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途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黎叶飞 盛祖龙 +1 位作者 姚玉宇 马根山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1年第5期687-691,共5页
目的:探讨两种干细胞移植方式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探求更为理想的干细胞移植途径。方法:结扎法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然后将造模成功的小鼠分为心肌移植组、静脉移植组和对照组。体外培养扩增、纯化骨髓间... 目的:探讨两种干细胞移植方式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探求更为理想的干细胞移植途径。方法:结扎法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然后将造模成功的小鼠分为心肌移植组、静脉移植组和对照组。体外培养扩增、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干细胞分别经尾静脉和心肌内注射的方式移植入模型小鼠体内,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等量PBS溶液。2周后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及病理学检测梗死面积。结果:2周后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检测3组左室射血分数分别是(26.58±5.1)%、(16.90±3.4)%、(17.02±3.34)%;梗死面积分别为(52.15±4.22)%、(56.95±4.10)%、(57.12±3.89)%。结果显示,直接心肌内注射移植干细胞能够减少梗死面积,显著改善心脏功能;静脉移植方式未能改善心脏功能。结论:细胞移植方式是影响心脏干细胞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直接心肌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途径在保护心功能方面优于静脉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移植途径 心脏功能 心肌梗死 小鼠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不同移植途径对修复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余勤 李佩佩 +5 位作者 宣晓波 盛丽先 郭莹 林洁 王标 单威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696-700,共5页
[目的]比较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s)经三条不同途径移植对其修复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作用的影响。[方法]113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脑局部定位移植rMSCs组、尾静脉移植rMSCs组、鞘内移植rMSCs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造模... [目的]比较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s)经三条不同途径移植对其修复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作用的影响。[方法]113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脑局部定位移植rMSCs组、尾静脉移植rMSCs组、鞘内移植rMSCs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造模后3d各移植组分别脑局部定位注射rMSCs、尾静脉注射rMSCs、鞘内注射rMSCs。造模后24d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移植后1d、4d、7d、14d、21d、28d分别取脑组织作病理学检查,并应用双标免疫组化检测rMSCs的分布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情况。[结果 ]各移植组的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5),但移植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组化显示各移植组脑组织内都出现rMSCs,脑局部移植的细胞随时间推移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周围移行,尾静脉移植的细胞分布相对广泛,鞘内移植的细胞随时间推移自脑实质外周向深处移行,移植后1d、4d、7d、14d脑rMSCs组与鞘rMSCs组均显著多于尾rMSCs组(P<0.05)。NSE阳性率在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GFAP阳性率以移植后21d尾rMSCs组最高(P<0.05)。[结论]rMSCs经三条途径移植均能改善HIB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但无明显差异;脑局部定位移植与鞘内移植均可使较多rMSCs早期进入脑实质,经尾静脉移植的rMSCs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缺氧缺血 脑损伤 移植途径 比较 大鼠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不同移植途径治疗缺血性脑损伤以及生物发光技术示踪的研究及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立新 李惠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3期5407-5412,共6页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有效促进缺血性脑损伤实验动物神经功能恢复,但目前尚不明确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机制及最佳移植途径。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技术能实时动态监测移植干细胞在体内增殖、迁移及存活等情况,已广泛运用于干...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有效促进缺血性脑损伤实验动物神经功能恢复,但目前尚不明确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机制及最佳移植途径。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技术能实时动态监测移植干细胞在体内增殖、迁移及存活等情况,已广泛运用于干细胞移植领域。目的:综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不同移植途径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应用及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技术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研究中的最新进展。方法:分别以"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缺血性脑损伤,活体生物发光成像","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rain ischemia,bioluminescence imaging"为检索词,由第一作者检索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 Med数据库相关文献。