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代秬鬯与西周齐醍探幽 被引量:3
1
作者 钱怀瑜 权美平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26-229,共4页
中国酒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殷商时期,"?鬯"美酒流行于王室上层社会,以商代国酒身份荣居高位。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了成熟的酿酒工艺和以五齐为代表的不同等级酒类在上层社会流行,"粢醍在堂"尊贵、高雅、特殊的... 中国酒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殷商时期,"?鬯"美酒流行于王室上层社会,以商代国酒身份荣居高位。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了成熟的酿酒工艺和以五齐为代表的不同等级酒类在上层社会流行,"粢醍在堂"尊贵、高雅、特殊的历史定位将西周最受尊崇的王者之酒"粢(齐)醍"推上了舞台,象征着西周美酒灿烂的物质文化。考究商周美酒,探索它们之间的联系,并试图揭示酿酒技艺成熟的西周时期美酒产生的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商 西周 美酒 齐(粢)醍
下载PDF
美酒新解:小议商代秬鬯——从商代美酒探究古酒文化 被引量:1
2
作者 权美平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86-290,共5页
中国酒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殷商时期,以秬鬯为代表的美酒在殷人的祭祀活动中显示着其尊贵的身份和价值,秬鬯美酒流行于王室上层社会,以商代国酒身份荣居高位。"天子亲耕,粢盛秬鬯,以事上帝"印证了?鬯非同反响的价值和影响... 中国酒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殷商时期,以秬鬯为代表的美酒在殷人的祭祀活动中显示着其尊贵的身份和价值,秬鬯美酒流行于王室上层社会,以商代国酒身份荣居高位。"天子亲耕,粢盛秬鬯,以事上帝"印证了?鬯非同反响的价值和影响,对考证殷商文化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殷商 美酒
下载PDF
“秬鬯”辨析——兼談從西周秬鬯到九賜中秬鬯的形象異化
3
作者 唐思語 《历史文献研究》 2023年第2期210-221,共12页
鬯酒是商周時期的祭祀黍酒,秬鬯因其原料秬的稀缺而地位更高,鬱鬯則特取其香氣。秬鬯首見於周成王時期,秬鬯的賞賜者僅見周王,出土文獻中受賞者自侯伯到大夫皆有記載,這與傳世文獻有所不同。這種不同涉及到了西周秬鬯與九賜秬鬯的區别:... 鬯酒是商周時期的祭祀黍酒,秬鬯因其原料秬的稀缺而地位更高,鬱鬯則特取其香氣。秬鬯首見於周成王時期,秬鬯的賞賜者僅見周王,出土文獻中受賞者自侯伯到大夫皆有記載,這與傳世文獻有所不同。這種不同涉及到了西周秬鬯與九賜秬鬯的區别:首先,西周秬鬯從形式上並不具有九賜秬鬯中的至尊地位,僅爲周王賜物的一種。其次,西周秬鬯與受賞者的政治等級無明顯關係,而九賜秬鬯通常與輔國侯伯相關。最後,西周秬鬯多用於祭祀,賜其以告祭先人,而九賜中的秬鬯則更具權力意味。總之,九賜中所構建的賜物秬鬯借鑒了西周秬鬯其名,並掐頭去尾拼接了西周秬鬯及西漢經説中的秬鬯形象,但其内涵已與西周秬鬯有很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賞賜制度 九賜
原文传递
高粱古名考 被引量:5
4
作者 李艳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1-5,共5页
粮食作物中,禾本科的高粱是我国的原产作物,还是后世才见的外来作物,自古以来一直模糊不清。自清代程瑶田作《九谷考》,以稷为高粱说,从而说明高粱是原产。程说获得王念孙、段玉裁等鸿儒一片赞扬,至现代多承此论。但经齐思和《毛诗谷名... 粮食作物中,禾本科的高粱是我国的原产作物,还是后世才见的外来作物,自古以来一直模糊不清。自清代程瑶田作《九谷考》,以稷为高粱说,从而说明高粱是原产。程说获得王念孙、段玉裁等鸿儒一片赞扬,至现代多承此论。但经齐思和《毛诗谷名考·稷》等的驳议,证明"稷"即是"粟",而非高粱,于是高粱外来说复又盛行。齐思和认为高粱是外来植物,古代无此谷,后有学者明确提出高粱乃从非洲、印度传入。于是高粱何来成了农史界的一个未决难题。但随着考古的发现,我国上古不产高粱的论点已被动摇。从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之间,我国就在山西万荣县荆村新石器时代遗址、河南大河村新石器遗址、陕西长武县碾子坡遗址先周文化层等处发现了炭化的高粱。随着考古发现的逐渐增多,学界渐渐接受了高粱为我国古老的栽培作物这一事实。越来越多的史前、商周时代高粱遗物的出土,可以证明高粱不是外来而是我国的原产作物,但魏晋前高粱的古名是什么,久困学界,使高粱之为原产物备受置疑。通过考定,高粱的古称正是《说文》的"■"。其字多见于商周金文,上古文献或作"秬",一直被误作良粟,其实指高粱。根据有三:早期对"巷"一致的训释语"黑黍"是从穗色对高粱的俗称;其命名符合高粱的体态特征与高粱后世诸名的命名规律;其有酿酒与祭祀的功用。与"柜"合用的"秠",就是见于今的"一稃二米"的高粱,当是古代高粱的一个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古名 [ ]
下载PDF
说“■"
5
作者 赵伟 《中国文字研究》 2021年第2期12-19,共8页
殷墟甲骨文旧释为秜的字应释为■。宾组卜辞中从彳从凥之字可以证明其字声符为凥,不是尼。凥和巨古音极近。■应读作秬。
关键词
下载PDF
中国度量衡史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7
6
作者 吴慧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87-96,共10页
