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智能手机移动调查的校园活动空间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寿佳 甄峰 +1 位作者 曹阳 秦萧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5-108,共4页
城市空间规划与研究注重人的移动活动和需求,而通过智能手机能够快速、低成本地获得个体的时空间和活动信息,这对于探索基于人的时空活动的空间规划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的校园学生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引入智能手机... 城市空间规划与研究注重人的移动活动和需求,而通过智能手机能够快速、低成本地获得个体的时空间和活动信息,这对于探索基于人的时空活动的空间规划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的校园学生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引入智能手机移动调查方法,从活动轨迹、活动内容和活动空间关系等方面对校园学生活动空间进行评价,通过停留活动分析来识别活动缺乏的空间,通过离差系数和主次活动的占比分析来识别功能缺乏、功能单一与功能混合等空间,并结合5类功能空间提出3类校园空间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手机移动调查 停留活动 移动活动 功能空间 南京大学
下载PDF
面向移动学习的学习活动设计框架 被引量:130
2
作者 黄荣怀 王晓晨 李玉顺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2009年第1期3-7,共5页
本文在梳理各类阐述的基础上,归纳出移动学习的定义,分析了移动学习发生的条件及其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决定移动学习成败的关键问题——移动学习活动设计进行了科学的研究,通过对30余个国际移动学习项目或活动的分析,得出了移动学... 本文在梳理各类阐述的基础上,归纳出移动学习的定义,分析了移动学习发生的条件及其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决定移动学习成败的关键问题——移动学习活动设计进行了科学的研究,通过对30余个国际移动学习项目或活动的分析,得出了移动学习活动设计模型(MLADM模型),对并其中的六个基本环节,即需求分析、聚焦学习者、学习场景设计、提供必要的技术环境、约束条件分析和学习支持服务设计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活动设计模型(MLADM模型) 迷你学习活动
下载PDF
基于居民移动—活动行为的城市空间研究 被引量:59
3
作者 柴彦威 沈洁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8-112,54,共6页
在以人为本及后现代思潮的大背景下,人文地理学研究越来越关注个体人的行为以及生活质量问题,基于居民移动-活动行为的城市空间研究正成为人文地理及城市规划学等学科的焦点。论文在对城市活动空间研究及城市交通出行研究中的问题进行... 在以人为本及后现代思潮的大背景下,人文地理学研究越来越关注个体人的行为以及生活质量问题,基于居民移动-活动行为的城市空间研究正成为人文地理及城市规划学等学科的焦点。论文在对城市活动空间研究及城市交通出行研究中的问题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基于居民移动-活动行为的城市空间研究新框架,强调行为与空间之间的互动关系,强调RP法和SP法的结合,强调现实行为、现实空间与理想行为、理想空间之间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活动行为 城市活动空间 城市交通行为 研究框架
下载PDF
一种提升学生21世纪技能的路径——基于混合式移动学习活动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林晓凡 胡钦太 +1 位作者 张映能 黄柳慧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9-44,共6页
综述近十年来国内外基于移动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21世纪技能文献发现,目前大多研究只从理论层面上分析21世纪技能的培养策略,极少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去验证移动学习活动中21世纪技能的影响因素。因此,该研究通过316名学生的实证分析发现,... 综述近十年来国内外基于移动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21世纪技能文献发现,目前大多研究只从理论层面上分析21世纪技能的培养策略,极少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去验证移动学习活动中21世纪技能的影响因素。因此,该研究通过316名学生的实证分析发现,混合式移动学习活动中21世纪技能可以分为学习过程技能和高级思维过程技能两类,其中学习过程技能会正向影响高阶思维过程技能,学习过程技能借助高阶思维过程的中介作用,才能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因此,该研究凝练了基于混合式移动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21世纪技能的优化策略:"开展多元化混合式移动学习—基于移动技术提升高阶思维过程技能—整合学习过程和高阶思维过程的培养"。该实证分析结论和本研究凝练的策略,能为管理者和教师开展移动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21世纪技能提供一种可行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技能 移动学习活动 混合学习 动机
