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移情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及希望水平影响的Meta分析
1
作者 于莉 吕炜 +1 位作者 裴芳芳 胥莉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75-579,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移情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及希望水平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 Med、Cochrane Lbrari y、EMbase数据库中涉及移情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及希... 目的:系统评价移情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及希望水平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 Med、Cochrane Lbrari y、EMbase数据库中涉及移情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及希望水平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有循证护理经验的研究人员对文献进行独立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后移情护理组焦虑自评量表(WMD=-7.67,95%CI(-11.31,-4.02),P<0.001)、抑郁自评量表(WMD=-9.31,95%CI(-11.09,-7.53),P<0.001)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Herth希望量表评分(WMD=6.66,95%CI(4.83,8.50),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现有证据表明,移情护理可降低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患者希望水平,但仍需更多高质量研究加以验证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焦虑 抑郁 (心理学)
下载PDF
湖南两所本科院校医学生共情能力的现状调查 被引量:9
2
作者 郑冰雅 孙静 +3 位作者 洪国庆 胡杨 彭建雄 戴爱国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2535-2538,共4页
目的探讨医学本科生共情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学生的共情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8年9-11月抽取湖南省两所本科院校(湖南中医药大学和长沙医学院)的医学生共698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杰弗逊共情量表对临床医学... 目的探讨医学本科生共情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学生的共情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8年9-11月抽取湖南省两所本科院校(湖南中医药大学和长沙医学院)的医学生共698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杰弗逊共情量表对临床医学、护理学和影像学专业学生的共情能力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两所本科院校医学生共情能力均分为(110.25±12.97)分,不同性别、家庭所在地、参加志愿者活动次数的医学生共情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7,P=0.020;t=-2.085,P=0.037;F=3.662,P=0.012);公办院校医学生的共情能力得分为(110.84±12.62)分,显著高于民办院校医学生的共情能力得分(106.83±14.33)分,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4,P=0.004);公办和民办院校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共情能力显著高于临床医学和影像学专业学生的共情能力(F=3.780,P=0.024;F=3.884,P=0.022);家庭经济收入和个人消费水平对医学生的共情能力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99,P=0.214;F=0.853,P=0.465)。结论性别、家庭所在地和志愿者活动次数是医学生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与公办院校相比,民办高校医学生的共情能力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共情能力高于临床医学专业和影像学专业学生的共情能力;相关高校应注重医学生尤其是影像学专业学生共情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医科/心理学 (心理学) 教育 医学 本科 数据收集 能力
下载PDF
上海市养老护理人员工作疲溃感、共情能力调查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杨蕾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10期2051-2054,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养老护理人员工作疲溃感、共情能力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上海市12家养老机构共351名养老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杰弗逊共情量表中文版、工作疲溃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 目的了解上海市养老护理人员工作疲溃感、共情能力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上海市12家养老机构共351名养老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杰弗逊共情量表中文版、工作疲溃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海市养老护理人员工作疲溃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工作冷漠评分为(11.4±3.9)分(高于临界值),个人成就感评分为(22.7±6.3)分(低于临界值),情感耗竭评分为(26.6±6.2)分(与临界值水平接近),且老年组工作疲溃感要低于中年组和青年组(P<0.05);共情能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观点采择(52.6±8.7)分,情感护理(31.8±5.2)分,换位思考(12.9±2.5)分,且老年组共情能力高于中年组、青年组(P<0.05)。随着从业时间的增加情感耗竭增加(P<0.05),具有护士执业证书的护理人员情感护理、观点采摘能力更高(P<0.05)。个人成就感与情感护理、换位思考呈正相关(P<0.01),情感耗竭与换位思考呈负相关(P<0.05),工作冷漠与情感护理、观点采择、换位思考呈负相关(P<0.05)。结论上海市养老护理人员工作疲溃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共情能力不高,二者存在一定相关性,应对养老护理人员共情能力进行针对性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人员/心理学 老年人保健服务 厌倦 职业性 (心理学) 因果律 上海
下载PDF
中学生攻击性与移情情绪管理能力的关系 被引量:16
4
作者 南晓薇 余毅震 +3 位作者 杨奕 孙艳 卞晨阳 李小芳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9-342,345,共5页
