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无条件积极关注对学习不良学生的转化 |
张文霞
|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
2011 |
2
|
|
2
|
无条件积极关注与教学 |
吴艳
李碧
|
《科教文汇》
|
2012 |
1
|
|
3
|
论无条件积极关注视角下高校“三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金露
|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6 |
2
|
|
4
|
从“最低限度介入”到“有条件积极介入”:论中国对阿富汗政策的调整 |
苗蓓蕾
薛力
|
《南亚东南亚研究》
|
2021 |
1
|
|
5
|
无条件积极关注与菩萨精神 |
包华
|
《船山学刊》
|
2005 |
0 |
|
6
|
无条件积极关注技术在侦查讯问中的应用研究 |
孟泽利
刘启刚
|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
|
2013 |
0 |
|
7
|
巧用“无条件积极关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
李杰
|
《学周刊(下旬)》
|
2014 |
0 |
|
8
|
从“价值条件”到“无条件积极关注”——小学体育教师释放在体育课堂上充满正能量的爱 |
李俊伦
|
《体育风尚》
|
2017 |
0 |
|
9
|
论承认与执行外国民商事判决的条件的立法模式 |
付颖哲
|
《西部法学评论》
|
2013 |
0 |
|
10
|
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强制仲裁程序的启动条件 |
周江
吕明伟
|
《中国海商法研究》
CSSCI
|
2016 |
1
|
|
11
|
运用“把”字句的条件 |
宋玉柱
|
《汉语学习》
|
1982 |
0 |
|
12
|
基于“积极关注”发展儿童的社会关系 |
蔡素文
|
《江苏教育》
|
2021 |
0 |
|
13
|
中国化的观音性别以女为主的原因初探 |
张小东
何友晖
|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3
|
|
14
|
荣格与罗杰斯的人格及其治疗观的比较探究 |
王丽萍
刘大文
张洁婷
|
《社会心理科学》
|
2006 |
1
|
|
15
|
人本主义教学观对师生关系建构的启发 |
徐晗
|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9 |
2
|
|
16
|
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认知与实践 |
谭华玉
|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3 |
1
|
|
17
|
从心理咨询个案看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
曾乃卓
|
《闽江学院学报》
|
2004 |
1
|
|
18
|
自我:当事人中心治疗的一个核心概念 |
肖君政
|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
2007 |
1
|
|
19
|
阅读障碍儿童的诊断与干预 |
伍志鹏
罗玉花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11 |
1
|
|
20
|
高校师生满意度的影响机制 |
吴艳
李碧
|
《科技创新导报》
|
201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