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贺州桂岭本地话量词和数量词小称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才佳 《贺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39-43,共5页
贺州桂岭本地话的量词小称,主要由量词加小称标记"儿"构成。小称量词一般指数量少、时间短等"主观小量"义。可以单用,也可以与数词结合构成数量词小称。
关键词 桂岭本地话 量词 量词 语法意义
下载PDF
量词“挺”、“梃”与“铤” 被引量:1
2
作者 耿军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91-93,共3页
有学者认为量词“梃”、“挺”乃“铤”之误,或者认为这些量词在古代随用皆可,其实不然。无论历史来源还是使用情况均显示出这三个量词是有区别的。我们把“挺”、“梃”归为陪伴词;把“铤”看作称量词,类似于“锭”。
关键词 量词 称量词 陪伴词
下载PDF
谈金元时期的“名量词+儿”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赪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63-64,共2页
在金元时期的白话文献中经常可以看到名量词带词缀“儿”的句子。如:谢天降儿点儿甘雨,把我救醒。(戏文①·小孙屠)李三娘、刘知远两口儿谁为相守。(刘知远诸宫调②)
关键词 量词 金元时期 刘知远 现代汉语 小孙屠 称量词 董西厢 近代汉语 修饰名词 名词化
下载PDF
《朴通事谚解》中的量词 被引量:1
4
作者 官长驰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25-30,共6页
《朴通事》是朝鲜人学习汉语口语的学话手册,作者不详,据考证.它是中国元代写成的.《朴通事谚解》是《朴通事》的注疏本.本文据以对元代量词作断代的静态的描写,希望对汉语量词发展史的研究有所帮助.本文作者认为,《朴通事谚解》中的量... 《朴通事》是朝鲜人学习汉语口语的学话手册,作者不详,据考证.它是中国元代写成的.《朴通事谚解》是《朴通事》的注疏本.本文据以对元代量词作断代的静态的描写,希望对汉语量词发展史的研究有所帮助.本文作者认为,《朴通事谚解》中的量词和现代汉语量词从体系和范畴来看,基本相同.只是某些方面,如量词词缀化构词法、量词的重迭形式等发展得还不够充分.有的类别词如“匹”、“个”、“隻”等还不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量词 类别词 汉语口语 学话手册 现代汉语 崔世珍 老乞大谚解 语法特征 称量词 单音节
下载PDF
量词“位”不仅仅表示敬意 被引量:1
5
作者 曹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0年第3期136-137,共2页
称人量词"位"除了表示"敬重"义之外,还具有"讽刺或轻微批评"义。说量词"位"只能用于表示敬意的对象,理据并不充足。
关键词 量词 讽刺用法
下载PDF
例谈一道函数题的变式教学
6
作者 高羽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3年第19期46-46,共1页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内容,贯穿了整个高中数学课程,同时还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所以在高考中,函数知识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任意性、存在性问题,又是近几年高考常考题型之一,尤其是这两个在一题中同时出现时,更是令学生焦头烂额,不...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内容,贯穿了整个高中数学课程,同时还是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所以在高考中,函数知识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任意性、存在性问题,又是近几年高考常考题型之一,尤其是这两个在一题中同时出现时,更是令学生焦头烂额,不知所措.如何在教学中突破这个难点,使学生轻松理解领会,是一线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笔者以自己的实际教学体会,从一道习题出发展开,希望能够对学生及同行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式 高中数学课程 存在性问题 任意性 恒成立 发散思维能力 称量词 解题技巧 说明理由
下载PDF
称人量词语义特征的跨语言考察 被引量:2
7
作者 樊中元 谢晓明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3-63,共11页
量词型语言运用量词对人进行分类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作者的考察发现,量词的[有生]、[人类]和[人类属性]特征形成的是一个语义特征的层级系统;不同语言中称人量词表现出来的语义特征类型主要有数、性别、年龄、情感、情状和身份地位等。... 量词型语言运用量词对人进行分类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作者的考察发现,量词的[有生]、[人类]和[人类属性]特征形成的是一个语义特征的层级系统;不同语言中称人量词表现出来的语义特征类型主要有数、性别、年龄、情感、情状和身份地位等。称人量词语义特征在语言之间的分布具有不平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词 语义特征 不平衡
原文传递
略论性质判断的两个理论问题 被引量:2
8
作者 马超 《许昌学院学报》 CAS 1983年第2期69-72,共4页
性质判断是判断的最基本的形式,有关性质判断的逻辑理论也是形式逻辑的基本理论。但就是这样的基本理论问题,却仍然存在着一些在逻辑界争论不休,始终没有定论的问题。譬如,关于特称量词的逻辑含义问题和全称肯定判断谓项的周延性问题就... 性质判断是判断的最基本的形式,有关性质判断的逻辑理论也是形式逻辑的基本理论。但就是这样的基本理论问题,却仍然存在着一些在逻辑界争论不休,始终没有定论的问题。譬如,关于特称量词的逻辑含义问题和全称肯定判断谓项的周延性问题就是这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质判断 谓项 称量词 真包含关系 下反对关系 思维形式 语言表达形式 交叉关系 汉米尔顿 数量范围
下载PDF
“命题的否定”的作用和求法
9
作者 陈永明 《数学教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3-15,共3页
