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8
1
作者 曹立海 曲家富 +2 位作者 彭义 杜晓健 李绍光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7期490-491,共2页
关键词 移位关节 跟骨骨折 手术方法 并发症
下载PDF
两种不同入路治疗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志华 吴翔 +1 位作者 李国庆 徐晓华 《浙江创伤外科》 2019年第1期39-40,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纵行入路和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探讨哪种入路更具有优势。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骨科收治的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患者102例,治疗医师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分为两组,A组行... 目的研究分析纵行入路和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探讨哪种入路更具有优势。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骨科收治的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患者102例,治疗医师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分为两组,A组行经跗骨窦微创入路解剖接骨板与加压骨栓内固定治疗,B组行经纵行微创入路解剖钢板与加压骨栓内固定治疗。结果末次随访A组术后SandersⅣ型AOFAS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P<0.05);末次随访时CT检查最大移位距离,A、B两组中SandersⅡ型、Ⅲ型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A组SandersⅣ型CT检查下最大移位明显小于B组(P<0.05)。结论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与纵行微创入路在治疗SandersⅡ型和Ⅲ型跟骨骨折整体疗效方向并无明显差异,但是对于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患者,跗骨窦微创入路疗效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 纵行入路 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皮撬拨复位治疗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附17例报道) 被引量:2
3
作者 方汉民 林青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2年第11期1288-1289,共2页
关节内移位跟骨骨折属严重骨折,疗法虽多,疗效不太满意,后遗症多,笔者对1995年10月~1999年5月收治且有随访记录的17例跟骨骨折患者作归纳总结.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经皮撬拨复位 治疗 跟骨骨折 关节内移位 CT扫描
下载PDF
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复位内固定应用于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斌 叶茂 +2 位作者 邹毅 桂鹏 周跃海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8期9-11,15,共4页
目的:分析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复位内固定应用于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92例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进行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 目的:分析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复位内固定应用于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92例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进行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L形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临床手术指标,术前、末次随访VAS、AOFAS评分、Bohler角和Gissane角结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优良率分别为82.61%和78.26%,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8.21±6.43)min、(15.40±2.31)d,较对照组患者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62.44±10.30)mL,较对照组患者减少(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2%,较对照组患者降低(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VAS、AOFAS评分、Bohler角和Gissane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下降、AOFAS评分、Bohler角和Gissane角均上升(P<0.05);但末次随访两组患者之间的VAS、AOFAS评分、Bohler角和Gissane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L形入路复位内固定术相比,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疗效相当,功能恢复和影像学效果均较满意,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 传统L形入路 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跗骨窦微创小切口治疗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兴 冯华明 +1 位作者 黄笃 邹三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14期120-122,共3页
目的研究L形入路和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运用于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纳入的96例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成两组各48例,A组采取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B组采取L... 目的研究L形入路和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运用于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纳入的96例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成两组各48例,A组采取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B组采取L形入路,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 A组优良率87.50%高于B组75.00%(P<0.05)。治疗前两组的Bohler角、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A组各项指标高于B组(P <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4.17%低于B组14.58%(P <0.05)。结论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运用于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中效果显著,有效改善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微创小切口入路 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 L形入路 足踝评分 克氏针 切开复位内固定跟骨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的效果观察
