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2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贵州汉族移民生态及其对家庭伦理变迁的影响——以詹氏家族墓志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冉光芬 吴夏平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5期47-50,共4页
明代贵州詹氏家族墓志反映了各类汉族移民之间的生态关系。因相似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认同,他们易于联结,从而形成较为强大的博弈力量。汉族移民之间的联动,一方面巩固和加深了汉族家庭伦理观念,因其力量强大而得以保存;另一方面,因其"... 明代贵州詹氏家族墓志反映了各类汉族移民之间的生态关系。因相似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认同,他们易于联结,从而形成较为强大的博弈力量。汉族移民之间的联动,一方面巩固和加深了汉族家庭伦理观念,因其力量强大而得以保存;另一方面,因其"优越"的自闭姿态,阻碍了民族融合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贵州移民 移民生态 联动 家庭伦理变迁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移民生态补偿定量研究——以内蒙古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魏晓燕 毛旭锋 夏建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7-163,共7页
以内蒙古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及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对比分析保护区移民迁移后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贡献,并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情况,核算和对比生态移民的补偿标准。结果显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补偿标准... 以内蒙古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理论及生态足迹理论和方法,对比分析保护区移民迁移后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贡献,并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情况,核算和对比生态移民的补偿标准。结果显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补偿标准下限建议为每人17 830元,基于生态足迹变化的补偿标准上限建议为每人25 810元。本案例研究有助于推进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补偿理论研究,为我国民族地区生态工程建设中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足迹 生态补偿 生态移民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调水工程移民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魏晓燕 夏建新 吴燕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14-218,222,共6页
为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跨流域调水已成为解决缺水地区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手段。制定公平、合理的补偿标准,对水源区生态移民进行适当、合理的补偿,是实现持续、高效调水工程的保证,也是我国学术界... 为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跨流域调水已成为解决缺水地区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手段。制定公平、合理的补偿标准,对水源区生态移民进行适当、合理的补偿,是实现持续、高效调水工程的保证,也是我国学术界和政府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传统的补偿标准未能充分、客观地考虑移民的生态损失,因而不能提供合理、全面的补偿额度。本文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丹江口市为例,整体考虑移民对生态环境的贡献,在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核算的基础上,计算移民的生态补偿额度。根据研究结果,建议生态移民的人均生态补偿额度为1 148元/a。本案例有助于推进生态移民补偿机制的研究,为研究区及其他贫困地区的生态移民补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水工程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补偿 生态移民
下载PDF
移民生态农业园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珍 阮锐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31-34,75,共5页
以我国移民生态农业园的建设为背景,对生态农业园评价体系进行了阐述,包括评价理论依据、评价内容等,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移民效益为一体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为移民生态农业... 以我国移民生态农业园的建设为背景,对生态农业园评价体系进行了阐述,包括评价理论依据、评价内容等,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移民效益为一体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为移民生态农业园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该方法可更准确地评价生态农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活动,指导生态农业园区的规划并对建设的结果进行评价,规范和衡量生态农业园的建设水平,加快生态农业园的发展速度、提高园区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生态农业园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生态效益 移民效益
下载PDF
三江源区移民生态补偿问题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韩雅洁 《全国流通经济》 2017年第6期66-67,共2页
三江源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它在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三江源区的生态移民是我国生态保护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他们为了国家的生态建设放弃了原本享有的权益,但是其正当的权益... 三江源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它在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三江源区的生态移民是我国生态保护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他们为了国家的生态建设放弃了原本享有的权益,但是其正当的权益受到损失是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本文通过对收集的数据的分析来研究三江源移民生态补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移民搬迁后虽然三江源区移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有所改善,但是,三江源区的移民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已有部分移民回迁,甚至以后还会有大量移民回迁的风险。移民生态补偿的效果直接影响着移民是否会积极配合国家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因此,本文针对三江源区移民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以后三江源区的生态保护工程和移民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区 生态补偿 生态移民