下载PDF
移动学习活动模型及其教学运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冉新义 吕素芬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1年第4期53-56,共4页
移动学习的出现是教育需求与技术发展互相驱动的过程。本文分析了移动学习活动模型,一是将移动学习活动的中介工具分为技术和符号工具两类;二是从技术和符号两个层面分析各个要素及其互动关系,三是提出产品研发和教学应用相结合。在此... 移动学习的出现是教育需求与技术发展互相驱动的过程。本文分析了移动学习活动模型,一是将移动学习活动的中介工具分为技术和符号工具两类;二是从技术和符号两个层面分析各个要素及其互动关系,三是提出产品研发和教学应用相结合。在此基础上,从两个层面介绍手持式设备的混合式教学应用,其一是学习环境的建设;其二是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努力促使传统课堂教学和移动学习融合为一体,共同促进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理论 移动学习活动 手持式设备
下载PDF
基于大学生移动—活动行为的大学园区发展问题研究——以杭州下沙高教园区为例
6
作者 王纯彬 陈舒帆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5年第5期129-133,共5页
我国大学园区建设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以浙江省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内大学生的生活动路径与行为偏好为研究视角,全面审视和探讨大学园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与规划预期的偏差。研究表明:(1)园区内大学生日常学习活动空间依然呈... 我国大学园区建设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以浙江省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内大学生的生活动路径与行为偏好为研究视角,全面审视和探讨大学园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与规划预期的偏差。研究表明:(1)园区内大学生日常学习活动空间依然呈现高度集中性,园区内高校间各类资源共享并未出现实质变化;(2)园区内大学生课余活动空间具有显著时空集聚性,园区内的各类配套设施建设与实际需要存在较大差距;(3)园区内大学生移动时耗大和出行意愿偏弱,园区的交通可达性还需提高;(4)园区内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活动空间有限,大学园区需要加速"产城融合"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园区 移动——活动行为 资源 交通 社会实践活动
下载PDF
认知负荷理论视域下农村教师微型移动教研活动设计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唐章蔚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2-77,共6页
认知负荷理论从注意资源的有限性出发,解释了学习活动中认知负荷产生的原因及变化的规律。基于移动通讯终端的微型教研相比于目前普遍运用的网络教形式,具有更大的时空跨度优势,可以实现农村地区教研资源"最后一公里"的推送,... 认知负荷理论从注意资源的有限性出发,解释了学习活动中认知负荷产生的原因及变化的规律。基于移动通讯终端的微型教研相比于目前普遍运用的网络教形式,具有更大的时空跨度优势,可以实现农村地区教研资源"最后一公里"的推送,契合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独特情境与内在需求。合理的微型资源分段、源于实践场域的教研主题生成及小型序列化的教研任务设计可以适应不同教师的已有认知水平,有效控制农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内在认知负荷,降低无关的外在认知负荷,提升关联认知负荷水平,促进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负荷理论 农村教师 微型化 移动教研活动
下载PDF
移动学习活动的游戏化评价设计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思 章苏静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9年第3期64-68,共5页
移动学习以其碎片性、网络性、强交互性日愈普及,立足于促进学习者学习体验与黏性,对移动学习活动进行客观、准确、即时的评价,是推动其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文献分析和学习观察将移动学习活动分类,并将游戏引人入胜的要素与其融合... 移动学习以其碎片性、网络性、强交互性日愈普及,立足于促进学习者学习体验与黏性,对移动学习活动进行客观、准确、即时的评价,是推动其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文献分析和学习观察将移动学习活动分类,并将游戏引人入胜的要素与其融合,在活动中记录面向过程与发展的评价,对移动学习活动的游戏化评价设计的原则与流程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学习活动 活动评价 游戏化 设计策略
下载PDF
首届上海“移动梦网杯”优秀网站评比大赛活动拉开帷幕
9
《上海信息化》 2002年第3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上海“移动梦网杯”优秀网站评比大赛活动 信息化建设 企业网站 信息服务业
下载PDF