6
作者 杨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11期205-207,共3页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7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单侧跟骨骨折,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手...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7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单侧跟骨骨折,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手法复位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均明显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术后两组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均上升,且研究组上升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 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 保守手法复位治疗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盘移位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鑫 陈志晔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45-449,共5页
颞下颌关节盘移位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中十分常见的一个亚类,关节盘移位失去了原有正常的关节盘-髁突关系,干扰下颌运动时髁突滑动,造成一系列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为关节盘移位的诊断及治疗评估提供... 颞下颌关节盘移位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中十分常见的一个亚类,关节盘移位失去了原有正常的关节盘-髁突关系,干扰下颌运动时髁突滑动,造成一系列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为关节盘移位的诊断及治疗评估提供重要信息,常见检查包括CT、磁共振成像及超声成像等。本文对颞下颌关节盘移位的成像特征及影像学应用进展进行系统性陈述,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对其诊断的作用,为其诊断与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移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 磁共振成像 CT 超声
下载PDF
经跗骨窦入路与伸展侧入路治疗移位性关节内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8
作者 袁静 陈智凯 孟国兴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7期1315-1317,共3页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入路与伸展侧入路治疗移位性关节内跟骨骨折(DIACF)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DIACF患者66例。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采取伸展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33例,采取经跗骨窦入路治疗...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入路与伸展侧入路治疗移位性关节内跟骨骨折(DIACF)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DIACF患者66例。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采取伸展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33例,采取经跗骨窦入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结局、跟骨解剖参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美国骨科协会足踝分会(AOFAS)评分(87.18±11.40)分、足部功能指数(FFI)评分(38.18±12.40)分、12项健康评估简表(SF-12)中生理状态(SF-12/PCS)评分(62.54±6.04)分均高于对照组[(74.38±14.75)分、(22.38±6.75)分、(60.45±6.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issanne角、跟骨长度、高度和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06%)低于对照组(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伸展侧向入路,经跗骨窦入路手术治疗可能更有助于DIACF的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并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同时两者可以达到相近的解剖复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跗骨窦入路 伸展侧入路 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体外电磁式冲击波和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
9
作者 雷安文 周嵩琳 +2 位作者 王之恒 林家婷 郭平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87-92,共6页
目的:比较体外电磁式冲击波和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诊治的51例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 目的:比较体外电磁式冲击波和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1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诊治的51例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体外电磁式冲击波治疗组28例和再定位咬合板组23例,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张口度、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I值(dysfunction index,DI)和生活质量SF-36评分(short form 36 questionnaire,SF-36)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张口度、DI值以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体外电磁式冲击波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再定位咬合板治疗组(P<0.05);再定位咬合板治疗组DI值低于体外电磁式冲击波治疗组(P<0.05);两组在张口度和生活质量SF-36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关节疼痛方面,体外电磁式冲击波治疗效果好;在颞下颌关节临床障碍方面,再定位咬合板治疗效果好,两种方法在治疗张口度和生活质量SF-36评分上无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 体外电磁式冲击波 再定位咬合板
下载PDF
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疗效和形态学评价
10
