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移动媒介视阈下的传播学研究新范式
1
作者 施州 《东南传播》 2024年第8期5-8,共4页
智能移动媒介已深刻改变人们传播方式,为移动媒介与传播研究带来新机遇,各学科对该领域的探索有助于启发传播学者形成新的范式,主要形成“机器灵魂、技术语境、大众-自我传播、后现代性的劳动力和资本运作”四种研究范式,分别对应“人... 智能移动媒介已深刻改变人们传播方式,为移动媒介与传播研究带来新机遇,各学科对该领域的探索有助于启发传播学者形成新的范式,主要形成“机器灵魂、技术语境、大众-自我传播、后现代性的劳动力和资本运作”四种研究范式,分别对应“人机传播、人际传播、自我传播与后现代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传播学研究新范式。传播学者需坚守初心,借鉴其他学科视角,融合微中宏观层面,探索新范式,重新想象传播研究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媒介 移动媒介 移动传播 传播学研究 范式
下载PDF
强制连接:地铁场景中移动媒介使用行为研究——基于媒介情境理论的分析
2
作者 成松波 《视听》 2024年第7期129-133,共5页
移动媒介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人们的媒介使用行为乃至思维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移动性的通行场景成为人们使用移动媒介的重要场所。本研究选择具有典型性的地铁场景作为研究对象,在考察数字移动与物理移动双重影响的基础上,发现个体... 移动媒介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人们的媒介使用行为乃至思维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移动性的通行场景成为人们使用移动媒介的重要场所。本研究选择具有典型性的地铁场景作为研究对象,在考察数字移动与物理移动双重影响的基础上,发现个体使用移动媒介的频率与个体屏蔽外在事物的意愿呈正相关,人在地铁场景中的移动媒介使用行为与在其他场景中的移动媒介使用行为之间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媒介 行为研究 媒介情境论
下载PDF
媒介与设计思维融合:移动媒介编辑设计人才培育研究
3
作者 陈矩弘 付茜茜 《全媒体探索》 2023年第9期97-99,共3页
随着移动媒介的迅速发展,传媒人才的培养重心也相应发生变化。在移动媒介信息传播环境下,各类移动媒介平台对传媒人才的需求更加凸显编辑设计技能。图文声像等各类信息的编排发布需要媒介与设计思维的融合,因此在传媒人才的编辑设计技... 随着移动媒介的迅速发展,传媒人才的培养重心也相应发生变化。在移动媒介信息传播环境下,各类移动媒介平台对传媒人才的需求更加凸显编辑设计技能。图文声像等各类信息的编排发布需要媒介与设计思维的融合,因此在传媒人才的编辑设计技能培养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文结合实际探究如何实现媒介与设计思维的融合,以期推动传媒人才培养思维的转变,满足当下移动媒介终端传媒人才的现实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媒介 设计思维 编辑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从身体在场到虚拟在场:移动媒介在教学空间中的有问题使用及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汪雅倩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9-168,共10页
随着移动媒介对日常生活的渗透,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媒介正在全方位地进入到各类空间中,引发了关于手机使用与空间适应性问题的讨论。将大学课堂作为研究场景,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语境下手机进入教学空间的行为表现及影响路... 随着移动媒介对日常生活的渗透,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媒介正在全方位地进入到各类空间中,引发了关于手机使用与空间适应性问题的讨论。将大学课堂作为研究场景,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语境下手机进入教学空间的行为表现及影响路径。状态延续、手机依赖、功能捆绑这三种因素激发了大学生愧疚、紧张、满足的使用心理,进而在课堂中呈现出不同的行为模式,最终通过感知中断、无意识连接、强迫式检查这三大路径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心理状态。揭示教学空间中有问题的手机使用(PSU)的同时,亦补充了移动媒介场景适应性研究关于中国语境的讨论,提供了媒介与空间理论在移动社交时代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媒介 教学空间 有问题的手机使用 场景冲突 影响路径
下载PDF
基于社会化视角的农村青少年移动媒介实践研究
5
作者 闫怡斐 尤文静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4-56,共3页
农村青少年是数字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主体和最活跃的力量。以“三重勾连”理论为研究框架,分析农村青少年移动媒介实践与日常生活情境的勾连发现,智能手机作为农村青少年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实现信息技术的物理连接;作为符号文本的消费,实... 农村青少年是数字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主体和最活跃的力量。以“三重勾连”理论为研究框架,分析农村青少年移动媒介实践与日常生活情境的勾连发现,智能手机作为农村青少年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实现信息技术的物理连接;作为符号文本的消费,实现学习、娱乐和社交的内容连接;作为空间场景的构建,实现自我、家庭与社会的关系连接。在多重勾连中青少年完成自我身份认知与社会化建构,进而借助媒介空间资源反哺现实空间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媒介实践 “三重勾连” 社会化 农村青少年
下载PDF
移动媒介时代辽宁城市形象重构与传播策略
6
作者 兴晨 刘雨 《新闻传播》 2023年第16期42-44,共3页
