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33篇文章
< 1 2 1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v2/Rv3指数、V_2导联移行比在流出道PVB、VT起源部位鉴别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喜田 陈勤聪 +4 位作者 朱磊 许香梅 王晓燕 魏小刚 李子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8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Sv2/Rv3指数、V2导联移行比在流出道室性早搏(PVB)或室性心动过速(VT)起源部位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成功射频消融的流出道PVB或VT患者60例,根据消融靶点确定为左心室起源15例、右心室起源4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12导联心电... 目的探讨Sv2/Rv3指数、V2导联移行比在流出道室性早搏(PVB)或室性心动过速(VT)起源部位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成功射频消融的流出道PVB或VT患者60例,根据消融靶点确定为左心室起源15例、右心室起源4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12导联心电图资料,计算Sv2/Rv3指数和V2导联移行比,并比较二者鉴别流出道PVB或VT起源部位敏感性的差异。结果 Sv2/Rv3指数鉴别流出道PVB或VT患者起源部位的敏感性为88.3%(53/60),起源部位为左心室13例(86.7%)、右心室40例(88.9%);V2导联移行比鉴别流出道PVB或VT患者起源部位的敏感性为85.0%(51/60),起源部位为左心室12例(80.0%)、右心室39例(86.7%);两种指标鉴别起源部位的敏感性比较,P均>0.05。结论 Sv2/Rv3指数、V2导联移行比均可较好地鉴别流出道PVB或VT的起源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流出道 室性早搏 室性心动过速 Sv2/Rv3指数 V2导联移行比 射频消融
下载PDF
第63课 V_2移行比率——鉴别左右心室流出道心动过速起源的新心电学标准
2
作者 童鸿 《心电与循环》 2015年第1期74-78,共5页
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OTVT)是最常见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0TVT临床表现各异,从单一的室性期前收缩(PVC)到反复短暂VT及持续性VT。 精细的心内电标测证实大多数OTVT起源于右室流出道(RVOT)前上间隔,位于肺动脉瓣下方。... 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OTVT)是最常见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0TVT临床表现各异,从单一的室性期前收缩(PVC)到反复短暂VT及持续性VT。 精细的心内电标测证实大多数OTVT起源于右室流出道(RVOT)前上间隔,位于肺动脉瓣下方。不常见的起源部位有右心室流出道漏斗部、右心室游离壁和后间隔部位。约10%~15%患者,心律失常起源于左心室流出道(LVOT),并可标测到主动脉窦部位。罕见的有经前间隔静脉、主动脉-二尖瓣连接处或肺动脉根部消融的OT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右心室流出道 心电学 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 肺动脉瓣下 标准 鉴别 移行
下载PDF
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鉴别诊断移行带高危前列腺癌及与病理分级分组的相关性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鹏 李艳 +1 位作者 徐洁 景丽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7-82,89,共7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相对ADC值对移行带高危前列腺癌(high-risk prostate cancer,hPCa)的鉴别诊断价值及与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nternati...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相对ADC值对移行带高危前列腺癌(high-risk prostate cancer,hPCa)的鉴别诊断价值及与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ISUP)前列腺癌分级分组(grading group,GG)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0例移行带前列腺癌患者的双参数MRI资料,分别测量移行带癌灶和基质型增生结节的平均ADC(mean ADC,ADC_(mean))值和最小ADC(minimum ADC,ADC_(min))值,并计算移行带癌灶与基质型增生结节ADC比值的相对ADC_(mean)(relative ADC_(mean),rADC_(mean))值和相对ADC_(min)(relative ADC_(min),rADC_(min))值。比较hPCa组与低危前列腺癌(low-risk prostate cancer,lPCa)组之间ADC_(mean)、ADC_(min)、rADC_(mean)和rADC_(min)值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ADC各参数对移行带hPCa的诊断效能,并根据约登指数确定最佳截断值。采用DeLong检验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的差异。Spearman相关分析ADC各参数与ISUP GG之间的相关性。结果hPCa组的ADC_(mean)、ADC_(min)、rADC_(mean)和rADC_(min)值均低于lPCa组(P均<0.05)。ADC_(mean)、ADC_(min)、rADC_(mean)和rADC_(min)鉴别诊断移行带hPCa的AUC分别为0.775[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15~0.892]、0.879(95%CI:0.736~0.960)、0.751(95%CI:0.589~0.874)和0.914(95%CI:0.782~0.979),rADC_(min)的AUC最大。