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无条件积极关注对学习不良学生的转化 |
张文霞
|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
2011 |
2
|
|
2
|
无条件积极关注与教学 |
吴艳
李碧
|
《科教文汇》
|
2012 |
1
|
|
3
|
论无条件积极关注视角下高校“三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金露
|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6 |
2
|
|
4
|
无条件积极关注与菩萨精神 |
包华
|
《船山学刊》
|
2005 |
0 |
|
5
|
无条件积极关注技术在侦查讯问中的应用研究 |
孟泽利
刘启刚
|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
2013 |
0 |
|
6
|
巧用“无条件积极关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
李杰
|
《学周刊(下旬)》
|
2014 |
0 |
|
7
|
从“价值条件”到“无条件积极关注”——小学体育教师释放在体育课堂上充满正能量的爱 |
李俊伦
|
《体育风尚》
|
2017 |
0 |
|
8
|
探析“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教育价值 |
李金福
|
《浙江教育科学》
|
2010 |
3
|
|
9
|
无条件积极关注,促进初中数学后进生转化 |
操良玉
|
《新教育(海南)》
|
2023 |
0 |
|
10
|
班主任应关注学生的心灵 |
史绍云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2008 |
0 |
|
11
|
静听花开的声音——探析“无条件积极关注”对聋生的重要性 |
陈晓冬
|
《大众心理学》
|
2016 |
0 |
|
12
|
中国化的观音性别以女为主的原因初探 |
张小东
何友晖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3
|
|
13
|
沟通 信任的桥梁;改变 渐进的过程 |
刘毅
|
《教育教学论坛》
|
2014 |
0 |
|
14
|
荣格与罗杰斯的人格及其治疗观的比较探究 |
王丽萍
刘大文
张洁婷
|
《社会心理科学》
|
2006 |
1
|
|
15
|
人本主义教学观对师生关系建构的启发 |
徐晗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9 |
2
|
|
16
|
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认知与实践 |
谭华玉
|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3 |
1
|
|
17
|
从心理咨询个案看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
曾乃卓
|
《闽江学院学报》
|
2004 |
1
|
|
18
|
自我:当事人中心治疗的一个核心概念 |
肖君政
|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
2007 |
1
|
|
19
|
阅读障碍儿童的诊断与干预 |
伍志鹏
罗玉花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1 |
1
|
|
20
|
高校师生满意度的影响机制 |
吴艳
李碧
|
《科技创新导报》
|
201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