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可移动单元的智能反射面辅助近场定位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斌亮 赵明敏 +2 位作者 雷鸣 刘安 李旻 《移动通信》 2024年第4期41-46,53,共7页
RIS在提高感知系统可靠性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可移动天线技术可以利用天线的局部运动,动态地改变发射机和/或接收机处的天线位置,以优化信道条件,提高通信性能。因此,将可移动天线技术引入RIS,通过充分利用无线信道在有限区... RIS在提高感知系统可靠性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可移动天线技术可以利用天线的局部运动,动态地改变发射机和/或接收机处的天线位置,以优化信道条件,提高通信性能。因此,将可移动天线技术引入RIS,通过充分利用无线信道在有限区域的空间变化,进一步实现智能可控的无线信道传播环境。基于此,研究了一种基于可移动单元的智能反射面辅助近场定位技术。首先,提出了基于近场模型的最大似然定位算法,并推演出衡量定位性能的CRLB。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投影梯度下降的交替优化算法,实现智能反射单元动态位置和波束赋形的联合优化,以获得RIS用于定位的优化结构和相位配置。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固定单元的RIS相比,通过灵活调整RIS反射单元的拓扑结构,获得更好的信道条件,能够显著降低用户位置估计的CRLB,提高系统的定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单元的智能反射面 近场定位 克拉美罗下界 投影梯度下降 波束赋形
下载PDF
饱和多孔介质动力响应移动单元法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宝 苏谦 +1 位作者 李婷 桂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071-2079,共9页
移动单元法在处理移动荷载下结构动力行为分析方面具有求解高效的优势,但目前针对饱和多孔介质动力响应的移动单元法的研究成果甚少。根据饱和多孔介质u-p格式动力控制方程,利用移动坐标系建立了饱和多孔介质瞬态及稳态动力控制方程的... 移动单元法在处理移动荷载下结构动力行为分析方面具有求解高效的优势,但目前针对饱和多孔介质动力响应的移动单元法的研究成果甚少。根据饱和多孔介质u-p格式动力控制方程,利用移动坐标系建立了饱和多孔介质瞬态及稳态动力控制方程的移动单元列式,通过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将计算结果与已有文献结果对比验证了算法的正确和有效性。基于移动单元法建立了移动荷载下饱和沥青路面-弹性基层系统计算模型,分析了移动荷载下该模型的瞬态动力响应规律,并与其稳态动力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其水动力特性较稳态响应呈现出明显的瞬态效应。基于稳态动力响应结果分析了荷载速度、排水边界、渗透系数对饱和沥青路面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算例研究结果可以为分析水动力作用下沥青路面水稳定性功能损伤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多孔介质 移动单元 u-p方程 瞬态动力响应 稳态动力响应
下载PDF
基于单片机的GPS/GSM车辆监控系统的移动单元 被引量:7
3
作者 罗维平 向阳 吴雨川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4,共4页
介绍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GPS/GSM车辆监控系统移动单元的方案选择、系统构成和工作原理,对监控系统移动单元的硬件组成和软件设计提出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法。并解决系统抗干扰问题。
关键词 移动单元 车辆监控 单片机 GSM GPS
下载PDF
基于Voronoi图的移动单元节点调度算法 被引量:2
4
作者 于瑞云 王兴伟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93,96,共4页
在稀疏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移动单元节点常被用于数据采集和转发。基于Voronoi图设计一条尽可能短的移动单元节点数据采集路径。在该路径中,移动单元节点被调度去访问一个Voronoi节点子集,在给定通信半径内,该节点子集能覆盖所有传感器节... 在稀疏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移动单元节点常被用于数据采集和转发。基于Voronoi图设计一条尽可能短的移动单元节点数据采集路径。在该路径中,移动单元节点被调度去访问一个Voronoi节点子集,在给定通信半径内,该节点子集能覆盖所有传感器节点。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连接Voronoi节点子集而形成的优化路径能有效缩短移动单元节点的行进路径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无线传感器网络 VORONOI图 移动单元节点 数据采集
下载PDF
移动单元法在车辆-无砟轨道-路基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健 雷晓燕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1年第6期12-16,120,共6页
将移动单元法理论推广到无砟轨道的动力学研究当中,建立了新的列车-无砟轨道-路基耦合系统模型。模型离散为轨道单元和车辆单元,下部离散了的轨道单元模型采用移动单元法理论求出其单元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和刚度矩阵,上部车辆单元离散为... 将移动单元法理论推广到无砟轨道的动力学研究当中,建立了新的列车-无砟轨道-路基耦合系统模型。模型离散为轨道单元和车辆单元,下部离散了的轨道单元模型采用移动单元法理论求出其单元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和刚度矩阵,上部车辆单元离散为一节整车模型,利用有限元和Lagrange方程计算出车辆单元的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和刚度矩阵。该计算模型有程序编制简单,计算速度快,消除边界影响等优点,给出了整车通过完全平顺和考虑轨道不平顺两种情况的动力响应的两个算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单元 有限元法 车辆单元 轨道单元 振动特性
