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用泡沫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改进
- 1
-
-
作者
罗敏
刘茜
杨丽君
-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
-
出处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79,共3页
-
文摘
为解决铜与稀硝酸反应时装置中氧气对实验的影响及氮氧化物易泄露等问题,利用注射器、三通阀和具支U型管等仪器设计简易的实验装置,并选用泡沫铜与浓、稀硝酸进行反应。改进后的实验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安全环保、现象明显等特点,非常适合课堂演示以及学生分组实验。
-
关键词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
实验装置改进
泡沫铜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的创新改进
- 2
-
-
作者
王丽
-
机构
贵州省江口中学
-
出处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24年第7期66-67,共2页
-
基金
2022年铜仁市基础教育教学实验课题,编号:2022SJ158。
-
文摘
使用带针头的注射器、注射液空瓶、橡胶塞等简单材料改进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装置,可用于探究铜与浓(稀)硝酸、一氧化氮与氧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和铜与浓硝酸反应后溶液呈绿色的原因等实验探究活动。改进实验具有绿色化、微型化、一体化、普适化和简单化的特点,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关键词
针筒注射器
注射液空瓶
铜
浓(稀)硝酸
实验改进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铜和浓稀硝酸反应实验的改进
- 3
-
-
作者
周世福
王繁
-
机构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
-
出处
《中学化学》
2024年第4期31-31,共1页
-
文摘
一、原实验存在的问题人教版教材化学必修第二册中铜和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存在如下问题:1.反应前装置内残留空气对稀HNO_(3)与Cu反应生成气体产物的判断有干扰。2.通过原实验装置不能有效验证NO、NO_(2)的相互转化过程。
-
关键词
人教版教材
气体产物
演示实验
反应生成
实验装置
浓稀硝酸
NO
实验的改进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铜与浓、稀硝酸体化实验改进
- 4
-
-
作者
朱马尔
刘永珍
-
机构
甘肃省酒泉中学
甘肃省酒泉市第六中学
-
出处
《中学化学》
2024年第6期30-31,共2页
-
文摘
一、提出问题。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现象明显,产物易检验,但存在的问题是NO_(2)、NO污染空气,如果实验室装置气密性不佳,尾气处理不完全就会造成有毒气体对实验者或观察者呼吸道灼伤,同时其特殊的气味让人难以忍受。人教版教材中铜与浓硝酸的反应装置如图1所示,该反应虽然装置简单,但存在的问题是插铜丝的孔太大,氮氧化物气体就会泄漏,孔太小,铜丝移动困难。
-
关键词
人教版教材
有毒气体
稀硝酸
尾气处理
装置气密性
反应装置
实验改进
实验者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铜与浓、稀硝酸的微型实验一体化改进设计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张威荧
衷明华
-
机构
韩山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出处
《江西化工》
2015年第3期178-178,共1页
-
文摘
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的实验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的第四章内容,是有关氮元素的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
关键词
铜浓
稀硝酸微型实验改进设计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铜与硝酸反应实验装置的一体化、绿色化改进
- 6
-
-
作者
李玉兰
何任元
-
机构
邵阳市第一中学
邵阳市教育技术装备所
-
出处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24年第9期61-63,共3页
-
基金
邵阳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化学实验残余药品处理的实践研究”,编号:SYGH21117。
-
文摘
评析现行高中化学3个版本新教材中“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装置,发现教材实验装置存在空气干扰、尾气处理等方面的不足。基于U形管设计一款新型实验装置(简称三通U形管),将其与注射器组装成新的实验装置并用于实验,可借助四氯化碳起到隔离溶液的作用,从而营造无氧环境。从实验效果看,该实验装置不仅可排除其内部空气对实验的干扰,实现尾气的绿色化处理,还可以同时进行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便于对比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实现了实验的一体化。
-
关键词
铜与硝酸反应
浓、稀硝酸
氮氧化物
一体化
绿色化
实验改进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浓稀硝酸与铜反应一体化微型实验再改进
被引量:2
- 7
-
-
作者
陈静琼
倪哓添
-
机构
韩山师范学院化学系
-
出处
《江西化工》
2013年第4期141-142,共2页
-
文摘
指出了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的不足,介绍了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一体化微型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及实验优点。
-
关键词
一体化
微型实验
铜与浓
稀硝酸反应
-
分类号
O6-3
[理学—化学]
-
-
题名铜与浓、稀硝酸反应一体化微型实验设计
被引量:1
