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异常和长江中下游主汛期旱涝及其与环流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5
1
作者 陈乾金 高波 +1 位作者 李维京 刘玉洁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82-595,共14页
在对青藏高原冬季异常积雪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用 3种方法对长江中下游的旱涝指标进行了综合评定 ,计算了高原积雪日数和深度资料与长江中下游 6~ 8月降水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结果表明 ,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异常与长江中下游流域... 在对青藏高原冬季异常积雪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用 3种方法对长江中下游的旱涝指标进行了综合评定 ,计算了高原积雪日数和深度资料与长江中下游 6~ 8月降水量之间的相关系数 ,结果表明 ,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异常与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旱涝呈正相关关系 ,最大正相关区主要位于江南北部。通过对冬季北半球 50 0 h Pa高度场、OLR、SSTA资料的合成分析以及对夏季风指数的联系揭示表明 ,高原多雪和少雪所反映出的环流特征显著不同。讨论了异常积雪 -大气 -海洋 -雨带相互之间的可能联系 ,给出了一个初步与青藏高原冬季积雪相联系的长江中下游旱涝物理过程概念模型 ,进而为短期气候监测、预测提供参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旱涝 长江 环流 冬季积雪异常 汛期
下载PDF
欧亚积雪异常分布对冬季大气环流的影响 II.数值模拟 被引量:32
2
作者 陈海山 孙照渤 朱伟军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47-860,共14页
基于观测分析的结果 ,采用NCARCCM2模式 ,设计了三组数值试验方案 ,研究了积雪的异常分布对冬季大气环流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物理过程。结果表明 ,数值模拟与观测分析所得结果一致 ,冬季积雪的异常分布 ,通过积雪的辐射冷却效应 ,可以改变... 基于观测分析的结果 ,采用NCARCCM2模式 ,设计了三组数值试验方案 ,研究了积雪的异常分布对冬季大气环流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物理过程。结果表明 ,数值模拟与观测分析所得结果一致 ,冬季积雪的异常分布 ,通过积雪的辐射冷却效应 ,可以改变地表的热状况以及地表对大气加热的异常 ,引起大气温度、位势高度场的调整 ,激发冬季大气EUP遥相关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大气环流 积雪异常分布 数值模拟 NCAR CCM2模式 辐射冷却效应 位势高度场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异常与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21
3
作者 周浩 唐红玉 程炳岩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44-1151,共8页
选取1961-2007年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日数资料和西南地区夏季降水资料,对高原积雪和降水作奇异值分解(SVD)分析.结果表明:冬春季高原积雪对西南地区夏季旱涝有重要的影响.冬、春季高原积雪的不同分布将造成后期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分布出... 选取1961-2007年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日数资料和西南地区夏季降水资料,对高原积雪和降水作奇异值分解(SVD)分析.结果表明:冬春季高原积雪对西南地区夏季旱涝有重要的影响.冬、春季高原积雪的不同分布将造成后期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分布出现差异.西南地区夏季降水对冬季高原积雪异常最敏感的区域主要是四川东北部、重庆、西藏中西部,对春季积雪异常最敏感的区域主要位于四川东部、重庆、贵州东北部,以及西藏中东部.与降水敏感区相对应的冬季高原积雪分布的关键区是西藏中西部和青海中南部至四川西北部地区,春季则转变为西藏西部和青海部分地区.总的来说,冬季高原积雪的异常变化比春季对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更为明显.因此,前期青藏高原积雪是西南地区夏季降水预测中的一个重要信号,对夏季西南地区降水有一定的指示和预测意义;冬季高原积雪日数尤其具有预报指示意义,可作为一个重要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冬春季积雪异常 西南地区夏季降水 奇异值分解(SVD) 预测指标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冬春积雪异常与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关系的进一步分析 被引量:80
4
作者 吴统文 钱正安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70-581,共12页
