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本积累体制、劳动力商品化与灵活雇佣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金秋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48,共8页
资本主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既是资本积累体制演变下劳动力商品化和降商品化的周期摆动过程,也是劳资矛盾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1980年代以来,劳动力就业的"临时性"和雇佣制度的"灵活性"成为资本全球化下的"新&... 资本主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既是资本积累体制演变下劳动力商品化和降商品化的周期摆动过程,也是劳资矛盾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1980年代以来,劳动力就业的"临时性"和雇佣制度的"灵活性"成为资本全球化下的"新"发展。其实,所谓"新"的现象不过是资本主义积累体制演变的结果,是资本、国家和劳工力量失衡条件下劳动力商品化的复兴,是马克思关于相对过剩人口理论在全球化条件下的表现形式,灵活、弹性的劳工就业体制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这一现象的治理不能仅仅依靠波兰尼式的"劳工抗争",其只是对既有生计模式的反抗,这种反抗模式会随着资本积累的周期性变化而来回摆动,只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劳资之间的关系,但终归不可能消除这一矛盾,更需要马克思式的"工人阶级联合统一的斗争",才能对资本主义的弹性积累体制予以有力的遏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积累体制 劳动力商品化 灵活雇佣
下载PDF
资本空间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灵活积累体制研究
2
作者 王晓霞 杨善奇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5-105,共11页
资本空间化是资本逻辑借助空间从而使价值形式的普遍性到处建立联系、发挥作用的过程,包含资本的空间扩展、资本循环空间化以及数字资本虚拟空间化三重维度。与“刻板式”的福特主义积累体制相比,资本空间化在价值形式的发挥、资本流通... 资本空间化是资本逻辑借助空间从而使价值形式的普遍性到处建立联系、发挥作用的过程,包含资本的空间扩展、资本循环空间化以及数字资本虚拟空间化三重维度。与“刻板式”的福特主义积累体制相比,资本空间化在价值形式的发挥、资本流通、劳动力市场结构等方面展现出灵活积累的特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修复了资本主义的过度积累危机。但是,资本空间化也生产着矛盾,它具有内在转化与外在转化的界限,导致资本的空间固定化,塑造了资本空间化的过度虚拟化趋势,从而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超越当代资本主义资本空间化的建构逻辑,既要发挥资本空间化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灵活性作用,又要规范、引导资本过度空间化与过度虚拟化的发展态势,让资本空间化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积累体制 资本空间化 灵活积累 资本循环 数字资本
下载PDF
积累体制、调节方式与利益主体关系——马克思主义地租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1
3
作者 谢地 荣莹 叶子祺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1-43,共13页
地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具有清晰的实践逻辑,但在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层面还有必要将实现这种作用的历史必然趋势和体制机制呈现出来。基于这一考量,本文借鉴法国调节学派和美国积累社会结构学派理论建立了一个初... 地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具有清晰的实践逻辑,但在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层面还有必要将实现这种作用的历史必然趋势和体制机制呈现出来。基于这一考量,本文借鉴法国调节学派和美国积累社会结构学派理论建立了一个初步分析的框架,探究一定土地制度安排之下地租的形成过程与积累体制、调节方式、相关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相互关联。在此基础上,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探究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地租功能及其所反映的积累体制、调节方式与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由此从地租的角度探究不同社会模式演进中的必然趋势。进而基于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地租的构想阐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地租的形成过程、类型及其参与社会生产的样貌,阐明其中蕴含的价值取向和明显的制度优势。最后围绕地租政策提出完善资本积累、调节方式以及构建更加和谐的相关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租 积累体制 调节方式 社会制度
原文传递
法国调节学派积累体制理论与中国积累体制变革 被引量:2
4
作者 段雨晨 《政治经济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7-99,共23页
法国调节学派在继承马克思经济学核心理论与范畴的基础上强调动态、结构、历史、累积因果论述的分析方法,以资本积累过程与绩效为核心,结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从制度结构及其功能上就资本积累的过程、动力、障碍以及绩效等问题... 法国调节学派在继承马克思经济学核心理论与范畴的基础上强调动态、结构、历史、累积因果论述的分析方法,以资本积累过程与绩效为核心,结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从制度结构及其功能上就资本积累的过程、动力、障碍以及绩效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讨论,为理解积累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本文从法国调节学派的积累体制理论出发,全面回顾和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积累体制的形成逻辑、制度环境及其动态演进过程,并根据积累目标、历史环境等因素的差异,将我国积累体制变革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研究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积累体制运行中既体现出“资本的一般性”的积累规律,也体现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特殊规律。最后,笔者就当前我国积累体制变革所面临的挑战以可能一步变革方向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调节学派 积累体制理论 中国积累体制变革
