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浓度Pb(Ⅱ)对稀脉萍和紫萍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9
1
作者 夏卓英 张明强 王良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3-129,共7页
浮萍类植物(以下简称浮萍)具有繁殖快、用途广泛、综合利用率高等优良特性,可应用于水生生态毒理学的研究。选择我国浮萍中分布最广的两个种类,即稀脉萍(Lemma aequinoctialis)和紫萍(Spirodelapolyrrhiza)作为植物材料,选择Pb(Ⅱ)作为... 浮萍类植物(以下简称浮萍)具有繁殖快、用途广泛、综合利用率高等优良特性,可应用于水生生态毒理学的研究。选择我国浮萍中分布最广的两个种类,即稀脉萍(Lemma aequinoctialis)和紫萍(Spirodelapolyrrhiza)作为植物材料,选择Pb(Ⅱ)作为实验重金属,探讨不同浓度Pb(Ⅱ)对这2种浮萍的毒性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Pb(Ⅱ)浓度的提高,稀脉萍和紫萍的生长都受到显著抑制;(2)Pb(Ⅱ)对稀脉萍和紫萍叶绿素的产生都有抑制的作用,但稀脉萍的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幅度较大,当Pb(Ⅱ)浓度为30mg/L,经4d处理后稀脉萍和紫萍的Chl.a、Chl.b和Chl(.a+b)分别比其对照降低了39%、42%、40%和13%、33%、21%。当Pb(Ⅱ)浓度为1~15mg/L时,两种浮萍叶绿素a和叶绿素b之间的比值均随着重金属浓度梯度的升高而降低。(3)经4d处理,稀脉萍和紫萍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比其对照降低了32%和30%。(4)经4d处理,稀脉萍的POD活性在Pb(Ⅱ)浓度为20mg/L时达到峰值,而紫萍在本实验Pb(Ⅱ)浓度设置范围内未有峰值,且最大值相比较分别高出其对照41%和100%。稀脉萍和紫萍可用作Pb(Ⅱ)对水生植物的毒性效应监测,采用生长情况、叶绿素含量等作为监测指标,而稀脉萍对Pb(Ⅱ)胁迫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Pb) 稀脉萍 毒性
下载PDF
稀脉萍对水中甲基橙的毒害响应及去除研究
2
作者 陈秋平 胥思勤 《环境科学导刊》 2014年第4期59-62,共4页
用甲基橙作为胁迫因子,研究了甲基橙对稀脉萍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并采用稀脉萍去除甲基橙。结果表明:随着甲基橙浓度的增加,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甲基橙浓度为140mg/L时,过氧化物... 用甲基橙作为胁迫因子,研究了甲基橙对稀脉萍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并采用稀脉萍去除甲基橙。结果表明:随着甲基橙浓度的增加,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甲基橙浓度为140mg/L时,过氧化物酶活性达到最高值。当甲基橙浓度>100mg/L,可溶性蛋白含量急速下降。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比值均随甲基橙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当甲基橙浓度为20mg/L时,稀脉萍对甲基橙的去除需经10d的延滞期,24 d后去除率达8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橙 稀脉萍 毒性 去除 研究
下载PDF
稀脉萍(Lemna paucicostata)对水质的综合评价和指示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天煜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01-605,共5页
为探讨利用我国本土植物进行水质综合评价和指示的可行性,试验研究了我国特有的浮萍属植物——稀脉萍(Lemna paucicostata)对不同来源水(自来水、雨水为唯一来源的池塘水、接纳多种排放废水的湖水及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质的综合评价和... 为探讨利用我国本土植物进行水质综合评价和指示的可行性,试验研究了我国特有的浮萍属植物——稀脉萍(Lemna paucicostata)对不同来源水(自来水、雨水为唯一来源的池塘水、接纳多种排放废水的湖水及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质的综合评价和指示效果.结果表明,1)就不同来源水而言,随着水质的下降(自来水、池塘水、湖水、渗滤液),稀脉萍叶状体和群体7d相对增殖率(相对于对照)均逐渐降低;2)就某一污水而言,随着水质的下降(渗滤液稀释4096~128倍),稀脉萍叶状体7d相对增殖率逐渐降低,而群体相对增殖率没有明显变化规律.以上结果提示,稀脉萍对水质具有一定的评价和指示作用,其叶状体相对增殖率可应用于水质的生物学监测和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脉萍 水质 综合评价 指示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