为了进一步分析青藏高原 (下称高原 )冬春积雪异常与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 ,利用 1 957~ 1 994年高原地区的实测雪深、1 951~ 1 994年 6~ 8月中国东部地区 2 2 6个均匀分布测站的实测月降水量 ,以及美国国家环境监测中心 /国... 为了进一步分析青藏高原 (下称高原 )冬春积雪异常与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 ,利用 1 957~ 1 994年高原地区的实测雪深、1 951~ 1 994年 6~ 8月中国东部地区 2 2 6个均匀分布测站的实测月降水量 ,以及美国国家环境监测中心 /国家大气研究中心 (NCEP/NCAR) 1 958~ 1 994年 1~ 1 2月的再分析格点值资料 ,对比分析了高原冬、春季多、少雪年后期中国东部地区夏季 (6~ 8月 )降水分布和环流的平均特征 ,也分析了高原积雪影响的机理。分析结果表明 :1 )平均来说 ,多雪年夏季长江及江南北部降水可偏多 1~ 2成 ,华北和华南的降水则偏少1~ 3成 ;少雪年夏季江淮流域及湘、黔地区少雨 ,华北和华南多雨。 2 )高原冬、春积雪不仅影响了后期高原的热状况 ,而且影响了后期东亚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和南亚与东亚的夏季风环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冬春积雪异常 中国 夏季 环流 降水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异常对中国春夏季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89
5
作者 钱永甫 张艳 郑益群 《干旱气象》 2003年第3期1-7,共7页
利用1956年12月~1998年12月共42a,青藏高原及其附近地区78个积雪观测站的雪深和我国160站月降水的距平资料,分析了其气候特征,并用SVD方法分析了冬春季积雪异常与春夏季我国降水异常的关系。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2模拟了青藏高原积雪异... 利用1956年12月~1998年12月共42a,青藏高原及其附近地区78个积雪观测站的雪深和我国160站月降水的距平资料,分析了其气候特征,并用SVD方法分析了冬春季积雪异常与春夏季我国降水异常的关系。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2模拟了青藏高原积雪异常的气候效应并检验了诊断分析的结果。分析表明,雪深异常,尤其是冬季雪深异常是影响中国降水的一个因子。研究证明,高原冬季雪深异常对后期中国区域降水的影响比春季雪深异常的影响更为重要。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高原雪深和雪盖的正异常推迟了东亚夏季风的爆发日期,减弱了季风强度,造成华南和华北降水减少,而长江和淮河流域降水增加。冬季雪深异常比冬季雪盖异常和春季雪深异常对降水的影响更为显著。机理分析指出,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积雪异常首先通过融雪改变土壤湿度和地表温度,从而改变了地面到大气的热量、水汽和辐射通量。由此所引起的大气环流变化又反过来影响下垫面的特征和通量输送。在湿土壤和大气之间,这样一种长时间的相互作用是造成后期气候变化的关键过程。与干土壤和大气的相互作用过程有本质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积雪异常 中国 降水 数值模拟 奇异值分解 SVD
下载PDF
欧亚大陆冬季积雪异常与东亚冬季风及中国冬季气温的关系 被引量:32
6
作者 陈海山 孙照渤 闵锦忠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609-615,共7页
采用相关及合成分析方法,对ECMWF1979~1993 年的网格点积雪深度资料、冬季海平面气压场、500 hPa 高度场及中国冬季气温场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欧亚大陆冬季积雪异常与东亚冬季风及中国冬季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 采用相关及合成分析方法,对ECMWF1979~1993 年的网格点积雪深度资料、冬季海平面气压场、500 hPa 高度场及中国冬季气温场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欧亚大陆冬季积雪异常与东亚冬季风及中国冬季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欧亚大陆中高纬地区冬季积雪异常与东亚冬季风和中国冬季气温存在明显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大陆 积雪异常 东亚冬季风 中国冬季气温
下载PDF
青藏高原积雪异常的持续性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韦志刚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5-230,共6页
选取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境内的 72个气象站 ,自建站至 1999年 12月逐日观测的积雪深度资料 ,规定凡观测到地面有 0 .5cm以上积雪深度的日子作为积雪日 ,分别统计了月、冬春、年的积雪日数 .通过对积雪日数的分析 ,确定出高原冬春积雪的... 选取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境内的 72个气象站 ,自建站至 1999年 12月逐日观测的积雪深度资料 ,规定凡观测到地面有 0 .5cm以上积雪深度的日子作为积雪日 ,分别统计了月、冬春、年的积雪日数 .通过对积雪日数的分析 ,确定出高原冬春积雪的异常年份 ,分析了这些异常年份高原积雪的持续特征 .结果表明 :高原冬春总体积雪的异常主要是由 11月至翌年 3月的积雪异常决定的 ,高原冬春的积雪异常和春末夏初的积雪异常是不相一致的 ;一般来讲 ,高原积雪负异常至少持续 4个月 ,大多数年份要持续 6个月以上 ;积雪正异常个别年份可持续 6个月 ,一般为 2~ 4个月 ,积雪的持续正异常一般到 3月份就结束了 ;高原冬春总体积雪的正负异常都很难持续到春末夏初 ,高原冬春异常多积雪的大规模消融期在 2月末到 3月初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 青藏高原 积雪异常 短期气候预测 冬季 春季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积雪异常与西南地区春季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11
8
作者 胡豪然 《干旱气象》 2016年第3期423-430,493,共9页