作者 张锦 袁建桥 +4 位作者 崔梦琦 赵芳源 吴刚 王星星 张月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7,共6页
目的:观察再定位咬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颞下颌关节的形态学改变。方法:选取21例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共36侧关节盘发生移位,戴用再定位咬合板治疗(6.8±1.4)个月,评价治疗1周和治疗结束时的... 目的:观察再定位咬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颞下颌关节的形态学改变。方法:选取21例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共36侧关节盘发生移位,戴用再定位咬合板治疗(6.8±1.4)个月,评价治疗1周和治疗结束时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拍摄MRI,治疗前、治疗1周和治疗结束时拍摄CBCT,用于评估颞下颌关节盘形态、位置和关节间隙的改变。结果:治疗1周和治疗结束时关节弹响(有效率分别为80.95%和90.48%)和疼痛(有效率均为88.89%)均改善。治疗后部分关节盘恢复正常形态(双凹型占66.67%),部分(72.22%)关节盘完全复位;盘-髁距离减小(1.87±2.05)mm、盘-髁角度减小(17.75±11.57)°(P<0.05)。治疗1周和治疗结束时关节前间隙较治疗前均减小,上、后间隙均增大(P<0.05);治疗结束时关节前间隙较治疗1周增大,后间隙减小(P<0.05),关节上间隙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关节盘形态和位置,进而协调颞下颌关节盘-髁位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 再定位咬合板 形态学评价
下载PDF
手法复位联合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疼痛与最大张口度的Meta分析
11
作者 郝紫微 张洁 +2 位作者 蒋昕钰 李莎 吴毅英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手法复位联合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疼痛与最大张口度疗效是否优于仅进行手法或仅进行咬合板治疗。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维普(VIP)、中国知网(CNKI)、...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手法复位联合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疼痛与最大张口度疗效是否优于仅进行手法或仅进行咬合板治疗。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维普(VIP)、中国知网(CNKI)、万方中手法复位联合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文献,并参考Cochrane手册评估文献质量,运用RevMan5.4软件分析结局指标。结果:本研究纳入6个RCTs,患者共计39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观察组进行手法复位联合咬合板治疗,在降低疼痛评分[SMD=-0.34,95%CI(-0.54,-0.13),P=0.001]与改善最大张口度[SMD=0.51,95%CI(0.31,0.71),P<0.00001]方面疗效均比对照组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咬合板治疗改善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疼痛和最大张口度疗效优于单独使用手法复位或单独佩戴咬合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 手法复位 咬合板 疼痛 最大张口度 META分析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的危险因素研究
12
作者 马文灿 施晓青 穆中杰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1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危险因素及与CT影像学特征的关系,旨在为术前手术方案优化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本院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共80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危险因素及与CT影像学特征的关系,旨在为术前手术方案优化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本院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共80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分为移位组(19例)和未移位组(61例),比较移位组和未移位组临床特征及CT影像学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独立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CT影像学特征指标与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间相关性。结果移位组术前总移位距离显著大于未移位组(P<0.05);移位组骨块横向宽度、骨块横纵比及背侧关节内骨块体积显著小于未移位组(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总移位距离、骨块横向宽度、骨块横纵比及背侧关节内骨块体积均是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独立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总移位距离与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呈正相关(P<0.05);骨块横向宽度、骨块横纵比及背侧关节内骨块体积均与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呈负相关(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与多种CT影像学特征指标有关;同时随术前总移位距离增加、骨块横向宽度、骨块横纵比及背侧关节内骨块体积缩小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风险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内固定手术 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 危险因素 CT
下载PDF
关节腔冲洗结合手法复位配合运动对急性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疗效探讨
13
作者 杨伟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0期190-193,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采用关节腔冲洗结合手法复位配合运动干预的疗效优势。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平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急性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其中对照... 目的研究急性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采用关节腔冲洗结合手法复位配合运动干预的疗效优势。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平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急性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其中对照组纳入20例患者,施行手法复位配合运动治疗;研究组同样纳入20例患者,行关节腔冲洗结合手法复位配合运动治疗。对比组间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及最大张口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6、12个月,研究组疼痛情况及最大张口度分别为(3.93±0.66)分、(3.87±0.63)分、(3.51±0.08)分、(37.25±2.54)mm、(38.16±2.51)mm、(39.47±3.66)mm,显著优于对照组(4.98±0.82)分、(4.68±0.32)分、(4.35±0.27)分、(33.58±3.31)mm、(34.22±3.18)mm、(35.19±3.0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61、5.126、13.340、3.482、2.117、3.482,P均<0.05)。结论对于急性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的关节腔冲洗结合手法复位配合运动治疗,有助于减轻疼痛和促进关节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腔冲洗 手法复位 运动 急性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下载PDF
