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移情腐蚀与暴力呈现——评伊恩·麦克尤恩的《无辜者》 被引量:6
1
作者 罗媛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42,共9页
本文运用心理学移情腐蚀理论,分析麦克尤恩在《无辜者》中如何将普通个体残暴人性的探究精妙地融于对冷战时期暴力历史的书写之中。通过描摹天真的英伦青年伦纳德在冷战时期的柏林遭遇移情腐蚀而呈现残暴人性的过程,麦克尤恩既揭示了普... 本文运用心理学移情腐蚀理论,分析麦克尤恩在《无辜者》中如何将普通个体残暴人性的探究精妙地融于对冷战时期暴力历史的书写之中。通过描摹天真的英伦青年伦纳德在冷战时期的柏林遭遇移情腐蚀而呈现残暴人性的过程,麦克尤恩既揭示了普通人人性深处潜藏的暴力欲望和冲动,也披露了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军事暴力如何令置身其间的个体遭遇移情腐蚀而呈现出人性的暴虐,批判了冷战时期各国政府在种种政治伎俩的遮蔽下施加于柏林的政治暴力。麦克尤恩认为,现代人不仅要直面暴力历史,而且必须从人性深处探究暴力呈现的根源,自觉地抵制诱发移情腐蚀的各种社会政治因素,才能避免重演暴力历史的悲剧,走向和平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恩·麦克尤恩 《无辜者》 移情腐蚀 暴力 历史
原文传递
小说《赎罪》中“男孩的消失”的象征意义解读
2
作者 陈娟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2期19-23,共5页
文学作品中象征代表观念,本质是从特殊对象和具象中经过直观和想象力的中介,与本体和永恒达到直接的沟通。文学作品中使用象征手法能够表达更多层次且更丰富的内涵,促使读者积极参与作品意义建构。在小说《赎罪》第二部分关于敦刻尔克... 文学作品中象征代表观念,本质是从特殊对象和具象中经过直观和想象力的中介,与本体和永恒达到直接的沟通。文学作品中使用象征手法能够表达更多层次且更丰富的内涵,促使读者积极参与作品意义建构。在小说《赎罪》第二部分关于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战争书写部分“,男孩的消失”这一意象多次出现,贯穿始终。从表层来看,“男孩的消失”的这一意象揭示战争残酷的杀戮本质及对人们移情能力的腐蚀而导致的人性冷漠和残暴后果;从深层来看,“男孩的消失”一方面象征着小说另一条隐形叙事线索,暗示主人公罗比个人命运的发展和结局;另一方面象征着道德符号,带给主人公良知拷问和道德反思。主人公罗比结合社会现实和自身命运,对“男孩的消失”进行思考和反思,最终抵达“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的精神境界,实现了心灵上的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孩的消失 象征 战争本质 移情腐蚀 隐形叙事 道德符号
下载PDF
论麦克尤恩在《赎罪》中对战争暴力的书写 被引量:3
3
作者 罗媛 宋艳芳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86-91,共6页
麦克尤恩在《赎罪》中严肃地书写暴力历史,通过对敦刻尔克大撤退中战争暴力的生动再现,颠覆了英国民族记忆里关于大撤退奇迹的叙事,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扭曲。杀戮肆虐的战场上,士兵们遭遇移情腐蚀后,显露出冷漠的人性,表现出潜伏于人性... 麦克尤恩在《赎罪》中严肃地书写暴力历史,通过对敦刻尔克大撤退中战争暴力的生动再现,颠覆了英国民族记忆里关于大撤退奇迹的叙事,揭示了战争对人性的扭曲。杀戮肆虐的战场上,士兵们遭遇移情腐蚀后,显露出冷漠的人性,表现出潜伏于人性深处的残暴习性。在麦克尤恩看来,人类只有直面这与文明相伴而生的战争历史,直面战争对人性移情能力的严重腐蚀后果,才能深入洞察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无法弥补的创痛和灾难,从而汲取教训,有意识地维护和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恩·麦克尤恩 《赎罪》 战争暴力 移情腐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