选取1961/1962—2011/2012年青藏高原东部积雪和西南地区降水的测站资料,应用奇异值分解方法,结合相关分析和统计检验,分析前期积雪与春季降水的关系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部12月、1月积雪对西南地区西南部春季降... 选取1961/1962—2011/2012年青藏高原东部积雪和西南地区降水的测站资料,应用奇异值分解方法,结合相关分析和统计检验,分析前期积雪与春季降水的关系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部12月、1月积雪对西南地区西南部春季降水有一定的指示意义;积雪影响关键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青南高原东南部、川西高原西北部和东部的藏东峡谷,分别以班玛、石渠、丁青为中心;春季降水以正响应为主,显著区域覆盖西南地区除滇西北和滇西南以外的整个西南部,以会理、华坪为中心的川滇交界周边地区最为突出;近50 a来,青藏高原东部关键区前期积雪异常与西南地区西南部春季降水间的关系始终保持正相关且表现出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根据滑动相关结果可分为3个阶段,各阶段之间的过渡均以气候突变的形式完成,1961—1984年相关低于95%置信水平,1985—1995年相关高于99%置信水平,1996—2011年相关介于95%与99%置信水平之间;两者间关系的年代际变化与高原东部冬季积雪的年代际变化基本一致,即高相关阶段对应积雪偏多期,反之亦然;近年来,两者间的相关稳定保持在95%的置信水平以上,较前一阶段略有下降,但仍可作为预测西南地区西南部春季降水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积雪异常 西南地区 春季降水
下载PDF
青藏高原积雪异常与大气环流异常间关系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钟爱华 严华生 +1 位作者 李跃清 夏兰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46,共10页
在参考前人对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年的划分成果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出1957—2003年的典型积雪异常年。采用NCEP提供的全球144×73个格点1957—2003年前一年12月至当年5月100 hPa和500 hPa的月平均高度场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积雪异常与大... 在参考前人对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年的划分成果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出1957—2003年的典型积雪异常年。采用NCEP提供的全球144×73个格点1957—2003年前一年12月至当年5月100 hPa和500 hPa的月平均高度场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积雪异常与大气环流异常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大气环流异常影响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可能的天气气候成因机制;应用三因子最优子集二级判别,建立了判别青藏高原积雪多雪年/少雪年的判别方程,作为客观、定量判断高原积雪异常的指标;结合初步确定的典型青藏高原积雪异常年,用得到的最优判别方程进行划分,并经反复论证后,确定出1957—2003年青藏高原积雪正常略多年和正常略少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冬春积雪异常 高度场 判别方程
下载PDF
青藏高原积雪异常与贵州东、西部旱、寒灾害关系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罗文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0-344,共5页
利用 195 8— 1992年的有关资料 ,对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异常与贵州春、夏季不同区域干旱和低温灾害的强弱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 :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异常与贵州春、夏季不同区域干旱和低温灾害的强弱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 利用 195 8— 1992年的有关资料 ,对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异常与贵州春、夏季不同区域干旱和低温灾害的强弱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 :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异常与贵州春、夏季不同区域干旱和低温灾害的强弱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高原异常多雪年贵州西部 4月春旱偏重 ;东部夏旱偏重 ,春季低温灾害偏轻。反之 ,高原异常少雪年贵州西部春旱和东部夏旱都偏轻 ,春季低温灾害偏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异常 青藏高原 低温灾害 贵州 旱灾 灾害性天气
下载PDF
冬季积雪的异常分布型及其与冬、夏大气环流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照渤 闵锦忠 陈海山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463-468,共6页
采用 ECMWF1 979~ 1 993年 2 .5°× 2 .5°的网格点积雪深度资料 ,研究了较为细致的积雪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 ,揭示了欧亚大陆冬季积雪的异常空间分布型 ;并采用 SVD方法研究了冬季积雪的异常分布型与冬、夏大气环流的耦... 采用 ECMWF1 979~ 1 993年 2 .5°× 2 .5°的网格点积雪深度资料 ,研究了较为细致的积雪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 ,揭示了欧亚大陆冬季积雪的异常空间分布型 ;并采用 SVD方法研究了冬季积雪的异常分布型与冬、夏大气环流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 :欧亚大陆冬季积雪深度存在典型的异常空间分布型 ;积雪的异常分布型与冬、夏大气环流之间均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冬季积雪的异常分布型与大气 EU遥相关型存在明显的同时性相互作用 ,大气 EU遥相关型有利于冬季积雪异常分布型的出现和维持 ,而积雪异常分布型对大气 EU遥相关型的发生起一定的作用 ,进而对冬季风活动产生影响。冬季积雪的这种异常分布型与夏季大气环流 ,尤其是东亚地区的夏季大气环流 ,也存在一定的联系。积雪异常分布型可以通过影响副热带高压的南北进退 ,对东亚季风及中国夏季雨带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异常 大气环流 耦合关系 冬季 分布 夏季
