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次发现1例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患儿PAX2基因新的移码变异及文献复习
1
作者 李艳 杨焕丹 +4 位作者 周苏芹 朱冰冰 彭倩倩 朱磊 张锐锋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822-825,共4页
目的了解儿童遗传性慢性肾脏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寻找其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并分析基因突变与临床表型的关系,以期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方法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1例疑似为遗传性因素所致慢性肾脏病患儿及其直系亲属的临床资料... 目的了解儿童遗传性慢性肾脏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寻找其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并分析基因突变与临床表型的关系,以期早期诊断,早期预防。方法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1例疑似为遗传性因素所致慢性肾脏病患儿及其直系亲属的临床资料,并行肾穿刺病理检查,同时采用二代基因测序方法对该患儿、患儿父母及妹妹进行基因检测,寻找可能的突变位点,并与该家系中正常个体进行比较。结果患儿为14岁男孩,3岁时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蛋白尿、夜尿增多,未正规治疗。期间多次尿蛋白++~+++,且逐渐出现尿床症状,家长一直未予重视。2年前于当地医院查肝、肾功能,家长诉未见异常,2019年8月19日因尿床至我院就诊,门诊查尿蛋白+++,血尿素氮13.54 mmol/L,肌酐188μmol/L,肾脏超声提示双肾缩小,肾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基因检测示患儿PAX2基因存在c.143delGp.Gly48Valfs*35剪切位点突变,且目前尚未有人群携带记录,因而考虑该患儿为PAX2基因出现新的移码突变。结论该例患儿临床表现为慢性肾脏病,肾活检确诊为FSGS,基因检测PAX2基因发生新的移码变异。对于病因不明的慢性肾脏病患儿应注意完善肾脏病理及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慢性肾脏病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 PAX2基因 移码变异
下载PDF
SYNGAP1基因移码变异所致精神发育迟滞患儿1例的遗传学分析
2
作者 沈玥 罗冠君 +8 位作者 陆超 谭媛 程婷婷 钱旭光 李诺 罗敏娜 曹宗富 马旭 赵勇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1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20年8月6日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就诊的1例精神发育迟泄患儿为研究对象。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变异筛查,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可能的致病变异,并通... 目的探讨1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20年8月6日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就诊的1例精神发育迟泄患儿为研究对象。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变异筛查,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可能的致病变异,并通过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基因测序提示患儿携带SYNGAP1基因杂合移码变异c.995_1002delAGACAAAA(p.Asp332AlafsTer84),其父母未携带相同变异。结论SYNGAP1基因c.995_1002delAGACAAAA(p.Asp332AlafsTer84)移码变异可能是患儿精神发育迟滞的遗传学原因。上述发现丰富了SYNGAP1基因的变异谱,为患儿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发育迟滞 SYNGAP1基因 移码变异
原文传递
一例Floating-Harbor综合征患儿的SRCAP基因移码变异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吴若豪 唐文婷 +3 位作者 邱坤银 周小琳 李晓娟 李平甘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1124-1127,共4页
