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献学视野下的藏马起源及其称谓文化探析
1
作者 拉卡•南拉才让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3年第1期71-85,共15页
藏马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但其研究成果较少。应用文献研究法对马起源及其命名文化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从而得知藏马起源的历史叙述大致有三种观点:胎生观、卵生观及化生观。其中胎生观是藏族原始藏马起源的重要观点,且符合现代科学... 藏马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但其研究成果较少。应用文献研究法对马起源及其命名文化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从而得知藏马起源的历史叙述大致有三种观点:胎生观、卵生观及化生观。其中胎生观是藏族原始藏马起源的重要观点,且符合现代科学观。其主要依据有敦煌藏文文献ToL.Tob.731和P.T.1060等;卵生观以苯教藏文文献《斯巴宗铺》与《属卢派马文化研究》中的卵生观相交融而形成。藏文相马文献《马种宝鬘论》和《马文化研究•明镜》也受到了此观点的影响;化生观受佛教后弘期大译师仁钦桑布(958-1055)翻译的《相马与医马•明鉴》中印度吠陀文化的影响而形成,逐渐被藏文相马文献《马种宝鬘论》和《马文化研究•明镜》等广泛接受。另外,吐蕃时期和佛教后弘期对马命名文化不尽相同,吐蕃时期主要以敦煌藏文文献ToL.Tob.731和P.T.1060为依据,首先lha rta、bdud rta、dmu rta、skra rta、sprin rta、gzha’rta、klu rta、smna rta、srin rta等以马的类别而命名,并逐渐演变为结合马的来源与特点而命名。而佛教后弘期至今,以仁布阿王久扎(1482-1542)撰写的《辞藻•智者耳饰》和欧曲•达玛巴扎(1772-1851)撰写的《辞藻学作者沧海水滴》等词藻学为命名的依据,例如,Gyi ling、cang shes等。通过与其他民族关于马的起源传说和命名文化之间的相互比较,从而挖掘马的起源叙述与命名文化在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中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学 藏马 起源 称谓文化
下载PDF
宿州方言亲属称谓语与称谓文化考论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德岁 王灵均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1-175,共5页
亲属称谓是一定社会中婚姻制度的产物。宿州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语非常丰富,可分为血亲称谓和姻亲称谓两大类,在数量和区别度上都是父系称谓词语多于母系称谓词语。这些亲属称谓语颇具地域特征,兼受南北文化的影响。称谓词语是称谓文化的... 亲属称谓是一定社会中婚姻制度的产物。宿州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语非常丰富,可分为血亲称谓和姻亲称谓两大类,在数量和区别度上都是父系称谓词语多于母系称谓词语。这些亲属称谓语颇具地域特征,兼受南北文化的影响。称谓词语是称谓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宿州方言的亲属称谓语是以父系宗亲为主的亲属关系的外显,反映了宿州当地的宗法伦理文化、家庭文化、宗教文化、和谐文化以及社交文化。受当下社会转型期的家庭结构变化与人口政策、语言竞合等因素的影响,宿州方言的亲属称谓语日趋萎缩,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州方言 亲属称谓 称谓文化
下载PDF
《围城》翻译中由称谓文化差异造成的“假朋友”现象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爱玲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3年第10期156-157,共2页
称谓文化是一个社会文化和传统的体现。称谓语中"形同意异"的表达就会产生貌合神离的"假朋友"现象,这是翻译中的一大陷阱,也是外语学习中的一个盲区。本文通过研究《围城》中由称谓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假朋友&qu... 称谓文化是一个社会文化和传统的体现。称谓语中"形同意异"的表达就会产生貌合神离的"假朋友"现象,这是翻译中的一大陷阱,也是外语学习中的一个盲区。本文通过研究《围城》中由称谓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假朋友"的现象,来探讨其翻译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城 假朋友 称谓文化 翻译策略
下载PDF
浅谈《三国志》中称谓文化术语的翻译策略
4
作者 魏天昕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9年第5期21-22,共2页
历史名著《三国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中的称谓文化术语是其最重要的表现之一。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为保留原生文化特色,需要考虑到多义和歧义处理、历史文化背景分析以及翻译策略技巧的选择等,在处理称谓文化术语时,尤其需要... 历史名著《三国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中的称谓文化术语是其最重要的表现之一。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为保留原生文化特色,需要考虑到多义和歧义处理、历史文化背景分析以及翻译策略技巧的选择等,在处理称谓文化术语时,尤其需要关注中西文化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译 《三国志》 称谓文化术语
下载PDF
称谓文化与高中学校教育研究
5
作者 银玲 林军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第3期112-112,共1页
称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古人在日常交际中比较注重和应用广泛的礼仪文化,在礼仪规范不受重视甚至个人表现粗野的今天,对青少年进行称谓教育,是规范他们言行和待人接物礼仪的有效通经,本文从称谓文化研究的背景、称谓... 称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古人在日常交际中比较注重和应用广泛的礼仪文化,在礼仪规范不受重视甚至个人表现粗野的今天,对青少年进行称谓教育,是规范他们言行和待人接物礼仪的有效通经,本文从称谓文化研究的背景、称谓文化研究的具体对象两个为方面进行了探讨,为高中教育研究称谓文化,达成育人目标提供了可借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称谓文化 高中教育
下载PDF
地域文化称谓的建构模式及结构方式 被引量:2
6
作者 侯丽杰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381-386,共6页
论述了地域文化称谓的内涵、构成条件、建构模式及结构方式,认为地域文化称谓主要有直接借用、后加通称、前加限定、描述情状、简缩概括等五种建构模式;其结构方式多样但有所侧重,偏正结构是运用最广泛、最有活力的一种。
