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岗质岩石形成过程中稀土元素分馏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学明 杨晓勇 +2 位作者 王奎仁 张培善 陶克捷 《安徽地质》 1998年第2期1-7,共7页
本文评述了花岗质岩石的起源、演化及成岩后的各种地质地球化学作用对其轻稀土和重稀土元素分馏的影响,说明了稀土元素分馏和富集的一般趋势及目前常用的研究花岗质岩石成因的地球化学模型的局限性,分析评估了花岗质岩石成因、演化与... 本文评述了花岗质岩石的起源、演化及成岩后的各种地质地球化学作用对其轻稀土和重稀土元素分馏的影响,说明了稀土元素分馏和富集的一般趋势及目前常用的研究花岗质岩石成因的地球化学模型的局限性,分析评估了花岗质岩石成因、演化与内生及地表次生富集作用形成稀土矿床的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岩石 成岩机理 稀土元素分馏 稀土元素成矿作用
下载PDF
植物对稀土元素分馏作用研究——以玉米和豌豆为例
2
作者 刘羿轩 臧利斌 +4 位作者 徐昇 孙雅楠 刘宇 周福文 李兵 《云南化工》 CAS 2021年第12期14-17,共4页
稀土元素在植物中会有明显的分馏现象,研究稀土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分馏情况对于认识稀土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分布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玉米和豌豆两种植物为例,通过改变生长土壤pH、外源稀土含量,研究了玉米和豌豆对稀土元素的... 稀土元素在植物中会有明显的分馏现象,研究稀土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分馏情况对于认识稀土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分布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玉米和豌豆两种植物为例,通过改变生长土壤pH、外源稀土含量,研究了玉米和豌豆对稀土元素的分馏作用,并分析了各变量条件下的稀土元素分馏情况。结果表明,稀土在玉米和豌豆及二者生长的土壤中的基本分布模式均为向右倾斜的轻稀土富集模式;玉米根茎叶随土壤中稀土元素浓度升高逐渐偏向对轻稀土的富集,而土壤中则相反;豌豆根茎叶对中等浓度的稀土偏向于重稀土的分馏,低浓度和高浓度稀土偏向于轻稀土的分馏,而其生长土壤正好相反。pH改变基本不会控制玉米和豌豆稀土元素的分馏富集情况,且在这两个因素影响下,玉米和豌豆及二者生长土壤均出现明显Eu负异常和Ce正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分馏 含量检测 实验
下载PDF
“寨背式”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多类型稀土矿化及其成因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芝 王登红 邹新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6-370,共15页
赣南寨背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产于寨背复式花岗岩体的风化壳中,自20世纪80年代发现以来一直以轻稀土型开采,近年在轻稀土型花岗岩风化壳中发现了重稀土矿。为了探讨轻稀土型花岗岩风化过程中重稀土元素的迁移、分馏和富集机制,本文选择... 赣南寨背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产于寨背复式花岗岩体的风化壳中,自20世纪80年代发现以来一直以轻稀土型开采,近年在轻稀土型花岗岩风化壳中发现了重稀土矿。为了探讨轻稀土型花岗岩风化过程中重稀土元素的迁移、分馏和富集机制,本文选择了区内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风化壳钻孔(ZK1、ZK2和ZK4)对其进行了全相和离子交换相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钻孔ZK4中离子交换相稀土含量介于14.90×10^(-6)~835.8×10^(-6)之间,并富集轻稀土(LREE/HREE=2.28~10.78);钻孔ZK1中离子交换相稀土含量达1470×10^(-6)(9件样品均值),具有从轻稀土型向重稀土型过渡的配分特征(LREE/HREE=1.30~1.65),并且剖面自上而下显示轻、重稀土逐渐富集的趋势;钻孔ZK2中离子交换相稀土含量为492.4×10^(-6)(8件样品均值),自上而下稀土配分类型从轻稀土型过渡至重稀土型(LREE/HREE=0.43~2.25),且轻稀土富集在全风化层上部而重稀土则富集在下部。三个钻孔的Nb/Ta和Zr/Hf比值与寨背花岗岩过渡相的黑云母正长花岗岩比值范围相近。此类岩石的稀土配分类型具有从轻稀土型(LREE/HREE>3.20)向过渡型转变的特征(LREE/HREE=1.45~2.65,Y/REE=15%~25%,前人称之为中钇轻稀土型)。由此推测:风化壳ZK4的母岩可能是轻稀土型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其稀土配分类型继承了母岩特征。风化壳ZK2和ZK1的母岩可能为中钇轻稀土型黑云母正长花岗岩。ZK2中从母岩释放出的较高浓度的重稀土向剖面下部迁移,逐渐增大了轻、重稀土的分馏程度,最终使风化壳的稀土配分类型从轻稀土型转变为重稀土型。与ZK2相比,ZK1具有较高的风化蚀变指数(CIA值),随风化程度增加富集在风化壳上部的轻稀土逐渐向下迁移,而已富集在下部的重稀土部分从剖面中迁出至地表水从而缩小了轻、重稀土的分馏程度,剖面ZK1的稀土配分类型均为过渡型。可见,华南地区中钇轻稀土型母岩风化后可形成重稀土矿体/矿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 全相稀土 离子交换相稀土 稀土分馏 寨背岩体 江西