目的报道1例由SRCAP基因移码变异所致的Floating-Harbor综合征,并分析SCRAP基因的致病性变异。方法先证者为男性,2岁8月龄,以"发现生长迟缓、语言发育落后2年余"为主要表现。提取患儿及其亲本外周血全基因组DNA,应用全外显子... 目的报道1例由SRCAP基因移码变异所致的Floating-Harbor综合征,并分析SCRAP基因的致病性变异。方法先证者为男性,2岁8月龄,以"发现生长迟缓、语言发育落后2年余"为主要表现。提取患儿及其亲本外周血全基因组DNA,应用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法检测相关基因变异,并通过Sanger测序验证变异。对可疑的变异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结果经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分析,发现患儿SRCAP基因上第34外显子存在一个c.7273dupA(p.Thr2425Asnfs*18)移码变异,该变异为国内外未经报道的新发变异。通过HomoloGene系统及MEGA软件分析,发现SRCAP蛋白第2425位Thr在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乃至无脊椎动物中均高度保守,该氨基酸变异为Asn,可导致编码蛋白在2443位后终止编码,导致编码蛋白完整性严重破坏。同时经PubMed CD-search系统分析,显示SRCAP蛋白在2443位即终止编码,可导致其丧失所有与DNA结合的蛋白基序即AT-hook结构域,从而影响相关目的基因的转录激活,进而导致机体生长发育受影响。另一方面,c.7273dupA(p.Thr2425Asnfs*18)变异经MutationTaster变异预测软件预测,提示该变异为有害变异。结论SRCAP基因c.7273dupA(p.Thr2425Asnfs*18)可能为该患儿罹患Floating-Harbor综合征的病因,致病性变异的检出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CAP基因 Floating-Harbor综合征 新发变异 移码变异
原文传递
一例Wiedemann-Steiner综合征患儿的KMT2A移码变异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吴若豪 唐文婷 +2 位作者 邱坤银 张旭 孟哲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630-633,共4页
目的对1例Wiedemann-Steiner综合征(Wiedemann-Steiner syndrome,WDSTS)患儿的KMT2A基因进行变异分析,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原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提取患儿及双亲外周血DNA,应用一家三口全外显子基因组测序法(trio-whole exome sequ... 目的对1例Wiedemann-Steiner综合征(Wiedemann-Steiner syndrome,WDSTS)患儿的KMT2A基因进行变异分析,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原因,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提取患儿及双亲外周血DNA,应用一家三口全外显子基因组测序法(trio-whole exome sequencing,trio-WES)检测相关基因变异,通过Sanger测序法验证检出的变异。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经trio-WES分析结果显示患儿KMT2A基因第27外显子检出c.10488dupG(p.Leu3498Thrfs*41)杂合移码变异,该变异为未见报道过的新变异(noval);经Sanger测序验证患儿父母均未检出该变异,属于新发变异(de novo)(PS2),且在主要人群基因频率数据库中均不存在(PM2)。c.10488dupG(p.Leu3498Thrfs*41)经MutationTaster变异预测软件预测,结果提示为有害变异(disease-causing);经HomoloGene系统分析KMT2A基因编码的KMT2A是一类修饰与早期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重要组蛋白修饰酶,其第3498位Leu在哺乳动物至无脊椎动物之间均高度保守,它的改变会导致编码蛋白完整性受损,进而影响蛋白功能(PP3);进一步通过BLAST系统分析,c.10488dupG变异导致编码蛋白第3498位Leu变为Thr,导致编码蛋白在第3539位即提前终止编码,最终引起多个参与组蛋白修饰和识别的关键结构域丢失,生物学活性丧失(PVS1+PM1)。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该变异判定为致病性变异(PVS1+PS2+PM1+PM2+PP3)。结论KMT2A基因c.10488dupG(p.Leu3498Thrfs*41)变异可能为该患儿罹患WDSTS的原因,KMT2A新致病变异的检出丰富了KMT2A基因的变异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MT2A基因 Wiedemann-Steiner综合征 新发变异 移码变异
原文传递
一例DYM基因移码变异所致Dyggve-Melchior-Clausen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5
作者 匡乐乐 彭瑞 +3 位作者 刘斌 奚迪 常秋荣 高玉平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370-373,共4页
目的对1个Dyggve-Melchior-Clausen综合征家系进行基因变异检测,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全外显子及Sanger测序对家系成员进行致病变异检测,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对变异位点进行功能分析。结果测序结果显示家系的... 目的对1个Dyggve-Melchior-Clausen综合征家系进行基因变异检测,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全外显子及Sanger测序对家系成员进行致病变异检测,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对变异位点进行功能分析。结果测序结果显示家系的两例患儿DYM基因均存在c.1222delG纯合变异,其父母均为杂合变异携带者。该变异为未报道的新变异,导致DYM蛋白第408位氨基酸由Asp变为Met,并在移码10个氨基酸后提前终止(p.Asp408Metfs*10)。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c.1222delG变异导致DYM突变型蛋白被降解,为功能丧失型变异。结论DYM基因c.1222delG纯合变异可能为该家系患儿的致病原因,可为临床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ggve-Melchior-Clausen综合征 DYM基因 移码变异 功能丧失型
