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称呼模式的中西方比较
1
作者 张春英 《文教资料》 2007年第21期100-102,共3页
中西方在称呼模式上存在着根本的差异,这可以从中西文化对人的本质的不同界定和中西方语言交际对文化语境的不同依赖程度中找到其文化根源。本文将从权势关系与同等关系,等级、官本位思想与平等思想的差异以及大家庭观与核心家庭观的差... 中西方在称呼模式上存在着根本的差异,这可以从中西文化对人的本质的不同界定和中西方语言交际对文化语境的不同依赖程度中找到其文化根源。本文将从权势关系与同等关系,等级、官本位思想与平等思想的差异以及大家庭观与核心家庭观的差异这三个具体方面分析它们各自中西方称呼使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呼模式(address form) 文化(culture) 差异(difference)
下载PDF
称呼语转换模式探析
2
作者 高先丽 《黑河学刊》 2015年第10期113-114,共2页
称呼语转换是说话者根据语境因素的变化而做出的一种顺应语境变化的语言策略。本文根据影响称呼语转换的不同因素对称呼语转换做了不同的分类,并对不同的转换模式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称呼 称呼语转换 模式
下载PDF
平等亲近与等级森严——“名+官职衔”称呼模式的多视阈解读
3
作者 陈伟莲 《海外英语》 2012年第13期1-4,共4页
近年来,在一些非正式场合和某些正式场合,一些地方党政干部逐渐流行用一种"名+官职衔"的称呼语替代传统的"姓氏+官职衔"的称呼语进行面称或他称。该文对"名+官职衔"称呼模式在称谓系统中进行定位,并试从... 近年来,在一些非正式场合和某些正式场合,一些地方党政干部逐渐流行用一种"名+官职衔"的称呼语替代传统的"姓氏+官职衔"的称呼语进行面称或他称。该文对"名+官职衔"称呼模式在称谓系统中进行定位,并试从语言学、语用学、心理学、文化学及社会学的多方视阈分析"名+官职衔"称呼语模式的言外之力,论证这种称呼模式的矛盾性,这种不彻底的改革创新,残留着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并不能拉近称呼者与被称呼者,被称呼者与受众之间的心理与情感,因而不适宜在正式场合进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近 等级 “名+官职衔” 称呼模式
下载PDF
汉语称呼语连续统模型及其功能变异模式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敏 《皖西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69-71,共3页
本文尝试运用标记理论,对汉语的称呼系统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构建称呼语形式和功能的关联模式。本文以称呼语所反映的亲密程度和发话人意图为参数归纳出四种关联模式,认为称呼语的功能变异是一个渐变的连续统,必须充分考虑语用中的语用知识。
关键词 称呼 功能差异 标记项 亲密程度 变异模式
下载PDF
从斯科顿的标记模式看称呼语转换的社会心理动机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汨凡 李素琼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77-178,197,共3页
称呼是言语交际中使用最广泛最频繁的词语,而且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对同一个人在相同或不同场合人们会使用不同的称呼,在选择称呼语的时候可以作有标记或无标记选择。无标记的称呼的转换遵循社会称呼规则,体现发话者拉近关系、表达平等... 称呼是言语交际中使用最广泛最频繁的词语,而且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对同一个人在相同或不同场合人们会使用不同的称呼,在选择称呼语的时候可以作有标记或无标记选择。无标记的称呼的转换遵循社会称呼规则,体现发话者拉近关系、表达平等等动机;有标记的称呼的转换违背社会称呼规则,表达发话者表示反抗、改变权势、保持距离等心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呼语的转换 标记模式 有标记选择 无标记选择
下载PDF
从称呼看“角色集”在文化分析中的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黄建生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6期61-64,共4页
本文通过对一些称呼的分析 ,来揭示社会角色集与个人行为模式之间的关系 ,并试图通过这一方式 ,从微观到宏观地探索一种社会和文化所具有的某些价值观。
关键词 角色集 社会位置 行为模式 亲属关系结构 社会关系结构 价值观 称呼 社会角色集 文化分析
下载PDF
“双线索”复合模式与姓名称呼语的人际功能差异
7
作者 储泽祥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8-43,共6页