rADC_(min)与ADC_(mean)和rADC_(mean)的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与ADC_(min)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rADC_(min)最佳截断值取0.664×10^(-3)mm^(2)/s,约登指数最大(0.783),诊断移行带hPC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0%、78.26%。ADC_(mean)、ADC_(min)、rADC_(mean)和rADC_(min)值与ISUP GG均呈负相关[r=-0.486(95%CI:-0.755~-0.151)、-0.613(95%CI:-0.769~-0.365)、-0.553(95%CI:-0.745~-0.260)、-0.678(95%CI:-0.810~-0.474),P均≤0.001]。结论rADC_(min)鉴别诊断移行带hPCa的效能高,并且能够无创预测移行带PCa的ISUP GG,有助于为患者的个性化治疗决策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增生 移行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分级分组
下载PDF
Ⅰ导联R/(R+S)对胸前V3导联移行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起源部位的鉴别价值
4
作者 秦奋 赵雨薇 +4 位作者 赵江涛 朱揆 王攀基 宋盼 陶海龙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6-690,共5页
目的:探索鉴别胸前V3导联移行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OT-VA)起源部位的体表心电图指标。方法:连续选择2017年1月至2022年8月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胸前V3导联移行OT-VA患者65例。比较左室流出道起源组(LVOT组)和右室流出道起源组(RVOT组)室性... 目的:探索鉴别胸前V3导联移行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OT-VA)起源部位的体表心电图指标。方法:连续选择2017年1月至2022年8月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胸前V3导联移行OT-VA患者65例。比较左室流出道起源组(LVOT组)和右室流出道起源组(RVOT组)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时体表心电图QRS波振幅及相关指标的差异,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绘制ROC曲线评价所选取指标鉴别OT-VA起源部位的效能。结果:LVOT组11例,RVOT组54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的指标为Ⅰ导联R波/(R+S)波振幅比[R/(R+S)],其鉴别OT-VA起源部位的AUC(95%CI)为0.949(0.894~1.000),截断值为0.50。Ⅰ导联R/(R+S)<0.50诊断胸前V3导联移行LVOT起源OT-VA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0.909、0.944和0.938。结论:Ⅰ导联R/(R+S)<0.50可准确鉴别LVOT起源的胸前V3导联移行OT-V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导联 室性心律失常 胸前导联移行 左室流出道 右室流出道
下载PDF
手术方式对T_(2a)N_(0)M_(0)肌层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5
作者 马兰 汤绚丽 虞旗旗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11期1629-1631,共3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对T_(2a)N_(0)M_(0)肌层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患者生存率影响。方法通过SEER*Stat软件,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SEER)数据库中获取了2010至2015年诊断为T_(2a)N_(0)M_(0...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对T_(2a)N_(0)M_(0)肌层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患者生存率影响。方法通过SEER*Stat软件,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SEER)数据库中获取了2010至2015年诊断为T_(2a)N_(0)M_(0)肌层浸润性BTCC患者的临床及预后资料。根据患者接受的手术类型进行分组(TURBT或RC),并采用1∶1倾向性得分匹配(PSM)法来平衡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总体生存率(OS)和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SS)。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了患者CS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纳入1032例患者资料,匹配后,TURBT组和RC组各有270例患者资料。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TURBT组与RC组患者的OS、CS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RC组患者OS和CSS均更高。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手术方式选择TURBT、患者年龄超过60岁、未婚状态以及肿瘤直径大于5.0 cm都是影响T_(2a)N_(0)M_(0)肌层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CSS的独立危险因素。选择RC作为手术方式是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HR=0.387,95%CI:0.282~0.532,P<0.001)。结论对于T_(2a)N_(0)M_(0)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能带来更高生存率,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T_(2a)N_(0)M_(0) 膀胱移行细胞癌 生存率