原文传递
基于比较基因组学的解脂亚罗酵母CA20高产赤藓糖醇机理及进化分析
6
作者 夏凯 刘芳美 +5 位作者 陈雨晴 陈珊珊 黄春莹 赵学群 沙如意 黄俊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04-921,共18页
解脂亚罗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是赤藓糖醇生产中使用的主要菌种,复合诱变是选育优良菌株的常用方法。然而,诱变处理所引起的基因组变化尚待探索。本研究对前期获得的高产菌株CA20和原始菌株WT5进行基因组测序,并与已发布的8株解脂... 解脂亚罗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是赤藓糖醇生产中使用的主要菌种,复合诱变是选育优良菌株的常用方法。然而,诱变处理所引起的基因组变化尚待探索。本研究对前期获得的高产菌株CA20和原始菌株WT5进行基因组测序,并与已发布的8株解脂亚罗酵母进行比较基因组分析,旨在探究菌株CA20高产赤藓糖醇的机理以及不同菌株的基因组进化关系。结果显示,菌株CA20基因组大小为20,420,510 bp,GC碱基含量为48.97%,编码6330个CDS和649个ncRNA,菌株CA20和其他8株菌高度同源,平均核苷酸同源性(average nucleotide identity,ANI)>99.50%,其中与菌株IBT 446和H222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比较基因组分析显示,CA20和其他8株菌共有5342个核心基因,而CA20特有的65个基因主要参与物质跨膜运输和蛋白质转运过程。CA20基因组中含有166个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rbohydrate-active enzymes,CAZymes)基因,远多于其他菌株(108~137个),包括特有的4个糖苷水解酶类(glycoside hydrolases,GHs)、2个糖基转移酶类(glycosyltransferases,GTs)和13个碳水化合物酯酶类(carbohydrate esterases,CEs)。除转醛酶TAL1外,赤藓糖醇代谢途径有关酶在不同菌株中高度保守。此外,菌株CA20的赤藓糖醇产量和产率为190.97 g/L和1.33 g/L/h,显著高于WT5的128.61 g/L和0.92 g/L/h(P<0.001)。相比于WT5,CA20中5个基因发生移码变异,15个基因存在非同义突变位点,这些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分裂、细胞壁合成、蛋白质合成及稳态维持等过程。以上结果表明,解脂亚罗酵母基因组在进化过程中保守;生存环境不同是导致菌株间基因组差异的重要因素;基因组中CAZymes数量的差异是不同菌株间性能差异的原因之一;菌株CA20高产赤藓糖醇与其细胞结构及内环境稳定性的提升有关。本研究结果为赤藓糖醇高产菌株的定向选育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脂亚罗酵母 赤藓糖醇 比较基因组 移码变异 蛋白激酶
下载PDF
PURA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亚楠 陈净 +2 位作者 舒剑波 张文双 邹映雪 《疑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417-418,共2页
患儿,男,35 d,主因“喉中痰鸣2 d,吃奶差1 d”于2019年11月1日入院。家属述患儿平素少哭少动,自生后体质量降低0.6 kg,患儿足月阴道分娩,G1P1,无其他重大医疗或出生缺陷证据。患儿母亲自然受孕,产后第2天出现发热,血培养示“大肠埃希菌... 患儿,男,35 d,主因“喉中痰鸣2 d,吃奶差1 d”于2019年11月1日入院。家属述患儿平素少哭少动,自生后体质量降低0.6 kg,患儿足月阴道分娩,G1P1,无其他重大医疗或出生缺陷证据。患儿母亲自然受孕,产后第2天出现发热,血培养示“大肠埃希菌及肠球菌”感染,于当地医院诊断“脓毒症”,予“美罗培南(具体不详)”抗感染15 d后好转出院。父母均未从事有毒或有害工作,否认糖尿病、癫痫、神经性耳聋等家族遗传病史,双方非近亲婚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RA综合征 PURA基因 移码变异 婴儿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Ⅱ型Cornelia de Lange综合征胎儿1例的临床表型及致病变异分析
8
作者 黄海龙 侯佳汝 +2 位作者 周阳子 刘彩霞 吕远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568-571,共4页
目的探讨1例疑似Ⅱ型Cornelia de Lange综合征(CdLS2)的引产胎儿的孕期影像学表现及致病基因变异。方法以2019年9月3日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确诊的1例CdLS2胎儿为研究对象。收集胎儿的临床资料和家族史。胎儿引产后应用全... 目的探讨1例疑似Ⅱ型Cornelia de Lange综合征(CdLS2)的引产胎儿的孕期影像学表现及致病基因变异。方法以2019年9月3日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确诊的1例CdLS2胎儿为研究对象。收集胎儿的临床资料和家族史。胎儿引产后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筛选致病变异, 用Sanger测序对其进行家系验证。结果孕33周影像学检查提示胎儿透明隔略增宽, 胼胝体显示不清, 额叶体积略小, 皮质变薄, 侧脑室融合畸形, 羊水过多, 胃泡偏小, 消化道闭锁。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胎儿携带X染色体SMC1A基因的c.2076delA(p.Lys692Asnfs*27)杂合移码变异, 其父母均未检出相同的变异。结合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变异判断为致病性。结论 CdLS2胎儿的遗传学病因考虑为SMC1A基因c.2076delA变异。上述结果为其父母的遗传咨询及再生育风险评估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nelia de Lange综合征 SMC1A基因 移码变异 全外显子组测序