汉语的复合结构,尤其是复合词,遵从“双线索”的组配模式,“双线索”模式可以使复合结构在区别性和经济性上实现平衡。在区别性方面,“双线索”有分工:一个线索区别于别的范畴或类别,另一个线索区别于内部成员。某个姓氏区别于别的姓氏... 汉语的复合结构,尤其是复合词,遵从“双线索”的组配模式,“双线索”模式可以使复合结构在区别性和经济性上实现平衡。在区别性方面,“双线索”有分工:一个线索区别于别的范畴或类别,另一个线索区别于内部成员。某个姓氏区别于别的姓氏,跟“关系疏远”关联(不属于同一族);某个名字区别于家族成员,跟“关系亲密”关联(属于同族人)。本文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姓+名字”复合结构比单名的区别性更强;2)说话人只称呼对方的名字,意味着说话人在心理上把对方当成自己内部的成员,因此显得亲切;3)“小王”“王姐”这样的称呼语是双音化的需要,也是熟悉、亲近或尊重的一种反映,但最为根本的是区别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模式 “双线索” 姓名称呼 人际功能
原文传递
漫谈文化“休克”与文化意识的培养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育林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83-86,共4页
文化差异是阻碍外语学习效果、影响外语水平全面提高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列举中英文化差异的实例,分析中西文化差异的一些原因,达到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最终达到文化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
关键词 文化差异 文化意识 英语教学 中国 西方国家 称呼 思维模式 文化语境 价值观
下载PDF
言语交际中的文化因素 被引量:4
9
作者 俞如珍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8-21,共4页
一、引言中国人和外国人打交道的时候,经常碰到交际双方情感互不流通的情况:一位五十多岁的美国妇女在中国任教。一位年轻的中国同事请她到家吃饭。一进门,女主人就把4岁的女儿平平介绍给客人,于是这三者之间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母亲:Pin... 一、引言中国人和外国人打交道的时候,经常碰到交际双方情感互不流通的情况:一位五十多岁的美国妇女在中国任教。一位年轻的中国同事请她到家吃饭。一进门,女主人就把4岁的女儿平平介绍给客人,于是这三者之间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母亲:Pingping, say ’how do you do, granny’! 平平:How do you do, grann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语 美国妇女 共有知识 邓炎昌 称呼 参考书目 刘润清 尊敬老人 不自觉 行为模式
下载PDF
五招让你爱上我的课
10
作者 刘玉梅 《考试(高考文科版)》 2015年第31期1-1,共1页
高效课堂模式下,如何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如何抓住学生的"心"?教育实践中,我认为用以下五招可以帮助我们赢得学生的喜爱。第一招:幽默风趣上好课。教学中的幽默,实际上是一种机智,用出人意料的言行引人发笑,从而增加教学情... 高效课堂模式下,如何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如何抓住学生的"心"?教育实践中,我认为用以下五招可以帮助我们赢得学生的喜爱。第一招:幽默风趣上好课。教学中的幽默,实际上是一种机智,用出人意料的言行引人发笑,从而增加教学情趣、融洽师生关系。幽默在课堂教学中起三方面作用。其一,幽默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轻松和谐而不杂乱的课堂气氛,最适宜师生双方发挥潜能。其二,健康的幽默是陶冶学生情操的妙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气氛 课堂模式 引人发笑 课堂教学 师生关系 课堂环境 中起 教育实践 师生冲突 称呼
下载PDF
俄罗斯人姓名称呼的修辞特点
11
作者 周春祥 《外国语》 1985年第6期67-71,共5页
俄罗斯人的姓名是由名字、父称和姓三部分组成的,如:对同一个俄罗斯人可以有许多种称呼法。例如,对可以称呼名字。
关键词 俄罗斯人 修辞特点 名字 称呼形式 交际场合 简化形式 俄语 成年人 用法 称呼模式
原文传递
为什么叫“妈妈”和“爸爸” 被引量:8
12
作者 罗曼.雅可布逊 余前文 《当代语言学》 1978年第4期32-34,共3页
1959年春,乔治·彼得·默多克在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的语言学讨论会上,力图证实各种非亲属语言都“在儿语的基础上用相似的词称呼父母亲”这一倾向。默多克在其《世界人种学资料》中收集了1,072个称谓词(531个称呼“母亲”,54... 1959年春,乔治·彼得·默多克在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的语言学讨论会上,力图证实各种非亲属语言都“在儿语的基础上用相似的词称呼父母亲”这一倾向。默多克在其《世界人种学资料》中收集了1,072个称谓词(531个称呼“母亲”,541个称呼父亲”)。最近(1959年)他发表了这个有价值的报告,证实了许多历史上非亲属的语言中,双亲称谓词在结构上惊人地相似。他问语言学家能否从理论上阐明这种现象。本文试图回答他的问题。海·沃纳强调:“孩子长大,由儿童世界进入到成年人的另一个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谓词 默多克 鼻辅音 成年人 元音 幼儿语言 称呼 儿童语言 父母亲 音位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