移动学习的系统服务环境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方海光 李珍珍 +1 位作者 王晓春 刘敏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1年第4期19-25,共7页
文章在对移动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两者统称为移动学习服务环境)分类及其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移动学习服务环境设计的一般模式及移动学习应用于语言学习,生物科学及医学领域的典型系统服务环境,并对不同类型的移动学习与各种移... 文章在对移动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两者统称为移动学习服务环境)分类及其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移动学习服务环境设计的一般模式及移动学习应用于语言学习,生物科学及医学领域的典型系统服务环境,并对不同类型的移动学习与各种移动学习内容及学习活动间的匹配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国内外典型的移动学习案例中所涉及到的学习内容及学习活动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期对移动学习服务环境的设计起到基础性作用,最终提升学习者移动学习的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学习 服务环境 移动学习内容 移动学习活动
下载PDF
微观个体行为时空数据的生产过程与质量管理——以北京居民活动日志调查为例 被引量:41
11
作者 柴彦威 张文佳 +2 位作者 张艳 颜亚宁 赵莹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9,共9页
微观个体行为的时空数据逐渐成为人文地理学微观过程研究和非汇总方法应用的重要定量依据,而如何高效而准确地生产和管理较大样本的行为数据则是当前制约城市活动-移动系统分析与规划的重要瓶颈。本文以2007年在北京市进行的两天活动日... 微观个体行为的时空数据逐渐成为人文地理学微观过程研究和非汇总方法应用的重要定量依据,而如何高效而准确地生产和管理较大样本的行为数据则是当前制约城市活动-移动系统分析与规划的重要瓶颈。本文以2007年在北京市进行的两天活动日志调查作为案例分析,在国内首次从理论和方法论上探讨微观个体行为时空数据的生产过程和数据质量管理。其中,侧重于理论与经验,从调查内容、调查方式、日志设计、样本抽样和数据库设计等五个方面探讨微观个体行为时空数据的生产过程;并侧重于方法论,探讨如何定量地评估数据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完整性等质量管理标准。最后提出,高质量个体行为数据的获得需要更多的数据生产和管理经验的研究与分享,以及更多数据源的合作共享与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数据 活动-移动行为 活动日志调查 数据质量管理 TOBIT回归模型
下载PDF
基于GIS的物质—虚拟混合空间中个体活动与互动的时间地理学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萧世(王仑) 于洪波 陈洁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7-35,共9页
随着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ICT)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移动模式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这些变革可能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人类的空间组织带来重大影响。时间地理学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理论研究框架,它不仅可以表达连续时空背景下人类活... 随着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ICT)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移动模式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这些变革可能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人类的空间组织带来重大影响。时间地理学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理论研究框架,它不仅可以表达连续时空背景下人类活动受到的各种制约条件,而且能够解析物质空间和虚拟空间中人类活动与互动的复杂时空关系。然而,经典的时间地理学方法并不支持ICT影响下的人类活动与互动行为研究。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经典时间地理学中的相关概念进行扩展,使其能够满足物质—虚拟混合空间(AHybrid Physical-virtual Space)中人类活动与互动的研究需要。然后,本文发展了一套时空地理信息系统(Space-time GIS)体系结构,它能支持在时空背景下将复杂的人类活动与互动数据作为连续的时空过程进行组织与管理,同时它还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分析环境,从时空一体化的角度研究现代社会动态发展过程中的人类活动—移动模式与交通需求模式及其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地理学 物质-虚拟混合空间 活动移动模式 时空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移动PC能移动“三座大山”吗?
13
作者 卖柑者 《计算机》 2002年第15期6-6,共1页
PC的市场还在增长,笔记本电脑的市场增长更快,目前,又有了“移动PC”,它的命运目前压在三座大山下面,它能脱身而出吗?