原文传递
一例Ⅰ型Cornelia de Lange综合征胎儿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变异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吕远 刘彩霞 +3 位作者 李闯 李欢 李岭 李美慧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对1例疑诊为Cornelia de Lange综合征的引产儿及其亲代进行基因检测,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详细询问妊娠史及家族史,结合孕期影像学检查及引产儿表型做出临床诊断。收集引产儿组织及其亲代的静脉血样,提取基因组DNA,... 目的对1例疑诊为Cornelia de Lange综合征的引产儿及其亲代进行基因检测,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详细询问妊娠史及家族史,结合孕期影像学检查及引产儿表型做出临床诊断。收集引产儿组织及其亲代的静脉血样,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筛查与表型相关的变异位点,并通过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孕期超声提示胎儿前臂及手形态异常、小脑蚓部发育不良、下颌偏小、双肾实质回声增强,引产后可见上肢及面部畸形。全外显子组测序提示胎儿携带NIPBL基因c.2118delG(p.Lys706fs)杂合移码变异,其父母未检出相同变异。结论NIPBL基因c.2118delG杂合移码变异可能是胎儿的致病原因。上述结果可为家系遗传咨询及指导再生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nelia de Lange综合征 NIPBL基因 移码变异 全外显子组测序
原文传递
TSC2基因c.2355+1G>C变异致轻型结节性硬化症一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牛玉萍 黄色新 +5 位作者 徐佩文 李杰 高明 陈晓伟 褚洪霞 高媛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6期553-556,共4页
目的探讨1例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患者可能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和Sanger测序技术对1例疑似结节性硬化症患者行基因变异分析,并在家系其他成员及100名正常对照中进行验... 目的探讨1例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患者可能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和Sanger测序技术对1例疑似结节性硬化症患者行基因变异分析,并在家系其他成员及100名正常对照中进行验证;通过反转录-PCR及Sanger测序技术确定该变异可能导致的mRNA转录变化。结果测序结果显示该家系中先证者发生了TSC2基因的c.2355+1G>C杂合变异,cDNA的序列分析表明该变异导致TSC2基因在第21外显子3′端插入62个碱基序列,这种剪切位点变化导致蛋白翻译提前终止,预测产生截短蛋白。结论TSC2基因c.2355+1G>C变异可能是该患者的致病原因。本研究结果不仅进一步丰富了TSC2基因的变异谱,同时为产前诊断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症 TSC2基因 剪切变异 移码变异
原文传递
身材矮小伴多发性骨骼发育不良1例患儿的临床表型与遗传学分析
11
作者 吕永雪 戚锋锋 +2 位作者 费正华 高晗露 顾春健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44-249,共6页
目的探讨1例身材矮小患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方法选择2021年10月7日因"生长迟缓伴鸡胸"就诊于湖州市妇幼保健院的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临床资料。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并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 目的探讨1例身材矮小患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方法选择2021年10月7日因"生长迟缓伴鸡胸"就诊于湖州市妇幼保健院的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临床资料。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并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患儿为1岁男性,主要临床特点为轻度身材矮小(Z值为-2.03)、面中部发育不良及多发性骨骼发育不良,包括鸡胸、椎体形态欠规则及腰椎前缘骨缺损等。患儿的母亲、外祖母、曾外祖父均身材矮小。WES结果显示患儿ACAN基因存在母源性c.2858dupA(p.Asp953GlufsTer476)杂合移码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变异相关指南,c.2858dupA(p.Asp953GlufsTer476)评级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VS1+PM2Supporting)。患儿从出生后20月龄开始接受约11个月的人重组生长激素治疗,身高明显改善。结论ACAN:c.2858dupA(p.Asp953GlufsTer476)考虑为该身材矮小患儿的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AN基因 移码变异 家族性矮小 骨骼发育不良 面中部发育不良 鸡胸