两个命题的真假值恰巧相反,那么,称这两个命题互为否定。例如,命题 P:2<sup>1/2</sup>是无理数, Q:2<sup>1/2</sup>是有理数,就是两个互为否定的命题。命题P的否定可记为~P,P,P,P′等等。求命题的否定,在数学... 两个命题的真假值恰巧相反,那么,称这两个命题互为否定。例如,命题 P:2<sup>1/2</sup>是无理数, Q:2<sup>1/2</sup>是有理数,就是两个互为否定的命题。命题P的否定可记为~P,P,P,P′等等。求命题的否定,在数学教学中有极重要的价值,归纳起来至少有以下几点: 1.要理解一个数学概念,常常要同时理解它的矛盾概念,例如要理解“两圆相切”的意义,往往同时要弄懂“两圆不相切”的意义,这时,就要用到命题的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圆相切 数学教学 真假值 数学题 排列组合 锐角三角形 称量词 判断词 异面直线 无界函数
下载PDF
从一道高考题的错证看学点数理逻辑的必要性
10
作者 陈永明 《数学教学》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0-11,共2页
1986年全国高考试卷中有这么一道题: 已知 x<sub>1</sub>】0,x<sub>1</sub>≠1,且x<sub>n+1</sub>=(x<sub>n</sub>(x<sub>n</sub><sup>2</sup>+3))/(3x&... 1986年全国高考试卷中有这么一道题: 已知 x<sub>1</sub>】0,x<sub>1</sub>≠1,且x<sub>n+1</sub>=(x<sub>n</sub>(x<sub>n</sub><sup>2</sup>+3))/(3x<sub>n</sub><sup>2</sup>+1)(n=1,2,3…) 求证数列{x<sub>n</sub>}或者对任意自然数n都满足x<sub>n</sub>【x<sub>n+1</sub>,或者对任意自然数n都满足x<sub>n</sub>】x<sub>n+1</sub>。这题有不少证法,拙作《递推式》(上海科技出版社1989年版)中曾引了五种证法。高考结束后,在一份数学杂志上曾刊登了一则利用反证法的证明。兹将它摘录如下: “证”若设{x<sub>n</sub>}对任意的自然数n既不满足x<sub>n</sub>【x<sub>n+1</sub>,也不满足x<sub>n</sub>】x<sub>n+1</sub>,则应满足x<sub>n</sub>=x<sub>n+1</sub>。再由题设可得 x<sub>n</sub>=(x<sub>n</sub>(x<sub>n</sub><sup>2</sup>+3))/(3x<sub>n</sub><sup>2</sup>+1) 3x<sub>n</sub><sup>3</sup>+x<sub>n</sub>=x<sub>n</sub><sup>3</sup>+3x<sub>n</sub> ∴x<sub>n</sub>=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证 上海科技出版社 高考试卷 递推式 题设 证法 高考题 中学数学教师 中学数学教学 称量词
下载PDF
一个包含逻辑矛盾的定义
11
作者 叶国 《乐山师专学报》 1985年第2期26-27,共2页
什么是特称判断?近几年出版的几本影响比较大的形式逻辑(或普通逻辑)教科书是这样定义的:“特称判断是断定某类中的部分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特称判断是对某类中的部分对象有所断定的判断,其中渭项所断定的是主项的部分外... 什么是特称判断?近几年出版的几本影响比较大的形式逻辑(或普通逻辑)教科书是这样定义的:“特称判断是断定某类中的部分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特称判断是对某类中的部分对象有所断定的判断,其中渭项所断定的是主项的部分外延。”“特称判断是对某类对象中的一部分有所断定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矛盾 量项 苏天辅 谓项 逻辑学界 常项 类中 《逻辑学》 词概念 称量词
下载PDF
任意性与存在性综合问题的解答策略
12
作者 陈达勇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第7期84-84,86,共2页
任意性问题(亦称恒成立问题)与存在性问题是高中数学的两类典型问题,与之相对应的是全称量词、特称量词,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这两类问题在近几年新课标高考卷和模拟卷中频频亮相,其综合性强、考查点多,逐渐成为高考的热点问题.特别是... 任意性问题(亦称恒成立问题)与存在性问题是高中数学的两类典型问题,与之相对应的是全称量词、特称量词,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这两类问题在近几年新课标高考卷和模拟卷中频频亮相,其综合性强、考查点多,逐渐成为高考的热点问题.特别是两类问题的综合性问题,更让考生觉得问题意深难懂、神秘莫测,使得问题显得更加扑朔迷离、难度骤增,题目也因此显得富有变化和新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意性 称量词 命题 命题 恒成立 卷中 单调递增 数形结合 已知函数 分类讨论
下载PDF
新灵壮语的个体称人量词
13
作者 周国平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3-199,共7页
以扶绥县中东镇新灵村壮语(属壮语南部方言邕南土语)为语言点,对其个体称人量词进行描写,逐一分析其来源,最后概括其特点,从一个侧面来反映壮语量词系统的面貌。
关键词 壮语 量词系统 个体量词 量词
原文传递
函数与量词相结合的变式教学与思考
14
作者 刘海滨 王琪 《高中数学教与学》 2013年第12X期36-38,共3页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变式探究"这一行为过程,但一些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往往忽视这一点.这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更缺少依靠自己的实践去积极获得知识的变式探究过程.对此,教师要积极全面地准备"变式探究...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变式探究"这一行为过程,但一些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往往忽视这一点.这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更缺少依靠自己的实践去积极获得知识的变式探究过程.对此,教师要积极全面地准备"变式探究",在"变式探究"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函数中存在性与任意性问题变式探究教学作一点探讨.全称量词、特称量词以及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在近几年新课标高考卷和模拟卷中频频亮相.特别是全称量词"任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式 称量词 探究过程 命题 问题解决 命题 高中数学课程 课程标准 发散思维 任意性