下载PDF
河北围场小扣花营锰银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郭光军 王时麒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10-518,共9页
小扣花营锰银矿床是一个浅成低温热液脉状矿床,主要物质成分为石英、碳酸盐和硫化物。矿体的稀土元素分配型式以明显的Ce、Eu正异常区别于容矿的侏罗系陆相火山岩以及矿体附近的花岗斑岩潜火山岩体。研究表明,在大气降水淋滤火山... 小扣花营锰银矿床是一个浅成低温热液脉状矿床,主要物质成分为石英、碳酸盐和硫化物。矿体的稀土元素分配型式以明显的Ce、Eu正异常区别于容矿的侏罗系陆相火山岩以及矿体附近的花岗斑岩潜火山岩体。研究表明,在大气降水淋滤火山岩和岩体中的稀土元素并使之发生迁移和沉淀的成矿过程中发生的稀土分馏可以解释火山岩和岩体的稀土元素分配型式与矿体的明显差异。稀土元素的淋滤迁移应使热液比母岩相对富集Eu、Ce、Y和HREE;沉淀过程中热液矿物和热液相比应相对富集Eu和Ce,并再次发生轻重稀土的分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银矿床 稀土元素 稀土分馏 地球化学
下载PDF
闽西晚中生代基性岩脉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
作者 张贵山 温汉捷 +4 位作者 胡瑞忠 裘愉卓 杨光树 于文修 樊海峰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6年第z1期193-194,共2页
  幔源基性脉岩是源于地幔的基性岩浆充填先存破裂或区域性节理形成的,为岩石圈伸展和地壳拉张的产物,对研究深部地幔性质和大陆动力学演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1~4].研究区位于政和-大浦断裂带的西部,断裂带以西地区主要为早、中侏...   幔源基性脉岩是源于地幔的基性岩浆充填先存破裂或区域性节理形成的,为岩石圈伸展和地壳拉张的产物,对研究深部地幔性质和大陆动力学演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1~4].研究区位于政和-大浦断裂带的西部,断裂带以西地区主要为早、中侏罗世的壳源型S花岗岩类,晚侏罗世以来的岩浆活动比较弱,岩浆侵入和火山活动有局限性.因此,闽西基性脉岩的研究对探讨内陆地区岩浆活动规律和构造演化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闽西基性脉岩(半村辉绿岩脉、拔里角闪辉长岩脉、曹坊辉绿岩脉)为研究对象,利用稀土元素对基性脉岩的形成机制做了初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性岩脉 稀土元素 稀土分馏 闽西
下载PDF
太平洋西部富稀土深海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18
6
作者 邓义楠 任江波 +3 位作者 郭庆军 曹珺 王海峰 刘晨晖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33-747,共15页
深海富稀土沉积物已成为潜在的战略资源。为探讨富稀土粘土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和富集机制,对太平洋西部深海区域进行底层水和深层沉积物的系统采样,分析了样品的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采用氧化还原环境、稀土元素... 深海富稀土沉积物已成为潜在的战略资源。为探讨富稀土粘土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和富集机制,对太平洋西部深海区域进行底层水和深层沉积物的系统采样,分析了样品的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采用氧化还原环境、稀土元素的迁移和分馏以及海洋稀土循环的分析方法对富稀土沉积物的成因进行探讨。结果显示:沉积物的∑REY与Ce/Ce*表现出负相关关系,并与生物成因的P和Ca关系密切。样品Th/U、V/Sc、(La/Yb)_N、(La/Sm)_N和(Sm/Yb)_N值呈系统的变化,沉积物均处于氧化或次氧化环境。底层海水具重稀土富集的特征,海水-沉积物界面轻、中稀土含量上升,下覆的较深层沉积物表现出中、重稀土富集。初步推断沉积物的稀土元素来源于海水,与生物相关的物质是其REY富集和Ce负异常的主要控制因素。宽的氧化或次氧化环境和生物相关氧化物的强吸附能力导致稀土元素未扩散至海水而引起了沉积物稀土元素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沉积物 主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的分馏和富集 西太平洋
下载PDF