移动媒介作为城市形象传播的新转向,突破了传统媒介对城市形象建构的表征范式,创造性融入城市形象传播。进一步讨论如何讲述辽宁故事,统筹多方话语力量,锻造辽宁文化软实力,使其更易于理解、便于传播,对于辽宁城市形象重塑与传播具有重... 移动媒介作为城市形象传播的新转向,突破了传统媒介对城市形象建构的表征范式,创造性融入城市形象传播。进一步讨论如何讲述辽宁故事,统筹多方话语力量,锻造辽宁文化软实力,使其更易于理解、便于传播,对于辽宁城市形象重塑与传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以梳理辽宁媒介意象的流变为切入口,总结出辽宁城市形象传播的现存问题,并提出策略建议,以期为移动媒介时代下辽宁城市形象的重构及传播提供有效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媒介 辽宁 城市形象
下载PDF
移动媒介与少数民族农村社区研究的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嬿如 石迪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52,共10页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移动媒介与少数民族农村社区的认识,本文对2016年以前的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在研究对象上,移动媒介技术逐渐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普及,其对少数民族群体的影响研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移动媒介与少数民族农村社区的认识,本文对2016年以前的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在研究对象上,移动媒介技术逐渐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普及,其对少数民族群体的影响研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研究方法上,目前学界较为缺乏从研究者和被研究者双方的视角对移动媒介使用与影响的长期细致的质化研究。以此为基础,本文对移动媒介与少数民族农村社区研究的研究方法、理论视野和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农村社区 移动媒介 综述
下载PDF
微粒社会移动媒介共情传播的生成逻辑与实践走向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树锋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3-70,共8页
微粒社会的微粒化演进不仅表现在社会结构的“解析-解体”上,还由此对人进行了身心再造,于是就产生了“微粒人”的移情走向。网络媒介发展到移动端,当下已成为媒介进化的新阶段,移动媒介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结合大数据、人工智... 微粒社会的微粒化演进不仅表现在社会结构的“解析-解体”上,还由此对人进行了身心再造,于是就产生了“微粒人”的移情走向。网络媒介发展到移动端,当下已成为媒介进化的新阶段,移动媒介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呈现出智能体验和随时联动等多种效果。在信息传播领域,因为移动媒介技术和观念的推陈出新,加之社会微粒化的加速,呈现出的共情传播走向也就越来越显著。通过技术逻辑分析,结合微粒社会“解析-解体”的特征,寻求共情传播与技术观念的结合;引入媒介场域的视角,理解移动媒介场域中共情传播呈现的新特点,在不断制衡与共生中寻求共情传播的意义空间;以身体作为一种移动媒介视角,在具身体验中为共情传播创造移动媒介的价值体系,并在对外传播、舆情引导等领域建立起宽泛的实践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传播 微粒社会 移动媒介
下载PDF
“弹指间”的创意产业:移动媒介与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 被引量:2
9
作者 黄佩 张蓁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2年第11期22-26,共5页
创意产业与城市空间紧密相关,它还与城市赋予个人何种创造环境有关。借助移动媒介,个人建立"个性化空间"的能力增强,由此构成的城市空间也变得更加开放、流动,从而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列斐伏尔的空间概念基... 创意产业与城市空间紧密相关,它还与城市赋予个人何种创造环境有关。借助移动媒介,个人建立"个性化空间"的能力增强,由此构成的城市空间也变得更加开放、流动,从而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列斐伏尔的空间概念基础上,梳理城市、空间与媒介的关系,解释个体使用移动媒介对城市空间社会生产的影响以及对创意产业发展的作用,探讨如何利用媒介实现人与城市空间的和谐互动,进而达成对创意产业的一种新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产业 移动媒介 城市空间
下载PDF
移动媒介时代下竖屏短视频广告的传播学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宋洁 《电视技术》 2019年第6期31-33,共3页
随着手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在移动媒介上花费的时间也越来越多。竖屏短视频广告在移动场景下被受众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受到各大广告主的青睐。竖屏短视频广告打破过去视频广告的常规,以一种独特的、特有的形态出现在大众面... 随着手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在移动媒介上花费的时间也越来越多。竖屏短视频广告在移动场景下被受众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受到各大广告主的青睐。竖屏短视频广告打破过去视频广告的常规,以一种独特的、特有的形态出现在大众面前,呈现出很好的发展势头。广告媒介、广告受众、广告内容是影响广告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从传播学角度分析竖屏短视频广告的传播优势,以期将竖屏短视频广告与移动媒介进行深度的探索和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屏 短视频 广告 移动媒介 传播学
下载PDF
移动媒介与少数民族农村社区变迁研究述评——一个全球化的视角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嬿如 石迪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9,共12页