下载PDF
幼儿皮肤毛发移行疹
6
作者 李晓萌 张慧 +1 位作者 董炜 王彦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05-706,共2页
患儿男,1岁7个月。主诉:发现右足足跟黑色线状异物2 d。现病史:患儿母亲于来院2 d前无明显诱因发现患儿右足足跟处一黑色线状异物,2 d内线状异物移行了4~5 mm,患儿偶有搔抓,无其他不适,于2023年12月27日我院皮肤科就诊。患儿发病前无明... 患儿男,1岁7个月。主诉:发现右足足跟黑色线状异物2 d。现病史:患儿母亲于来院2 d前无明显诱因发现患儿右足足跟处一黑色线状异物,2 d内线状异物移行了4~5 mm,患儿偶有搔抓,无其他不适,于2023年12月27日我院皮肤科就诊。患儿发病前无明确外伤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右足足跟皮肤可见一长约1.8 cm的黑色线状异物,其周边绕以淡红斑(图1A),部分有轻微压痛。皮肤镜检查:镜下可见在肤色背景的黑色线状异物,皮损周围可见淡红斑,皮损近足底处可见线状的淡红色移行轨迹(图1B、C)。取出的异物在显微镜下为一均质的线状毛干结构,未见毛囊结构。诊断:皮肤毛发移行疹。治疗:局部消毒后用11号刀片刺破患处皮肤,镊子取出毛发。1周后愈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毛发移行 幼儿
下载PDF
评估PI-RADS v2.1及多参数MRI衍生标志物用于移行带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检测价值的研究
7
作者 林燕顺 张丽 +3 位作者 郑鹏翔 高永清 赵莹莹 徐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9-114,共6页
目的评估基于前列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2.1版本(prostate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version 2.1,PI-RADS v2.1)及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衍生标志物用于移行带临床显著性前列腺... 目的评估基于前列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2.1版本(prostate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version 2.1,PI-RADS v2.1)及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衍生标志物用于移行带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linically significant prostate cancer,csPCa)检测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2月在我院行mp-MRI及病理活检的移形带前列腺疾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由具有8年前列腺成像经验的主治医生基于PI-RADS v2.1对MRI图像进行评估,并勾画病变轮廓,从而获得包括三维直径、相对病变体积(病变体积除以前列腺体积)、球形度、平整度及表面体积比等MRI特征。使用logistic分析,确定PI-RADS评分及多参数MRI衍生标志物与移行带csPCa检测的关系。结果纳入的403例患者中PI-RADS 1(n=25)、2(n=119)、3(n=130)、4(n=43)和5(n=86)类病变的csPCa检出率分别为0.00%、0.00%、3.85%、32.56%和70.93%。PI-RADS 3类、4类、5类的csPCa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移行带csPCa的预测因子包括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OR=1.05(95%CI:1.00~1.10);P=0.047]、PI-RADS[OR=8.92(95%CI:2.94~27.13);P<0.001]、最大二维直径[OR=0.84(95%CI:0.71~0.98);P=0.046]及网格体积[OR=1.00(95%CI:1.00~1.00);P=0.041]。结论血清PSA、PI-RADS评分、病灶直径及网格体积等是移行带csPCa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 移行 衍生标志物 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下载PDF
移行带与外周带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与预后评估
8
作者 仲津漫 丁健科 +1 位作者 车志文 杨全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8-992,共5页
目的 分析不同区带起源的前列腺癌的相关临床病理特征,评估根治术后各区带起源前列腺癌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2月至2021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穿刺活检及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局灶性前列腺癌患者,据癌灶所在区带分为... 目的 分析不同区带起源的前列腺癌的相关临床病理特征,评估根治术后各区带起源前列腺癌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2月至2021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穿刺活检及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局灶性前列腺癌患者,据癌灶所在区带分为外周带前列腺癌组和移行带前列腺癌组,术后定期随访。