白山市大横路铜钴矿区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松权衡 魏发 《吉林地质》 2000年第1期47-50,64,共5页
本文主要从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所反映的地球化学信息 ,研究变质岩原岩的沉积环境 ,变质阶段稀土元素的变化规律 ,成矿物质的迁移规律 ,变质环境等。
关键词 稀土总量 轻重稀土分馏 地球化学特征 稀土元素
下载PDF
稀土元素在热液中的迁移与沉淀 被引量:30
8
作者 佘海东 范宏瑞 +3 位作者 胡芳芳 杨奎锋 杨占峰 王其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567-3581,共15页
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全球稀土资源需求不断上涨,此外稀土元素作为研究地球起源与演化等有关地球科学问题的重要工具也深受地球科学界的重视。而热水溶液体系中稀土元素迁移、富集、沉淀及分馏机制等相关理论知识的不断完... 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全球稀土资源需求不断上涨,此外稀土元素作为研究地球起源与演化等有关地球科学问题的重要工具也深受地球科学界的重视。而热水溶液体系中稀土元素迁移、富集、沉淀及分馏机制等相关理论知识的不断完善对于理解稀土成矿作用、稀土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微量元素示踪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有关稀土元素在热液体系中迁移、沉淀以及轻、重稀土分馏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不同稀土络合物的稳定性、溶解度以及搬运稀土元素的能干性进行了阐述,最后展望了"稀土元素在热液中迁移与沉淀"研究中仍需完善及拓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热液 络合形式 迁移 沉淀 稀土元素分馏
下载PDF
清湖二长岩风化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9
作者 徐磊明 袁忠信 《南方国土资源》 1992年第1期37-45,共9页
清湖二长岩风化壳发育良好,垂向剖面可分为表土层、全风化层、半风化层,各层位稀土含量有较大差别。风化壳主要成份为高岭石、埃洛石,次要成份有钾长石、钛铁矿、赤铁矿、含钡锶的稀土质点及石英、云母等。风化壳中稀土源于原(母)岩中... 清湖二长岩风化壳发育良好,垂向剖面可分为表土层、全风化层、半风化层,各层位稀土含量有较大差别。风化壳主要成份为高岭石、埃洛石,次要成份有钾长石、钛铁矿、赤铁矿、含钡锶的稀土质点及石英、云母等。风化壳中稀土源于原(母)岩中褐帘石、角闪石、斜长石、榍石等风化分解时释出的稀土。稀土元素在风化过程中活动性强,随原岩的风化分解其中绝大部分从母岩中释出进入风化壳中;岩体不同部分风化壳中稀土含量有差别;在风化壳垂向剖面上轻、重稀土分馏作用明显,在上部(表土层)富轻稀土,下部(半风化层)富重稀土,中部(全风化层)轻、重稀土选择性富集不明显;单个稀土元素在风化壳中迁移能力有差别,特别是铈,它主要以CeO_2形式富集在表土层,向中下部迁移能力很弱;重稀土向风化壳下部迁移能力比轻稀土强。这些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在风化壳样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上都有所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湖二长岩 风化岩 稀土元素 稀土分馏作用 稀土元素球粒陨石 标准化曲线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走构油茶错、纳丁错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建峰 迟效国 +4 位作者 赵秀羽 赵芝 董春艳 黎广荣 赵院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259-3274,共16页
本文对分布于藏北南羌塘地区的走构油茶错和纳丁错新生代火山岩进行了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两个地区火山岩主要由粗面玄武岩、橄榄粗安岩、安粗岩及粗面岩组成,具有从碱性系列火山岩到高钾钙碱性火山岩连续演化的特征... 本文对分布于藏北南羌塘地区的走构油茶错和纳丁错新生代火山岩进行了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两个地区火山岩主要由粗面玄武岩、橄榄粗安岩、安粗岩及粗面岩组成,具有从碱性系列火山岩到高钾钙碱性火山岩连续演化的特征。锆石U-Pb定年表明两个地区火山岩形成时代分别为34.64±0.55Ma和35.03±0.54Ma,另外在走构油茶错安粗岩和粗面岩中发现了大量的捕获锆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岩石ε_(Hf)(t)均为正值,但随SiO_2含量的增高,ε_(Hf)(t)有减小的趋势。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上轻重稀土分馏明显,无或轻微Eu负异常,尤其是重稀土出现分馏,大多数样品(Sm/Yb)_N值介于6.30~8.25之间,表明原生岩浆起源于含有石榴石的弱亏损型软流圈地幔,中酸性岩浆所具有的类似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是原生幔源岩浆经AFC作用形成的。