- 8
-
-
作者
林燕吟
郑浩娟
-
机构
广东潮州市韩山师范学院化学系
-
出处
《中学教学参考》
2013年第29期101-101,共1页
-
文摘
硝酸、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是高中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常规实验教学当中,进行铜与浓、稀HNO3反应实验时,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1.常规的实验装置气密性不良,并没有尾气吸收装置,会出现NO2泄露,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并对师生造成一定的伤害。
-
关键词
实验设计
稀硝酸
反应
一体化
微型
尾气吸收装置
铜
一氧化氮
-
分类号
G424.31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铜与浓、稀硝酸反应一体化微型实验设计
被引量:1
- 9
-
-
作者
蔡奕红
衷明华
-
机构
广东潮州市韩山师范学院化学系
-
出处
《中学教学参考》
2013年第32期93-93,共1页
-
文摘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在普通高中化学必修1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观察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现象,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硝酸的强氧化性。在常规实验过程中,浓硝酸与铜反应非常剧烈,会在短时间内快速产生大量二氧化氮,因此实验危险系数高,反应过程不易控制,且反应产生的尾气污染环境。微型化学实验是使用微型化的仪器装置进行的化学实验,其化学试剂用量虽然只为常规实验用量的几十分之一甚至几千分之一,但其实验效果可以达到精确、安全。
-
关键词
微型化学实验
反应过程
实验设计
稀硝酸
一体化
铜
高中化学
试剂用量
-
分类号
G424.31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微型实验设计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佃武杰
黄燕沣
衷明华
-
机构
韩山师范学院化学系
-
出处
《江西化工》
2014年第2期168-169,共2页
-
文摘
本文通过对现行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中铜与硝酸反应实验装置的改进。采用U型管、注射器将微型实验反应装置一体化,前一个反应的产物是后一个反应的反应物,充分利用资源,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能更直观的观察到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不同现象,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硝酸浓度不同则氧化性不同。
-
关键词
微型实验
实验改进
铜
硝酸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的微型化改进
- 11
-
-
作者
施秀杰
马学敏
衷明华
-
机构
广东潮州市韩山师范学院
-
出处
《中学教学参考》
2014年第26期106-106,共1页
-
文摘
一、改进目的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演示实验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的重点演示实验之一,能否做好该实验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硝酸强氧化性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影响对金属与浓、稀硝酸反应特点的总结。
在常规实验过程中,我认为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由于铜与浓硝酸的反应程度比较剧烈,产生的有毒气体NO2容易逸散到空气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师生身体健康,不利于课堂教学。
-
关键词
稀硝酸
高中化学
反应实验
常规实验
强氧化性
有毒气体
反应特点
课堂教学
人教版
微型实验
-
分类号
G424.31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铜与稀硝酸反应微型实验再改进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刘民
由新娟
-
机构
山东省胶州市第二中学
山东省青岛市铺集小学
-
出处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2年第2期27-27,共1页
-
文摘
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方案常规操作存在如下缺陷:第一,铜和稀硝酸反应时,由于试管内存在的空气会对一氧化氮气体颜色的观察产生干扰,故难于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的性质:第二,铜与稀硝酸反应缓慢,只能等到稀硝酸或者铜反应完毕,
-
关键词
稀硝酸
反应时
微型化实验
铜
实验方案
一氧化氮
气体
试管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铜与浓、稀硝酸微型实验一体化改进装置
- 13
-
-
作者
方洪妹
郝桂霞
衷明华
-
机构
韩山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出处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第22期290-290,共1页
-
文摘
一、改进目的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的重要知识点,也是高考的必考知识点,一般会出现在选择题中或者与选修二《化学与技术》相结合在选做题36题中进行考察,而且对学生来说硝酸的强氧化性较难以理解。因此,我觉得课本仅仅给出两道反应方程式是不全面的,应该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性质。笔者猜想了教编者不把这个实验编入教材的原因是。
-
关键词
微型实验
稀硝酸
改进装置
一体化
反应方程式
铜
高中化学
强氧化性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微型实验教学设计
- 14
-
-
作者
周燕萍
衷明华
-
机构