下载PDF
春夏季青藏高原积雪对中国夏末秋初降水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霍飞 江志红 刘征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2-362,共11页
本文首先利用最大协方差分析方法,探讨青藏高原积雪与中国降水之间的联系,发现中国夏末秋初(8-10月,简称ASO)降水与前期及同期高原积雪有着显著联系,当春夏季青藏高原西部多雪时,其后ASO中国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多雨,而东部沿海的... 本文首先利用最大协方差分析方法,探讨青藏高原积雪与中国降水之间的联系,发现中国夏末秋初(8-10月,简称ASO)降水与前期及同期高原积雪有着显著联系,当春夏季青藏高原西部多雪时,其后ASO中国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多雨,而东部沿海的狭长区域少雨。进一步引入最大响应估计等方法,研究中国区域降水对高原积雪异常的响应及其可能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冬春季高原多雪异常可持续到夏季,并通过改变地表热力状况,导致ASO南亚高压减弱,同时在高、低空激发出两支波列:高层200hPa波列沿中高纬西风急流传播,自高原经蒙古到达日本呈现明显的“负-正-负”位势高度异常传播,日本上空为气旋性异常环流;低层850hPa波列起于高原,经孟加拉湾至中国南海,沿着西南气流传播,导致台湾附近的反气旋性异常环流,其西侧的偏南气流,将南海丰富的水汽输送至中国南部湖南、广西;而高层中心位于日本的气旋性异常环流西侧的偏北气流利于北方天气尺度扰动向南移动,它们为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多雨提供了有利条件。进一步计算定常波波数也表明,高层西风急流与低层西南季风气流作为波导,有利于高原上空的扰动沿着高、低空2支通道向东传播。由于东部沿海浙江、福建为正位势高度异常区,低层反气旋性异常环流则抑制了该区域的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积雪异常 响应 波列
下载PDF
青藏高原1985年冬季异常少雪和1986年异常多雪的环流及气候特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乾金 王丽华 +1 位作者 高波 张家诚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02-213,共12页
利用青藏高原冬季异常积雪资料对比分析了 1 985年冬季异常少雪和 1 986年冬季异常多雪时期大气环流及热带海洋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高原冬季多雪与少雪时中高纬度大气环流显著不同。与此同时 ,低纬热带环流及海洋特征也有明显的差异。... 利用青藏高原冬季异常积雪资料对比分析了 1 985年冬季异常少雪和 1 986年冬季异常多雪时期大气环流及热带海洋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高原冬季多雪与少雪时中高纬度大气环流显著不同。与此同时 ,低纬热带环流及海洋特征也有明显的差异。探讨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积雪异常 气候特征 大气环流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冬季积雪与河南汛期降水关系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记芳 焦建莉 《河南气象》 2001年第1期26-27,共2页
利用 196 1~ 1998年河南郑州、安阳等 5 0站降水资料和青藏高原冬季积雪日数资料 ,分析了青藏高原冬季积雪与河南汛期降水的关系 ,结果表明 ,青藏高原冬季积雪与河南南部汛期降水有较好的关系 ,而与河南北部汛期降水呈反相关 :多雪年... 利用 196 1~ 1998年河南郑州、安阳等 5 0站降水资料和青藏高原冬季积雪日数资料 ,分析了青藏高原冬季积雪与河南汛期降水的关系 ,结果表明 ,青藏高原冬季积雪与河南南部汛期降水有较好的关系 ,而与河南北部汛期降水呈反相关 :多雪年汛期河南南部降水偏多的概率占 6 1% ,北部降水偏少的概率占 5 6 % ;少雪年汛期河南南部降水偏少的概率为 72 % ,河南北部降水偏多的概率为 6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河南 汛期 积雪异常 降水异常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西部积雪效应的模拟对比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华强 孙照渤 +1 位作者 王举 闵锦忠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7-365,共9页
采用引入次网格尺度地形重力波拖曳的NCAR区域气候模式(RegCM2),以SMMR微波逐候积雪深度观测值为依据,加入较合理的积雪强迫,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青藏高原(下称高原)东、西部积雪异常对后期区域环流的不同影响。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 采用引入次网格尺度地形重力波拖曳的NCAR区域气候模式(RegCM2),以SMMR微波逐候积雪深度观测值为依据,加入较合理的积雪强迫,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青藏高原(下称高原)东、西部积雪异常对后期区域环流的不同影响。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高原西部多雪对高原东部积雪存在正的反馈作用,有利于高原东部积雪的增加,而高原东部多雪对高原西部积雪的影响很小。高原西部积雪偏多和高原东部积雪偏多对后期大气温度场和高度场的影响具有基本相同的分布形态,只是影响强度有所不同。高原西部积雪的融化要迟于高原东部积雪,高原西部积雪效应的持续性较强。另外,高原西部多雪对高原东部积雪存在正的反馈作用,高原东部积雪的增加进一步加大了整个高原积雪的异常,因此,高原西部积雪偏多对后期环流的综合影响明显大于高原东部积雪偏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东、西部积雪异常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冬春积雪特征及其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薇 宋燕 +1 位作者 王式功 李智才 《气象科技》 2019年第6期941-951,共11页