原文传递
“常用逻辑用语”学习之“惑”
15
作者 符洁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5年第4X期60-60,共1页
北师大版《数学》(选修2—1)中的"常用逻辑用语",课时数约8课时,内容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困惑,笔者现加以整理以供教师教学时参考。1命题的定义教科书中介绍的命题的定义是可以判断真假。
关键词 北师大版 课时数 《数学》 称量词 理解障碍 变号 变量值
原文传递
判断思想范围要准确——谈性质判断量的应用
16
作者 苏越 《新闻与写作》 1986年第4期27-28,共2页
判断都要涉及一定的范围,范围确定是判断恰当的重要前提之一。然而,并非所有新闻报道中判断涉及的范围都是恰当的,下面就是两个不恰当的例子: (1)一篇有关某单位进行法制教育取得成效的报道里说:少数有问题的人受到了震动。
关键词 法制教育 新闻报道 称量词 副部长 逻辑错误 这一代 克雷斯 主持日常工作 石油部 紧俏物资
原文传递
关于简易逻辑中两个问题的辨析
17
作者 张庆炎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15年第Z3期64-64,共1页
1简易逻辑在高中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安排简述简易逻辑进入高中教材,可谓一波三折。在2000年以前,简易逻辑知识曾在解析几何中出现,内容仅限于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2000年后教材改版,这部分内容的地位空前高涨,简易逻辑出现在高一数学第一章... 1简易逻辑在高中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安排简述简易逻辑进入高中教材,可谓一波三折。在2000年以前,简易逻辑知识曾在解析几何中出现,内容仅限于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2000年后教材改版,这部分内容的地位空前高涨,简易逻辑出现在高一数学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恕笔者妄言,考虑到高一学生的知识储备与认知水平,进入新课程试验后,我们发现简易逻辑后置(文科安排在选修1—1,理科安排在选修2—1),但内容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特称量词与全称量词(文、理均要求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称量词 数学教材 高一学生 高中教材 全等三角形 新课程 否命题 问题学生 命题 相似三角形
原文传递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oice Development and the Quality of EFL Writing: A Study on First-Person Pronouns in the Revision Process 被引量:2
18
作者 WANG Danbin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5年第1期110-127,129,共19页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formative influence of voice on the argumentative writing performance of intermediate students of English. Its aim is to achie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 students' voice develop...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formative influence of voice on the argumentative writing performance of intermediate students of English. Its aim is to achie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 students' voice develops in the revision process in relation to the rubric and the essay scores. The data consist of Chinese sophomores' multi-draft essays. As first-person pronouns are the most visible representation of a writer's voice, this article gives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features and developmental patterns of first-person pronouns (FPPs).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revision-induced changes in FPP can be beneficial to the quality of essay writing but only in a limited number of cases if the students are not formally instructed in voice, which carries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to empower students' self-identity in EFL wri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ICE first-person pronouns REVIS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