
作者 徐祖澜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37,共9页
在纠纷中如何对待个人权益的问题上,国人的态度已发生了从"大事化小"以隐忍到"小事闹大"以维权的逆转。"闹大"维权在社会万象中的凸显可以在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之间获得解释。在历史逻辑上,"闹大"... 在纠纷中如何对待个人权益的问题上,国人的态度已发生了从"大事化小"以隐忍到"小事闹大"以维权的逆转。"闹大"维权在社会万象中的凸显可以在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之间获得解释。在历史逻辑上,"闹大"是对传统秩序情结的反动,既可以是一种诉讼策略也可以通过制度之外的激烈方式来实现。在当下中国,西方"为权利而斗争"话语的引入则在正面意义上赋予"闹大"维权以目的合法性,并在反面引起了公权力的合法性危机。"闹大"逻辑在本质上是反规则的,并极易将激烈的方式以至极端的暴力方式引入整个社会政治而使法治遁入无形。依否定之否定原理,对于"闹大"逻辑的消解仍需经由规则之治而走向法治维权时代,其关键在于对规则合法性的重新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闹大 维权 秩序情结 合法性 主体间性
原文传递
中庸之道的文化生态根源透视 被引量:2
7
作者 朱岚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8-54,共7页
任何一种实存的文化体系,都必然有其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作为儒家思想核心和精髓的中庸之道的文化生态根源,一是中国古代发达的农业文明,它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观、顺天应时的“时中”观念及人和观念;二是血缘... 任何一种实存的文化体系,都必然有其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作为儒家思想核心和精髓的中庸之道的文化生态根源,一是中国古代发达的农业文明,它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观、顺天应时的“时中”观念及人和观念;二是血缘宗法关系,它形成了儒家的“三得”政治观及“忠恕之道”;三是春秋战国时期追求秩序重整的“中和情结”,它形成了儒家以“致中和”为宗旨的修齐治平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之道 生态根源 儒家伦理 农业文明 文化生态 中国古代社会 农业生产 忠恕之道 中国传统文化 秩序情结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与经济伦理
8
作者 任放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58-167,共10页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与经济伦理任放经济伦理是指经济行为背后的伦理动因,是一定历史阶段人们对经济行为的道德判断,它着意强调社会经济活动的道德意义。中华文化是以农业土壤、宗法血缘为基础的政治——伦理型文化,因此中国古代政治文...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与经济伦理任放经济伦理是指经济行为背后的伦理动因,是一定历史阶段人们对经济行为的道德判断,它着意强调社会经济活动的道德意义。中华文化是以农业土壤、宗法血缘为基础的政治——伦理型文化,因此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具有醒目的伦理色彩。在国家政治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伦理 中国古代政治 重本抑末 秩序情结 政治文化 文化与经济 农民起义 土地兼并 儒家经济伦理 王安石变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