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线粒体动力学改变对APP/PS1小鼠移植黑色素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林久涵 田琳 +8 位作者 张娜娜 董营 吕航 王丹 曲萌 张勇 孙连坤 于春艳 刘希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6-481,共6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动力学的变化对APP/PS1转基因小鼠移植黑色素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C57BL/6J(C57)和APP/PS1雄性小鼠分为C57移植瘤组(n=7)和APP/PS1移植瘤组(n=7)。观察2组小鼠肿瘤出现时间并计算肿瘤体积,绘制移植瘤生长... 目的:探讨线粒体动力学的变化对APP/PS1转基因小鼠移植黑色素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C57BL/6J(C57)和APP/PS1雄性小鼠分为C57移植瘤组(n=7)和APP/PS1移植瘤组(n=7)。观察2组小鼠肿瘤出现时间并计算肿瘤体积,绘制移植瘤生长曲线。光学显微镜观察2组小鼠肿瘤组织形态表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小鼠肿瘤组织中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动力相关蛋白1(Drp1)、线粒体分裂蛋白1(Fis1)、泛素化及多泛素化蛋白、LC3、PINK1及Park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57移植瘤组和APP/PS1移植瘤组小鼠皮肤下均见肿瘤组织,肿瘤细胞内呈现黑色素颗粒。与C57移植瘤组比较,APP/PS1移植瘤组小鼠出瘤时间晚,肿瘤组织体积小(P<0.05)。小鼠肿瘤组织中Mfn2表达水平降低(P<0.05),Fis1和Drp1表达水平升高(P<0.05),泛素化及多聚泛素化蛋白、LC3-Ⅱ、PINK1和Park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APP/PS1小鼠移植瘤模型肿瘤生长缓慢,其机制可能与PINK1/Parkin通路参与线粒体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PS1小鼠 移植黑色素瘤 线粒体动力学 线粒体分裂融合 线粒体自噬
下载PDF
小鼠眼内移植性黑色素瘤诱导免疫偏离的表达
2
作者 张翼飞 李志杰 李辰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 观察小鼠前房和玻璃体腔的移植性黑色素瘤是否具有诱导免疫偏离的能力。方法 将雄性昆明小鼠 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其相应的对照组共 5组。分别于实验组小鼠的前房或玻璃体腔接种黑色素瘤B16F10细胞 ,然后观察测量和比较其抗原... 目的 观察小鼠前房和玻璃体腔的移植性黑色素瘤是否具有诱导免疫偏离的能力。方法 将雄性昆明小鼠 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其相应的对照组共 5组。分别于实验组小鼠的前房或玻璃体腔接种黑色素瘤B16F10细胞 ,然后观察测量和比较其抗原特异性迟发型超敏反应 (DTH)的程度。结果  ( 1)小鼠前房和玻璃体腔移植性黑色素瘤均可进行性生长。 ( 2 )各组小鼠右耳DTH反应的肿胀值为前房组 ( 3 4± 3 5 ) μm ,玻璃体腔组 ( 3 6± 96) μm ,前房对照组 ( 194± 99) μm ,玻璃体腔对照组 ( 186± 5 5 ) μm以及空白对照组 ( 165± 118) μm。实验组与其相应对照组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前房组t =-5 2 0 9,P =0 0 0 0 ;玻璃体腔组t =-3 871,P =0 0 0 2 )。 ( 3 )病理观察实验组“二免”后右耳未见炎性细胞浸润 ,而对照组则相反。结论 同种异体的昆明小鼠前房和玻璃体腔的移植性黑色素瘤均具有诱导其相关免疫偏离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眼内移植黑色素瘤 诱导 免疫偏离 表达 疾病模型
下载PDF
同种异体小鼠眼内移植性黑色素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翼飞 李志杰 李辰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68-371,共4页