排除相关性差及重复性研究的文献,计算机初检到98篇文献,最终保留38篇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经静脉、动脉、腰穿、脑立体定向移植、侧脑室移植等不同移植途径治疗缺血性脑损伤,各有优缺点,主要集中在干细胞迁移范围、存活率和安全性等方面。研究发现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技术具有实时动态监测、高灵敏度、高时间分辨率、操作方便等优点,可用于监测移植干细胞在体内迁移、增殖和存活等情况。运用活体生物发光成像技术示踪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不同移植途径治疗缺血性脑损伤,明确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作用机制及选择最佳移植途径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移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途径 缺血性脑损伤 生物发光成像技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途径对肝硬化治疗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敏 胡皓 韩英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786-791,共6页
目的对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不同移植途径对肝硬化治疗的效果。方法健康C57BL/6-GFP+小鼠原代提取骨髓MSCs。采用CCl4腹腔注射法构建肝硬化小鼠模型。将造模小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分别接受尾静脉移植(... 目的对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不同移植途径对肝硬化治疗的效果。方法健康C57BL/6-GFP+小鼠原代提取骨髓MSCs。采用CCl4腹腔注射法构建肝硬化小鼠模型。将造模小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分别接受尾静脉移植(IV)、门静脉移植(PV)、腹腔移植(IP)及对照。冰冻切片对比MSCs肝内定植情况;HE与天狼星染色,血清肝功能指标评价肝硬化改善程度。结果三种不同移植途径GFP+MSCs在肝内定植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MSCs移植组肝硬化程度较对照组缓解明显,但三种移植途径血清学改善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MSCs移植途径治疗肝硬化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途径
下载PDF
Mdx鼠细胞治疗的种子细胞及移植途径研究现状
5
作者 刘正山 张成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7年第1期8-15,共8页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是最常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肌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理想的细胞移植治疗就是将具有较好增殖和分化能力的细胞,高效移植入宿主病变器官并在其发挥治疗作用。Mdx鼠是DMD最为常见的动物模型,目前国内外许多研究...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是最常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肌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理想的细胞移植治疗就是将具有较好增殖和分化能力的细胞,高效移植入宿主病变器官并在其发挥治疗作用。Mdx鼠是DMD最为常见的动物模型,目前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对其细胞治疗途径进行研究。就本文就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成果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治疗 种子细胞 移植途径 MDX鼠
下载PDF
帕金森病细胞治疗的种子细胞来源、移植途径和作用机制
6
作者 方鑫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70-471,共2页
帕金森病是第二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其特征性病理改变为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迄今为止α-突触核蛋白(α-Syn)相关研究较多,而且α-Syn亦涉及帕金森病发病机理。关于帕金森病细胞移植方面已经取得较大进展,极具临床应用前景。... 帕金森病是第二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其特征性病理改变为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丢失,迄今为止α-突触核蛋白(α-Syn)相关研究较多,而且α-Syn亦涉及帕金森病发病机理。关于帕金森病细胞移植方面已经取得较大进展,极具临床应用前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种子细胞来源(含伦理问题)、定向诱导分化、具体作用机制、移植途径、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成瘤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种子细胞来源 多巴胺能神经元 作用机制 Α-突触核蛋白 定向诱导分化 神经变性疾病 免疫排斥反应 中脑黑质 移植途径
下载PDF
心肌梗死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时不同移植途径对疗效的影响分析
7
作者 李莉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5期402-403,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时不同移植途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到我院诊治的33例心肌梗死患者,将3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17例,B组患者16例,A组患者采用冠脉移植方法进行移植,B组... 目的探讨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时不同移植途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到我院诊治的33例心肌梗死患者,将3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17例,B组患者16例,A组患者采用冠脉移植方法进行移植,B组患者采用心内膜移植方法进行移植,对两组不同移植途径对患者治疗的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将所得实验数据记录。结果 A组17例患者中,手术成功的有13例,手术失败的有4例,B组16例患者中,手术成功的有11例,手术失败的有6例。采用心内膜移植方法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的帮助较大。结论在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其采用不同的移植途径,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别,其中,采用心内膜移植手术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帮助较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途径