原文传递
一例Ia型先天性糖基化障碍病患儿的PMM2基因变异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吴若豪 邱坤银 +3 位作者 李栋方 李宇 邓冰清 罗向阳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4期314-317,共4页
目的鉴定1例Ia型先天性糖基化障碍病(congenital disorders of glycosylation type 1a,CDG-1a)患儿PMM2基因的致病性变异。方法应用PCR技术扩增其PMM2基因的编码区及相关剪切位点序列,并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参考ESP及SNP数据库对结... 目的鉴定1例Ia型先天性糖基化障碍病(congenital disorders of glycosylation type 1a,CDG-1a)患儿PMM2基因的致病性变异。方法应用PCR技术扩增其PMM2基因的编码区及相关剪切位点序列,并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参考ESP及SNP数据库对结果进行比对。利用protein BLAST系统分析突变氨基酸的跨种属保守性;利用PubMed BLAST CD-search系统分析PMM2蛋白结构缺失所丧失的蛋白功能域;用PolyPhen-2、SIFT及Mutation Taster软件对新变异进行功能预测。用全外显子基因组测序法明确患儿有无存在其他可疑变异。结果患儿携带PMM2基因c. 458_462delTAAGA(p. Ile153*)和c. 395T>C(p. Ile132Thr)复合杂合变异;患儿父亲携带c.458_462delTAAGA杂合变异,患儿母亲携带c.395T>C杂合变异。其中c. 458_462delTAAGA(p. Ile153*)为未报道过的新变异,经PubMed BLAST CD-search系统分析其编码的PMM2蛋白结构存在10个蛋白功能域的丧失,生物活性被严重破坏,预测为可能有害变异;c.395T>C(p.Ile132Thr)在SNP数据库有收录,经功能预测为可能有害变异。经全外显子基因组测序明确患儿除存在上述PMM2基因变异外不存在其他可疑变异。结论PMM2基因c. 458_462delTAAGA(p.Ile153*)和c.395T>C(p.Ile132Thr)复合杂合变异可能为患儿的致病原因,基因变异检测结果可以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M2基因 Ia型先天性糖基化障碍病 复合杂合变异 移码变异
原文传递
两个Joubert综合征家系的致病基因变异分析与产前诊断 被引量:3
13
作者 白周现 胡爽 +2 位作者 刘宁 吴庆华 孔祥东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5期509-513,共5页
目的明确两个小脑蚓部发育不全、怀疑为Joubert综合征家系的遗传学病因并帮助确诊及生育指导。方法收集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两个家系先证者和正常表型父母的临床资料,取组织或外周血样提取基因组DNA。通过高通量测序法筛查、Sa... 目的明确两个小脑蚓部发育不全、怀疑为Joubert综合征家系的遗传学病因并帮助确诊及生育指导。方法收集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两个家系先证者和正常表型父母的临床资料,取组织或外周血样提取基因组DNA。通过高通量测序法筛查、Sanger测序法验证AHI1和CPLANE1基因变异位点,判断变异的致病性。这两个家系中母亲再次怀孕时进行产前诊断。结果家系1先证者AHI1基因存在c.2072delT(p.F691S*fs19)纯合变异,该导致其编码的Abelson辅助集成站点1蛋白在第691位氨基酸发生移码,使翻译提前终止。家系2先证者CPLANE1基因存在c.7243dupA(p.T2415Nfs*7)和c.8001delG(p.K2667Nfs*31)复合杂合变异,分别导致其编码的纤毛发生和平面极性效应因子1蛋白在第2415和第2667位氨基酸处发生移码,使翻译提前终止。这3个变异在公共数据库中均未见报道及频率记录。综合分析认为上述3个新变异具致病性。结论AHI1基因c.2072delT变异和CPLANE1基因c.7243dupA及c.8001delG变异分别是导致家系1 Joubert综合征3型和家系2 Joubert综合征17型的原因,据此变异位点可进行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UBERT综合征 AHI1基因 CPLANE1基因 移码变异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两个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家系的致病变异鉴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尤祎 李闪 +1 位作者 杨波 赵秀丽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8期757-760,共4页