原文传递
墨西哥的资本积累体制与经济危机
5
作者 姚凯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29-31,共3页
墨西哥的资本积累体制与经济危机深圳大学姚凯1982年和1994年在墨西哥先后爆发了对本国及世界经济都产生巨大冲击的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笔者认为,这些危机的形成与墨西哥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其重要根源之... 墨西哥的资本积累体制与经济危机深圳大学姚凯1982年和1994年在墨西哥先后爆发了对本国及世界经济都产生巨大冲击的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笔者认为,这些危机的形成与墨西哥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其重要根源之一在于资本积累体制的缺陷。本文试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积累体制 经济危机 墨西哥 金融
原文传递
法国调节学派的危机理论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叶盛 胡若南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11,共3页
20世纪7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调节学派,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形态做了一个新的理论阐述。调节学派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流派,其理论和经验研究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本文就是对其危机理论的一个详细介绍,并说明其理论借鉴意义。
关键词 调节学派 积累体制 调节模式 危机理论
下载PDF
法国规制学派的理论及其在区域经济学上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翁瑾 李文亮 杨开忠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5-77,80,共4页
法国规制学派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认为规制模式必须适应于资本积累体制的变化,而特定的资本积累体制和规制模式就构成了特定的发展模式。文章也进一步探讨了法国规制学派理论在区域经济学上的运用,特别是该理论对全球化和柔性化条件下的区... 法国规制学派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认为规制模式必须适应于资本积累体制的变化,而特定的资本积累体制和规制模式就构成了特定的发展模式。文章也进一步探讨了法国规制学派理论在区域经济学上的运用,特别是该理论对全球化和柔性化条件下的区域发展模式、生产的空间组织、空间结构变化等问题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规制学派 资本积累体制 规制模式 全球化 柔性化
下载PDF
日本调节理论评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吕守军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23,共6页
调节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法国,20世纪80年代末期传入日本。20多年来,以山田锐夫为代表的学者们,运用法国调节理论,对战后日本的积累体制和调节方式以及二者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在引进、验证、发展和深化法国调节理论的同时,... 调节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法国,20世纪80年代末期传入日本。20多年来,以山田锐夫为代表的学者们,运用法国调节理论,对战后日本的积累体制和调节方式以及二者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在引进、验证、发展和深化法国调节理论的同时,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调节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调节理论 战后日本经济 积累体制 调节方式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下载PDF
弹性工作制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理论探源及影响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赵秀丽 李敏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53-158,共6页
自20世纪60年代德国最早实施弹性工作制以来,弹性工作制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并在全世界扩散。弹性工作制的实施和扩散表明工作时间从普遍化的减少开始向差异化和灵活化转变。工作时间是弹性工作制的核心,也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范... 自20世纪60年代德国最早实施弹性工作制以来,弹性工作制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并在全世界扩散。弹性工作制的实施和扩散表明工作时间从普遍化的减少开始向差异化和灵活化转变。工作时间是弹性工作制的核心,也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范畴,因此有必要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考量弹性工作制,探究其生产关系本质和复杂的实施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工作制 工作时间 政治经济学 弹性积累体制 契约关系转型
下载PDF
资本主义的“金融化”及其近年来对拉丁美洲新兴经济体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C.A.莫雷拉 A.阿尔梅达 童珊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共5页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际资本主义体系发生了重要的、值得关注的变化,包括对生产和管理体系的再造以及劳资关系的重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采用和实施的新自由主义模式的经济政策和相应的政策工具,越来越不能适应国际生产和金融资本的要求...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际资本主义体系发生了重要的、值得关注的变化,包括对生产和管理体系的再造以及劳资关系的重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采用和实施的新自由主义模式的经济政策和相应的政策工具,越来越不能适应国际生产和金融资本的要求,这一现象在过去的30年里尤为明显。大企业的投机性融资导致了金融优势积累体制的危机。这里隐含的一个基本的假设是,大企业不惜一切代价为股东提供最大的回报,以此来换取股票市场上经济实体的金融资源,即虚拟资本产生的回报。由于利息率极高,许多新兴经济体提供有吸引力的高回报,从而导致了公共债务的持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治理 积累体制 生产领域 金融领域