32通道头颈联合相控阵线圈在颞颌关节盘移位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荆彦平 郭振安 +5 位作者 孙留严 吴连强 王熹 荆怡玟 吴德宏 贠东星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8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32通道头颈联合相控阵线圈在颞颌关节盘移位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使用32通道头颈联合相控阵线圈检查的颞颌关节MRI,熟悉颞颌关节MRI的扫描方法,分析颞颌关节盘移位的MRI特征。结果48例颞颌关节MRI检查中,分别行双侧... 目的探讨32通道头颈联合相控阵线圈在颞颌关节盘移位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使用32通道头颈联合相控阵线圈检查的颞颌关节MRI,熟悉颞颌关节MRI的扫描方法,分析颞颌关节盘移位的MRI特征。结果48例颞颌关节MRI检查中,分别行双侧颞颌关节闭口斜矢状T1、压脂T2,冠状压脂T2以及双侧颞颌关节张口斜矢状T1、压脂T2,冠状压脂T2扫描。48例有35例阳性(72.9%),阴性13例(27.1%);35例中,单侧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8例(22.9%),不可复性前移位9例(25.7%),一侧可复性、一侧不可复性前移位7例(20.0%),双侧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5例(14.3%),不可复性前移位6例(17.1%);其中合并一侧关节盘内侧移位3例(8.6%)。结论32通道头颈联合相控阵线圈在颞颌关节MRI检查中,能发挥良好作用,对颞颌关节盘移位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可以代替颞颌关节专用线圈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颌关节 关节移位 32通道头颈联合相控阵线圈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MRI临床应用进展
15
作者 魏丽丽 李波 程勇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1-15,共5页
随着颞下颌关节影像检查手段的发展,磁共振成像逐渐成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首选检查方法,由于其无电离辐射暴露风险且为非侵入性检查,可清晰显示关节盘、关节腔积液、髁突水肿、咀嚼肌、双板区及滑膜病变,在临床有较大应用价值。本文从... 随着颞下颌关节影像检查手段的发展,磁共振成像逐渐成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首选检查方法,由于其无电离辐射暴露风险且为非侵入性检查,可清晰显示关节盘、关节腔积液、髁突水肿、咀嚼肌、双板区及滑膜病变,在临床有较大应用价值。本文从关节盘位置及形态改变、关节腔积液、髁突水肿和翼外肌的磁共振成像表现及其相关性研究现状进行探讨,以期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影像诊断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磁共振成像 关节移位 关节腔积液
下载PDF
2种方法治疗急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冰洁 王琛 +4 位作者 张静露 周薇娜 周燕丽 陈一楠 赵晶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334-337,364,共5页
目的 比较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联合再定位牙合垫与手法复位联合再定位牙合垫这2种方法治疗急性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ADDWOR)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8例急性ADDWOR患者,分为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联合再定位牙合垫组和手法复位联合... 目的 比较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联合再定位牙合垫与手法复位联合再定位牙合垫这2种方法治疗急性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ADDWOR)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8例急性ADDWOR患者,分为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联合再定位牙合垫组和手法复位联合再定位牙合垫组,各54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即刻、1周后、1个月后、 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指数评估(VAS)、下颌运动范围(包括最大主动张口度、最大前伸及侧方运动范围)进行评估,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方法在治疗即刻、1周后、1个月后、3个月后VAS评分及下颌运动范围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注射联合牙合垫组最大主动开口度、最大前伸及侧方运动范围大于手法联合牙合垫组(P<0.05)。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治疗方法都可以改善急性ADDWOR患者的下颌运动功能,缓解疼痛,关节腔注射联合再定位牙合垫在改善下颌运动度方面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关节腔注射 手法复位 牙合垫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的列线图模型 被引量:2
17
作者 潘汝南 唐承杰 +3 位作者 贾军锋 李峰 刘晶晶 蒋柒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8期720-725,共6页
目的探究桡骨远端骨折(DRF)内固定后出现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模型的构建。方法选取我院老年骨科收治的225例DR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训练集(158例)和验证集(67例),训练集根据患者术后1年内背侧关节内骨块的移动距... 目的探究桡骨远端骨折(DRF)内固定后出现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模型的构建。方法选取我院老年骨科收治的225例DR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训练集(158例)和验证集(67例),训练集根据患者术后1年内背侧关节内骨块的移动距离分为移位组(41例)和未移位组(117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曲线评价模型效能。结果移位组骨折AO分型构成比、骨质疏松患者比例、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3个月和12个月VAS评分及DASH评分高/长于未移位组,而术后使用外固定患者比例、术后3个月握力低于未移位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折AO分型为C3型、合并骨质疏松、术后12个月VAS评分≥2分、术后3个月DASH评分≥18分是独立危险因素。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列线图模型RO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5(95%CI:0.786~0.915,P<0.01)和0.851(95%CI:0.641~0.903,P<0.01),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AO分型为C3型、合并骨质疏松、术后12个月VAS评分≥2分、术后3个月DASH评分≥18分是导致DRF患者内固定后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的危险因素,以此构建的列线图区分度较好,准确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掌侧 背侧 内固定 背侧关节内骨块移位