下载PDF
嗅鞘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现状及移植途径 被引量:3
8
作者 赵启军 刘燕青 张朝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4年第6期154-156,共3页
脊髓损伤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创伤性疾病,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难题之一。随着车祸、高空坠落等高能量损伤的日益增多,其发病率和致残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本文通过对嗅鞘细胞和脊髓损伤的基础、临床研究及相关文献回顾,就嗅鞘细胞的特点、... 脊髓损伤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创伤性疾病,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难题之一。随着车祸、高空坠落等高能量损伤的日益增多,其发病率和致残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本文通过对嗅鞘细胞和脊髓损伤的基础、临床研究及相关文献回顾,就嗅鞘细胞的特点、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现状和移植途径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鞘细胞 脊髓损伤 移植途径
下载PDF
不同干细胞移植途径治疗脑缺血的示踪及效果评定 被引量:5
9
作者 郭燕宁 王雪笠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4期316-318,共3页
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是导致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及肢体瘫痪的重要原因之一,其致残率高达72.5%~75%,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给社会及家庭造成负担,所以脑缺血的预后及治疗十分重要。
关键词 脑缺血 效果评定 移植途径 治疗 干细胞 示踪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障碍
下载PDF
不同移植途径下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向肝脏迁移情况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穆丽雅 唐秀芬 孙媛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15期231-233,共3页
目的探索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同种异体小鼠不同途径移植后向受体肝脏迁移的情况。方法选取80只雄性BALB/c小鼠,将小鼠随机分为移植组(A组、B组、C组、D组,每组10只)和供体组40只。采用红色荧光染料PKH26标记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出的单个... 目的探索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同种异体小鼠不同途径移植后向受体肝脏迁移的情况。方法选取80只雄性BALB/c小鼠,将小鼠随机分为移植组(A组、B组、C组、D组,每组10只)和供体组40只。采用红色荧光染料PKH26标记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出的单个核细胞, A、B、C、D组分别从小鼠的门静脉、尾静脉、腹腔及脾内注入同种异体四氯化碳(CCL4)-AAF造成肝损伤的小鼠体内,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四种移植途径对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向肝脏迁移的影响。结果荧光染色组织学检查PKH26吸收551nm的绿色激发光后发出红色荧光,在荧光显微镜下发现,各组小鼠肝组织切片中均可见散在的红色荧光标记,多数分布在肝细胞索内,提示体外PKH26标记的骨髓细胞能够移居肝脏。PKH26标记阳性的细胞在20倍镜下每张切片总数平均值A组为(175.46±20.32)个, B组为(172.92±19.45)个, C组为(169.37±18.28)个, D组为(170.89±23.27)个;各组迁移的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向肝脏迁移的细胞数与移植途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单个核细胞 不同途径移植 肝脏迁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不同的途径可影响肝纤维化治疗效果
11
作者 马刚 郑小红 +1 位作者 王敬博 韩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3099-3107,共9页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作为肝纤维化的一种有前景的新疗法,治疗作用受多种因素影响,体内移植作为肝纤维化治疗的关键环节,在最佳移植途径的选择上存在争议,优化移植途径对提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效果尤为重要。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经不同移...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作为肝纤维化的一种有前景的新疗法,治疗作用受多种因素影响,体内移植作为肝纤维化治疗的关键环节,在最佳移植途径的选择上存在争议,优化移植途径对提高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效果尤为重要。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经不同移植途径治疗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2007-2021年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间充质干细胞、肝纤维化、移植/输注、途径、机制、生物分布”,英文检索词为“mesenchymal stem cells/stromal cells,liver/hepatic fibrosis/cirrhosis,mechanism,distribution/biodistribution,transplantation route/delivery/engraftment/injection/administration”,排除重复、陈旧或与文章主题不相关文献,对纳入的73篇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移植途径的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生物分布有差异,受微环境影响可能以不同侧重的抗纤维化机制发挥改善肝纤维化的作用,从而产生不同的治疗纤维化效果。②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纤维化移植途径中,经门静脉移植抗纤维化效果与肝动脉等效且不劣于外周静脉移植,脾内移植与外周静脉移植效果相似,且高于肝内移植和腹腔移植;③临床研究表明,肝内移植和脾内移植具有相似的抗纤维化效果,肝动脉移植和门静脉移植效果相当且优于外周静脉移植。④经肝动脉和门静脉移植可能是肝纤维化治疗的最佳途径,经肝内和脾内移植可能因“细胞拥挤”和“短暂清除”限制了干细胞的治疗效果。⑤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纤维化移植途径安全有效,选择适合的干细胞移植途径以提高肝组织内干细胞定植量、增强细胞活性、维持干细胞在肝组织内存活时间,可能有利于提高间充质干细胞抗纤维化效果,但不同移植途径下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中不同移植途径的适用指征尚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肝纤维化 肝硬化 移植途径 生物分布 机制 治疗效果 组织工程
