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宝梁山调:稀有剧种唱响世界
1
作者 吴阿娉 《湖北画报(下半月)》 2024年第3期52-53,共2页
舞台后,胡必莲穿着蓝色演出服,正描眉缩发点唇朱,额头隐约可见的纹路,见证着她多年的戏剧之路,她是东宝梁山调传承人胡士斌之女,也是东宝梁山调剧团团长。“之所以传承梁山调,主要受我父亲影响。我的父亲,用79年,一生的心血,把梁山调发... 舞台后,胡必莲穿着蓝色演出服,正描眉缩发点唇朱,额头隐约可见的纹路,见证着她多年的戏剧之路,她是东宝梁山调传承人胡士斌之女,也是东宝梁山调剧团团长。“之所以传承梁山调,主要受我父亲影响。我的父亲,用79年,一生的心血,把梁山调发展到200多人,既然他把这个担子交给我,那我就必须完成他的使命,不辞辛劳,把这个剧团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山调 稀有剧种 东宝 传承 剧团
下载PDF
新时代地方稀有剧种的复兴与推广机制研究——以广东白字戏为例
2
作者 张仁龙 阙小颖 《艺术家》 2023年第7期134-137,共4页
从一个剧种入手,分析它在新时代背景下存续与复兴的可能性,探究新时代地方稀有剧种复兴与推广的有效机制,是保护与传承地方稀有剧种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以广东白字戏为例,旨在立足于白字戏原生文化土壤,从白字戏的时代境况出发,厘... 从一个剧种入手,分析它在新时代背景下存续与复兴的可能性,探究新时代地方稀有剧种复兴与推广的有效机制,是保护与传承地方稀有剧种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以广东白字戏为例,旨在立足于白字戏原生文化土壤,从白字戏的时代境况出发,厘清白字戏复兴与推广的基础,深入研究白字戏的时代价值,分析复兴与推广的可行性,从而提出白字戏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推广机制,为其他地方稀有剧种的复兴与推广提供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字戏 稀有剧种 推广机制 原生文化 保护与传承 新时代背景下 有效机制 复兴
下载PDF
从事业性与多元文化观论稀有剧种的传承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思镜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稀有剧种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但是,这些无价的民族文化资源,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流失。造成当今稀有剧种生存危机的原因很多,最关键的是至今还没能找到一个有益于稀有剧种传承与发展的理论基础,政府及戏剧艺术工作者缺失戏剧发展... 稀有剧种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但是,这些无价的民族文化资源,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流失。造成当今稀有剧种生存危机的原因很多,最关键的是至今还没能找到一个有益于稀有剧种传承与发展的理论基础,政府及戏剧艺术工作者缺失戏剧发展赖于支撑的思想理论工具。文章论证了事业性是稀有剧种的根本属性的思想观点,提出并论述了建立多元文化观对于稀有剧种传承与发展的作用,试图构建一个在宏观上引领稀有剧种保护与发展的思想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剧种 传承发展 理论基础 构建
下载PDF
稀有剧种的活态传承研究——以闽北政和四平戏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谢建娘 《武夷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7-12,共6页
作为中华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稀有剧种的发展遭遇困境。以闽北政和四平戏为例,探讨稀有剧种活态传承中面临的问题,认为稀有剧种的发展应牢牢扎根于自身的文化土壤,充分发挥民间剧团的生力军作用,加强自身语言、剧本特色建设,同时将新媒... 作为中华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稀有剧种的发展遭遇困境。以闽北政和四平戏为例,探讨稀有剧种活态传承中面临的问题,认为稀有剧种的发展应牢牢扎根于自身的文化土壤,充分发挥民间剧团的生力军作用,加强自身语言、剧本特色建设,同时将新媒体运用到戏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中,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剧种 文化认同 四平戏 活态传承
下载PDF
三维虚拟技术在稀有剧种保护中的应用——以安顺地戏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忠松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5年第6期103-107,共5页
三维虚拟技术应用于稀有剧种的保护工作有它独特的优越性。它可以用更为逼真、精细、准确的影像呈现剧种的表演场景,演示剧种的艺术形态动作,保存剧种特色行头及其制作工艺的详实数据,再现与剧种有重要关联但现实中已不可见的事象,是实... 三维虚拟技术应用于稀有剧种的保护工作有它独特的优越性。它可以用更为逼真、精细、准确的影像呈现剧种的表演场景,演示剧种的艺术形态动作,保存剧种特色行头及其制作工艺的详实数据,再现与剧种有重要关联但现实中已不可见的事象,是实现稀有剧种档案式保存、仿真性展示和全息化传承的一种理想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虚拟技术 稀有剧种 安顺地戏 保护
下载PDF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新型文化业态融合发展的可行性——以河南稀有剧种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马玲玲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9年第3期38-39,共2页