通过对国内外2016年11月以前的移动媒介与少数民族农村社区的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可以发现:在研究对象上,传播学学者对少数民族的移动媒介使用与影响的关注及研究不足;在研究路径上,当前研究还未从本质上考察少数民族群体移动... 通过对国内外2016年11月以前的移动媒介与少数民族农村社区的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可以发现:在研究对象上,传播学学者对少数民族的移动媒介使用与影响的关注及研究不足;在研究路径上,当前研究还未从本质上考察少数民族群体移动媒介的使用和影响与别的群体有何异同,以及是何原因;在研究方法上,目前研究界缺乏从研究者和被研究者双方视角对移动媒介使用与影响的长期的质化研究。以此为基础,建议未来的相关研究从全球化的动态视角,运用多种方法、拓展理论视野、调整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媒介 少数民族农村社区 全球化视角 研究述评
下载PDF
签到即记忆:移动媒介的空间实践与意义生产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于思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41-49,160,共9页
空间与记忆之间的实践和理论关联一直是现代社会中颇受瞩目的命题。移动媒介的出现,使空间与记忆趋于同构,为理解移动性、空间、记忆和媒介之间的理论关联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可能性。文章致力于以移动媒介建构的传播空间为分析对象,考察... 空间与记忆之间的实践和理论关联一直是现代社会中颇受瞩目的命题。移动媒介的出现,使空间与记忆趋于同构,为理解移动性、空间、记忆和媒介之间的理论关联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可能性。文章致力于以移动媒介建构的传播空间为分析对象,考察了其中开展的以签到(check-ins)为代表的数字化记忆实践及其内涵,并以空间性、移动性、记忆实践和记忆动员等概念和理论体系为分析框架,讨论了移动媒介为空间与记忆的关系带来了何种新的理论与实践解释,以此增进对记忆的实践、传播及其空间和边界问题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签到 数字化记忆 移动媒介 日常生活实践 空间的社会生产
下载PDF
基于移动媒介的公共音乐教育改革策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花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8-90,共3页
公共音乐教育是高等院校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公共音乐教学模式相对传统,不利于教育受众的认可度发展,而移动媒介的普及为教育渠道覆盖、教育模式和内容创新提供了条件。由此,本文提出了基于移动媒介的公共音乐教育改革研... 公共音乐教育是高等院校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公共音乐教学模式相对传统,不利于教育受众的认可度发展,而移动媒介的普及为教育渠道覆盖、教育模式和内容创新提供了条件。由此,本文提出了基于移动媒介的公共音乐教育改革研究,探讨了移动媒介应用于教育活动的价值,并提出受众发展、工具创新、教学内容优化等建议,以期为公共音乐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媒介 高等教育 公共音乐教育 移动信息化
下载PDF
移动媒介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空间实践路径优化几点思考 被引量:3
14
作者 邱叶 《高教论坛》 2020年第5期7-10,共4页
思政教育微空间以微空间形态呈现并融合了思政教育各要素,有目的、持续性的思政教育活动维系并支撑其动态过程,表现为政治性、人本性、公共性和交互性等特征。面对移动媒介环境下的机遇和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微空间实践路径优化包括贴近... 思政教育微空间以微空间形态呈现并融合了思政教育各要素,有目的、持续性的思政教育活动维系并支撑其动态过程,表现为政治性、人本性、公共性和交互性等特征。面对移动媒介环境下的机遇和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微空间实践路径优化包括贴近微空间现实,实现思政教育内容体系优化,把握融合新趋势,实现思政教育媒介载体优化,适应自媒体特点,实现思政教育话语传播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微空间 移动媒介 路径优化
下载PDF
移动媒介视听传播影响下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策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俞挺 《声屏世界》 2020年第18期16-18,共3页
移动媒介的兴起为广电媒体的融合性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进一步推动了广电媒体传播渠道与传播内容的多元化。文章从广电媒体融合的视角出发,对移动媒介视听传播进行分析,研究广电媒体依托移动媒介技术做好视听传播、促进融合发展的策略,... 移动媒介的兴起为广电媒体的融合性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进一步推动了广电媒体传播渠道与传播内容的多元化。文章从广电媒体融合的视角出发,对移动媒介视听传播进行分析,研究广电媒体依托移动媒介技术做好视听传播、促进融合发展的策略,探讨当前广电媒体在融合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广电媒体的深度融合与创新转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媒介 广电媒体 视听传播 融合
下载PDF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移动媒介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刘芳 李晓敏 《艺术评鉴》 2022年第19期89-92,共4页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高校人才培养的重心不再局限于大学生学科知识的专业教育,而是进一步加强了对大学生的艺术教育。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全国各大高校相继开设了公共音乐课程,也越来越重视大学生音乐修养的培...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高校人才培养的重心不再局限于大学生学科知识的专业教育,而是进一步加强了对大学生的艺术教育。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全国各大高校相继开设了公共音乐课程,也越来越重视大学生音乐修养的培养。