目的探讨中学生攻击行为与移情、情绪管理能力的关系,为学生攻击性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安徽、云南、广东、黑龙江、湖北5个省市抽取中学生共16 022名,进行攻击行为、移情和情绪管理能力的问卷... 目的探讨中学生攻击行为与移情、情绪管理能力的关系,为学生攻击性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安徽、云南、广东、黑龙江、湖北5个省市抽取中学生共16 022名,进行攻击行为、移情和情绪管理能力的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年龄段女生攻击性的发展呈倒"V"型趋势,而男生的攻击性随年龄逐渐上升。不同性别学生移情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在移情各维度上得分均高于男生(P值均<0.01)。不同年龄段学生移情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年龄段升高而上升。高情绪管理组学生攻击行为得分低于低情绪管理组(P<0.01)。攻击行为与移情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呈负相关,移情与情绪管理呈正相关(P值均<0.01)。情绪管理在移情与攻击性中具有安全中介作用。结论中学生的移情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对攻击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可以此为依据提出相应预防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击 (心理学) 组织和管理 学生
原文传递
青少年世故性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耿耀国 秦贝贝 +1 位作者 夏丹 韩啸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考察青少年世故性、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检验移情在世故性与亲社会行为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马基雅维里主义量表(KMS)、基本移情量表(BES)以及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对郑州市101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男、女生的世故性、... 目的考察青少年世故性、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检验移情在世故性与亲社会行为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马基雅维里主义量表(KMS)、基本移情量表(BES)以及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对郑州市101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男、女生的世故性、移情及亲社会行为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初二学生世故性得分显著高于初一和初三学生(P值均<0.05),初三学生的移情得分与亲社会行为得分(P<0.01)均显著高于初一学生(P<0.05或P<0.01);世故性、移情及亲社会行为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或P<0.01);移情在世故性与亲社会行为间存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6.38%。结论初二学生在初中3个年级中世故性得分最高,移情与亲社会行为水平随年龄增长而提高;世故性、移情及亲社会行为间的关系密切,世故性通过移情影响亲社会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卫生 (心理学) 社会行为 青少年
原文传递
大学生欺负行为现状及其与移情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皮忠玲 江叶萍 +1 位作者 夏丽荣 莫书亮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00-1202,共3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欺负行为与移情的关系,为有效干预欺负行为提供参考。方法整群随机抽取湖北省武汉市7所高校大学生936名,采用欺负问卷和移情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25.3%的大学生卷入欺负他人和被他人欺负行为;移情对欺负行为、被他人欺负... 目的探讨大学生欺负行为与移情的关系,为有效干预欺负行为提供参考。方法整群随机抽取湖北省武汉市7所高校大学生936名,采用欺负问卷和移情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25.3%的大学生卷入欺负他人和被他人欺负行为;移情对欺负行为、被他人欺负行为预测作用不显著,但移情对欺负他人/被他人欺负行为负向预测显著(P<0.05);移情对保护行为正向预测显著(P<0.01),移情能力高的大学生保护受欺负者的行为更多。结论大学生存在较严重的欺负现象,且移情与大学生欺负他人/被他人欺负行为及保护行为有密切关系。在欺负行为干预中,通过提高大学生的移情能力能够增加他们帮助受欺负者的行为,有效减少欺负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 暴力 回归分析 学生
原文传递
177名初中生移情能力与同伴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许妍 《中国校医》 2011年第12期881-883,共3页
目的考察初中生移情能力与同伴关系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南通市某初中初一、初二2个年级177名学生为被试,进行移情能力、同伴关系的测量和问卷调查。结果初中生的移情能力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PD分量表上年级差异无统... 目的考察初中生移情能力与同伴关系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南通市某初中初一、初二2个年级177名学生为被试,进行移情能力、同伴关系的测量和问卷调查。结果初中生的移情能力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PD分量表上年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移情能力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同伴关系的学生移情能力(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初中生移情能力与同伴关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学生 (心理学) 同侪集群 人际关系
原文传递
加强共情教育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敏 《中国校医》 2012年第10期793-793,795,共2页
共情(empathy)又译作移情、同感、同理心、投情等。指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角度,对他人情绪情感具备感受力,并接纳、理解和欣赏别人的感情。在与他人交流时,能进入到对方的精神境界,感受到对方的内心世界,能将心比心地体谅对... 共情(empathy)又译作移情、同感、同理心、投情等。指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角度,对他人情绪情感具备感受力,并接纳、理解和欣赏别人的感情。在与他人交流时,能进入到对方的精神境界,感受到对方的内心世界,能将心比心地体谅对方,体验对方的感受,并对对方的感情作出恰当的反应。它也是一种心理品质,对一个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道德品质,保持心理健康,乃至走向成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能感受别人的感受,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爱因斯坦曾说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教育 学生 医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