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格权:从消极保护到积极确权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利明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0-46,共7页
从消极保护到积极确权是人格权制度发展的重要趋势。自《民法通则》开始,我国民事立法历来重视通过积极确权模式保护人格权,《民法总则》虽然也通过积极确权模式保护人格权,从正面对一般人格权以及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的各项具体... 从消极保护到积极确权是人格权制度发展的重要趋势。自《民法通则》开始,我国民事立法历来重视通过积极确权模式保护人格权,《民法总则》虽然也通过积极确权模式保护人格权,从正面对一般人格权以及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的各项具体人格权做出了规定,但并没有对各项人格权内容、效力等作出规定,其只是对人格权进行了初步确权,并没有真正完成人格权确权的任务。为顺应人格权制度的发展趋势,适应网络时代、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我国民法典应当设置独立的人格权编,在《民法总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人格权的类型,增加规定个人信息权等权利,细化各项具体人格权的内容,并对人格权的行使规则、利用规则、限制规则以及权利冲突规则等作出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人格 消极保护 积极确权 个人信息 人工智能
下载PDF
人格权的积极确权模式探讨——兼论人格权法与侵权法之关系 被引量:33
2
作者 王利明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4,176,共14页
如何处理人格权与侵权法之问的关系,是我国民法典制定需要解决的前置性问题。对人格权从消极保护向积极保护、从司法确权向立法确权转变,是当代民法发展的重要趋势。人格权法与侵权法在民法典中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人格权法独立成编不... 如何处理人格权与侵权法之问的关系,是我国民法典制定需要解决的前置性问题。对人格权从消极保护向积极保护、从司法确权向立法确权转变,是当代民法发展的重要趋势。人格权法与侵权法在民法典中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人格权法独立成编不会弱化侵权法的功能。如果体系与内容设计得当,人格权法还可与侵权法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 积极确权 立法 民法典 责任法
原文传递
个人信息保护的公私法适用路径研究
3
作者 姚争鸣 《法学(汉斯)》 2023年第5期3645-3652,共8页
个人信息的私法保护指通过积极确权模式和行为规范模式进行民法上的保护,其注重个人信息的私益性,从不同维度来看具备相应的合理性,同时由于其局限性也带来了人们对私法保护模式的重新审视。对个人信息的公法保护虽然在一定层面上弥补... 个人信息的私法保护指通过积极确权模式和行为规范模式进行民法上的保护,其注重个人信息的私益性,从不同维度来看具备相应的合理性,同时由于其局限性也带来了人们对私法保护模式的重新审视。对个人信息的公法保护虽然在一定层面上弥补了私法保护的漏洞,但由于立法执法及监管的不完善,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些许瑕疵。通过分析个人信息的公私法保护局限性及探究信息划分机制和责任承担机制,接橥个人信息公私法保护各自的适用范围与适用机制,厘清公私法保护的界限,以便构建个人信息法律保护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法保护 公法保护 积极确权模式 行为规范模式
下载PDF
个人信息的私法保护模式研究——《民法总则》第111条的解释论 被引量:63
4
作者 宋亚辉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6-103,共18页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开发应用,个人信息主体与信息收集利用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个人信息主张权利。但何为个人信息?如何配置权利?答案应建立在法益保护与数据开发利用的二元价值平衡基础上。美国和欧盟代表两种不同的取舍模式。介于二者之间...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开发应用,个人信息主体与信息收集利用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个人信息主张权利。但何为个人信息?如何配置权利?答案应建立在法益保护与数据开发利用的二元价值平衡基础上。美国和欧盟代表两种不同的取舍模式。介于二者之间,中国早期采纳"美国式实践",近来又转向"欧盟式立法",后者彻底开放了个人信息的边界。为兼顾信息开发利用价值,个人信息的认定标准宜作合目的性限缩和情境化改造。在保护模式的选择上,美欧正趋同于"积极确权+行为规范"模式,中国属于单一的"行为规范模式",这为信息收集利用提供了相对明确的合规指引,但个人信息主体的法益保护范围只能根据相对人的行为界限作反推,解释论上因此丧失了法益保护的裁量空间,进而难以对承载不同法益内容的身份和行为信息提供差别化保护。解释论之矫正需引入人格权概念作为裁量平台,以此构建法益保护与行为自由的比较权衡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价值 积极确权模式 行为规范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