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川滥泥坪—白锡腊铜矿区稀矿山式铁铜矿矿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卫明 刘继顺 +3 位作者 刘文恒 杨立功 周余国 董新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2期281-289,共9页
在比较滥泥坪—白锡腊铜矿区因民组地层的基础上,厘定了因民组稀矿山段在本区的存在,认为具有含矿性,并在有利地段布设了探矿工程。对揭露矿体的矿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比较表明,矿石(K2O+Na2O)含量、K2O/Na2O值与因民矿区类似,矿石稀土... 在比较滥泥坪—白锡腊铜矿区因民组地层的基础上,厘定了因民组稀矿山段在本区的存在,认为具有含矿性,并在有利地段布设了探矿工程。对揭露矿体的矿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比较表明,矿石(K2O+Na2O)含量、K2O/Na2O值与因民矿区类似,矿石稀土元素总量为(55.94~367.72)×10-6,(La/Yb)N=5.09~67.57,LREE富集,铕异常(1.69~5.18),与现代大洋底热液稀土元素具相同的特征,表明成矿流体为深部高温、还原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民组 稀矿山式铁铜矿 找矿前景 滥泥坪 白锡腊 东川
下载PDF
云南东川稀矿山式铜铁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同位素示踪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元龙 胡煜昭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7-179,共13页
稀矿山式铜铁矿床是东川铜矿中一种重要的矿床类型,前人研究程度较深,但对矿床成因观点不一,为探讨其铜铁矿层的成因及成矿物质来源,对稀矿山式铜铁矿的硫氧同位素进行了测试,并对同位素数据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硫化物中的δ... 稀矿山式铜铁矿床是东川铜矿中一种重要的矿床类型,前人研究程度较深,但对矿床成因观点不一,为探讨其铜铁矿层的成因及成矿物质来源,对稀矿山式铜铁矿的硫氧同位素进行了测试,并对同位素数据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硫化物中的δ34S值变化较大(从-10.9‰至15.9‰,均值为0.455‰),根据δ34S值的不同可分为3种:①在±4‰之间(15件),具陨石硫特征;②±(5~8)‰范围内(6件),受火山沉积作用影响;③>10‰和≤-10‰范围内(2件),说明硫源以岩浆作用(火山喷发)为主要来源,部分为海水硫酸盐及地层生物硫。稀矿山式铜铁矿床的碳具有幔源特征,指示有地幔物质参与成矿作用;磁铁矿δ18OV-SMOW值变化在1.3‰~9.8‰之间,均值4.875‰,组成特征则反映矿床属于火山喷流沉积成因。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火山喷发,成矿作用与岩浆、海相化学沉积、海底热液等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来源 同位素示踪 稀矿山式铜铁矿 云南东川
下载PDF
易门狮子山铜矿成矿环境及稀矿山式铁铜矿特征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天福 蒋家申 陈贤胜 《云南地质》 1996年第2期192-204,共13页
一九九四年,我所在易门狮子山因民组中下部发现的(似)层状含铁铜矿产于热水沉积岩中,其底板为细碧岩及火山质沉积角砾岩。通过成矿古环境分析及岩石、矿床学研究确认为中元古代裂谷早期火山—喷流沉积成因,属东川稀矿山式铁铜矿类... 一九九四年,我所在易门狮子山因民组中下部发现的(似)层状含铁铜矿产于热水沉积岩中,其底板为细碧岩及火山质沉积角砾岩。通过成矿古环境分析及岩石、矿床学研究确认为中元古代裂谷早期火山—喷流沉积成因,属东川稀矿山式铁铜矿类型,类似于奥林匹克坝型,从而为滇中地区找矿拓宽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床 成矿环境 热水沉积 稀矿山
下载PDF
云南东川因民铁铜矿区落因复式褶皱-断裂带与控矿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聂天 方维萱 杜玉龙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13-821,共9页
因民铁铜矿区地质演化复杂,构造样式具有多样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钻孔与巷道编录资料制作东西向剖面地质图,结合矿区平面地质图对落因褶皱-断裂带进行分析,并推测落因复式倒转褶皱东翼几何形态。同时,对因民铁铜矿区深部三个巷... 因民铁铜矿区地质演化复杂,构造样式具有多样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钻孔与巷道编录资料制作东西向剖面地质图,结合矿区平面地质图对落因褶皱-断裂带进行分析,并推测落因复式倒转褶皱东翼几何形态。同时,对因民铁铜矿区深部三个巷道工程进行断裂要素测量,制作玫瑰花图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因民铁铜矿区深部断裂呈反扇形分布的几何学特征,与落因复式倒转褶皱具有构造和谐性趋势。通过对落因褶皱-断裂带特征与控矿规律的研究,发现落雪组中东川型铜矿体与因民组中稀矿山型铁铜矿体严格受落因褶皱-断裂带控制,认为在落因褶皱-断裂带东翼具有寻找隐伏稀矿山型铁铜矿床和东川型铜矿床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因褶皱-断裂带 东川型铜矿体 稀矿山型铁铜矿体 控矿特征
下载PDF
云南东川因民铁铜矿区绿泥石化与古地温恢复
5
作者 孙紫坚 方维萱 +2 位作者 鲁佳 王同荣 郭玉乾 《矿产勘查》 2018年第7期1379-1387,共9页
中元古界东川群因民组二段是稀矿山型铁铜矿床的主要赋存层位。为了分析稀矿山型铁铜矿床与因民组三段的铁铜矿体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采集了云南东川因民矿区150勘探线上ZK150钻孔中的样品,研究认为从下到上具有明显的岩相学分带:火山... 中元古界东川群因民组二段是稀矿山型铁铜矿床的主要赋存层位。为了分析稀矿山型铁铜矿床与因民组三段的铁铜矿体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采集了云南东川因民矿区150勘探线上ZK150钻孔中的样品,研究认为从下到上具有明显的岩相学分带:火山喷发相(火山热水蚀变角砾岩)→次火山岩相(蚀变钛铁质辉绿玢岩)→火山热水浊流沉积相。在对绿泥石地质产状和镜下显微构造特征研究基础上,利用电子探针微区技术分析测试绿泥石的成分特征。将绿泥石主要类型分为密绿泥石和蠕绿泥石两类,指示绿泥石化形成于还原环境中。利用绿泥石温度计,估算绿泥石形成温度的结果显示,古地温场从下到上具有不断升温的结构,推测绿泥石化蚀变作用是在主火山喷发期(次火山岩相辉绿玢岩岩床+火山喷发相火山角砾岩)形成以后,在火山热水浊积岩相形成期,古地温场达到了最高温度,并形成了热水下渗对流循环,总体上属于中低温场范围。地球化学岩相学类型属中温-还原地球化学相,对形成铁铜和铜矿床属有利的地球化学岩相学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矿山式铁铜矿床 绿泥石温度计 岩相学 物理化学条件 温度相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