广东潮州市韩山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出处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第22期291-291,共1页
-
文摘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是中学化学常用的演示实验,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演示实验之一,本文简要介绍利用微型实验技术对铜与浓、稀硝酸进行的实验。该法操作简单,现象明显,试剂用量少,对环境污染小,适合于课堂教学,给学生直观、准确、科学的认识,加深学生的理解。
-
关键词
稀硝酸
演示实验
微型实验
-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实验装置微型化改进
- 15
-
-
作者
吴瑞蓝
詹晓星
郝桂霞
-
机构
韩山师范学院
-
出处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第22期287-287,共1页
-
文摘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演示实验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存在着诸多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本文采用具支试管、V形侧泡反应管、注射器等将微型实验反应装置一体化,前一反应的产物为后一反应的反应物,从而避免实验药品的浪费。
-
关键词
铜与浓
稀硝酸反应
微型实验
反应装置一体化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铜与浓、稀硝酸反应微型实验的改进
- 16
-
-
作者
叶启凤
衷明华
-
机构
广东潮州市韩山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出处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第13期237-237,共1页
-
文摘
一、实验原理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NO2+H2P=2HNO3+N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2NO+O2=2NO2 二、实验改进 1.实验用品 微型实验仪器:5ml注射器、具支试管、直角形通气管、橡胶管各两支,固定夹、烧杯各一个、橡胶塞3个。
-
关键词
微型实验
稀硝酸
反应
实验原理
实验用品
实验仪器
橡胶管
铜
-
分类号
G642.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铜与稀硝酸反应”一体化实验设计
被引量:12
- 17
-
-
作者
李德前
魏海
张羿
-
机构
徐州市西苑中学
徐州市李德前化学名师工作室
-
出处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0-72,共3页
-
基金
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课题“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项目编号:HJ2018-0010)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创客教育视域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行动研究”(项目编号:E-b/2018/09)的研究成果
-
文摘
对中学化学教科书上编排的"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进行了改进,集一氧化氮的制取、氧化、二氧化氮溶于水、尾气与废液的处理等实验于一体。新设计的实验装置具有功能集成、反应可控、现象直观、过程环保等优点。将此实验用于教学实践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
关键词
铜与稀硝酸反应
实验改进
实验一体化设计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设计
被引量:1
- 18
-
-
作者
田益民
张宏林
丁萍
-
机构
江苏省姜堰中学
-
出处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5年第5期32-33,共2页
-
基金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2011重点资助课题“‘开放实验室’促进普通高中理科教学变革的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C-a/2011/02/02
-
文摘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第91页及102页分别介绍了一氧化氮和氧气的反应以及铜和稀硝酸的反应,但均未涉及具体的化学实验。为增加学生的直观感性认识,一线教师对这两个反应实验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创新,但部分研究仍然现象不明显、装置繁琐、废液废气处理麻烦、反应不可控、实验细节交待不清等。笔者借助二口连接管的独特构造,针对这两个实验展开了一体化实验设计。
-
关键词
实验设计
稀硝酸
反应
铜
实验教科书
一氧化氮
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铜与稀、浓硝酸反应演示实验的改进
被引量:4
- 19
-
-
作者
谭宗俊
唐松林
-
机构
四川成都大学附属中学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中学
-
出处
《化学教育》
CAS
2004年第4期57-57,共1页
-
-
关键词
高中
化学教材
铜
稀硝酸
浓硝酸
演示实验
改进方法
密闭容器
-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改进和创新设计
- 20
-
-
作者
敖小立
王丽军
-
机构
新余市第四中学
-
出处
《学周刊(下旬)》
2013年第3期176-176,共1页
-
文摘
一.设计意图
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有关硝酸的性质教学中.铜与浓、稀硝酸反应是其非常重要的化学性质之一..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在讲解铜与浓、稀HNO、反应时,依然沿用着旧教材上的装置进行演示实验.结果产生的有毒气体不仅容易外泄,同时又难以控制反应及时地停止,
-
关键词
演示实验
反应时
稀硝酸
创新设计
铜
实际教学
化学性质
设计意图
-
分类号
G424.31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