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积极课堂提问的策略设计
被引量:4
- 1
-
-
作者
王亚敏
崔志钰
崔景贵
-
机构
忻州师范学院公共外语部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江苏理工学院
-
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8-114,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新时代积极职业教育范式的行动研究”(BJA200094)。
-
文摘
积极提问就是课堂教学中提出正面的、促进发展的问题。积极提问的显性特征主要包括进阶的问题群设计、基于情境域的提问、多样的提问主体、积极的课堂沉默等。在现实的课堂提问中存在一些问题:从提问内容看,缺乏系统的问题设计;从提问方式看,缺乏系列的情境铺陈;从问题生成看,欠缺多元的主体承接;从理答反馈看,缺乏必要的课堂沉默。施行积极的课堂提问需要将基于问题的设计转向基于问题群的设计,将基于知识的提问转向基于情境域的提问,将依赖教师的提问转向多元主体提问,将追求显性的问答效果转向积极沉默后的深度表达。
-
关键词
积极课堂提问
情境域
问题群
积极沉默
问题设计
-
Keywords
positive classroom questioning
situational context
question group
active silence
question design
-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浅议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 2
-
-
作者
王平
-
机构
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研城中学
-
出处
《东西南北(教育)》
2017年第11期96-96,共1页
-
文摘
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组织、有计划地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畅所欲言。一堂高效课,重点突出固然重要,但利用有效提问去评价学生,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课堂教学对话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尤其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正确实施有效性提问,将会提高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投身于物理活动之中。
-
关键词
积极提问
提问技巧
把握时机
灵活多变
-
分类号
G433.7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创新精神应落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 3
-
-
作者
张海振
-
机构
徐州市第三十一中学
-
出处
《科技信息》
2012年第36期374-374,共1页
-
文摘
在创新教育中,教师必须努力营造一个适宜的创新环境,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做到学会、会学、会创,使创新精神落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创新意识。注重合作互动,拓展创新思维。进行积极评价,鼓励创新思维。
-
关键词
积极提问
合作互动
积极评价
-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问”出新天地
- 4
-
-
作者
李恒禄
-
机构
宁晋县孟家庄学区
-
出处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07年第10期63-63,共1页
-
文摘
朱熹曾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怎样提问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把他们带入文学鉴赏的大门呢?作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只要做到以下三点,往往还真能"问"出个新天地来。
-
关键词
学贵有疑
积极提问
激起兴趣
-
分类号
G62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初探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 5
-
-
作者
陈涛
-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安小学校
-
出处
《东西南北(教育)》
2018年第22期274-274,共1页
-
文摘
问题意识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个体善于发现问题,并驱动其运用已有知识积极探究问题的心理状态。”它是一种探索意识,是创造的起点,是“问题解决的前提和条件。”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可见,问题是知之始。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的数学是枯燥的数学,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有趣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学会并喜欢提出数学问题,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关键词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
-
分类号
G623.2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怎样打好七年级的数学基础
- 6
-
-
作者
吴红军
-
机构
江苏泰兴市黄桥镇溪桥初级中学
-
出处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4年第2期66-66,共1页
-
文摘
初中数学每个年级都有自己的特色:八年级的难点最多,九年级的考点最多,七年级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简单.所以很多学生在七年级学习数学的时候往往会囫囵吞枣,忽视了七年级数学的基础性,从而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进入八年级后,由于学科的增加、难度的加深,就会凸现出来.
-
关键词
发掘概念和公式
总结相似类型题目
建立自己的错题集
就不懂的问题
积极提问、讨论
-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