关键词 地域文化称谓 建构模式 结构方式
下载PDF
关于辽宁地域文化称谓体系构建的思考 被引量:2
7
作者 侯丽杰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501-505,共5页
辽宁地域文化称谓是标记辽宁地域文化的语言符号,承载了辽宁地域文化的特征和内涵。通过对辽宁地域文化及地域文化称谓的考察,认为辽宁地域文化称谓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整体;提出了构建辽宁地域文化称谓体系的初步设想,就是围绕“辽... 辽宁地域文化称谓是标记辽宁地域文化的语言符号,承载了辽宁地域文化的特征和内涵。通过对辽宁地域文化及地域文化称谓的考察,认为辽宁地域文化称谓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整体;提出了构建辽宁地域文化称谓体系的初步设想,就是围绕“辽海文化”中心称谓划分层级建构辽宁地域文化称谓体系,以强化辽宁地域文化精神,突出辽宁地域文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地域文化称谓体系 辽海文化 层级关系 整合
下载PDF
口寨侗语的亲属称谓系统及其文化内涵
8
作者 周焱 王俊芳 《百色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28-35,共8页
文章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古州镇口寨村侗语的亲属称谓为研究对象,力求在对口寨村侗语亲属称谓全貌进行系统描写的基础上,梳理其亲属称谓与亲属关系的对应情况,总结侗语亲属称谓的特点,同时从侗语亲属称谓系统的某些特殊... 文章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古州镇口寨村侗语的亲属称谓为研究对象,力求在对口寨村侗语亲属称谓全貌进行系统描写的基础上,梳理其亲属称谓与亲属关系的对应情况,总结侗语亲属称谓的特点,同时从侗语亲属称谓系统的某些特殊现象挖掘其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寨侗语 亲属称谓系统 亲属称谓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下载PDF
《张衡传》中的传统文化教学
9
作者 张海瀛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0年第21期27-28,共2页
高中阶段的传统文化教学以教材为基础,让学生在教材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符合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张衡传》中的称谓文化是其集中的体现。如何让学生在基础学习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剥茧抽丝"... 高中阶段的传统文化教学以教材为基础,让学生在教材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符合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张衡传》中的称谓文化是其集中的体现。如何让学生在基础学习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剥茧抽丝"?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 高中语文 称谓文化
下载PDF
A Contras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Forms of Address
10
作者 HU Lan-ying LV Shao-quan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4年第10期777-782,共6页
According to sociolinguistic research of speech events, the choice of linguistic forms is determined by the formality of the contex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locutors in a speech event. In this respect, addre... According to sociolinguistic research of speech events, the choice of linguistic forms is determined by the formality of the contex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locutors in a speech event. In this respect, address forms are socially driven phenomena which make the fundamental point in sociolinguistics clearly. The attempt of this study will be made to discuss the impact of the cultures, especially people in America and China. Mainly, the paper is pertinent to ask some questions: (1) whether there are any different pronouns of address used in different cultures, (2) the discrepancy of forms of address used in America and China and how interlocutors used them respectively and (3) are there any semantic systems presented in both two cultures based upon interlocutors' social position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ech events the form of address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下载PDF
《尔雅·释亲》中的亲属词研究
11
作者 张雨 《汉字文化》 2024年第5期176-180,共5页
《尔雅·释亲》收录上古汉语中表示亲属间称谓的词语,收词广泛,类目清晰,是我国首部研究亲属词的训诂专著。它较为系统地记录了我国古代亲属之间的关系,保存了古代社会丰富的伦理文化信息,深刻地反映出我国古代社会的婚姻制度及家... 《尔雅·释亲》收录上古汉语中表示亲属间称谓的词语,收词广泛,类目清晰,是我国首部研究亲属词的训诂专著。它较为系统地记录了我国古代亲属之间的关系,保存了古代社会丰富的伦理文化信息,深刻地反映出我国古代社会的婚姻制度及家庭形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释亲》中的亲属词内部也在发生变化,虽有旧词消亡的现象出现,但大量原始词汇仍得以留存至今,并逐步衍生出相关的新兴词汇,这体现出《释亲》亲属词在汉语词汇发展过程中的强大生命力和不容忽视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尔雅·释亲》 亲属词 称谓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