下载PDF
基于GSM短消息的GPS车辆监控移动单元设计 被引量:22
6
作者 彭宁昆 卢钢 卢益民 《电子工程师》 2002年第2期29-31,共3页
分析了采用 GSM短消息传送车辆定位数据的优点 ,研究了如何应用Siemens M2 0 GSM模块和 Rockwell的 Jupiter GPS
关键词 短消息 GSM网 全球定位系统 移动通信 车辆监控移动单元
下载PDF
基于移动单元法的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特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雷拓 郑毅飞 +2 位作者 闫玉康 余仁君 石夏明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8-93,104,共7页
轨道不平顺不仅是引起列车和轨道振动的主要激扰,也是影响列车安全平稳运行的重要因素。为分析中国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谱的特性及其对列车运行的影响,采用移动单元法建立考虑离散支撑的无砟轨道-车辆耦合模型,将逆傅里叶变换得到的中国... 轨道不平顺不仅是引起列车和轨道振动的主要激扰,也是影响列车安全平稳运行的重要因素。为分析中国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谱的特性及其对列车运行的影响,采用移动单元法建立考虑离散支撑的无砟轨道-车辆耦合模型,将逆傅里叶变换得到的中国轨道不平顺谱时域样本作为轮轨激励输入,通过编程数值计算分别研究列车速度、不平顺幅值和波长对轨道-列车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基于移动单元法建立的无砟轨道-车辆耦合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模拟结果吻合良好,移动单元模型准确可靠;轨道高低不平顺的幅值和波长特性均对系统的竖向动力响应有着显著影响,随着幅值增大和较短波长成分增加,轨道位移和轮轨接触力明显增大,其中2 m左右的不平顺波会对轮轨动力特性产生显著影响;此外,较高的车速会加剧系统的竖向动力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轨道不平顺 无砟轨道-车辆耦合模型 移动单元 离散支撑
下载PDF
基于GPS/GSM车辆监控系统移动单元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文清 陈志武 王红蕊 《交通科技》 2005年第2期88-90,共3页
介绍基于GPS/GSM的车辆监控系统结构和车载终端工作原理,着重探讨车载单元研制中的关键技术,并给出车载单元的软硬件设计和实现方案。
关键词 GPS/GSM车辆监控系统 移动单元 车载移动终端 数据通信
下载PDF
简谐移动荷载下单相弹性地基三维动力半解析移动单元分析
9
作者 曹彩芹 黄义 孔旭光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3-529,626,共7页
由于路面不平整,车辆会以一定的频率和振幅在路面上运动,研究简谐移动荷载作用下单相弹性地基的动态响应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将移动单元法引入到单相弹性介质的半解析方法中,构造了随荷载以相同速度运动的移动层单元。基于移动坐标下... 由于路面不平整,车辆会以一定的频率和振幅在路面上运动,研究简谐移动荷载作用下单相弹性地基的动态响应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将移动单元法引入到单相弹性介质的半解析方法中,构造了随荷载以相同速度运动的移动层单元。基于移动坐标下单相弹性介质的动力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应用加权残数法建立了简谐移动荷载下单相弹性介质的三维动态响应半解析方程;将固定坐标下的动力问题转化为移动坐标下的拟静力问题,数值分析了简谐移动荷载作用下单相弹性地基的动态响应及其参数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简谐移动荷载作用下,当无阻尼或小阻尼时,位移幅值随着速度变化不是单调递增或递减。当速度在瑞利波波速附近时,会出现各位移幅值的极大值(或第一极大值);当阻尼较大时,位移随着速度增加变化缓慢。这说明阻尼和频率的共同作用会有效地抑制位移幅值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供半解析移动单元法是研究简谐移动荷载下介质动态响应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单元 简谐移动荷载 动态响应 半解析法 单相弹性地基
下载PDF
基于二次移动单元的边界点法解弹性力学问题
10
作者 马杭 周鹃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1-585,共5页
边界点法是一种结合基本解法和边界元法二者优点的新的边界型无网格数值方法.将边界点法推广到弹性力学问题的数值求解中,在边界点法原有的常数移动单元基础上,引入了二次移动单元,解决了后处理过程中由于近奇异性而产生的边界附近应力... 边界点法是一种结合基本解法和边界元法二者优点的新的边界型无网格数值方法.将边界点法推广到弹性力学问题的数值求解中,在边界点法原有的常数移动单元基础上,引入了二次移动单元,解决了后处理过程中由于近奇异性而产生的边界附近应力的计算精度问题以及薄壁构件的分析问题.用改进的边界点法对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的典型算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数值解与精确解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点法 二次移动单元 基本解 单点计算 弹性力学
下载PDF
监控定位系统中移动单元的实现
11
作者 刘焕平 郭增欣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21-23,57,共4页
移动监控定位系统在车辆调度、航海导向、公安巡防、银行运钞车监控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介绍了移动监控定位系统的应用,解释了基于GPS/GSM的移动监控定位系统的结构,并给出了移动监控定位系统中移动单元的硬件电路和软件设计构思.