下载PDF
集中连片特困山区生态移民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以毕节试验区为例
6
作者 魏露露 金莲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6期227-229,234,共4页
立足于生态移民,从生态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运用主成分分析模型,选取环境治理相关指标数据,并借助SPSS软件对毕节试验区的生态移民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毕节试验区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该地的生态修复状况持续上升,... 立足于生态移民,从生态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运用主成分分析模型,选取环境治理相关指标数据,并借助SPSS软件对毕节试验区的生态移民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毕节试验区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该地的生态修复状况持续上升,生态发展状况和综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状况波动较大,但发展实现程度、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生态移民的多重目标实现率较低,整体发展态势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 生态可持续发展 主成分分析 毕节试验区
下载PDF
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的小农户多元化发展——一个河西走廊生态移民村的个案考察
7
作者 徐黎丽 杨立霞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2,共9页
小农户生存与发展仍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中之重。河西走廊东段生态移民村富民新村的经济发展表现出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趋势明显,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特征鲜明,生计策略多元和小农户分化多样等特征。乡村... 小农户生存与发展仍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中之重。河西走廊东段生态移民村富民新村的经济发展表现出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趋势明显,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特征鲜明,生计策略多元和小农户分化多样等特征。乡村振兴阶段性成效则突出表现在产业兴旺带动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以及美丽乡村和幸福家园建设等方面。因此,优化生产要素结构、解决土地流转和劳动力流失问题、按照“纵向一体化”的方式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及重视地方知识激活乡村社会文化资源,是进一步推动小农户发展的关键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农经济 小农户发展 生态移民 乡村振兴
下载PDF
重构何以实现:生态移民的生计空间实践——基于甘肃省S县的实地调查
8
作者 曹义杰 卫兰芳 《开发研究》 2024年第5期91-101,共11页
空间社会学视角下,生态移民可视为是一种空间置换实践。基于现场观察和访谈,对S县生态保护核心区搬迁牧民的生计空间进行考察后发现,空间规划、空间实践以及再现空间由不同主体主导完成。移民生计空间重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政府... 空间社会学视角下,生态移民可视为是一种空间置换实践。基于现场观察和访谈,对S县生态保护核心区搬迁牧民的生计空间进行考察后发现,空间规划、空间实践以及再现空间由不同主体主导完成。移民生计空间重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政府的空间规划引导下,强制与非强制方式结合,促使牧民生计空间得以置换,但也出现了经济空间流失与生计成本提高、人力资本不适应现代市场环境、社会空间的断裂导致牧民归属感不强等问题。围绕以上问题,从有计划的回归原有生计方式、重构经济空间,再造人力资本,发挥现有社会空间黏合剂作用,建设公开透明的制度空间4个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空间 生态移民 生计行为
下载PDF
文化适应压力对三江源生态移民定居行为影响研究
9
作者 陈超 祁登菊 胡西武 《统计与管理》 2024年第8期99-108,共10页
本文通过对三江源的16个县和格尔木的唐古拉山镇52个生态移民村2023年的1086份调查问卷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构建整合的计划行为理论模型(TPB),分析文化适应压力对三江源生态移民定居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经济发展压力、文... 本文通过对三江源的16个县和格尔木的唐古拉山镇52个生态移民村2023年的1086份调查问卷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构建整合的计划行为理论模型(TPB),分析文化适应压力对三江源生态移民定居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经济发展压力、文化发展压力、社会发展压力和环境发展压力都对定居态度有负面影响,其中经济发展压力和文化发展压力对定居态度的影响是显著的;(2)定居意愿、经济发展压力和文化发展压力均对定居行为产生显著影响;(3)经济发展压力对定居意愿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且经济发展压力对定居意愿与定居行为之间关系起中介作用。进而本研究建议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背景下,应采取措施减缓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发展压力,稳定三江源生态移民定居意愿和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生态移民 文化适应压力 定居行为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地方知识的传续与再造:宁夏红寺堡生态移民村水文化变迁田野观察
10
作者 张欣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5,共9页
对西北干旱区而言,有限的水资源制约着区域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活在干旱区的人们,围绕水的生存实践,构筑了关于取水、储水、用水、惜水、爱水的地方知识体系。国家通过水利工程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有... 对西北干旱区而言,有限的水资源制约着区域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活在干旱区的人们,围绕水的生存实践,构筑了关于取水、储水、用水、惜水、爱水的地方知识体系。国家通过水利工程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有效缓解了干旱区的人水矛盾。“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实施,将宁夏南部山区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的100万人口迁往灌区,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问题。基于宁夏红寺堡溪村的田野调查,尝试对这一人群关于水的地方知识的再生产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从干旱的山区搬迁至有黄河水浇灌的溪村,关于水的地方知识再生产过程中,并没有和原来的地方知识体系完全断裂。地方知识随着人群的迁移而动态发展,并且在新的环境中进行传续与再造。在乡村振兴语境下,要关注移民搬迁后科学知识与地方知识有机结合的可能,探索干旱地区乡村社会多元发展的路径,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农民从生存伦理迈向发展自觉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红寺堡 生态移民 地方知识 水文化