关键词 移动PC IT媒体 移动PC校园讲座活动 讯怡公司 Intel公司 精英公司 DIY风格 笔记本电脑 市场心理 消费群体
下载PDF
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
14
作者 李海波 许小媛 张露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1期169-172,183,共5页
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作为一种不受时空限制的非正式学习方式,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方式。该文通过对成人学习者移动学习特点分析,在活动理论指导下,构建了移动学习活动系统模型,详细介绍了设计移动学习活动的三个阶段,并给... 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作为一种不受时空限制的非正式学习方式,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方式。该文通过对成人学习者移动学习特点分析,在活动理论指导下,构建了移动学习活动系统模型,详细介绍了设计移动学习活动的三个阶段,并给出了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活动设计案例,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 移动学习 成人学习者 活动理论 系统模型 移动学习活动设计
原文传递
城市现有公共交通适老化服务设计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甘为 胡飞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9-201,共3页
老龄化社会不等于社会老化。本文基于城市移动活动分析法,通过对老龄用户的体验洞察和行为分析,构建出移动触点-出行情境的适老交通服务设计框架,提出了适老共享、助老专享的服务设计策略,延展出系列适老产品-信息-环境-服务设计提案,... 老龄化社会不等于社会老化。本文基于城市移动活动分析法,通过对老龄用户的体验洞察和行为分析,构建出移动触点-出行情境的适老交通服务设计框架,提出了适老共享、助老专享的服务设计策略,延展出系列适老产品-信息-环境-服务设计提案,为以服务设计驱动老龄化研究创新提供设计学维度的思考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移动活动系统 适老化出行 用户体验 服务设计
下载PDF
家空间与家庭关系的活动—移动行为透视——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被引量:21
16
作者 赵莹 柴彦威 Martin DIJST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68-1076,共9页
家被认为是具有保护性和排他性的私人空间,是个人寻求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场所。但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家的意义以及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存在着明显差异。基于活动—移动行为分析,以家空间利用和家庭关系为突破点,讨论由传统文化价值观及社会... 家被认为是具有保护性和排他性的私人空间,是个人寻求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场所。但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家的意义以及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存在着明显差异。基于活动—移动行为分析,以家空间利用和家庭关系为突破点,讨论由传统文化价值观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的社会人际交往模式的不同。实证研究部分基于中国北京和荷兰乌特勒支在2007年进行的活动日志调查,围绕"谁会被允许进入家空间"的问题,将活动空间划分为"自己家—他人家—公共空间"三个层次,分析活动同伴对见面地点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北京居民通常在家会见亲属,而在公共场所会见朋友;乌特勒支居民对亲属和朋友共同活动地点选择并没有明显差异。这与中国较强的家庭观念以及家庭保护意识相一致。活动地点的选择也受到性别、家庭结构等社会经济属性的影响。进而讨论了中国传统家庭观念对中西方和谐社会建设及老龄社会保障等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移动行为 家空间 家庭关系 同伴 活动地点
原文传递
行为同伴选择的社会文化效应研究——中国北京与荷兰乌特勒支的比较 被引量:10
17
作者 赵莹 柴彦威 Martin Dijst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46-954,共9页
从活动-移动行为的角度,基于中国北京和荷兰乌特勒支在2007年进行的活动日志调查,通过研究居民非工作活动的同伴选择机制,分析东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而引起的行为方式差异。研究表明,北京居民倾向与家庭成员一起活动,而乌特勒支居民倾... 从活动-移动行为的角度,基于中国北京和荷兰乌特勒支在2007年进行的活动日志调查,通过研究居民非工作活动的同伴选择机制,分析东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而引起的行为方式差异。研究表明,北京居民倾向与家庭成员一起活动,而乌特勒支居民倾向单独或与朋友一起,一定程度表明中国社会倾向集体主义的价值观,而荷兰社会则偏向个人主义。此外,性别和年龄仅对北京居民有显著影响,女性进行较多的联合活动,年长者更倾向选择朋友作为同伴;家庭结构对两城市居民影响均显著,结婚和生子等生命事件会促进居民产生核心家庭成员陪伴的活动;以休闲为目的活动更多的是联合活动。此外,收入、驾照拥有、私家车拥有、居住空间密度等变量也对同伴选择具有一定影响。最后对从行为角度的文化差异分析的未来以及对中荷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进行了讨论,提出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个人主义可能是追求公平与效率的潜在趋势,但中国社会的良性发展应当充分考虑到儒家思想的传承以及中国人喜爱热闹、需要集体归属感的民族性格,这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同时,从活动-移动行为所表现的社会文化效应分析看,城市规划与管理者需要提供较为完善的公共休闲空间及提供个性化的交往空间与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伴 活动-移动行为 文化差异 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
下载PDF
面向“十二五”规划的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转型 被引量:11
18
作者 柴彦威 肖作鹏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25,共5页
"十二五"规划重新确立了人本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发展要求,同时,城市交通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需要系统、全面的综合治理方案,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理论需要转型。"十二五"期间我国应该建立以个人需求管理为导向、以"... "十二五"规划重新确立了人本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发展要求,同时,城市交通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需要系统、全面的综合治理方案,我国城市交通规划理论需要转型。"十二五"期间我国应该建立以个人需求管理为导向、以"顺畅交通、低碳交通和幸福交通"为目标的综合城市交通体系,基于活动—移动分析法,结合行为视角对城市空间和城市交通的理解,从行为组织、个人行为规划的视角优化城市空间与交通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五”规划 城市交通 发展转型 活动-移动分析法 行为研究
下载PDF
Impact of Some Agronomic Practices on Paddy Field Soil Health Under Varied Ecological Conditions: II. Influence of Soil Temperature 被引量:1