河南作为戏曲大省,除豫剧、曲剧、越调三大剧种之外,还有31个稀有剧种被列为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但这些稀有剧种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一定的生存困境。河南稀有剧种的发展现状危机和机遇并存分析,可与新型文化业态融合... 河南作为戏曲大省,除豫剧、曲剧、越调三大剧种之外,还有31个稀有剧种被列为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但这些稀有剧种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一定的生存困境。河南稀有剧种的发展现状危机和机遇并存分析,可与新型文化业态融合发展。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作为地方文化基因的稀有剧种,紧跟时代脉搏,通过不同的具体路径与新型文化业态融合发展,必能走出眼前的困境,迎来繁荣发展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稀有剧种 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型文化业态 融合发展 可行性
下载PDF
刍议稀有剧种的传承与发展——以河南商丘四平调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莉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2年第12期186-187,共2页
四平调剧种被誉为:"中国戏剧发展史的一个缩影",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与我国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是我国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的宝贵财富,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文章对河南稀有... 四平调剧种被誉为:"中国戏剧发展史的一个缩影",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与我国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是我国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的宝贵财富,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文章对河南稀有剧种—商丘四平调进行多方面的论述,对保障四平调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平调 河南稀有剧种 传承与发展
下载PDF
河南稀有剧种与新型文化业态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
8
作者 马玲玲 《戏剧之家》 2019年第14期17-18,共2页
近年来,河南稀有剧种受到了社会的多方关注。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稀有剧种的发展现状可谓是危机和机遇并存。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稀有剧种重新焕发出炫目光彩,本文尝试提出了稀有剧种与新型文... 近年来,河南稀有剧种受到了社会的多方关注。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稀有剧种的发展现状可谓是危机和机遇并存。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稀有剧种重新焕发出炫目光彩,本文尝试提出了稀有剧种与新型文化业态融合发展的四种具体路径,以期推动新时期河南稀有剧种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剧种 新型文化业态 融合发展 路径
下载PDF
困境与新生:河南稀有剧种公益展演纪实
9
作者 景俊美 郝文山 《中国艺术时空》 2017年第4期60-64,共5页
河南稀有剧种公益展演"持续了近半个月,迎来了全省四平调、二夹弦、太康道情、柳琴戏、蒲剧、大平调、宛梆、淮调、柳子、大弦戏、怀梆等18个稀有剧种的集体亮相,并为其搭建了展现剧种特色、传播艺术魅力的平台。这样一次舞台艺术盛事... 河南稀有剧种公益展演"持续了近半个月,迎来了全省四平调、二夹弦、太康道情、柳琴戏、蒲剧、大平调、宛梆、淮调、柳子、大弦戏、怀梆等18个稀有剧种的集体亮相,并为其搭建了展现剧种特色、传播艺术魅力的平台。这样一次舞台艺术盛事,既综合检验了河南稀有剧种的传承现状,也给戏曲艺术的本体特色、传承发展及市场传播等方面以重要的学术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稀有剧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发展 李树建
下载PDF
亚文化视角的豫、陕稀有剧种发展
10
作者 赵光强 《艺术评鉴》 2018年第24期148-149,171,共3页
以亚文化的视角审视国内稀有剧种的发展,处在"非主流"地位的稀有剧种处境尴尬,尽管如此,处在豫、陕两地的稀有剧种还是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稀有剧种的文化生境外部、自身的文化有着诸多的关联。
关键词 亚文化 稀有剧种 戏曲
下载PDF
稀有剧种二夹弦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璐娜 《镇江高专学报》 2015年第3期113-116,共4页
二夹弦作为一种濒临灭绝的地方戏曲艺术剧种,承载着一方水土文化,但因其传播范围的局限性,国内外关注二夹弦艺术的学者较少。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源流追溯、剧目整理、音乐本体与生存发展4个方面,不论是研究范围还是研究成果都还存在不足。
关键词 二夹弦 稀有剧种 研究综述
下载PDF
稀有剧种市场运作模式初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卫香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5-36,共2页