下载PDF
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移民生计能力与适应策略——基于适应水平的中介作用
11
作者 李倩娜 姚娟 付鹏飞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5,共6页
以巴音布鲁克世界自然遗产地外迁定居的205户牧户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生态移民的生计能力、适应水平与适应策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牧民生计能力由生产能力、社会能力、劳动能力、金融能力等多种因素决定,适应水平由生活... 以巴音布鲁克世界自然遗产地外迁定居的205户牧户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生态移民的生计能力、适应水平与适应策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牧民生计能力由生产能力、社会能力、劳动能力、金融能力等多种因素决定,适应水平由生活适应、文化适应、经济适应、社会适应与政策适应等维度构成。生计能力显著正向影响适应水平和适应策略选择,适应水平在生计能力对适应策略影响路径中起到38.46%的促进作用。牧民生计能力越强,异地定居适应水平越高,留在城镇定居的可能性越大。应通过激发主体内生动力、打造良好“三生”环境、创新定居移民生计发展模式来持续提升牧民生计能力和异地适应水平,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能力 适应水平 适应策略 生态移民 世界自然遗产地 巴音布鲁克
下载PDF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视野下生态移民村的现代化发展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璐妍 何秋红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0-231,共2页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要从人与自然、人与社...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方面,美丽乡村建设要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多维度进行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农村现代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 生态宜居 生态移民 乡风文明 产业兴旺 美丽宜居乡村
下载PDF
从生态移民迈向生态富民——百年演进、经验启示及行动策略
13
作者 冯一桃 张智勇 +1 位作者 吴华安 文传浩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1-113,共13页
生态移民迈向生态富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一个缩影。首先对生态移民与生态富民进行了内涵界定,并结合百年建党历程和生态移民实践,剖析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的生态移民思想,将其划分为孕育发端阶... 生态移民迈向生态富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一个缩影。首先对生态移民与生态富民进行了内涵界定,并结合百年建党历程和生态移民实践,剖析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的生态移民思想,将其划分为孕育发端阶段、初步形成阶段、调适完善阶段和巩固拓展阶段,总结凝练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推进生态移民的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为新时代高质量推进生态移民迈向生态富民奠定了坚实基础,供给了宝贵经验。并就如何让生态移民有效衔接生态富民,提出从生态理念、生态环境、生态产业、生态产品、生态补偿等方面构建实现生态富民的行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百年生态移民 经验启示 行动策略
下载PDF
我国生态移民研究述评
14
作者 蒋春春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24年第5期130-134,共5页
作为应对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大型水库工程建设等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生态移民已成为当下学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各学科各角度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对生态移民的内涵、生态移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生态移民的社会适... 作为应对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大型水库工程建设等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生态移民已成为当下学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各学科各角度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对生态移民的内涵、生态移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生态移民的生计、生态移民社区治理等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深入地分析,梳理了关于生态移民研究的现状,发现已有研究存在方法单一、数据准确度有待提高、跨学科合作研究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创新理论和方法、加强定量研究、注重实践探索和案例研究、密切关注各类移民政策等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后续的生态移民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 生态环境 述评
下载PDF
国内生态移民研究述评
15
作者 张啸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6期183-185,共3页
生态移民一直是各学科领域和学者研究热点之一,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政策性。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回顾1993年以来生态移民相关研究文献,系统总结生态移民的内涵深意、研究方向内容、效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选用及未来展望,对于生态移民政... 生态移民一直是各学科领域和学者研究热点之一,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政策性。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回顾1993年以来生态移民相关研究文献,系统总结生态移民的内涵深意、研究方向内容、效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选用及未来展望,对于生态移民政策制定实施、移民主体和环境需要进行更全面的考察和评估,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对移民负面效应区域提出更适宜的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 政策 扶贫 适应性
下载PDF
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移民生产生活现状调查及存在问题分析
16
作者 莫宝山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5期11-14,共4页
