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新称谓构式的原型事件域整合模型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伊娜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5年第2期138-141,162,共5页
网络新称谓构式,如"XX哥""XX姐"等是近年来网络时代催生出的众多新表达之一。国内外众多学者分别从结构、修辞、社会、文化、心理和语用等角度对汉语新词语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但大多都是围绕新词语的形态做探讨,未... 网络新称谓构式,如"XX哥""XX姐"等是近年来网络时代催生出的众多新表达之一。国内外众多学者分别从结构、修辞、社会、文化、心理和语用等角度对汉语新词语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但大多都是围绕新词语的形态做探讨,未触及新词语产生的深层认知机制。在认知语言学框架内,将事件域认知模型、原型范畴理论和概念整合结合起来,建立"原型事件域整合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解释网络新称谓构式的认知生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新词语 称谓 原型范畴理论 事件域认知模型 概念整合理论
下载PDF
明清山东方言三身代词的组合式称谓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俊阁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1-13,33,共4页
汉语三身代词发展到明清时期,与社会交际需要之间仍存在很大差距:一方面,社会交际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上下尊卑关系;另一方面,汉语三身代词在敬称、谦称、傲称、蔑称的表达以及性别差异标记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缺位。于是三身代词与其它称... 汉语三身代词发展到明清时期,与社会交际需要之间仍存在很大差距:一方面,社会交际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上下尊卑关系;另一方面,汉语三身代词在敬称、谦称、傲称、蔑称的表达以及性别差异标记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缺位。于是三身代词与其它称谓形式组合使用便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补偿性手段,这种手段可准确地表明人的社会地位、充分展现使用者的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山东方言 三身代词 组合称谓
下载PDF
谈三种古代称谓礼貌式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恭懋 《贵州文史丛刊》 1995年第4期53-57,共5页
关键词 称谓礼貌 “讳” 柳宗元 欧阳修 称呼形 老年人 行辈 《独断》 刘姥姥 语言交际
下载PDF
松阳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的特殊形式及变音
4
作者 严越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88-94,共7页
松阳方言两字组连续变调在某些专用格式里的主要特征是后字变调,有别于前字变后字不变的一般变调形式。不同的专用式有不同的变调规则。在面称式称谓语中,后字的24调(包括变体33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连读变调,它带有[+亲切]... 松阳方言两字组连续变调在某些专用格式里的主要特征是后字变调,有别于前字变后字不变的一般变调形式。不同的专用式有不同的变调规则。在面称式称谓语中,后字的24调(包括变体33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连读变调,它带有[+亲切]这个语义特征,实际上是变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阳方言 连读变调 数量 重叠 称谓式 变音
下载PDF
古代称谓礼貌语中的人名称呼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恭懋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47-50,共4页
在古代称谓礼貌语中 ,有一类礼貌式 :用字、号称人 ,表示尊敬 ;用名自称 ,表示谦逊。古代以称人之名为不恭 ,是出于古人的忌讳。为了避免直接称出所讳之名 ,又出现了一种“讳称”形式 :以“某”代名甚至字 ;在人名之前加称“讳”或以“... 在古代称谓礼貌语中 ,有一类礼貌式 :用字、号称人 ,表示尊敬 ;用名自称 ,表示谦逊。古代以称人之名为不恭 ,是出于古人的忌讳。为了避免直接称出所讳之名 ,又出现了一种“讳称”形式 :以“某”代名甚至字 ;在人名之前加称“讳”或以“讳”代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称谓礼貌语 称谓礼貌 讳称
下载PDF
现代汉语称谓系统的重新认识——基于“新言语行为分析”理论的考察
6
作者 胡范铸 胡亦名 《当代修辞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60,共10页
言语主体是语言运用研究的第一性问题,称谓则是其重要的标记系统。可是,对究竟何为“称谓”,“称谓”与“称呼”什么关系,“称谓”是离散的还是系统的,现代汉语的称谓系统是如何构建起来的等一系列问题,迄今依然缺乏深入的讨论。依据“... 言语主体是语言运用研究的第一性问题,称谓则是其重要的标记系统。可是,对究竟何为“称谓”,“称谓”与“称呼”什么关系,“称谓”是离散的还是系统的,现代汉语的称谓系统是如何构建起来的等一系列问题,迄今依然缺乏深入的讨论。依据“新言语行为分析”理论:称谓的本质是“社会身份指称”,称呼的本质则是“情景角色磋商”。称谓系统并非只是自发性的日常称谓系统,而是包括两大子系统:一是规制性身份系统,二是自发性身份系统。汉语日常称谓系统也并非传统认为的只有“尊称”和“谦称”,而是包含了三种身份类型:一是“尊敬型称谓”,即“尊称”“谦称”;二是“贬低型称谓”,即“傲称”“贬称”;三是“平视型称谓”,即“平称”“近称”“昵称”“婉称”“谐称”。历来认为“姓名”似乎并不能构成“称谓”,因为“姓名”属于专有名词,是“个别化”而非“类型化”的。其实不然,如果把“姓名”看作一个构式,则这一构式就成为“身份”符号的一种特殊形式,也就是“构式称谓”。汉语的日常身份指称只有放在这样一个系统中才可能获得正确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言语行为分析 规制性身份系统 自发性身份系统 尊敬型称谓 贬低型称谓 平视型称谓 称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