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青年群体道德赋能的目的、机制与核心
被引量:6
- 1
-
-
作者
卢俊豪
王泽宇
-
机构
中山大学哲学系
-
出处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52,共8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主流意识形态建构研究”(课题编号:16JJD710016)
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重点选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课题编号:16JDSZK003)
广东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新媒体时代青年群体道德赋能研究”(课题编号:2017WT012)及“新时代青年群体劳动辛福研究”(课题编号:2018GJ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区别于传统的道德教育,道德赋能要旨在于让行动主体通过移情性反思获得规范性理由,进而使行动主体自觉、自主地激发内在的道德潜能,在实践中接受规范性理由的驱使和约束,形成个体的道德规范。必须以“理由逻辑”理解道德的规范性,以提供规范性理由作为道德赋能的实践机制,以集体实践作为道德赋能的实践途径,为行动主体创造推理的条件和环境,进而激发、引导、影响行动主体回应规范性理由的道德能力。道德赋能机制的核心在于个体的移情性反思。当青年群体在集体实践中充分发挥移情能力,在“情感传染”与“情感再现”的反复过程中反思具体场景中的情感与理由,即能在道德判断与道德行动的两个层面培养道德规范,完成道德赋能。
-
关键词
青年群体
道德赋能
移情性反思
规范性理由
-
分类号
C913.5
[经济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