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学科

期刊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孤岛”时期的改良平剧运动(下)——(三)党扶植一片青苗在成长(续前)
1
作者 吕君樵 《上海戏剧》 1981年第1期50-51,共2页
艺友在散兵线上分头出击大约在一九四三年下半年,麒门小弟陈鹤峰,步乃师周信芳主持之“移风剧社”后尘,在金城大戏院(现名黄浦剧场)组班演出。除吸收原“移风剧社”的中坚、王兰芳、张月亭、李鑫甫、李瀚三、马春甫外,另有曹慧麟、云艳... 艺友在散兵线上分头出击大约在一九四三年下半年,麒门小弟陈鹤峰,步乃师周信芳主持之“移风剧社”后尘,在金城大戏院(现名黄浦剧场)组班演出。除吸收原“移风剧社”的中坚、王兰芳、张月亭、李鑫甫、李瀚三、马春甫外,另有曹慧麟、云艳霞、傅祥麟、周瑛鹏、和艺友中的吕君樵、何毓如、梁次珊等参加。当时,陈鹤峰在思想上有进步要求,因此,在上演剧目中,大多是宣传爱国思想的麒派代表作,如《明末遗恨》、《董小宛》等,以及连台本戏《华丽缘》。后来,还上演了由我根据《长生殿》改编的《风流天子》(初名为《长恨歌》)。最后,舞台上挥戈高呼:杀回长安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风剧社 金城大戏院 《长生殿》 麒派 周信芳 华丽缘 《长恨歌》 董小宛 周瑛 兰芳
下载PDF
上海“孤岛”时期的改良平剧运动(下) (三)党扶植一片青苗在成长
2
作者 吕君樵 《上海戏剧》 1980年第6期54-56,共3页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爆发了太平洋战争。日帝国主义进兵英、法旧租界。至此,整个上海陷于敌人魔掌之下。人们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双重压力,较之前几年更加严重。生活在这苦难深重的岁月里,使人透不过气来。那时候,街头上乌烟瘴气,狐鼠横...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爆发了太平洋战争。日帝国主义进兵英、法旧租界。至此,整个上海陷于敌人魔掌之下。人们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双重压力,较之前几年更加严重。生活在这苦难深重的岁月里,使人透不过气来。那时候,街头上乌烟瘴气,狐鼠横行,触目惊心。艺坛上靡靡之音,噱头主义,廉价艺术,一时占了上风。精湛的民族艺术,受到了摧残。改良平剧运动,由于“中华剧团”,“新艺剧社”,“移风剧社”先后解散,一度趋于沉寂。尽管环境愈加险恶,活动日益困难,但爱国戏剧运动,在党的领导下,加强团结,以灵活巧妙的方式,为争取民族解放,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坚持不懈,与各种势力继续展开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难深重 民族解放 最后胜利 中华 移风剧社 运动 九四 透不过气来 灵活巧妙 党的领导
下载PDF
上海“孤岛”时期的改良平剧运动(中·续前)
3
作者 吕君樵 《上海戏剧》 1980年第5期49-52,共4页
“抗战宣传队”——“新艺剧社”崛起在“孤岛”时期,共有六家平剧院场和四家游艺场(平剧班)演出。从业人员有数千人之多。由于物价不断飞涨,一些低薪阶层入不敷出,不少人白天在街头做小买卖,晚上到剧场演戏。曾听说:有个武丑演员家庭... “抗战宣传队”——“新艺剧社”崛起在“孤岛”时期,共有六家平剧院场和四家游艺场(平剧班)演出。从业人员有数千人之多。由于物价不断飞涨,一些低薪阶层入不敷出,不少人白天在街头做小买卖,晚上到剧场演戏。曾听说:有个武丑演员家庭人口多,生活困难,其母常把菜场的菜皮捡回家,全家喝菜粥度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风剧社 田汉 舞台演出 家庭人口 欧阳予倩 周信芳 《白蛇传》 纺棉花 周贻白 陆根荣
下载PDF
上海“孤岛”时期的改良平剧运动(中)
4
作者 吕君樵 《上海戏剧》 1980年第4期52-53,共2页
(二)爱国主义的平剧在斗争中前进当“八·一三”抗日战争进入第三个月之后,也正是秋去冬来,渐有寒意之时。就在国民党部队准备撤出上海的前夕,文化界救亡协会歌(平)剧部主任,战斗的艺术家周信芳,差不多和欧阳予倩组织领导的“中华... (二)爱国主义的平剧在斗争中前进当“八·一三”抗日战争进入第三个月之后,也正是秋去冬来,渐有寒意之时。就在国民党部队准备撤出上海的前夕,文化界救亡协会歌(平)剧部主任,战斗的艺术家周信芳,差不多和欧阳予倩组织领导的“中华剧团”的相同时间,恢复了原来的组织“移风剧社”,开始在卡尔登大戏院演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风剧社 周信芳 中华 欧阳予倩 冯子和 麒派 赵啸澜 斩经堂 刘斌昆 四行仓库
下载PDF
周信芳和话剧
5
作者 冯沛令 《上海戏剧》 1980年第3期49-,共1页
大家都知道周信芳同志是著名的京剧艺术表演家,殊不知他还会演话剧呢。1940年1月,在“孤岛”上海,为救济难民。
关键词 周信芳 艺术表演 麒派 朱端钧 周朴园 《雷雨》 桑弧 侍萍 移风剧社 文化界人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