下载PDF
不同途径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神经炎症的影响
12
作者 林彦琛 李晶晶 +3 位作者 陆广旭 代二庆 陈静 钟士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363-2370,共8页
背景:神经炎症是影响肌萎缩侧索硬化进展的重要因素,体外研究显示神经干细胞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但在肌萎缩侧索硬化鼠体内能否抗炎,其机制及最佳移植途径尚不清楚。目的:研究不同途径移植神经干细胞对肌萎缩侧索硬化模型G93A-SOD1小鼠的... 背景:神经炎症是影响肌萎缩侧索硬化进展的重要因素,体外研究显示神经干细胞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但在肌萎缩侧索硬化鼠体内能否抗炎,其机制及最佳移植途径尚不清楚。目的:研究不同途径移植神经干细胞对肌萎缩侧索硬化模型G93A-SOD1小鼠的抗炎作用及机制。方法:分离、鉴定神经干细胞后用绿色荧光蛋白转染;将78只70日龄G93A-SOD1小鼠分为脑室内注射组、尾静脉注射组、对照组,适应性喂养后,于84日龄经侧脑室移植入5×10^(5) 个绿色荧光蛋白转染神经干细胞,经尾静脉注射1×106个绿色荧光蛋白转染神经干细胞;从85日龄开始,每周进行1次改良Wrathall运动评分、旋转实验来评价运动功能,记录起病时间、病程时间及生存时间;10^(5) 日龄时,采用免疫荧光检测绿色荧光蛋白转染的神经干细胞存活、迁移、分化情况,采用Nissl染色检测运动神经元数量、Western blot检测ChAT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NeuN的表达,采用ELISA和RT-PCT检测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转化生长因子β的蛋白和mRN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中iNOS、CD206及NF-κB通路蛋白表达,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腓肠肌病理变化。结果与结论:①提取的神经干细胞生长、分化良好,可被绿色荧光蛋白转染;②起病后超早期,侧脑室途径更利于神经干细胞进入中枢神经系统,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并提升转化生长因子β水平,降低iNOS并提升CD206表达水平,抑制NF-κB通路激活,减缓运动功能损害进展,减轻骨骼肌病理损害程度;③起病后超早期,2种途径移植神经干细胞保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延长小鼠病程时间及生存时间的能力均有限;④结果表明,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起病后超早期,侧脑室可能是神经干细胞更好的移植途径,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小胶质细胞极化方向、抑制NF-κB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肌萎缩侧索硬化 炎症 移植途径 小胶质细胞 NF-ΚB通路 运动神经元 炎性细胞因子
下载PDF
3种不同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硬化模型大鼠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3
13
作者 熊全 冯吉 +7 位作者 王军 熊吉 樊丽琳 胡辂 兰春慧 杨敏 孙文静 陈东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04-808,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不同途径移植对肝硬化模型大鼠的效果差别。方法用四氯化碳液体橄榄油混合液皮下注射和酒精喂养的方法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将肝硬化模型随机分为肝硬化未移植组(n=8)、门静脉移植...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不同途径移植对肝硬化模型大鼠的效果差别。方法用四氯化碳液体橄榄油混合液皮下注射和酒精喂养的方法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将肝硬化模型随机分为肝硬化未移植组(n=8)、门静脉移植组(n=8)、肝动脉移植组(n=8)、尾静脉移植组(n=8)。取健康SD大鼠骨髓,利用全骨髓贴壁的方法原代培养骨髓MSCs,利用CM-DiI标记间充质干细胞,然后通过3种途径分别进行移植。术后4周检测血清白蛋白、转氨酶、胆红素、Ⅳ型胶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干细胞在肝脏的分布及数量;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硬化程度。结果通过3种途径移植MSCs到肝硬化模型大鼠体内,4周后发现移植组模型大鼠的肝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血清白蛋白较肝硬化未移植组显著升高(P<0.05),转氨酶、胆红素较肝硬化未移植组显著降低(P<0.05),肝纤维化程度较肝硬化未移植组显著减轻(P<0.05)。3种途径移植MSCs对大鼠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髓MSCs移植肝硬化模型大鼠,移植后4周肝功能改善,肝纤维化程度降低,3种移植方法治疗效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肝硬化 大鼠 移植途径
下载PDF
脑脊液途径移植神经干细胞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宝华 仇福成 +10 位作者 董慈 韩瑞 张永志 刘惠苗 解冰川 张丽娜 王文婷 王彦永 张振清 顾平 闫宝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6期974-978,共5页