下载PDF
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18
作者 夏滴 何美娟 +1 位作者 俞蕾蕾 郑吉驷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10期739-744,共6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睡眠质量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采用便利抽样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 目的探讨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睡眠质量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采用便利抽样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ental health inventroy of middle-school students,MMHI-60)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口腔外科门诊就诊的120例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探讨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中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PSQI得分为(7.77±4.63)分;不同学业压力、夜磨牙的患者其睡眠质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SQI得分与疼痛得分呈正相关(r=0.45,P<0.001),疼痛影响睡眠质量;与MMHI-60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0.74,P<0.001),心理健康者睡眠质量较好;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业压力(OR=2.511,95%CI=1.307~4.828)、夜磨牙(OR=3.694,95%CI=1.394~9.791)、疼痛得分(OR=2.104,95%CI=1.095~4.041)、心理得分(OR=1.039,95%CI=1.021~1.058)为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青少年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睡眠质量普遍较低,学业压力、夜磨牙、疼痛和心理健康状况是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关节盘前移位 青少年 睡眠质量 影响因素 夜磨牙 疼痛 心理健康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上腔与下腔注射透明质酸联合稳定性颌垫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效果对比
19
作者 王玥 亚尔肯·阿吉 +1 位作者 张晓莉 龚忠诚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3期76-79,共4页
目的:对比颞下颌关节上腔与下腔注射透明质酸(HA)联合稳定性颌垫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颞下颌关节疾病专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选择72例诊断为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 目的:对比颞下颌关节上腔与下腔注射透明质酸(HA)联合稳定性颌垫治疗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颞下颌关节疾病专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选择72例诊断为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试验组(36例)。在应用稳定性颌垫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颞下颌关节上腔注射HA治疗,试验组给予颞下颌关节下腔注射HA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最大开口度和VAS疼痛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最大开口度变化的差值为7.19 mm,对照组治疗前后最大开口度变化的差值为4.97 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83,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变化的差值为2.53分,对照组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变化的差值为1.4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99,P<0.05)。结论:对于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在应用稳定性颌垫进行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颞下颌关节上腔与下腔注射HA治疗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关节下腔注射HA的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透明质酸 关节
下载PDF
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后髁突位置及上气道变化
20
作者 崔梦琦 张宜爽 +3 位作者 袁建桥 张锦 赵芳源 张月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9-773,共5页
目的:探究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后髁突位置及上气道变化。方法:纳入21例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采用再定位咬合板治疗6~8个月。治疗前后均拍摄颅颌面锥形束CT,应用三维测量软件进行图像重建及分析,评价... 目的:探究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后髁突位置及上气道变化。方法:纳入21例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采用再定位咬合板治疗6~8个月。治疗前后均拍摄颅颌面锥形束CT,应用三维测量软件进行图像重建及分析,评价治疗后患者关节间隙、髁突位置及上气道变化。结果: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后,关节前间隙减少,上间隙、后间隙增大(P<0.05);治疗前双侧髁突有85.7%居于后位、14.3%居于中位,治疗后双侧髁突78.6%居于前位、21.4%居于中位。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后,上气道总体积、腭咽体积、腭咽最小截面积、腭咽高度、舌咽高度、腭咽矢径、舌咽矢径、腭咽冠径增大,腭咽及舌咽截面矢冠比增大(P<0.05)。结论: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可调整患者髁突位置,缓解颞下颌关节相关症状,同时改善上气道结构及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定位咬合板 下颌后退 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 上气道 锥形束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