始新世末期南羌塘地区的火山活动可能与向北俯冲的拉萨地块的岩石圈地幔断离造成的软流圈上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北部 新生代火山岩 油茶 高钾钙碱性火山岩 同位素年代学 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意义 Tibetan Plateau northern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area Cenozoic VOLCANICS 稀土元素配分曲线 羌塘地区 volcanic rocks 轻重稀土分馏 岩石圈地幔 软流圈上涌 地球化学分析
下载PDF
五台山太古宙变质基性岩的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
11
作者 吕勇军 刘树文 +5 位作者 赵国春 李秋根 张健 刘超辉 PARK K H SONG Y S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933-,共1页
关键词 稀土总量 Eu 原始地幔 稀土分馏 基性岩 火成岩 负异常 部分熔融 稀土配分 五台山 宗教圣地
下载PDF
冀东晚古生代东湾子岩体的岩石成因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马旭 陈斌 牛晓露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975-1988,共14页
冀东晚古生代东湾子岩体由角闪石岩、少量辉石岩和辉长岩组成。典型的堆晶结构、全岩和镁铁质矿物(透辉石、角闪石)的上凸型稀土分布模式、相容元素含量低且变化范围大(如:角闪石岩中V=296×10^(-6)~673×10^(-6))的特征表明... 冀东晚古生代东湾子岩体由角闪石岩、少量辉石岩和辉长岩组成。典型的堆晶结构、全岩和镁铁质矿物(透辉石、角闪石)的上凸型稀土分布模式、相容元素含量低且变化范围大(如:角闪石岩中V=296×10^(-6)~673×10^(-6))的特征表明了岩体的堆晶成因。计算得到的与辉石岩中的透辉石相平衡的熔体具有很高的稀土含量,轻重稀土分馏较为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Sr,Ba,K),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Zr,Ti),具有典型的弧岩浆特征。透辉石和角闪石的矿物成分也具有弧岩浆的特征。高钙透辉石、大量的角闪石与黑云母的存在说明母岩浆富水。透辉石在高P_(H_2O)的状态下与熔体反应,生成角闪石的结构特征也证明了这一点。结合岩体的球化学特征,认为岩浆来源于富集的含有角闪石的尖晶石橄榄岩的部分熔融,母岩浆具有富水的特征(>3%)。考虑到岩体形成时代(~300Ma;Zhao et al.,2007)和地质背景,认为东湾子岩体与位于华北北缘的其它晚石炭-早二叠世的岩体形成于同一构造背景下,都是晚古生代时期古亚洲洋向华北板块之下俯冲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东 晚古生代 岩体 岩石成因 Late Paleozoic 角闪石岩 透辉石 结构特征 母岩浆 partial melting 高场强元素 轻重稀土分馏 尖晶石橄榄岩 辉石岩 North China depletion 早二叠世 元素含量 岩浆来源 形成时代
下载PDF
新疆东天山铜镍矿区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对区域构造演化的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赫 秦克章 +1 位作者 唐冬梅 肖庆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127-1128,共2页
A型花岗岩以贫水、碱性和非造山为特征而有别于其它类型的花岗岩,但目前所限定的A型花岗岩与原来的概念已有很大不同,包括非造山和造山两种环境的多种岩石组合(苏玉平,唐红峰,2005)。A型花岗岩在微量元素上的特征明显,轻重稀土元素分馏... A型花岗岩以贫水、碱性和非造山为特征而有别于其它类型的花岗岩,但目前所限定的A型花岗岩与原来的概念已有很大不同,包括非造山和造山两种环境的多种岩石组合(苏玉平,唐红峰,2005)。A型花岗岩在微量元素上的特征明显,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具明显的铺负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配分模式 非造山 稀土元素分馏 地球化学证据 天山地区 岩石组合 地球化学特征 负异常
下载PDF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广兴源地区花岗岩岩石化学特征及含矿性
14
作者 李学仁 孙燕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50-52,共3页