本文利用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逐日地面积雪深度和积雪日数数据,以及NOAA的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通过合成分析等方法,对1961-2013年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高原整体、高原东部、高原西部进行了年际和年代际趋势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整体冬、... 本文利用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逐日地面积雪深度和积雪日数数据,以及NOAA的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通过合成分析等方法,对1961-2013年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高原整体、高原东部、高原西部进行了年际和年代际趋势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整体冬、春季积雪的变化趋势一致,雪深呈现“少雪-多雪-少雪-多雪”的变化趋势,积雪日数呈现“少雪-多雪-少雪”的变化趋势。高原东(西)部积雪在20世纪60-70年代均明显增加,20世纪80-90年代均减少,20世纪90年代末东部春季和冬季积雪减少更为显著,而西部地区除了春季积雪日数变化不大,春、冬季积雪雪深和冬季积雪日数均明显增加。其次,对青藏高原东、西部地区多(少)雪年的划分,发现高原东部和西部地区积雪异常年对应的大气环流形势也存在差异。最后,进一步分析了青藏高原不同区域积雪异常年环流形势变化特征及其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发现高原东(西)部积雪异常年时我国夏季降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将高原积雪作为气候预测因子的时候,应当考虑东部和西部积雪异常不同所产生影响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积雪 冬春季积雪异常 中国夏季降水 合成分析
下载PDF
青藏高原春季积雪对北半球夏季季节内振荡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曹言超 王晓春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84-1398,共15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提供的1981-2016年雪深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春季雪深异常对北半球夏季季节内振荡(Boreal Summer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BSISO)的影响。BSISO包括周期为30~60天的BSISO1模态和周期为10~30天的B... 利用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提供的1981-2016年雪深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春季雪深异常对北半球夏季季节内振荡(Boreal Summer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BSISO)的影响。BSISO包括周期为30~60天的BSISO1模态和周期为10~30天的BSISO2模态。结果表明,当青藏高原积雪偏多(偏少)时,与BSISO1相关的对流在印度、孟加拉湾以及“海洋性大陆”(Maritime Continent,MC)区域偏多(偏少),而在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区域偏少(偏多);与BSISO2相关的对流在北印度洋、MC以及东海南海区域偏多(偏少),而在西北太平洋区域偏少(偏多)。高原积雪可以通过改变背景风场以及湿度场来影响BSISO1的对流活动。当高原春季积雪异常增多(减少)时,垂直东北风切变在北印度洋区域增强(减弱),北印度洋与孟加拉湾间的湿度梯度增加(减小),有(不)利于与BSISO1相关的对流活动传播到孟加拉湾及MC区域;MC区域水汽减少(增多),不(有)利于与BSISO1相关的对流活动继续传播到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际变化 北半球夏季季节内振荡 青藏高原积雪异常
下载PDF
2011年汛期预测回顾 被引量:5
18
作者 梁潇云 龚振淞 王永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50-1154,共5页
2011年夏季(6—8月),全国降水偏少,气温偏高,高温日数偏多,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重,旱涝转换快,登陆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强度弱,灾害损失偏轻。本文对2011年夏季(6—8月)天气气候异常特征进行了成因分析,并对2011年的汛... 2011年夏季(6—8月),全国降水偏少,气温偏高,高温日数偏多,区域性、阶段性旱涝灾害重,旱涝转换快,登陆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强度弱,灾害损失偏轻。本文对2011年夏季(6—8月)天气气候异常特征进行了成因分析,并对2011年的汛期预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总的来说,2011年汛期预测总体趋势与实况接近,但是对于长江中下游的降水偏多估计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预测 大气环流 拉尼娜事件 积雪 气候异常
下载PDF