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以往传统的高校音乐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和大学生音乐学习需求。随着移动媒介的普及,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模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同时也为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改革与创新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基于移动媒介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性优势进行分析,并根据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现状,提出了利用移动媒介改革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公共音乐教育的相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媒介 高校 公共音乐教育 改革策略
下载PDF
我国体育赛事移动媒介传播路径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管昌燕 陆亨伯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0-42,51,共4页
体育赛事传播媒介的选择,对赛事的宣传有着重要的作用。论文主要对体育赛事传统传播媒介、移动媒介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引用美国水球数字传播与奥运手机传播的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剖析。由案例引出我国体育赛事移动媒介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体育赛事传播媒介的选择,对赛事的宣传有着重要的作用。论文主要对体育赛事传统传播媒介、移动媒介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引用美国水球数字传播与奥运手机传播的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剖析。由案例引出我国体育赛事移动媒介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移动媒介的优势,探讨我国体育赛事移动媒介传播的途径,并得出结论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赛事 移动媒介 传播路径
下载PDF
移动媒介语境中的受众生态问题 被引量:3
18
作者 盖纳德.高金 任增强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7-251,共5页
移动媒介作为当下文化研究的生成语境,引起了受众理论的积极关注。移动技术的前身存在于先前的传播、文化以及媒介诸形式中。但是,此一"移动化"——若可如此称之的话——如与当下受众相嫁接,即呈现出独特的样式与日益强化的... 移动媒介作为当下文化研究的生成语境,引起了受众理论的积极关注。移动技术的前身存在于先前的传播、文化以及媒介诸形式中。但是,此一"移动化"——若可如此称之的话——如与当下受众相嫁接,即呈现出独特的样式与日益强化的向心性。过去二十余年中,各类便携式手机与无线技术大量出现,以移动装置应用为核心、不同以往的重要参与过程已构建出新型的受众。此不仅对广大手机受众以及移动媒介使用者来说意义颇大,且必将引发对媒介及其受众的全面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媒介 受众 媒介参与
下载PDF
从“表征”到“实践”:移动媒介时代城市形象建构的新范式 被引量:21
19
作者 钟怡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3-140,共8页
在中国当前日益激烈的城市人才抢夺战中,城市形象作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和价值日益凸显。报纸、电视等大众媒介对城市形象的建构以传统的"表征范式"为主导。随着移动媒介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其对城市空间的嵌入,媒介、... 在中国当前日益激烈的城市人才抢夺战中,城市形象作为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和价值日益凸显。报纸、电视等大众媒介对城市形象的建构以传统的"表征范式"为主导。随着移动媒介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其对城市空间的嵌入,媒介、人与城市空间三者之间通过互动不仅建立起了人与城市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在实践中建构了城市形象,从而产生了一种新的城市形象建构的路径——"实践范式"。移动媒介时代的上海人民广场作为研究个案,较好地体现了城市形象建构范式的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城市形象内涵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媒介 城市形象 虚实空间 实践范式
下载PDF
移动媒介如何融入日常生活:传播可供性视角的理论诠释——对安德鲁·理查德·施洛克的研究评介及商榷 被引量:12
20
作者 景义新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2-84,90,共4页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移动媒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首要媒介,然而鲜有将移动媒介与传播模式及其效果相勾连的理论。安德鲁·理查德·施洛克开创了一种分析框架,用以研究移动媒介如何融入日常生活并影响后续传播模式。他...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移动媒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首要媒介,然而鲜有将移动媒介与传播模式及其效果相勾连的理论。安德鲁·理查德·施洛克开创了一种分析框架,用以研究移动媒介如何融入日常生活并影响后续传播模式。他在梳理可供性理论谱系的基础上建构了移动媒介传播可供性框架:便携性、可获取性、可定位性和多媒体性,这为新媒体传播研究开拓了新的理论空间,然而这一分析框架仍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媒介 日常生活 传播可供性 计算机中介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