目的在两个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is,HME)家系中进行致病候选基因EXT1和EXT2的变异鉴定,以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方法用酚氯仿法提取先证者及其他家系成员的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通过PCR-Sanger测序对2个家... 目的在两个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hereditary multiple exostosis,HME)家系中进行致病候选基因EXT1和EXT2的变异鉴定,以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方法用酚氯仿法提取先证者及其他家系成员的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通过PCR-Sanger测序对2个家系先证者的EXT1基因外显子及外显子/内含子衔接区进行序列分析,并在患者家系中进行变异验证。结果测序结果显示家系1先证者存在EXT1基因第1外显子c.812A>G(p.Tyr271Cys)杂合错义变异;家系2先证者存在EXT1基因第6外显子c.1431dup(p.Ser478Leufs*43)杂合移码变异。两种变异均为已知致病变异。家系变异验证存在基因型和表现型共分离。结论EXT1基因第1外显子c.812A>G(p.Tyr271Cys)错义变异和第6外显子c.1431dup(p.Ser478Leufs*43)移码变异分别为这2个家系的致病原因,致病变异的检出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基因诊断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 EXT1基因 错义变异 移码变异
原文传递
遗传性凝血因子V缺乏症家系F5基因新致病变异的鉴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默涵 杨元 刘运强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5期505-508,共4页
目的分析1个近亲婚配的凝血因子Ⅴ缺乏症(coagulation factor V deficiency)家系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高通量外显子测序筛查F5基因的变异,Sanger测序验证检出的变异,分析双亲携带变异位点的情况。结果先证者F5基因第13外显子存在c.409... 目的分析1个近亲婚配的凝血因子Ⅴ缺乏症(coagulation factor V deficiency)家系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高通量外显子测序筛查F5基因的变异,Sanger测序验证检出的变异,分析双亲携带变异位点的情况。结果先证者F5基因第13外显子存在c.4096delC纯合缺失,可导致移码变异,使FⅤ蛋白编码提前终止(p.Leu1366Phefs*3);先证者父母均为该变异的携带者。F5基因c.4096delC变异未见报道,根据ACMG指南推荐标准,为致病性变异。结论F5基因c.4096delC(p.Leu1366Phefs*3)纯合变异是该家系先证者发生凝血因子Ⅴ缺乏症的遗传学病因。新变异的检出丰富了F5基因的变异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Ⅴ缺乏症 F5基因 移码变异 近亲婚配
原文传递
一个多囊肾家系的PKD2基因变异分析及蛋白定位研究
16
作者 程建萍 李平 +6 位作者 李玉军 周永安 任蕊蕊 韩雅馨 李星星 李哲 白园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检测一个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家系的基因变异位点,并进行致病性功能验证。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其家属的外周血标本,提取血液基因组DNA,运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手段对先证者进行基因变异分析,筛选候选基因变异位点,再用Sanger测序技术对所有... 目的检测一个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家系的基因变异位点,并进行致病性功能验证。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其家属的外周血标本,提取血液基因组DNA,运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手段对先证者进行基因变异分析,筛选候选基因变异位点,再用Sanger测序技术对所有家系成员进行验证,并在健康人群中筛查该变异。同时构建PKD2基因的野生型和变异型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K293T和HeLa细胞,观察蛋白表达及细胞定位情况。结果先证者存在PKD2基因c.2051dupA(p.Tyr684Ter)移码变异,该变异使cDNA序列第2051位碱基A重复,导致终止密码子的形成,产生截短蛋白。免疫荧光实验显示,与野生型相比,变异型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可能由PKD2编码蛋白C端缺失引起。结论PKD2基因c.2051dupA(p.Tyr684Ter)变异可能是该家系患者的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 PKD2基因 全外显子测序 移码变异
原文传递
一例合并外耳发育不良的先天性糖基化障碍1y型患儿的SSR4基因变异分析
17
作者 吴若豪 唐文婷 +2 位作者 邱坤银 李晓娟 何展文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7期727-730,共4页
目的探讨1例合并外耳发育不良的先天性糖基化障碍1y型(congenital disorder of glycosylation type 1y,CDG-1y)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采用家系全外显子测序法(trio-whole exome sequencing,trio-WES)检测相关基因的变异,通过Sanger测... 目的探讨1例合并外耳发育不良的先天性糖基化障碍1y型(congenital disorder of glycosylation type 1y,CDG-1y)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采用家系全外显子测序法(trio-whole exome sequencing,trio-WES)检测相关基因的变异,通过Sanger测序法对候选变异进行验证,并对其致病性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患者为男性,10岁,主要表现为智力障碍、小头畸形合并先天性外耳发育不良。trio-WES检测发现患儿携带X染色体SSR4基因第4外显子c.302dupC(p.Y102Lfs*2)半合子移码变异,既往未见报道。Sanger测序在患儿父母中均未发现同样的变异,故属于新发变异(de novo)(PS2);在主要人群基因频率数据库中均未收录(PM2)。多种软件预测结果均提示其为致病变异(PP3)。UCSF chimera软件分析提示,该变异可使SSR4蛋白空间结构严重变形,导致生物学功能的丧失(PVS1+PM1)。根据ACMG指南,判断为致病性变异(PVS1+PS2+PM1+PM2+PP3)。结论SSR4基因c.302dupC(p.Y102Lfs*2)可能为患儿罹患CDG-1y的原因。上述发现拓宽了SSR4基因的变异谱以及CDG-1y的表型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4基因 新发变异 移码变异 先天性糖基化障碍病1y型 外耳发育不良