背景:目前报道的用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的途径主要有经局部病变部位途径、经血液循环途径及经脑脊液循环途径3种。目的:综述经脑脊液途径移植神经干细胞或神经前体细胞的方式及其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和C... 背景:目前报道的用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的途径主要有经局部病变部位途径、经血液循环途径及经脑脊液循环途径3种。目的:综述经脑脊液途径移植神经干细胞或神经前体细胞的方式及其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和CHKD全文数据库2000至2009年相关文献,叙述脑脊液途径移植神经干细胞的方法、在动物实验和临床方面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及治疗机制。结果与结论:脑脊液适宜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增殖、分化,经脑脊液途径移植神经干细胞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但因神经干细胞的来源问题及治疗的机制、最佳时间窗和数量、安全性等诸多问题,仍需更深更广的研究,从而为蛛网膜下腔注射神经干细胞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 细胞移植 脑室 脑脊液 移植途径 中枢神经系统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现状及移植途径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强 金华 李艳华 《生命科学》 CSCD 2013年第3期320-323,共4页
脊髓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创伤性疾病,临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是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除移植细胞的筛选与诱导外,适合的移植途径对干细胞治疗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对神经干细胞移植途径的研究,能更有... 脊髓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创伤性疾病,临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是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除移植细胞的筛选与诱导外,适合的移植途径对干细胞治疗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对神经干细胞移植途径的研究,能更有效地发挥其在受损脊髓中的作用。本文对脊髓损伤的现状和神经干细胞移植途径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移植途径 神经干细胞
原文传递
不同途径移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肝硬化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雷香丽 佟明华 +2 位作者 张建 王亚萍 孔祥平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95-200,共6页
目的探索不同途径移植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在慢性肝纤维化中的作用,以及移植后细胞在肝脏组织内的存活、分布情况。方法全骨髓差... 目的探索不同途径移植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标记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在慢性肝纤维化中的作用,以及移植后细胞在肝脏组织内的存活、分布情况。方法全骨髓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利用携带GFP基因的慢病毒载体感染P3代BMSCs,建立四氯化碳慢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通过不同途径移植GFP标记的BMSCs,移植后维持四氯化碳肝损伤,1月后处死大鼠,行肝脏功能相关指标白蛋白(albumin,ALB)、谷丙转氨酶(alaninotransferase,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检测,观察肝脏局部组织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胶原纤维染色和荧光分布情况。结果不同途径BMSCs移植对大鼠四氯化碳所致慢性肝纤维化肝脏功能无明显改善,移植后GFP标记的BM-SCs均可向损伤肝脏迁移或停留,不同途径移植的BMSCs在肝脏内分布不同。结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慢性肝纤维化无明显治疗作用,可能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移植 四氯化碳 肝硬化 移植途径
下载PDF
经鼻内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损伤:还有多少问题待验证? 被引量:1
17
作者 阎雪晶 王欣玲 +1 位作者 杨咪咪 侯伟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7期6046-6050,共5页
背景:动物实验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可促进脑损伤的修复。目的:综述经鼻内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到颅内的现状。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9年1月至2014年1月PubMed相关文章,检索词为"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ra... 背景:动物实验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可促进脑损伤的修复。目的:综述经鼻内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到颅内的现状。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9年1月至2014年1月PubMed相关文章,检索词为"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rain injury,transplant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1999年1月至2014年1月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脑损伤、移植",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8篇。结果与结论:近年来,较多的研究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明显改善脑损伤模型动物的脑神经功能。许多研究者对移植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文章比较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入颅内的不同移植途径,重点从鼻黏膜的处理、移植入脑的路径、干细胞的标记与颅内观察、动物实验4个方面对经鼻内移植的途径进行了介绍,可见经鼻内途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颅内,作为一种非侵袭性移植方法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干细胞 鼻内移植途径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注射途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器官移植受体内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龚勇泉 曹健斌 +6 位作者 韦成信 李富骊 黄维佳 何凌云 农巍 伍义文 罗鹏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493-49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后细胞在器官移植受体内的分布和存活规律。