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移动重症监护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黄鹤 张永寿 《实用医药杂志》 2013年第11期1030-1031,共2页
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越来越频繁。由于医师和护士运送途中处理各种医疗问题的技能有限,各类影像设备仍无法做到床边诊断,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中存在安全的风险。许多文章报道了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但技术问题很... 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越来越频繁。由于医师和护士运送途中处理各种医疗问题的技能有限,各类影像设备仍无法做到床边诊断,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中存在安全的风险。许多文章报道了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但技术问题很少被提及。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急诊危重患者转运采用了移动重症监护模式(MICU),与传统救护车转运方式相比,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现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重症监护模式 危重患者 安全转运 护理
下载PDF
移动重症监护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卓秀芳 赖星海 +1 位作者 程明峰 林文海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17期169-172,共4页
目的:分析移动重症监护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将2020年7-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急诊接受治疗并进行院内转运的129例危重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1年1-7月本院急诊接受治疗并进行院内转运的142例危重... 目的:分析移动重症监护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将2020年7-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急诊接受治疗并进行院内转运的129例危重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1年1-7月本院急诊接受治疗并进行院内转运的142例危重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转运,观察组给予移动重症监护模式。比较两组转运用时,转运前后相关指标及炎症因子,病情及转运人员相关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转运至重症监护室、手术室、CT室及专科病房用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转运后观察组呼吸频率、心率及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情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转运人员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转运后观察组TNF-α及IL-1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过程中应用移动重症监护模式可降低不良事件风险,控制TNF-α及IL-1β炎症因子的分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危重患者 移动重症监护模式 转运风险 不良事件 生命安全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移动重症监护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作用及对炎性因子IL-1β、TNF-α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顾炎 黄勤凤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8年第7期936-939,共4页
目的 探讨移动重症监护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作用及对炎性因子IL-1β(白介素-1β)、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该院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90例,根据是否应用移动重症监护模式分为两组,对照... 目的 探讨移动重症监护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作用及对炎性因子IL-1β(白介素-1β)、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该院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90例,根据是否应用移动重症监护模式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转运管理,研究组应用移动重症监护模式.结果 转运前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以及体温等无明显差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运后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运前两组患者的血糖、血乳酸以及血红蛋白等指标无明显差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后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运前两组患者的IL-1β以及TNF-α指标无明显差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后研究组患者IL-1β以及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应用移动重症监护模式,有利于稳定患者各项指标,控制IL-1β、TNF-α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重症监护模式 急诊危重 安全转运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