本文以海门山歌及其剧团为例探讨了稀有剧种在演艺市场上的生存问题。并对其市场运作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 稀有剧种 方言 市场
下载PDF
山西稀有剧种亟待拯救 被引量:1
13
作者 东林 《晋阳学刊》 2000年第2期105-107,共3页
关键词 山西 稀有剧种 戏种保护 国营剧团
下载PDF
当前稀有剧种的生存现状与传承路径分析——以南通市“通剧”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婷婷 《戏剧之家》 2019年第24期17-18,共2页
近些年来,由于人们艺术审美的改变,许多稀有剧种都存在着生存问题,甚至有的剧种已经趋于灭亡或者已经消失。而南通的通剧也是如此,它曾十分受群众的喜爱,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精神文化日益丰富多彩,通剧便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现在甚至已... 近些年来,由于人们艺术审美的改变,许多稀有剧种都存在着生存问题,甚至有的剧种已经趋于灭亡或者已经消失。而南通的通剧也是如此,它曾十分受群众的喜爱,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精神文化日益丰富多彩,通剧便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现在甚至已经面临失传的困境。自2008年,通剧入选为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市通剧团成立。我们一直致力于改变通剧的现状,实现通剧更好地传承。作为这个团的一名主要演员,在经历这十年的探索后,我对通剧的生存、传承与发展有了些粗浅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剧种 生存现状与传承 南通市通剧
下载PDF
稀有剧种嗨子戏 被引量:3
15
作者 阎淮英 《江淮文史》 1995年第3期105-108,共4页
关键词 稀有剧种 《墙头记》 地方特色 豫西南地区 艺术特色 唱腔 一届三中全会 艺术风格 1963年 物资交流会
下载PDF
“四子登科”话稀有剧种
16
作者 张垣 《当代戏剧》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61-61,共1页
中国是多剧种之帮,分布于南疆北国的36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组成了一个争奇斗妍的戏曲百花园。京、越、评、豫、秦、黄梅戏等大剧种,剧目丰厚、流派纷呈,固然引人瞩目,而一些偏于一隅,只有该地剧团独家经营的稀有剧种,被人戏称为戏苑“独... 中国是多剧种之帮,分布于南疆北国的36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组成了一个争奇斗妍的戏曲百花园。京、越、评、豫、秦、黄梅戏等大剧种,剧目丰厚、流派纷呈,固然引人瞩目,而一些偏于一隅,只有该地剧团独家经营的稀有剧种,被人戏称为戏苑“独生子”,只要艺术上过关,亦可一枝独秀,装点艺术百花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剧种 五音戏 龙江剧 独家经营 独生子 地方戏曲 流派纷呈 戏剧梅花奖 台柱子 现代戏
下载PDF
大弦戏、二夹弦,戏戏少见;大调曲、七彩板、曲曲"而生" 稀有剧种"会师"荥阳
17
作者 张体义 《北方音乐》 2004年第10期22-22,共1页
由河南省文联、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委员会、郑州市文联、荥阳市委市府联合主办的河南省首届民间传统优秀戏曲汇演将于10月30日在郑州荥阳市体育场开幕。汇演期间,全省15个省辖市将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稀有剧种、
关键词 稀有剧种 大调曲 大弦戏 二夹弦
下载PDF
浅议地方稀有剧种白字戏的传播问题及对策
18
作者 张仁龙 阙小颖 张仁双 《戏剧之家》 2022年第2期33-35,共3页
本文以概述地方稀有剧种——白字戏为出发点,在深入研究白字戏文化传播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对其发展多元化传播提出针对性的具体对策,以期为地方稀有剧种的具体传播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地方稀有剧种 白字戏 文化传播
下载PDF
稀有剧种市场运作模式初探
19
作者 宋卫香 《戏文》 2005年第5期9-9,共1页
关键词 稀有剧种 市场运作模式 中国 戏曲艺术 海门山歌
下载PDF
稀有剧种融入高校普及艺术教育课程教改新探
20
作者 康建兵 《剧影月报》 2022年第5期56-57,共2页
稀有剧种是传统戏曲和地方戏剧的一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稀有剧种大都历史悠久,有的堪称中国戏剧的活化石,充满浓郁的原生态性,是乡间民俗和地方文化的重要艺术载体,多以乡村演剧形态流传,“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唱腔... 稀有剧种是传统戏曲和地方戏剧的一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稀有剧种大都历史悠久,有的堪称中国戏剧的活化石,充满浓郁的原生态性,是乡间民俗和地方文化的重要艺术载体,多以乡村演剧形态流传,“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唱腔以及灵活的表演形式”。^([1])然而,由于大多数稀有剧种的流布范围狭窄,从业剧人和观众稀少,传播力和影响度弱,鲜为人知。以笔者所在的重庆为例,即便是已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梁山灯戏和酉阳土家面具阳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剧种 传统戏曲 梁山灯戏 原生态性 阳戏 艺术载体 传播力 艺术教育课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