目的 建立同种异体小鼠眼内黑色素瘤模型 ,并观察其基本病理特征。 方法 昆明小鼠共36只 ,分为前房组、玻璃体腔组和足背皮下组 ,每组各 12只。分别接种黑色素瘤 B16 F10细胞于小鼠右眼前房、右眼玻璃体腔或右足背皮下 ,然后对肿瘤... 目的 建立同种异体小鼠眼内黑色素瘤模型 ,并观察其基本病理特征。 方法 昆明小鼠共36只 ,分为前房组、玻璃体腔组和足背皮下组 ,每组各 12只。分别接种黑色素瘤 B16 F10细胞于小鼠右眼前房、右眼玻璃体腔或右足背皮下 ,然后对肿瘤的发生率、肿瘤眼溃破时间及瘤体的基本病理特征等进行连续 32 d的观察 ,并作统计学分析。最后作小鼠肿瘤相关器官的病理解剖及组织切片观察。 结果 昆明小鼠移植性黑色素瘤的发生率分别为前房组 12 / 12只眼 ,玻璃体腔组 11/ 11只眼和足背皮下 2 / 12只鼠。前 2组的肿瘤发生率明显较高 (χ2 =17.14 3,P=0 .0 0 0 ;χ2 =16 .2 18,P=0 .0 0 0 )。前房组移植瘤比玻璃体腔组较早溃破眼球 (L og Rank=18.2 2 ,P=0 .0 0 0 ) ,其后肿瘤在眶内生长时均可见有被排斥而脱落的现象。32 d后 ,玻璃体腔组移植瘤平均直径较足背皮下组大 (t=3.32 2 ,P=0 .0 0 3)。在肿瘤切片观察中 ,眼内肿瘤未见坏死灶 ,而皮下肿瘤中央可见有大片坏死灶。 结论 该模型的建立方法简便 ,重复性好 ,在一定程度上可模拟人类眼内黑色素瘤的生物学行为 ,为进一步研究其发生与发展机制提供了一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小鼠 眼内移植黑色素瘤 免疫学 眼肿瘤
原文传递
内质网应激PERK-eIF2α-ATF4信号通路在延缓APP/PS1小鼠移植瘤生长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董营 郭家女 +9 位作者 王思懿 郭丹 王力可 温旭 刘立峰 曲萌 于春艳 刘楠楠 王丹 陈昌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4-330,共7页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及内质网自噬对移植黑色素瘤模型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早老素1(PS1)小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并阐明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活化转录因子4(ATF4)通路在其抑制作用中的...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及内质网自噬对移植黑色素瘤模型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早老素1(PS1)小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并阐明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活化转录因子4(ATF4)通路在其抑制作用中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B16细胞,通过皮下注射分别植入C57和APP/PS1小鼠背部皮下,建立C57BL/6J和APP/PS1雄性小鼠移植黑色素瘤模型,作为C57移植瘤组(n=7)和APP/PS1移植瘤组(n=7)。观察2组小鼠出瘤时间并计算肿瘤体积,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2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PERK和溶酶体组织蛋白酶L(cathepsin L)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GRP78、PERK、磷酸化PERK(p-PERK)、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磷酸化eIF2α(p-eIF2α)、活化转录因子4(ATF4)和内质网自噬标志蛋白FAM134B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蛋白质二硫异构酶(PDI)蛋白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测定2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水平。结果:与C57移植瘤组比较,APP/PS1移植瘤组小鼠出瘤时间晚,肿瘤体积小(P<0.05),移植瘤组织中ERS相关基因GRP78和PERK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移植瘤组织中GRP78、p-eIF2α/eIF2α和ATF4蛋白表达水平及p-PERK/PERK比值均升高(P<0.05)。C57移植瘤组肿瘤细胞胞质内多见黑色素颗粒,为移植瘤组织的形态特征,可见少量棕黄色颗粒,为PDI阳性颗粒;APP/PS1移植瘤组肿瘤细胞胞质内可见少量黑色素颗粒和广泛表达的棕黄色颗粒。与C57移植瘤组比较,APP/PS1移植瘤组小鼠移植瘤组织中内质网自噬标志蛋白FAM 134B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cathepsin L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ATP水平降低(P<0.05)。结论:APP/PS1移植瘤模型小鼠肿瘤生长缓慢,其机制可能与ERS的PERK-eIF2α-ATF4信号通路被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 内质网应激 内质网自噬 淀粉蛋白前体蛋白 早老素1 移植黑色素瘤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通过抑制新生血管形成发挥抗小鼠恶性黑色素瘤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楠 罗旭飞 +4 位作者 李娜 刘转 范临兰 席晓霞 魏虎来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4-117,共4页