关键词 移动监控定位系统 GPS GSM 移动单元
下载PDF
支持云制造的数控系统无线移动单元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力超 韩江 夏链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4-108,共5页
提出一种基于云制造服务模式的数控系统无线移动单元,该系统可使用智能移动设备远程访问与操作现场数控系统,并能够将机床运行状态信息及故障信息发送至云端远程监控平台服务器。远程监控平台可将历史数据存储起来,供异地故障诊断专家分... 提出一种基于云制造服务模式的数控系统无线移动单元,该系统可使用智能移动设备远程访问与操作现场数控系统,并能够将机床运行状态信息及故障信息发送至云端远程监控平台服务器。远程监控平台可将历史数据存储起来,供异地故障诊断专家分析,同时专家还能够通过网络摄像头以及各种传感器实时观测到机床运行状态,并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对故障机床进行联合诊断。系统内每个的制造设备都将以"社交机器"的方式在云制造服务平台上注册基本信息、技术指标、历史加工案例等,其制造能力将作为一种"资源"在平台上共享,其他企业或个人通过查找与咨询来租赁与自己加工要求相匹配的制造能力,以实现制造资源与服务的开放式协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系统 无线移动单元 远程监控 云制造服务
下载PDF
水下巡检蛇形机器人移动单元结构设计及计算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宁 隋秀梅 +1 位作者 高玉侠 刘志毅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35-39,共5页
随着经济蓬勃发展,水生农作物市场的需求量不断增长,水域水质检测行业显得日益重要,但人工水质水域检测效率低下,为此设计一套可以搭载检测传感器的水质检测蛇形机器人,以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减轻人工劳动力度。为适应水下环境... 随着经济蓬勃发展,水生农作物市场的需求量不断增长,水域水质检测行业显得日益重要,但人工水质水域检测效率低下,为此设计一套可以搭载检测传感器的水质检测蛇形机器人,以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减轻人工劳动力度。为适应水下环境,该机器人具备小巧、灵活、机动性能好、转弯灵活、对复杂水域适应能力强、可检测不同深度水质的特点,在此针对机器人的移动单元结构设计及强度校核等问题进行分析,可为以后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一种验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形机器人 水域水质蛇形机器人 移动单元机构 强度校核
下载PDF
可移动单元技术在柔性桌式包边方法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雷 曲跃峰 +1 位作者 陈天才 韦侯念 《汽车工艺与材料》 2021年第2期31-37,共7页
传统桌式包边方法中一台包边机只能生产一种门,不存在柔性功能,考虑当下柔性制造需求,并结合可移动单元技术,提出了多种可灵活应对不同工艺需求的柔性桌式包边方法,并在占地、成本、节拍方面进行了对比。同时根据某公司现场情况对柔性... 传统桌式包边方法中一台包边机只能生产一种门,不存在柔性功能,考虑当下柔性制造需求,并结合可移动单元技术,提出了多种可灵活应对不同工艺需求的柔性桌式包边方法,并在占地、成本、节拍方面进行了对比。同时根据某公司现场情况对柔性桌式包边方法进行了应用和验证,得出适合公司实际需求的包边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单元 柔性制造 桌式包边机
下载PDF
移动单元的天线增益精确测量法
15
作者 史洋 《通信与电子测试》 2001年第3期16-17,21,共3页
关键词 移动电话 移动单元 天线增益
下载PDF
太钢脱硫脱硝吸附塔移动单元异地平台组对施工工法
16
作者 段国刚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2年第17期146-148,共3页
异地平台组对施工技术将部分高空作业变为地面作业,降低了施工作业的风险,并且在现场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提前开始作业,缩短了施工周期。该技术适用于除尘、环保类设备的施工。
关键词 吸附塔移动单元 异地平台组对 施工工法
下载PDF
移动卒中单元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7
作者 江松华 王英 +2 位作者 刘丽娜 郭修凯 于淼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177-181,共5页
目的探讨移动卒中单元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9月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9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55例),应用移动卒中单... 目的探讨移动卒中单元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9月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9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55例),应用移动卒中单元进行静脉溶栓的患者为观察组,使用传统溶栓模式进行静脉溶栓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静脉溶栓流程中各时间节点:入院/上车至静脉溶栓时间、发病至CT检查完成时间、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呼叫120至静脉溶栓时间,两组患者静脉溶栓后7、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溶栓后90 d神经功能转归良好(mRS评分0~2分)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上车至静脉溶栓时间、发病至CT检查时间、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和呼叫120至静脉溶栓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静脉溶栓后7、14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静脉溶栓后14 