采用非配对t检验、卡方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分别比较两组间患者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水平、肿瘤体积、Gleason评分、阳性穿刺条数单侧性比率、阳性穿刺条数百分比、临床/病理分期、精囊腺侵犯率、淋巴结转移率、手术切缘阳性率等临床病理特征;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两组术后无生化复发生存率;对数秩检验比较两组间无生化复发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纳入符合条件的273例前列腺癌患者,其中外周带前列腺癌176例,移行带前列腺癌97例。移行带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大于外周带组(P=0.002),术前血清PSA水平亦显著高于外周带组(P=0.047),但前者的阳性穿刺条数百分比、精囊侵犯率均低于后者(P=0.028、0.047)。两组患者的无生化复发生存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783)。结论 与外周带前列腺癌相比,尽管移行带前列腺癌瘤灶较大、血清PSA水平较高,但无生化复发生存率与前者类似,移行带前列腺癌较外周带前列腺癌的侵袭性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行带前列腺癌 外周带前列腺癌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无生化复发生存率
下载PDF
成人犬弓首线虫眼部幼虫移行症1例报告
9
作者 曹志远 姜玉莹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7期828-829,共2页
犬弓首线虫属于蛔虫目,蛔虫科,犬弓首线虫病由摄入被犬弓首线虫感染期卵污染的食物引起,许多哺乳动物都容易受到犬弓首线虫的组织寄生,摄入的虫卵在肠内孵化成幼虫,根据其独特的生物学行为特征,幼虫可在体内移动,侵犯不同的组织器官,常... 犬弓首线虫属于蛔虫目,蛔虫科,犬弓首线虫病由摄入被犬弓首线虫感染期卵污染的食物引起,许多哺乳动物都容易受到犬弓首线虫的组织寄生,摄入的虫卵在肠内孵化成幼虫,根据其独特的生物学行为特征,幼虫可在体内移动,侵犯不同的组织器官,常侵犯内脏组织致内脏幼虫移行症(visceral larva migrans,VLM),偶有侵犯至眼部形成眼部幼虫移行症(ocular larva migrans,OLM),其病情严重程度与体内幼虫数量、机体的免疫应答以及受侵及的组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组织 免疫应答 犬弓首线虫 幼虫移行 感染期 蛔虫科
下载PDF
犬膀胱移行上皮癌伴发远端肋骨转移的病例分析
10
作者 刘成武 许文洋 +1 位作者 朱思雨 叶俊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39,共4页
犬膀胱移行上皮癌是犬的恶性肿瘤,有50%的病例发生远端转移。临床接诊1例长期血尿并出现渐进性跛行的德国牧羊犬,经过临床基本检查、血液学检查(血常规检查和血液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DR检查和CT检查)、细胞学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确... 犬膀胱移行上皮癌是犬的恶性肿瘤,有50%的病例发生远端转移。临床接诊1例长期血尿并出现渐进性跛行的德国牧羊犬,经过临床基本检查、血液学检查(血常规检查和血液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DR检查和CT检查)、细胞学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确诊为膀胱移行上皮癌并伴有远端肋骨转移。采用米托蒽醌和吡罗昔康联合化疗方案,6个月后病情恶化。该病例的诊治过程为膀胱移行上皮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移行上皮癌 肋骨转移
下载PDF
移行区前列腺癌超声诊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纪献浦 李秋洋 《北京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505-509,共5页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是男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超声是前列腺检查最便捷的方法,早期诊断移行区前列腺癌(transitional zone PCa, TZ-PCa)存在一定困难,穿刺活检漏诊率较高。移行区局限于包膜内,位置较深且多合并前列...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是男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超声是前列腺检查最便捷的方法,早期诊断移行区前列腺癌(transitional zone PCa, TZ-PCa)存在一定困难,穿刺活检漏诊率较高。移行区局限于包膜内,位置较深且多合并前列腺增生,如何准确鉴别移行区病变良恶性一直是影像学的难点。现从TZ-PCa的发病基础、现有PCa的超声诊断方法及移行区诊断难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移行 超声诊断
下载PDF
GATA3,P6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2
作者 李俊 武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26-0031,共6页
探讨GATA3和P6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BTC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收集我院泌尿外科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确诊的60例BTCC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GATA3和P63的... 探讨GATA3和P6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BTC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收集我院泌尿外科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确诊的60例BTCC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GATA3和P63的表达。