方法体外扩增培养绿色荧光转基因C57小鼠BMSCs(eGFP-BMSCs),使用C57小鼠作为供体和受体,建立颈部心脏移植模型,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移植后即经过...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后细胞在器官移植受体内的分布和存活规律。方法体外扩增培养绿色荧光转基因C57小鼠BMSCs(eGFP-BMSCs),使用C57小鼠作为供体和受体,建立颈部心脏移植模型,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移植后即经过移植心脏升主动脉注射eGFP-BMSCs悬液30μL(含1×10~6个细胞),B组同样时间点经过移植心脏右心室腔内注射相同剂量细胞,分别在细胞移植后1、3、7、14 d不同时间点处死小鼠,切取肝、肺以及心脏移植物,进行组织学检查观察细胞在各器官中的存活情况。结果共进行颈部心脏移植24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手术死亡。注射干细胞后小鼠耐受良好。(1)干细胞移植后第1天,A组和B组绿色荧光细胞主要分布于心脏移植物和肺,肝脏内未发现绿色荧光细胞,A组心脏移植物内的荧光细胞数明显多于B组,肺内的细胞明显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术后3 d,两组心脏移植物内的绿色荧光细胞对比术后第1天均减少,但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内的绿色荧光细胞对比术后第1天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间比较,A组心脏移植物内的绿色荧光细胞数多于B组,肺内绿色荧光细胞数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3天,肝脏内可见绿色荧光细胞。(3)移植术后第7天,仅A组的心脏移植物内有荧光细胞存在,A组的肺组织和肝脏以及B组的心脏移植物、肝脏和肺内均未见绿色荧光细胞。(4)移植术后第14天,A组和B组心脏移植物、肺和肝脏均未见细胞存活的迹象。结论移植器官动脉注射较静脉注射BMSCs,能使更多的干细胞聚集于移植器官内,存活时间更久,而静脉途径注射干细胞后细胞大量的聚集在肺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布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器官移植 细胞移植途径
下载PDF
不同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改善大鼠肝硬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玉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1期7677-7680,共4页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减轻肝硬化程度,改善肝功能。目的:观察不同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硬化的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门静脉移植组、肝动脉移植组、尾静脉移植组,后4组采用四...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减轻肝硬化程度,改善肝功能。目的:观察不同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硬化的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门静脉移植组、肝动脉移植组、尾静脉移植组,后4组采用四氯化碳联合乙醇制作肝硬化模型,对照组不进行移植,其余3组分别经门静脉、肝动脉、尾静脉移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106。结果与结论:移植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移植3组大鼠肝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显著升高(P<0.05),转氨酶、胆红素、凝血时间、Ⅳ型胶原显著降低(P<0.05),肝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P<0.05)。门静脉移植组及肝动脉移植组优于尾静脉移植组,前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经门静脉、肝动脉、尾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可减轻肝纤维化程度,改善肝功能,但肝动脉及门静脉移植途径优于外周血静脉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肝硬化 大鼠 移植途径 肝功能
下载PDF
不同途径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修复创伤性脑损伤
20
作者 赵楠 刘俊 +4 位作者 李俊彦 马钢 李进 王廷华 苏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8期4531-4536,共6页
背景:干细胞移植存在多种途径,目前还无法确定哪一种是最佳途径。而对于不同的脑损伤个体,所移植的细胞种类、移植途径和移植时间都将会影响到治疗效果。目的:探讨不同途径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对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Ficoll... 背景:干细胞移植存在多种途径,目前还无法确定哪一种是最佳途径。而对于不同的脑损伤个体,所移植的细胞种类、移植途径和移植时间都将会影响到治疗效果。目的:探讨不同途径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对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离心分离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CFDA-SE体外标记后备用;自由落体法制备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后,立即通过损伤区、侧脑室和颈内动脉移植CFDA-SE标记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每一种移植途径都设对照组(以等体积的DMEM代替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进行m NSS评分,最后一次行为学评分完毕取脑组织,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在损伤区域的存活和迁移情况。结果与结论:治疗后7,10,14 d,对照组和移植组mN SS评分均较1 d和3 d时降低(P<0.05);治疗后7 d和10 d,颈内动脉移植组和对照组相比mN SS评分降低(P<0.05);治疗后14 d,颈内动脉移植组荧光细胞数量较其他组多(P<0.05),且分布广。结果表明经颈内动脉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能明显改善大鼠神经功能,且移植细胞能够在损伤区大量存活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移植 骨髓单个核细胞 创伤性脑损伤 移植途径 颈内动脉移植 损伤区移植 侧脑室移植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