19
作者 A.SUBHANI HUANGCHANGYO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43-150,共8页
A 21-d incubatio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nder controlled laboratory condition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elevated temperatures (10, 25, and 40 ℃) on some microb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properties in flooded paddy s... A 21-d incubatio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nder controlled laboratory condition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elevated temperatures (10, 25, and 40 ℃) on some microb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properties in flooded paddy soil amended or unamended with urea at 100 μg N g-1 soil and/or insecticide (triazophos) at field rate (FR). Enhancements in temperature led to increase the electron transport system (ETS) / dehydrogenase activity and phospholipid contents of the soil, while soil organic matter phenol and protein content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with or without the addition of inputs. An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from 10 ℃ to 25 or 40 ℃ enhanced the ETS activity 2 folds (on average for all soils), while the inclusion of N and insecticide increased and decreased it,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The soil phenol and protein contents wer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temperatures (for all soils, r = -0.936 and -0.971, respectively) and the additions of N and insecticide produced slight reductions and enhancements in them, respectively. At a particular temperature, the soil protein contents remained unaffected among all the soil treatments. An overall slight increase in phospholipid contents with N and a small decline with insecticide addition were noticed against the untreated soil. The toxicity of fertilizer and insecticide decreased as the incubation temperature increased, suggesting faster degradation of agrochemicals with raising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n transport system (ETS) activity PHENOL PHOSPHOLIPIDS PROTEIN temperature
下载PDF
Time series prediction of mining subsidence based on a SVM 被引量:8
20
作者 Li Peixian Tan Zhixiang +1 位作者 Yan Lili Deng Kazhong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11年第4期557-562,共6页
In order to study dynamic laws of surface movements over coal mines due to mining activities,a dynamic prediction model of surface movements was established,based on the theory of 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 and time... In order to study dynamic laws of surface movements over coal mines due to mining activities,a dynamic prediction model of surface movements was established,based on the theory of support vector machines(SVM) and times-series analysis.A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was used to verif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model.Measurements from observation stations were analyzed and processed to obtain equal-time interval surface movement data and subjected to tests of stationary,zero means and normality.Then the data were used to train the SVM model.A time series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predict mining subsidence by rational choices of embedding dimensions and SVM parameters.MAPE and WIA were used as indicators to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 and for generalization performance.In the end,the model was used to predict future surface movements.Data from observation stations in Huaibei coal mining area were used as an exampl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absolute error of subsidence is 9 mm,the maximum relative error 1.5%,the maximum absolute error of displacement 7 mm and the maximum relative error 1.8%.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model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on-site engineering.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provide a new approach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s of surface mov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port vector machine Mining subsidence Time series Dynamic predic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