华北地台北缘的广兴源地区分布着大量北东东向展布的花岗岩,主要受区域一级构造道营水—八里庄复式背斜的褶皱的影响及北东向大断裂及其衍生的小断裂控制,岩石类型主要为似斑状细粒花岗岩、正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岩石中K2O、Na2O、S... 华北地台北缘的广兴源地区分布着大量北东东向展布的花岗岩,主要受区域一级构造道营水—八里庄复式背斜的褶皱的影响及北东向大断裂及其衍生的小断裂控制,岩石类型主要为似斑状细粒花岗岩、正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岩石中K2O、Na2O、SiO2含量较高,里特曼指数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长花岗岩 岩石化学特征 含矿性 内蒙古 黑云母花岗岩 稀土元素分馏 华北地台北缘 细粒花岗岩 幔源型花岗岩 里特曼指数
下载PDF
Fractio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are earth elements(REEs) linked with secondary Fe, Mn, and Al minerals in soils 被引量:5
15
作者 Chunying Chang Fangbai Li +3 位作者 Chengshuai Liu Jianfeng Gao Hui Tong Manjia Chen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16年第4期329-339,共11页
Soil secondary minerals are important scavengers of rare earth elements(REEs) in soils and thus affect geochemical behavior and occurrence of REEs. The fractionation of REEs is a common geochemical phenomenon in soils... Soil secondary minerals are important scavengers of rare earth elements(REEs) in soils and thus affect geochemical behavior and occurrence of REEs. The fractionation of REEs is a common geochemical phenomenon in soils but has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especially fractionation induced by secondary minerals. In this study, REEs(La to Lu and Y) associated with soil-abundant secondary minerals Fe-, Al-, and Mn-oxides in 196 soil samples were investigated to explore the fractionation and anomalies of REEs related to the minerals. The results show right-inclined chondrite-normalized REE patterns for La–Lu in soils subjected to total soil digestion and partial soil extraction. Light REEs(LREEs) enrichment feature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 Eu anoma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 Ce anomaly. The fractionation between LREEs and heavy REEs(HREEs) was attributed to the high adsorption affinity of LREEs to secondary minerals and the preferred activation/leaching of HREEs.The substantial fractions of REEs in soils extracted byoxalate and Dithionite-Citrate-Bicarbonate buffer solutions were labile(10 %–30 %), which were similar to the mass fraction of Fe(10 %–20 %). Furthermore, Eu was found to be more mobile than the other REEs in the soils, whereas Ce was less mobile. These results add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geochemical behavior of REEs in soils, and also help to deduce the conditions of soil formation from REE fractio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e earth elements FRACTIONATION Secondary minerals Geochemical process - Europium anomaly Cerium anomaly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