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可移动漏斗解决输送带受料不正的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虞培年 《起重运输机械》 2019年第4期74-75,共2页
带式输送机输送带尾部受料不居中是输送带跑偏的重要诱因,确保受料对中对防止胶带跑偏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在尾部胶带受料处设置可移动的“纠偏料斗”,可最大程度地消除受料不正的问题,保证输送带的高质量运行。
关键词 带式输送机 移动漏斗 胶带 纠偏
下载PDF
移动漏斗电气系统改造
2
作者 王子剑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3年第7期123-124,共2页
本改造根据移动漏斗在作业过程中所反应出来的问题,制定移动漏斗的电气改造方案,重新设计了移动漏斗的电气室布局,使用西门子PLC的远程站技术对移动漏斗的整体电气控制工艺进行改造,并对移动漏斗的线路布局、故障查询等多方面进行改造... 本改造根据移动漏斗在作业过程中所反应出来的问题,制定移动漏斗的电气改造方案,重新设计了移动漏斗的电气室布局,使用西门子PLC的远程站技术对移动漏斗的整体电气控制工艺进行改造,并对移动漏斗的线路布局、故障查询等多方面进行改造更新。并在实际生产作业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漏斗 电气布局 PLC远程站技术 触摸屏
下载PDF
移动漏斗底部结构
3
作者 胡杏保 《安徽冶金》 1989年第1期11-14,共4页
关键词 移动漏斗 底部结构 采矿
下载PDF
移动漏斗在玉钢综合料场中的运用
4
作者 周林 尹虎清 《昆钢科技》 2022年第4期33-36,共4页
玉钢综合料场胶带机物料输送系统之间存在多个系统需要相互切换的功能。一般采用的切换装置多为“电动三通翻板漏斗”、“摆式漏斗”,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上述两种装置往往存在现场切换时因物料卡阻造成切换不到位的问题,不但影响系统的灵... 玉钢综合料场胶带机物料输送系统之间存在多个系统需要相互切换的功能。一般采用的切换装置多为“电动三通翻板漏斗”、“摆式漏斗”,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上述两种装置往往存在现场切换时因物料卡阻造成切换不到位的问题,不但影响系统的灵活切换,也增加了现场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移动小车漏斗即是为解决这一矛盾而产生的,是一种比较成熟和行之有效的系统流程切换装置。移动小车漏斗通过在玉钢综合料场胶带机运输系统的合理设置、运用,所有系统流程能够自如地切换,确保了供料长期稳定、安全、可靠地运行,提高了物料的通过性和作业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换 摆式漏斗 移动小车漏斗
下载PDF
门座起重机与高架移动卸料漏斗组合应用研究
5
作者 岳金灿 李佩祎 《港工技术》 2022年第2期10-14,共5页
本文提出门座起重机与高架移动卸料漏斗组合应用方案,主要解决目前大型通用散货码头利用9台门座起重机卸船时,与门座起重机同轨的移动卸料漏斗会占用门座起重机行走轨道范围,导致9台门座起重机无法同时正常作业而损失卸船效率的问题。... 本文提出门座起重机与高架移动卸料漏斗组合应用方案,主要解决目前大型通用散货码头利用9台门座起重机卸船时,与门座起重机同轨的移动卸料漏斗会占用门座起重机行走轨道范围,导致9台门座起重机无法同时正常作业而损失卸船效率的问题。这种应用组合在目前国家推进绿色智慧港口的政策下,能在不新增码头数量的情况下,充分挖潜既有码头通过能力,实现码头运量的增长,增加港口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特别在一些既有工程的改扩建中是很值得推广应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座起重机 高架移动卸料漏斗 组合应用 创新研究 经济高效环保
下载PDF
漏斗形移动床内颗粒运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邱琳 桑大伟 +2 位作者 冯妍卉 杨安 张欣欣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708-2713,共6页
采用离散单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EM)分别对漏斗形移动床内颗粒粒径、底部开口宽度和卸料口坡度对颗粒质量流率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颗粒粒径、底部开口宽度和卸料口坡度的大小均对颗粒流率有着较大的影响... 采用离散单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EM)分别对漏斗形移动床内颗粒粒径、底部开口宽度和卸料口坡度对颗粒质量流率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颗粒粒径、底部开口宽度和卸料口坡度的大小均对颗粒流率有着较大的影响。颗粒质量流率与颗粒粒径、卸料口坡度、开口宽度均呈现正相关的依赖关系,尤其随着卸料口坡度的增长呈指数形式增长.并且,颗粒质量流率与卸料口坡度满足依赖关系—平底形移动床Beverloo方形出口修正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单元法 漏斗移动 颗粒质量流率
原文传递
急倾斜极薄矿脉机械化留矿法平底结构出矿相似模拟试验
7
作者 熊有为 刘福春 +2 位作者 张军 雷显权 刘恩彦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9,共6页
为了探明在不同采场倾角和进路间距条件下,无底柱平底结构出矿方式狭长受限空间内的矿石流动规律,采用自主设计的试验模型,开展了急倾斜极薄矿脉机械化留矿法平底结构出矿相似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留矿法回采分层上行,矿堆表面... 为了探明在不同采场倾角和进路间距条件下,无底柱平底结构出矿方式狭长受限空间内的矿石流动规律,采用自主设计的试验模型,开展了急倾斜极薄矿脉机械化留矿法平底结构出矿相似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留矿法回采分层上行,矿堆表面形成的移动漏斗坡面角逐渐减小,更有利于机械化设备在采场矿堆表面通行作业;采场倾角一定时,矿堆表面形成的移动漏斗坡面角随出矿进路间距的增大而增大,大量放矿后残留采场底部的矿石量随出矿进路间距的增大而增多;出矿进路间距一定时,矿堆表面形成的移动漏斗坡面角随采场倾角的增大而减小,大量放矿后残留采场底部的矿石量随放矿角度的增大而减少。通过狭长受限空间放矿模拟试验,以矿堆表面凹陷坡面角和底部矿石残留率为评价指标,确定符合机械化留矿法开采工艺要求的出矿进路最佳间距为8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极薄矿脉 留矿采矿法 出矿 进路间距 移动漏斗坡面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