为了减少人为活动对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提高自然修复能力,2016年对祁连山保护区核心区内的农牧民进行生态移民搬迁。2022年采取查阅资料和入户走访的形式调查了生态移民生产生活现状,结果发现,生态移民情绪稳定、生产有... 为了减少人为活动对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提高自然修复能力,2016年对祁连山保护区核心区内的农牧民进行生态移民搬迁。2022年采取查阅资料和入户走访的形式调查了生态移民生产生活现状,结果发现,生态移民情绪稳定、生产有序、移风易俗、产业成形,但也存在故土情节依存、产业筹资困难、种植结构单一、生产技能不高等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下一步祁连山缓冲区和实验区生态移民搬迁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生态移民 现状 问题对策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西藏生态移民适应性问题研究——以山南市贡嘎县森布日安置区为例
17
作者 蒋梦坡 《村委主任》 2024年第3期164-166,共3页
搬迁工作理应遵循“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一指导方针,检验搬迁工作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移民在迁入地能否实现可持续生计。移民实现可持续生计也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所以探寻目前移民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帮助其实现可持续生... 搬迁工作理应遵循“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这一指导方针,检验搬迁工作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移民在迁入地能否实现可持续生计。移民实现可持续生计也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所以探寻目前移民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帮助其实现可持续生计势在必行。文章依据西藏生态移民的现实情况,将移民的适应性划分为社会关系的适应、日常生活的适应及生产方式的适应三个维度,根据其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针对性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以期推进生态移民的顺利实施和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生态移民 适应性
下载PDF
西藏“三岩”片区生态移民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18
作者 马宁 韩悦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1期38-44,155,共8页
“三岩”片区地处西藏“三江流域”的高山峡谷区域,域内坡陡沟深,宜农耕地较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公共服务能力较弱,是典型的“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的国家级深度贫困区域。21世纪初,西藏依托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了“三岩”片... “三岩”片区地处西藏“三江流域”的高山峡谷区域,域内坡陡沟深,宜农耕地较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公共服务能力较弱,是典型的“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的国家级深度贫困区域。21世纪初,西藏依托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了“三岩”片区的生态移民工作,既有效缓解了当地的生态压力,又使生态移民在新家园中过上了幸福生活,也为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积累了诸多成功经验。但是,生态移民对迁入地生计模式转变的不适应、对社区文化认同度较低,以及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至今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此,本文从进一步发展村集体经济、加强基层组织引领、提高心理认同度、重视文化教育、重视生态移民的可持续增收、移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等角度,提出“三岩”片区生态移民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以期对全面推进西藏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岩”片区 生态移民 易地扶贫搬迁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生态移民社会整合--基于海南少数民族的移民实践
19
作者 杨宝强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11期145-148,共4页
生态移民既是修复生态环境的必要措施亦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海南省少数民族生态移民围绕“搬得出、稳定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完善了移民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移民的产业发展,保障了移民的就业与收入提升。但生态移民并非简单... 生态移民既是修复生态环境的必要措施亦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海南省少数民族生态移民围绕“搬得出、稳定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完善了移民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移民的产业发展,保障了移民的就业与收入提升。但生态移民并非简单的空间位移,还包括移民的身份角色转换和社会文化整合,这一过程中移民还面临文化的割裂、社会资本的局限以及社会排斥等多重困境。因此,移民有效融入当地社会还需整合移民与当地村民的利益、文化以及社会关系,以避免冲突和摩擦,保障移民融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 社会整合 少数民族 海南 文化割裂 社会排斥
下载PDF
生态移民安置区小农户生计脆弱性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宁夏红寺堡区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温昕玉 郭园 杨美玲 《宁夏工程技术》 CAS 2023年第1期85-91,96,共8页
基于“风险性—敏感性—适应能力”生计框架,以宁夏红寺堡区311户农户为研究对象,使用改进TOPSIS模型和GIS工具,探究小农户生计脆弱性的空间特征和小农户类型特征;运用回归模型,分析风险指数、敏感指数和适应能力指数对生计脆弱性指数... 基于“风险性—敏感性—适应能力”生计框架,以宁夏红寺堡区311户农户为研究对象,使用改进TOPSIS模型和GIS工具,探究小农户生计脆弱性的空间特征和小农户类型特征;运用回归模型,分析风险指数、敏感指数和适应能力指数对生计脆弱性指数的贡献程度;采用障碍度模型,识别提高生计适应能力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红寺堡区小农户生计脆弱性、风险性、敏感性、适应性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特征,且小农户生计脆弱性与生计类型是否多样有关;适应能力指数与生计脆弱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风险指数、敏感性指数与生计脆弱性指数呈正相关;自然资本是距城区较远且生计类型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农户提高适应能力的首要障碍因素,劳动力技能掌握情况和是否参加培训对于生计类型多样的小农户提升适应能力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农户 生计脆弱性 生态移民安置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