结果 GATA3在癌旁组织中及BTCC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和73.3%。P63在癌旁组织中及BTCC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和65%。BTCC组织中GATA3和P63的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TA3和P63的阳性表达率随肿瘤的病理分级升高、临床TNM分期增高而逐渐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TA3和P63在BTCC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呈正相关(R2=0.67,P<0.05)。二者在BTCC中均有表达缺失的现象。结论 GATA3和P63的缺失可能参与与BTCC的发生和发展,其有望成为BTCC辅助诊断及预后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移行细胞癌 GATA3 P63 免疫组化 免疫荧光
下载PDF
桔梗皂苷D对人移行细胞癌5637细胞诱导凋亡作用分析及机制研究
13
作者 任丽萍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199-0202,共4页
研究桔梗皂苷D对人移行细胞癌5637细胞诱导凋亡作用分析及机制。方法 通过HE染色结合电子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判断细胞形态学状况;通过流式细胞学检测的方式,观察细胞凋亡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的方式,观察与细胞凋亡通路有关的蛋白表... 研究桔梗皂苷D对人移行细胞癌5637细胞诱导凋亡作用分析及机制。方法 通过HE染色结合电子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判断细胞形态学状况;通过流式细胞学检测的方式,观察细胞凋亡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的方式,观察与细胞凋亡通路有关的蛋白表达;通过PCR检测法的方式,观察p53、Bcl-2、Bax mRNA表达水平;通过免疫组织检测法的方式,观察与细胞凋亡有关的蛋白。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细胞凋亡指数更高一些,实验组Survivin、Livin表达水平更低一些,实验组Caspas-9、Caspas-8、Caspas-3及Cyt-c表达水平更高一些。结论 对人移行细胞癌患者治疗时,摄入一定的桔梗皂苷D后,可通过对提升Caspas-9、Caspas-8、Caspas-3、Cyt-c及p53表达水平,降低Bcl-2表达水平,促进线粒体途径等方式,使移行细胞癌5637细胞凋亡,以此达到治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皂苷D 移行细胞癌 5637细胞 凋亡作用
下载PDF
手术治疗皮肤毛发移行疹3例
14
作者 姜晓雪 陈若琳 +1 位作者 曹妍 丁佶瑶 《手术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77-80,共4页
病例一女,5岁,右额部黑色线状皮损1周.皮肤科检查:右侧额部皮肤内可见一长度约10 cm黑色线状皮损,方向与发际线基本平行.病例二男,30岁,右颈部黑色线状皮损1周.皮肤科检查:右侧颈部皮肤内可见一长约5 cm的黑色线状皮损,略隆起,表皮可见... 病例一女,5岁,右额部黑色线状皮损1周.皮肤科检查:右侧额部皮肤内可见一长度约10 cm黑色线状皮损,方向与发际线基本平行.病例二男,30岁,右颈部黑色线状皮损1周.皮肤科检查:右侧颈部皮肤内可见一长约5 cm的黑色线状皮损,略隆起,表皮可见残端.皮肤镜示:右侧颈部皮肤可见5 cm黑色毛发状物穿行于皮下.光学显微镜示:可见毛发结构,一端见毛囊.病例三男,28岁,左下颌部黑色线状皮损半月.皮肤科检查:左侧下颌皮肤处可见多处黑色线状皮损,略隆起,皮损表面可见残端,残端处皮肤稍红.3例患者均诊断为毛发移行疹,并采用手术治疗取出皮内毛发,随访均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毛发移行 毛干 向内生长的毛发
下载PDF
V2移行比定律(183)
15
作者 郭继鸿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9年第6期470-470,共1页
室性早搏(室早)几乎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健康人群经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时,室早的检出率40%~75%,频发室早(>60次/h)的检出率1%~4%。此外,年龄不同室早的检出率差异很大,<11岁的人群中检出率<1%,而>75岁的人群检出率高... 室性早搏(室早)几乎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健康人群经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时,室早的检出率40%~75%,频发室早(>60次/h)的检出率1%~4%。此外,年龄不同室早的检出率差异很大,<11岁的人群中检出率<1%,而>75岁的人群检出率高达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出道室早 V2移行比 室早定位
原文传递
六味地黄丸血中移行成分的分离及结构鉴定 被引量:48
16
作者 王喜军 孙文军 +3 位作者 张宁 孙晖 耿放 朴成玉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77-280,共4页
目的:在前期六味地黄丸血清药物化学初步研究的基础上分离并鉴定六味地黄丸血中移行成分。方法:以血清色谱指纹图为指导,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及RP-C18柱制备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对11种六... 目的:在前期六味地黄丸血清药物化学初步研究的基础上分离并鉴定六味地黄丸血中移行成分。方法:以血清色谱指纹图为指导,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及RP-C18柱制备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对11种六味地黄丸血中移行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共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甲基-2-糠酸(A)、莫诺苷(B)、獐牙菜苷(C)、马钱子苷(D)、2-羟基-苯乙酮-4-葡萄糖醛酸苷(E)、4-甲氧基-5-磺酸基苯乙酮-2-葡萄糖醛酸苷(F)、2,4-二羟基-苯乙酮(G)、(H)2,5-二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其中5-羟甲基-2-糠酸(A)为熟地、山茱萸和泽泻中的成分代谢形成;莫诺苷(B)、獐牙菜苷(C)、马钱子苷(D)为山茱萸所含成分直接入血而形成;2-羟基-苯乙酮-4-葡萄糖醛酸苷(E)、4-甲氧基-5-磺酸基苯乙酮-2-葡萄糖醛酸苷(F)、2,4-二羟基-苯乙酮(G)、(H)2,5-二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为丹皮酚的代谢产物。结论:将血清药物化学方法引入到化合物的分离制备领域中,成功地分离鉴定了六味地黄丸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 血中移行成分 分离 结构鉴定 血清药物化学