原文传递
Schaaf-Yang综合征患儿1例的临床与遗传学分析
18
作者 罗娟 陈晓红 +3 位作者 姚辉 杨禄红 杜婷婷 李亚坤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1例Schaaf-Yang综合征(SYS)患儿的临床特征与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20年11月30日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就诊的1例SYS患儿为研究对象。抽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样,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对患儿进行基因检测... 目的探讨1例Schaaf-Yang综合征(SYS)患儿的临床特征与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2020年11月30日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就诊的1例SYS患儿为研究对象。抽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样,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对患儿进行基因检测,采用Sanger测序进行家系验证,并对候选变异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①本例患儿为男性,1岁9个月,具有发育迟滞、阴茎短小、特殊面容等临床表现。②基因检测结果提示,患儿MAGEL2基因存在c.3078dupG(p.Leu1027Valfs*28)新发杂合变异,Sanger测序结果显示患儿父母均未携带该变异,提示为新发变异。③MAGEL2基因c.3078dupG(p.Leu1027Valfs*28)变异在ESP、1000 Genomes与ExAC等数据库中均未见收载,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制定的《ACMG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该变异被评级为致病性变异。结论MAGEL2基因c.3078dupG(p.Leu1027Valfs*28)变异可能为本例SYS患儿的遗传学病因,进一步拓展了MAGEL2基因变异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aaf-Yang综合征 MAGEL2基因 移码变异 基因变异
原文传递
一个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Ⅱ型家系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费阳 王宁祥 +4 位作者 赵甜 张梅 吴文蕾 孙卫斌 吴娟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9期1016-1020,共5页
目的探讨一个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dentinogenesis imperfecta,DGI)Ⅱ型家系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点,明确其致病原因,并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采集外周血样,提取全基因组DNA,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 目的探讨一个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dentinogenesis imperfecta,DGI)Ⅱ型家系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点,明确其致病原因,并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采集外周血样,提取全基因组DNA,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潜在的致病变异位点。结果该家系患病成员表现为患牙呈琥珀色半透明状、球状牙冠、牙颈短缩、牙齿磨耗、髓腔及根管闭锁,与DGI-Ⅱ型相符,其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基因第5外显子均存在c.2837delA(p.Asp946Valfs*368)杂合移码变异,未见文献报道和数据库收录,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评级为疑似致病变异(PVS1_Strong+PM2)。结论DSPP基因第5外显子c.2837delA(p.Asp946Valfs*368)杂合移码变异可能是该家系的致病原因。上述发现丰富了DSPP基因的变异谱,为该家系的分子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发育不全 牙本质涎磷蛋白基因 移码变异 全外显子组测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