度量衡亩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史学研究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滥觞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的中国古代度量衡具有多元性多变性的特点。本文作者认为:研究中国古代度量衡史应正确了解并掌握黄钟秬黍之说,重视对过去历代度量衡器的发掘和考订,充分... 度量衡亩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史学研究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滥觞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的中国古代度量衡具有多元性多变性的特点。本文作者认为:研究中国古代度量衡史应正确了解并掌握黄钟秬黍之说,重视对过去历代度量衡器的发掘和考订,充分掌握有关的历史文献,并有选择地审慎地使用以货币考度量衡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量衡 黄钟 货币 历史文献 多元性 多变性
下载PDF
西周时期“鬯”之称名及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唐 《文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4-79,19,共7页
鬯是一种流行于商周时代的高等级祭祀用酒,主要分为郁鬯与秬鬯两种。文献记载中“鬯”“郁鬯”“秬鬯”三种称名的含义混淆不清,说法不一。本文结合西周青铜器的铭文内容分析,可知三者称名的含义有所区别,且称名的使用在西周中期前后存... 鬯是一种流行于商周时代的高等级祭祀用酒,主要分为郁鬯与秬鬯两种。文献记载中“鬯”“郁鬯”“秬鬯”三种称名的含义混淆不清,说法不一。本文结合西周青铜器的铭文内容分析,可知三者称名的含义有所区别,且称名的使用在西周中期前后存在改变,其中的原因可能关乎周王室的政治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郁鬯
下载PDF
《金匮要略》“野苣”“白苣”考
8
作者 银赟 张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4-306,共3页
《金匮要略》第25篇“果实菜谷禁忌并治”有“野苣”“白苣”2种食物,古今医家多认为是苦菜或莴苣,但惜未论述考证经过。本文首先通过考证篇中条文来源,判断出“野苣”“白苣”是秦汉时的1种食物,再通过“莴苣”传入我国的时间和梳理苦... 《金匮要略》第25篇“果实菜谷禁忌并治”有“野苣”“白苣”2种食物,古今医家多认为是苦菜或莴苣,但惜未论述考证经过。本文首先通过考证篇中条文来源,判断出“野苣”“白苣”是秦汉时的1种食物,再通过“莴苣”传入我国的时间和梳理苦菜的别名,认为二者不是苦菜和莴苣。然后判断出“苣”是“秬”的类化字,学术界又以“黍”释“秬”,再查阅《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和相关期刊论文,得出“秬”是黍中有糯性且黑壳粒大的品种,“野苣”是其野生种,“白苣”可能是黍中非糯性且苗期叶片带淡绿色(所谓微白)的品种,也可能是黍中白壳的品种,二者的原植物是今禾本科黍属植物黍(Panicum miliaceu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野苣 白苣 苦菜 莴苣 考证
下载PDF
论甲骨文中“糯”字的可能性——与苏成爱先生商榷
9
作者 曾雄生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22,共11页
甲骨文中有两个字,一是从米从覃的“■”,一是从禾从水的“■”。先前唐兰等文字学家以为从米从覃的“■”是“稻”;晚近则有不少学者提出从水从禾的“■”是“稻”。苏成爱从商代先民主粮,饮醴风尚,后世用语习惯,并结合文字的用例、音... 甲骨文中有两个字,一是从米从覃的“■”,一是从禾从水的“■”。先前唐兰等文字学家以为从米从覃的“■”是“稻”;晚近则有不少学者提出从水从禾的“■”是“稻”。苏成爱从商代先民主粮,饮醴风尚,后世用语习惯,并结合文字的用例、音韵、字形,酒器器形、作物农时等方面加以论证,得出常与“■”对贞的“■”是“糯”的结论。本文对苏文证据一一加以检讨,认为这些证据大多较难成立,甲骨文中“糯”字存在的可能性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黍() 考释 殷商时代
原文传递
朱载堉羊头山黍度黄钟研究简析
10
作者 张军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5-127,共3页
朱载堉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律学家。羊头山上的秬黍在羊头山文化与地理条件中具有独特优势。鉴于此,朱载堉在当时文化、政治、经济各方面影响下实行传承与创新并存,其音乐研究特别是律学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在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朱... 朱载堉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律学家。羊头山上的秬黍在羊头山文化与地理条件中具有独特优势。鉴于此,朱载堉在当时文化、政治、经济各方面影响下实行传承与创新并存,其音乐研究特别是律学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在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朱载堉创造条件大力开展实验以及音乐理论创新的研究与实践,并通过大量数学计算演算的方法,得出了三十六律每一律的长度,他用此法制作造成的乐器,其发音之准确与德国风琴家魏客马斯泰(1645—1706)在1691年发明的管乐相比较,并无不同,但朱载堉的发明则早他一百多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学 羊头山 黄钟 朱载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