下载PDF
政治经济学视角中的20世纪 被引量:2
11
作者 姜苗苗 姜欣欣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2002年第2期8-11,共4页
美刊《每月评论》2000年6月号刊载了国际知名学者萨米尔·阿明的《20世纪的政治经济学》一文,以政治经济学为分析框架,全面回顾了人类20世纪的历史并展望了新世纪社会发展的方向,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20世纪 霸权主义 意识形态 经济增长率 资本主义 积累体制 社会结构
下载PDF
规制理论视角下的治理转型与城市复兴——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磊 水瑶君 《中国名城》 2015年第9期47-56,共10页
随着城市成为积累的场所和全球竞争的主体,城市治理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而以复兴城市为研究对象,更有利于揭示城市治理转型的动因、条件和特征。首先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城市治理演化的一般进程,并借助规制理论关于积累体制和规... 随着城市成为积累的场所和全球竞争的主体,城市治理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而以复兴城市为研究对象,更有利于揭示城市治理转型的动因、条件和特征。首先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城市治理演化的一般进程,并借助规制理论关于积累体制和规制模式之间耦合关系的分析框架,指出城市治理转型的实质是为了在城市尺度上使规制模式更好地适应积累体制的变化。根据这一思路,以武汉为例,分析了其城市治理转型的动因和条件,即武汉在全国城市发展格局中的相对落后,以及国家和湖北省治理格局的转型为其提供的空间和支持,并揭示了武汉城市治理转型如何通过市区政府间关系的重新划分,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共同治理,以及多中心格局的构建,努力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新型城镇化积累体制的要求,从而实现城市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治理 城市复兴 规制模式 积累体制 武汉市
下载PDF
金融“脱实向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13
作者 马锦生 《商业经济》 2022年第5期145-147,183,共4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金融在现代经济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缓解我国经济结构性失衡的根本措施。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呈现出明显的金融化特征,金融功能异化加剧了经济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金融在现代经济体系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缓解我国经济结构性失衡的根本措施。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呈现出明显的金融化特征,金融功能异化加剧了经济中的金融风险,经济危机主要以金融危机形式爆发。防范资本主义金融化中业已出现的问题,借鉴其教训以服务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是研究目的和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化 金融异化 金融资本 金融资本主导积累体制
下载PDF
基于价值自主运动的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
14
作者 王璐 李晨阳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94,共12页
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金融扩张运动表现出周期性发生与长期性发展的一般规律,其核心特征在于脱离价值生产而实现价值增殖,进而呈现出价值自主运动的一般特征。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了价值生产与价... 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金融扩张运动表现出周期性发生与长期性发展的一般规律,其核心特征在于脱离价值生产而实现价值增殖,进而呈现出价值自主运动的一般特征。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了价值生产与价值实现的矛盾,进而决定价值自主运动倾向与价值自主运动能力的矛盾运动,这是最终决定价值自主运动发展并决定金融扩张发生的根本原因。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家阶级通过信用体系的频繁扩张试图使价值自主运动倾向与价值自主运动能力达成统一,从而构成了价值在增殖过程中持续采取金融资本形式以进行自主运动的特殊发展机制,由此彰显政治经济学框架下的当代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本质。我国经济发展至今同样表现出了金融扩张的现象,而以金融部门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是难以持续的,我国应始终维持实体经济的核心地位,通过信用体系发展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自主运动 金融扩张 金融化 社会总资本双重积累体制 政治经济学
原文传递
竞争与制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孟捷 向悦文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2-42,共11页
竞争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维度,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规律的外在表现。在马克思经济学的诸多基本理论中,竞争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马克思的竞争理论又是没有充分展开和完成的,他侧重于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于竞争的影响... 竞争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维度,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规律的外在表现。在马克思经济学的诸多基本理论中,竞争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马克思的竞争理论又是没有充分展开和完成的,他侧重于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于竞争的影响,考察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的竞争体制的特点。在马克思之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进一步分析了各种中间层次的制度形式对于竞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一般 福特主义积累体制 新自由主义 强制竞争