d的NIHSS评分与溶栓后7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静脉溶栓后14 d的NIHSS评分低于本组溶栓后7 d,低于对照组溶栓后1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溶栓后90 d的mRs评分均低于本组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静脉溶栓后90 d的mRs评分、功能转归良好率(mRs评分0~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移动卒中单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救治,可以明显缩短入院/上车至静脉溶栓时间、发病至CT检查时间、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以及呼叫至静脉溶栓时间,提高救治率,改善患者症状,但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救治效果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移动卒中单元 静脉溶栓 护理流程 治疗效果
下载PDF
移动卒中单元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前急救中的应用现状
18
作者 兰锶鍚 何梅 +2 位作者 汪先花 唐继鸿 贺娟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407-410,共4页
目的对移动卒中单元的发展及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前急救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完善我国急救体系、促进医疗模式的转变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移动卒中单元的发展历史、在急性缺血脑卒中院前急救的应用现... 目的对移动卒中单元的发展及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前急救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完善我国急救体系、促进医疗模式的转变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移动卒中单元的发展历史、在急性缺血脑卒中院前急救的应用现状及应用发展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移动卒中单元可缩短患者静脉溶栓时间、降低院前延误、提升院前急救质量。结论移动卒中单元对缺血性脑卒中院前急救有重大意义,但其应用与发展仍有不足,未来可开展进一步研究,以完善移动卒中单元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卒中单元 院前急救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急救体系 静脉溶栓 院前延误 分析和总结 现状及应用
下载PDF
考虑路基剪切效应的高速铁路有砟轨道-车辆系统移动元分析
19
作者 雷拓 魏鎏勇 +2 位作者 凡尊军 徐龙祥 晋婷婷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3-62,共10页
为在现有三层离散支撑梁有砟轨道模型中考虑路基土体间的剪切效应,在Pasternak双参数地基模型基础上对剪切层进行离散处理,采用移动单元法建立了考虑路基土体剪切效应的有砟轨道-车辆耦合动力学模型,将移动单元法与MATLAB相结合,编制计... 为在现有三层离散支撑梁有砟轨道模型中考虑路基土体间的剪切效应,在Pasternak双参数地基模型基础上对剪切层进行离散处理,采用移动单元法建立了考虑路基土体剪切效应的有砟轨道-车辆耦合动力学模型,将移动单元法与MATLAB相结合,编制计算程序,通过MATLAB数值计算,研究路基剪切效应对车-轨耦合系统的影响,以及轨道不平顺和轨枕空吊对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考虑路基剪切效应时,钢轨、轨枕、道砟的位移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并且抑制情况从钢轨到道砟相差逐渐增大,三者的加速度响应也均有较为明显的下降,其对加速度响应的抑制效果从道砟到轨枕依次减小,但钢轨的加速度减幅大于道砟,对轮轨接触力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明显,减幅仅为0.85%;不平顺幅值和波长特性对系统的动力响应会产生显著影响,随着幅值增大和短波成分增加,系统动力响应加剧,其中2 m左右短波不平顺和90%百分位数谱对轮轨动力特性影响显著;列车经过空吊区域时,空吊及周围区域轨道结构动力响应会发生突变,导致系统动力响应超过限值。建立的基于移动单元法的有砟轨道-车辆耦合模型及相关分析可为高速铁路的振动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有砟轨道 移动单元 路基剪切 轨道不平顺 轨枕空吊
下载PDF
我国首次应用移动卒中单元行院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一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朱良付 李天晓 +5 位作者 燕重远 王丽娜 郭潆 秦历杰 万震 顾建钦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16-318,共3页
患者男,79岁,因"左侧肢体无力2.5 h"于2017年8月1日17时入住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二病区。8月1日14时06分,患者因左侧肢体无力30 min呼叫郑州市紧急救援中心,14时26分移动卒中单元(mobile stroke unit,MSU,北京建优成业汽车销售有... 患者男,79岁,因"左侧肢体无力2.5 h"于2017年8月1日17时入住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二病区。8月1日14时06分,患者因左侧肢体无力30 min呼叫郑州市紧急救援中心,14时26分移动卒中单元(mobile stroke unit,MSU,北京建优成业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救护人员接到郑州市紧急救援指挥中心调度科呼叫电话,14时30分出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血栓溶解疗法 移动卒中单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