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细胞外钙调素的稀土发光探针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德龙 孙大业 +3 位作者 杨燕生 张洪杰 王淑彬 龚孟濂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60-864,共5页
从植物中提纯了细胞外钙调素 ( Ca M) ,并利用 NAD激酶激活作用及拮抗剂的抑制作用进行了 Ca M特性试验 .利用稀土 ( Tb3+ )发光探针测得胞外 Ca M具有 4个金属离子结合位点 .敏化 Tb3+ 激发光谱结果证明其含有 1个 Tyr残基 .胞外 Ca M(... 从植物中提纯了细胞外钙调素 ( Ca M) ,并利用 NAD激酶激活作用及拮抗剂的抑制作用进行了 Ca M特性试验 .利用稀土 ( Tb3+ )发光探针测得胞外 Ca M具有 4个金属离子结合位点 .敏化 Tb3+ 激发光谱结果证明其含有 1个 Tyr残基 .胞外 Ca M( Tyr)能够向 Tb3+传能并使 Tb3+特征发光增强 .根据 Forster能量传递理论测得胞外 Ca M中 Tyr→ , 位之间距离分别为 1 .1 0 4和 1 .0 56nm,它们均小于牛脑 Ca M的相应值 .此外 ,利用敏化 Tb3+ 荧光光谱研究了 Ca M拮抗剂 W7或抗体与胞外 Ca M的相互作用 ,表明 W7或抗体优先与胞外 Ca M的 , 位半分子结合 ,使胞外 Ca M构象发生变化并导致 Tb3+ 发光强度下降 .实验表明 ,稀土发光方法不仅能获得 Ca M的结构信息 ,还可用于研究与 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钙调素 稀土发光探针 钙调素拮抗剂 植物
下载PDF
稀土发光探针研究钙调素的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德龙 杨燕生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62-65,共4页
本文综述了稀土发光探针技术包括Tyr→Tb3+敏化发光,Forster型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染料激光光谱7F0→5D0、7F0→5D1(Eu3+)、7F6→5D4(Tb3+)以及时间分辨技术研究动物、植物钙调素的性质... 本文综述了稀土发光探针技术包括Tyr→Tb3+敏化发光,Forster型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染料激光光谱7F0→5D0、7F0→5D1(Eu3+)、7F6→5D4(Tb3+)以及时间分辨技术研究动物、植物钙调素的性质及结构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发光探针 钙调素 铕离子 铽离子
下载PDF
稀土离子光谱探针的研究:EuS4N配合物在低温下的可逆相变
3
作者 孟建新 李敬辉 +2 位作者 谢国伟 黄伟国 梁洪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62-565,共4页
从配合物EuS4N低温荧光光谱的研究 ,可得到温度变化时配合物结构变化多方面的信息。从光谱转变的温度可知道结构变化对应的温度在约 16 0K ,对 5D0 → 7F0 跃迁谱峰的分析可推知结构变化前后Eu3 +配位结构的情况。从发光强度与温度变化... 从配合物EuS4N低温荧光光谱的研究 ,可得到温度变化时配合物结构变化多方面的信息。从光谱转变的温度可知道结构变化对应的温度在约 16 0K ,对 5D0 → 7F0 跃迁谱峰的分析可推知结构变化前后Eu3 +配位结构的情况。从发光强度与温度变化的速度、方向的关系可推测结构变化时的热效应 ,并通过对样品温度的直接测量进行了验证。对配合物发生这种结构变化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 ,Eu3 +离子光谱探针在低温晶体结构的研究中具有某些特殊的优点 ,可作为单晶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 光谱探针 EuS4N配合物 可逆相变 稀土发光探针 晶体结构
下载PDF
Lanthanide-doped near-infrared Ⅱ luminescent nanoprobes for bioapplications 被引量:9
4
作者 Shaohua Yu Datao Tu +2 位作者 Wei Lian Jin Xu Xueyuan Chen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SCD 2019年第8期1071-1086,共16页
Luminescent biosensing in the second nearinfrared(NIR-II) region is featured with superior spatial resolution and high penetration depth by virtue of the suppressed scattering of long-wavelength photons. Hitherto, the... Luminescent biosensing in the second nearinfrared(NIR-II) region is featured with superior spatial resolution and high penetration depth by virtue of the suppressed scattering of long-wavelength photons. Hitherto, the reported NIR-II nanoprobes are mostly based on carbon nanotubes, organic fluorophores or semiconducting quantum dots. As an alternative, trivalent lanthanide ions(Ln3+) doped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emerging as a novel class of promising nanoprobes. In this review, we highlight the recent progress in the design of highly efficient Ln3+-doped NIR-II nanoparticles towards their emerging bioapplications, with an emphasis on autofluorescence-free bioimaging, sensitive bioassay, and accurate temperature sensing. Moreover, some efforts and challenges towards this rapidly expanding field are envisio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thanide ions NANOPROBE near-infrared Ⅱluminescence BIOIMAGING BIOASSAY temperature sens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