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19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年报》 2014年第1期19-28,共10页
1.1夏季青藏高原积雪异常与同期梅雨降水的关联高分辨率的卫星资料(EASE-grid)显示,在青藏高原西部、南部等高海拔地区夏季仍存在积雪。该地区的积雪异常可以调节青藏高原陆面加热,进而影响青藏高原西部的垂直运动,并通过经向垂直... 1.1夏季青藏高原积雪异常与同期梅雨降水的关联高分辨率的卫星资料(EASE-grid)显示,在青藏高原西部、南部等高海拔地区夏季仍存在积雪。该地区的积雪异常可以调节青藏高原陆面加热,进而影响青藏高原西部的垂直运动,并通过经向垂直环流调节北印度洋地区的垂直上升运动。同时,通过热带地区的纬向垂直环流和开尔文波(Kelvinwave)响应,北印度洋异常垂直运动可以造成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也对西太平洋暖池的对流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的夏季积雪能够影响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EAP)和相应的东亚梅雨区夏季降水异常(图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系统 青藏高原西部 夏季降水异常 副热带高压异常 积雪异常 高海拔地区 西北太平洋
下载PDF
Individual Variations of Winter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over Northwest and Northeast China and Their Respective Preceding Factors 被引量:1
20
作者 XIN Yu-Fei LIU Ge JIN Qi-Hua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14年第4期346-351,共6页
Based on monthly me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SAT) from 71 stations in northern China and NCEP/ NCAR and NOAA-CIRES (Cooperative 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s) twentieth century reanalysis data... Based on monthly me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SAT) from 71 stations in northern China and NCEP/ NCAR and NOAA-CIRES (Cooperative 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s) twentieth century reanalysis data, the dominant modes of winter SAT over northem China were explo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are two modes that account for a majority of the total variance over northern China. The first mode is unanimously colder (warmer) over the whole of northern China. The second mode is characterized by a dipole structure that is colder (warmer) over Northwest China (NWC) and warmer (colder) over Northeast China (NEC), accounting for a fairly large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variance. The two components constituting the second mode, the individual variations of winter SAT over NWC and NEC and their respective preceding factors, were further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autumn SAT anomalies are closely linked to persistent snow cover anomalies over Eurasia, showing the delayed effects on winter climate over northern China. Specifically, the previous autumn SAT anomalies over the Lake Baikal (LB; 50-60°N, 85-120°E) and Mongolian Plateau (MP; 42-52°N, 80-120°E) regio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djusting the variations of winter SAT over NWC and NEC, respectively. The previous autumn SAT anomaly over the MP region may exert an influence on the winter SAT over NEC through modulating the strength and location of the East Asian major trough. The previous autumn SAT over the LB region may modulate winter westerlies at the middle and high latitudes of Asia and accordingly affects the invasion of cold air and associated winter SAT over NW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ter temperature Northwest China Northeast China climate forecas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