原文传递
对法国调节学派及其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胡海峰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9-84,共6页
 20世纪7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调节学派,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形态做了一个新的理论阐述。调节学派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派,对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研究以及对欧洲许多国家的政策制定都有重大影响。本文介绍了调节学派的分析方法、主...  20世纪7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调节学派,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形态做了一个新的理论阐述。调节学派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派,对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研究以及对欧洲许多国家的政策制定都有重大影响。本文介绍了调节学派的分析方法、主要理论观点,并做了相应的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学派 调节方法 积累体制 调节模式
原文传递
当代资本主义金融化与金融危机——异端经济学金融化研究述评 被引量:8
17
作者 崔学东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0-65,共6页
金融化是指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以金融为核心并支配实体经济的积累和增长体制,反映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的重大转型。金融化涉及股东价值导向的公司治理、资本和收入从实体经济向金融领域转移的积累模式、股票市... 金融化是指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以金融为核心并支配实体经济的积累和增长体制,反映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的重大转型。金融化涉及股东价值导向的公司治理、资本和收入从实体经济向金融领域转移的积累模式、股票市场取代银行成为经济虚拟化、向金融资本家和高层经理集中的财富和收入分配等全景式的体制转换。债务驱动消费和投资反映出金融引导增长体制的高度脆弱性和频繁的危机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化 金融引导积累体制 金融危机
原文传递
资本主义“金融化转型”是如何发生的?——解释金融化转型机制的四种研究视角 被引量:7
18
作者 马慎萧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1-79,共9页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资本主义呈现出经济金融化现象,其本质是金融资本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全面的控制,其核心在于资本积累体制的转型,亦即资本主义积累结构发生系统性的金融化转型。解释这种转型机制的研究视角有四种,即...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资本主义呈现出经济金融化现象,其本质是金融资本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全面的控制,其核心在于资本积累体制的转型,亦即资本主义积累结构发生系统性的金融化转型。解释这种转型机制的研究视角有四种,即生产停滞与金融化转型的因果关系视角、资本主义转向金融化模式的积累体制视角、金融资本全面控制生产过程的资本权力视角、金融化转型路径的经济部门视角。前两种视角分别从经济现象和经济体制入手,重于对金融化各因素的全面分析及其相关关系的讨论,却都疏于分析中间环节背后的资本关系;传统马克思主义分析即资本权力视角的分析善于揭示问题本质和构建理论框架,经济部门视角对金融化微观转型机制的细节分析进行了关键的补充,两种视角相结合对资本主义解释金融化转型机制提供了完整的分析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 金融化转型 积累体制 金融资本
原文传递
安倍经济学对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改革研究——基于法国调节学派基础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吕守军 严成男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30,共10页
本文首先基于法国调节学派积累体制和调节模式关系的理论,对安倍经济学之前的日本传统型雇佣体制和新日本型雇佣体制的内容和特征进行了梳理,认为非正规雇佣劳动者的大量增加是日本经济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其次,对安倍经济学的劳动力市... 本文首先基于法国调节学派积累体制和调节模式关系的理论,对安倍经济学之前的日本传统型雇佣体制和新日本型雇佣体制的内容和特征进行了梳理,认为非正规雇佣劳动者的大量增加是日本经济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其次,对安倍经济学的劳动力市场结构性改革的内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安倍经济学使日本雇佣体制发生了质的恶化;最后,对安倍经济学带来的表面上的经济繁荣进行了分析,认为安倍经济学只能带来短期的虚假的繁荣,从长期来看有可能是日本经济"失去的30年"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倍经济学 企业主义的调节模式 输出主导型积累体制 日本型雇佣体制 劳动力 市场结构改革
原文传递
后凯恩斯主义的资本主义金融化理论述评 被引量:2
20
作者 崔学东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3-68,共6页
对当代资本主义金融化的研究促进了后凯恩斯主义分配和增长理论的融合与发展。通过沟通微观定价和宏观效应、货币金融与实体经济、短期和长期均衡分析,后凯恩斯主义考察了金融化对分配和总需求的效应,尤其是对利润率、投资率、产能利用... 对当代资本主义金融化的研究促进了后凯恩斯主义分配和增长理论的融合与发展。通过沟通微观定价和宏观效应、货币金融与实体经济、短期和长期均衡分析,后凯恩斯主义考察了金融化对分配和总需求的效应,尤其是对利润率、投资率、产能利用率三个衡量实体经济运行状况的均衡值的影响,揭示了金融支配积累体制的多元性和不稳定的动态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化 后凯恩斯主义 金融支配积累体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