目的:采用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的抗小鼠恶性黑色素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荧光素酶(luciferase,Luc)基因标记小鼠B16黑色素瘤(B16-Luc)细胞,MTT比色法和Annexin V/PI双标记法分别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及凋亡;BAL... 目的:采用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的抗小鼠恶性黑色素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荧光素酶(luciferase,Luc)基因标记小鼠B16黑色素瘤(B16-Luc)细胞,MTT比色法和Annexin V/PI双标记法分别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及凋亡;BALB/c小鼠腋下接种B16-Luc细胞制备荧光黑色素瘤动物模型,腹腔注射4和8 mg/kg As2O3治疗25天,小动物光学活体成像系统连续动态观察肿瘤生长;治疗末期处死动物、剥离肿瘤块、制片,HE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病理和新生微血管形成。结果:1.0~32.0μmol/L As2O3体外显著抑制B16-Luc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活体成像技术观察显示As2O3在体内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小鼠B16-Luc恶性黑色素瘤的生长,肿瘤组织中新生微小血管显著减少,肿瘤组织中心呈明显坏死改变。结论:As2O3体外诱导小鼠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凋亡,主要通过降低肿瘤组织新生血管的形成、促使肿瘤坏死而发挥抗恶性黑色素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小鼠B16移植性恶性黑色素瘤 活体成像技术 新生血管生成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蛇葡萄素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44
6
作者 刘德育 罗曼 +3 位作者 谢冰芬 冯公侃 朱孝峰 刘宗潮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372-1375,共4页
目的:研究蛇葡萄素在体内外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用MTT法测定蛇葡萄素对人鼻咽癌HK-1细胞和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体外细胞毒实验;观察蛇葡萄素对C57BL/6小鼠移植性B16黑色素瘤的体内抑瘤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含药小鼠血清对B16... 目的:研究蛇葡萄素在体内外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用MTT法测定蛇葡萄素对人鼻咽癌HK-1细胞和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体外细胞毒实验;观察蛇葡萄素对C57BL/6小鼠移植性B16黑色素瘤的体内抑瘤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含药小鼠血清对B16细胞周期及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蛇葡萄素对人鼻咽癌HK-1细胞及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IC50分别为50.0μg/ml及79.4μg/ml。在100mg/kg、150mg/kg及200mg/kg的剂量下,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蛇葡萄素对C57BL/6小鼠移植性B16黑色素瘤的抑瘤率分别为25.54%(P<0.05)、32.03%(P<0.01)及54.55%(P<0.001);60mg/kg氮烯咪胺(阳性对照组)的抑瘤率为59.31%,与200mg/kg的药物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150mg/kg及200mg/kg蛇葡萄素腹腔给药后10min的小鼠含药血清的作用下,B16细胞的G1期和G2/M期细胞数增高,S期细胞数减少,分裂增殖指数分别降低19.1%及21.7%。结论:蛇葡萄素对体外肿瘤细胞HK-1和MCF-7的增殖,及体内小鼠移植性B16黑色素瘤的生长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葡萄素 抗肿瘤作用 小鼠移植性B16黑色素瘤 人鼻咽癌HK-1细胞 人乳腺癌MCF-7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