下载PDF
茵陈蒿汤不同配伍变化对大鼠血中移行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53
17
作者 王喜军 孙文军 +4 位作者 孙晖 邹迪新 吕海涛 王萍 刘莲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研究茵陈蒿汤配伍对大鼠血中移行成分的影响。方法:以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为理论基础,以UPLC-UV-Q-TOF/MS为核心技术,对茵陈蒿汤不同配伍的体外体内样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检测并鉴定了茵陈蒿汤大鼠血中移行成分21个;21个血中移行成... 目的:研究茵陈蒿汤配伍对大鼠血中移行成分的影响。方法:以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为理论基础,以UPLC-UV-Q-TOF/MS为核心技术,对茵陈蒿汤不同配伍的体外体内样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检测并鉴定了茵陈蒿汤大鼠血中移行成分21个;21个血中移行成分中有8个成分只有在茵陈蒿汤全方配伍的情况下才能被机体吸收,而这8个成分大都具有较强的保肝利胆活性。结论:方剂为"有制之师",并非药物间的简单加合,只有在科学配伍的前提下,才能使需要的有用成分优化吸收;同时运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可进行方剂配伍规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配伍规律 茵陈蒿汤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 血中移行成分
下载PDF
小鼠可移植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株(BTT739)的建立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武文森 尹克铮 +3 位作者 韩月明 张晓明 张东生 洪大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751-756,共6页
用化学致癌剂BBN诱异T739近交系小鼠膀胱肿瘤,于诱癌26周时,将其中1只雄性小鼠膀胱癌往同种系小鼠皮下移植获成功。於1991年5月25日建立了我国第一株小鼠可移植性膀胱癌模型,经2年多时间,已移植传代56代次,其... 用化学致癌剂BBN诱异T739近交系小鼠膀胱肿瘤,于诱癌26周时,将其中1只雄性小鼠膀胱癌往同种系小鼠皮下移植获成功。於1991年5月25日建立了我国第一株小鼠可移植性膀胱癌模型,经2年多时间,已移植传代56代次,其生物学和病理学特征已相对稳定,在同系小鼠移植成功率100%,无自然消退现象,带瘤小鼠平均存活54天,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BTT739为低分化小鼠膀胱移行细胞癌,经20种抗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对其中的16种显示不同程度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移行细胞癌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不同剂量盐酸吡柔比星预防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的疗效 被引量:17
19
作者 胡映波 林媛珍 +3 位作者 吴勇 罗仪 习小庆 史子敏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5-616,共2页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生物学行为具有多发、复发和侵袭等特征。文献表明〔1〕,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吉西他滨化疗加吡柔比星热灌注化疗治疗老年晚期膀胱癌疗效较好,可明显提高近期疗效及改善症状,不良反应稍有增加,但患者能耐受。
关键词 盐酸吡柔比星 膀胱移行细胞癌 复发率 并发症 预防
下载PDF
斯氏艾美耳球虫子孢子的移行途径 被引量:18
20
作者 索勋 孔繁瑶 +1 位作者 李安兴 殷佩云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52-255,共4页
关于斯氏艾美耳球虫Eilneriastiedai(Sporozoa:Eimeriidae)子孢子的移行途径争议尚大。作者借光镜和电镜互补的手段研究了子孢子从肠腔到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移行。所取材料为人工感染5~50万卵... 关于斯氏艾美耳球虫Eilneriastiedai(Sporozoa:Eimeriidae)子孢子的移行途径争议尚大。作者借光镜和电镜互补的手段研究了子孢子从肠腔到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移行。所取材料为人工感染5~50万卵囊的1月龄幼兔的血液、肠道、淋巴结、脾和肝,取材料时间为感染后2~72h(2h的间隔)至4~66(16的间隔)。依据子孢子大量出现于肠系膜淋巴结和小量出现于脾脏而未见于其它部位淋巴结,以及肝内胆管周围营养血管(胆管周毛细血管丛)中有大量子孢子出现等观察结果,提出了子孢子移行途径的新假说,即子孢子进入肠固有层淋巴管、肠系膜淋巴结、经乳糜池转入血循环、由肝动脉至汇管区胆管周毛细血管丛并由此处侵入胆管上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氏 艾美耳球虫 子孢子 移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